-
题名古代诗歌读解三题
- 1
-
-
作者
姚良柱
-
出处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26-31,共6页
-
文摘
读解古代诗歌有没有方法?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它的答案,大概如同古人论写文章一样:“大体须有,定体则无。”一成不变、灵丹妙药式的方法是没有的,大体可行的方法却不能说没有。本文根据个人的体会,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读解的方法。 一、多读熟背,融会贯通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大家熟悉的两句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看来,多读、熟读以至背诵,是前人学习诗文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所以杜甫有“读书破万卷”的佳话,白居易则有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美谈。
-
关键词
古代诗歌
唐诗三百首
杜甫诗
宋代理学家
朱庆余
解诗
千村万落
看月
送沈子福归江东
北人学没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要使小学中年级学生亲近阅读
- 2
-
-
作者
时珠平
-
机构
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
-
出处
《语文天地(小教版)》
2015年第3期68-68,共1页
-
文摘
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比较重视小学生的阅读,对如何促进学生的亲近阅读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一、中年级学生亲近阅读需赖于比较去促进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阅读史。我们怎样去促进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呢?笔者以为,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去促进。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时,有意地将全班学生分成了两大块,所布置的前置性学习要求也就截然不同。
-
关键词
语文教学过程
前置性
阅读史
成长史
思亲
王维诗
送沈子福归江东
阅读过程
多媒体教学技术
文学作品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品味意境——我教《雨霖铃》
- 3
-
-
作者
刘旺群
-
机构
武汉市蔡甸区第二中学
-
出处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7-38,共2页
-
文摘
我们知道,诗歌的本体是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核心是品味诗中的意境。只有领略了诗歌的意境,才算是从本质上把握了诗歌。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主观情意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画面,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就不能算是进入了诗歌鉴赏教学。下面谈谈我教《雨霖铃》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指导吟诵,初入意境吟诵,是一种直接进入诗歌意境的方式;教师指导吟诵,是激发学生初入意境的有力手段。吟诵,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吟诵时,诗歌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吟诵的直接效果,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诗中特定的情感氛围,
-
关键词
诗歌鉴赏
艺术画面
初步感知
主观情意
再造想象
整体感知
体验活动
送沈子福归江东
《再别康桥》
杨柳青青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教学中“重点扩散”现象的形成及其应对策略
- 4
-
-
作者
谢家祭
-
机构
广东省实验中学
-
出处
《语文月刊》
2016年第4期30-33,共4页
-
文摘
一、何为"重点扩散"现象?我们认为,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会在自己的思维中概括出事物中我们所认为的重点,然后主动地通过"重点"反观这一事物以及理解分析与之相关的事物。在很多情况下,这样会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事物,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
关键词
知识结构体系
王维诗歌
送沈子福归江东
认知结构
知识系统
积雨辋川庄作
学习过程
《荷塘月色》
诗中有画
知识框架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