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曲径通幽处 画外求深曲——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析说
1
作者
刘向群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3年第6期11-11,共1页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这首写给灵澈上人的送别诗,大约是在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前后,二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相遇交游时写的。
关键词
刘长卿
《
送灵澈上人
》
送
别诗
高中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写《送灵澈上人》
2
作者
王超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6年第7期57-57,共1页
独倚轩窗,窗外细雨纷纷,品一杯香茗,点一盏小灯,望着窗外那长烟细雨,回首过往,又仿佛回到了你我分别的那天…… 那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大地之上,前方,一片墨绿色的山林中露出那竹林寺的一角,鹧鸪仿佛感受到了你我离别的...
独倚轩窗,窗外细雨纷纷,品一杯香茗,点一盏小灯,望着窗外那长烟细雨,回首过往,又仿佛回到了你我分别的那天…… 那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大地之上,前方,一片墨绿色的山林中露出那竹林寺的一角,鹧鸪仿佛感受到了你我离别的凄苦,“咕——咕”地将“鹂歌”回荡在山水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送灵澈上人
》
改写
竹林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送灵澈上人
3
作者
(唐)刘长卿
《少儿国学》
2023年第15期4-5,共2页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上人:对僧人的敬称。杳(yao)杳:深远。荷(he):肩扛,背负。诗说诗人送好友灵澈返回竹林寺时,恰是傍晚时分,从暮色笼罩的竹林寺传来了悠远的钟声。
关键词
竹林寺
灵澈
送灵澈上人
斜阳
钟声
悠远
原文传递
送灵澈上人
4
作者
刘长卿(唐)
《当代学生》
2023年第6期27-27,48,共2页
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文化常识】送别诗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钱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
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文化常识】送别诗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钱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或表达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或表达对朋友的关心、挂念,或表达一种激昂的情绪,等等。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流水等。诗歌题目通常有“赠、别、送”等字眼。代表诗篇有:《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友人》(李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
别诗
《
送
友人》
送灵澈上人
离情别绪
王昌龄
《
送
元二使安西》
竹林寺
《芙蓉楼
送
辛渐》
原文传递
写人写己俱称高妙——评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
作者
杨一成
《语文月刊》
2008年第9期12-13,共2页
刘长卿乃中唐一位重要诗人,才名虽显,却命运多舛,这可从他大量描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中渎知。这些诗虽时露消极颓伤之气,但造意清新,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艺术造诣较深。其中写人写己,俱称高妙,情景交融,了无痕迹者,屡见不...
刘长卿乃中唐一位重要诗人,才名虽显,却命运多舛,这可从他大量描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中渎知。这些诗虽时露消极颓伤之气,但造意清新,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艺术造诣较深。其中写人写己,俱称高妙,情景交融,了无痕迹者,屡见不鲜。下面就仅以《送灵澈上人》这首绝句为例略作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送灵澈上人
》
刘长卿
写人
隐逸生活
艺术造诣
情景交融
诗人
描写
原文传递
斜阳情深 青山归远——读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6
作者
刘伯阜
《文史知识》
1983年第10期47-51,共5页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诗题《送灵澈上人》,诗也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灵澈,原姓汤,字源澄,会稽人。早年从严维学诗,颇有诗名,诗僧皎然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诗题《送灵澈上人》,诗也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灵澈,原姓汤,字源澄,会稽人。早年从严维学诗,颇有诗名,诗僧皎然荐之为官,后因获罪权贵而遭贬徙,归隐云门寺。与长卿友善,是一对忘年交。《刘随州诗集》有以灵澈为题的诗四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灵澈上人
归远
刘长卿
灵澈
刘随州诗集
送
别诗
皎然
云门寺
诗僧
会稽
原文传递
送灵澈上人
7
《动漫界.兴趣语文(小学中高年级)》
2010年第11期20-21,共2页
赏析 看了这首诗,心中会出现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个正要远行的和尚,头上戴着一顶笠帽,遮住了大半个脸,夕阳的光洒在帽子上,他独自一人,慢慢地向着远方的青山走去……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
送灵澈上人
》
诗歌
原文传递
送灵澈上人
8
作者
(唐)刘长卿
廖珂(译)
郭天奎(译)
《新教育(海南)》
2022年第21期40-40,共1页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关键词
送灵澈上人
竹林寺
斜阳
原文传递
唐代送别诗结尾例谈
被引量:
1
9
作者
范凤驰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9-50,48,共3页
唐代颇兴送别诗,多叙友人离别之情,但绝非宋代才子佳人十里长亭之别,卿卿我我之意,在结尾处亦能看出作者送别朋友时的诸种感情。齐梁间辞赋家江淹曾把离别诗的感情概括为“黯然消魂”四字,虽深得要义,然未免太狭窄了。
关键词
送
别诗
齐梁
赋家
岑参
白雪歌
赋得暮雨
送
李曹
送灵澈上人
送
杜十四之江南
送
魏二
司空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人刘长卿之“长”字读音考辨
10
作者
曾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2-43,共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了唐代诗人刘长卿之《送灵澈上人》这首诗作为学生额外背诵的篇目。笔者听到一些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刘长卿时,都是将其名字中的“长”字毫不犹豫地读成“chang”,
关键词
“长”字
刘长卿
读音考辨
《
送灵澈上人
》
唐人
七年级下册
唐代诗人
语文教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古诗词中的离别诗
11
作者
高兴
《语文知识》
2016年第9期86-87,共2页
人世间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尽管世人总是感叹往事已是浮云,但又有几个能够真正地忘却曾经的沧海桑田?要真正地做到繁华过后仍旧潇洒,那得需要多大的胸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好友离别时,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此...
人世间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尽管世人总是感叹往事已是浮云,但又有几个能够真正地忘却曾经的沧海桑田?要真正地做到繁华过后仍旧潇洒,那得需要多大的胸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好友离别时,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此情此景,深深地触动了送别好友时的无奈和感慨。汪伦的深情厚意,远远要比那桃花潭水来到深沉。即便是那桃花潭水深达千尺,也远远不及汪伦对我的情谊。李白运用了比物的手法深切地表达了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伦
别诗
潭水
别友人
古诗词
比物
送灵澈上人
轻尘
刘长卿
灵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禅宗向诗歌的渗透
12
作者
邓乔彬
《中国韵文学刊》
1990年第1期1-9,共9页
在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可以明显找到思想史留下的印记。儒学之对于功能论的影响,庄学与玄学之对于艺术论的影响,所论者已不鲜见。近年来,人们也多注目于佛学,对禅宗更为留心。笔者以为,尽管诗与禅的关系已被论及,但对于禅宗向诗歌的渗透...
在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可以明显找到思想史留下的印记。儒学之对于功能论的影响,庄学与玄学之对于艺术论的影响,所论者已不鲜见。近年来,人们也多注目于佛学,对禅宗更为留心。笔者以为,尽管诗与禅的关系已被论及,但对于禅宗向诗歌的渗透,尚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历史的考察,而这对于研究诗歌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论
以禅喻诗
论诗
宋诗
送灵澈上人
皎然
严羽
诗僧
王维诗
灵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诗文中的寺院“钟声”
13
作者
陆雪卉
《法音》
2019年第4期50-52,共3页
钟,是佛教寺院中经常出现的法器之一,《百丈清规》中说过:“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鸣,则觉昏衢,疏冥昧。”寺院中的钟声不仅仅有报时的作用,更是提醒修行人要勇猛精进、常持正念。在历代文人的作品中,钟声也是...
钟,是佛教寺院中经常出现的法器之一,《百丈清规》中说过:“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鸣,则觉昏衢,疏冥昧。”寺院中的钟声不仅仅有报时的作用,更是提醒修行人要勇猛精进、常持正念。在历代文人的作品中,钟声也是一个很常见的意象,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张继《枫桥夜泊》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更以短短数字展现了寺院的清幽灵澈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寺院
钟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
《
送灵澈上人
》
诗文
苏轼
《枫桥夜泊》
寒山寺
原文传递
由邂逅触发的“触景生情”
14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2015年第7期24-26,89,共4页
触景生隋,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触景生情与借景抒情的主要区别在“触”和“借”上,前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由于某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情感,后者强调的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
触景生隋,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触景生情与借景抒情的主要区别在“触”和“借”上,前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由于某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情感,后者强调的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如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五绝《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景生情
《
送灵澈上人
》
触发
唐朝诗人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景物
“借”
原文传递
一切景语皆情语
15
作者
黄雅
《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下旬)》
2022年第7期34-37,共4页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在古代,路远山遥,音信难觅,人们的每次离别极有可能意味着此后余生难以再聚。正如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所写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说的是离别后的亲友天...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在古代,路远山遥,音信难觅,人们的每次离别极有可能意味着此后余生难以再聚。正如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所写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说的是离别后的亲友天各一方,就如天上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难以会面。因此古人相当重视每一次离别,总是为即将远行的亲朋设宴饯行,从而也创作了不少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名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语
景语
刘长卿
竹林寺
送灵澈上人
离别
原文传递
题名
曲径通幽处 画外求深曲——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析说
1
作者
刘向群
机构
山东
出处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3年第6期11-11,共1页
文摘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这首写给灵澈上人的送别诗,大约是在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前后,二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相遇交游时写的。
关键词
刘长卿
《
送灵澈上人
》
送
别诗
高中
语文教学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写《送灵澈上人》
2
作者
王超
机构
吉林省磐石市石咀中学七(
出处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6年第7期57-57,共1页
文摘
独倚轩窗,窗外细雨纷纷,品一杯香茗,点一盏小灯,望着窗外那长烟细雨,回首过往,又仿佛回到了你我分别的那天…… 那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大地之上,前方,一片墨绿色的山林中露出那竹林寺的一角,鹧鸪仿佛感受到了你我离别的凄苦,“咕——咕”地将“鹂歌”回荡在山水之间。
关键词
《
送灵澈上人
》
改写
竹林寺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送灵澈上人
3
作者
(唐)刘长卿
机构
不详
出处
《少儿国学》
2023年第15期4-5,共2页
文摘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上人:对僧人的敬称。杳(yao)杳:深远。荷(he):肩扛,背负。诗说诗人送好友灵澈返回竹林寺时,恰是傍晚时分,从暮色笼罩的竹林寺传来了悠远的钟声。
关键词
竹林寺
灵澈
送灵澈上人
斜阳
钟声
悠远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送灵澈上人
4
作者
刘长卿(唐)
机构
不详
出处
《当代学生》
2023年第6期27-27,48,共2页
文摘
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文化常识】送别诗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钱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或表达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或表达对朋友的关心、挂念,或表达一种激昂的情绪,等等。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流水等。诗歌题目通常有“赠、别、送”等字眼。代表诗篇有:《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友人》(李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等。
关键词
送
别诗
《
送
友人》
送灵澈上人
离情别绪
王昌龄
《
送
元二使安西》
竹林寺
《芙蓉楼
送
辛渐》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写人写己俱称高妙——评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
作者
杨一成
机构
江苏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
出处
《语文月刊》
2008年第9期12-13,共2页
文摘
刘长卿乃中唐一位重要诗人,才名虽显,却命运多舛,这可从他大量描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中渎知。这些诗虽时露消极颓伤之气,但造意清新,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艺术造诣较深。其中写人写己,俱称高妙,情景交融,了无痕迹者,屡见不鲜。下面就仅以《送灵澈上人》这首绝句为例略作说明。
关键词
《
送灵澈上人
》
刘长卿
写人
隐逸生活
艺术造诣
情景交融
诗人
描写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斜阳情深 青山归远——读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6
作者
刘伯阜
出处
《文史知识》
1983年第10期47-51,共5页
文摘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诗题《送灵澈上人》,诗也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灵澈,原姓汤,字源澄,会稽人。早年从严维学诗,颇有诗名,诗僧皎然荐之为官,后因获罪权贵而遭贬徙,归隐云门寺。与长卿友善,是一对忘年交。《刘随州诗集》有以灵澈为题的诗四首。
关键词
送灵澈上人
归远
刘长卿
灵澈
刘随州诗集
送
别诗
皎然
云门寺
诗僧
会稽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送灵澈上人
7
出处
《动漫界.兴趣语文(小学中高年级)》
2010年第11期20-21,共2页
文摘
赏析 看了这首诗,心中会出现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个正要远行的和尚,头上戴着一顶笠帽,遮住了大半个脸,夕阳的光洒在帽子上,他独自一人,慢慢地向着远方的青山走去……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
送灵澈上人
》
诗歌
分类号
G62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送灵澈上人
8
作者
(唐)刘长卿
廖珂(译)
郭天奎(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新教育(海南)》
2022年第21期40-40,共1页
文摘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关键词
送灵澈上人
竹林寺
斜阳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送别诗结尾例谈
被引量:
1
9
作者
范凤驰
出处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9-50,48,共3页
文摘
唐代颇兴送别诗,多叙友人离别之情,但绝非宋代才子佳人十里长亭之别,卿卿我我之意,在结尾处亦能看出作者送别朋友时的诸种感情。齐梁间辞赋家江淹曾把离别诗的感情概括为“黯然消魂”四字,虽深得要义,然未免太狭窄了。
关键词
送
别诗
齐梁
赋家
岑参
白雪歌
赋得暮雨
送
李曹
送灵澈上人
送
杜十四之江南
送
魏二
司空曙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人刘长卿之“长”字读音考辨
10
作者
曾坤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2-43,共2页
文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了唐代诗人刘长卿之《送灵澈上人》这首诗作为学生额外背诵的篇目。笔者听到一些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刘长卿时,都是将其名字中的“长”字毫不犹豫地读成“chang”,
关键词
“长”字
刘长卿
读音考辨
《
送灵澈上人
》
唐人
七年级下册
唐代诗人
语文教材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古诗词中的离别诗
11
作者
高兴
机构
河南省淮阳中学富洲部
出处
《语文知识》
2016年第9期86-87,共2页
文摘
人世间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尽管世人总是感叹往事已是浮云,但又有几个能够真正地忘却曾经的沧海桑田?要真正地做到繁华过后仍旧潇洒,那得需要多大的胸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好友离别时,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此情此景,深深地触动了送别好友时的无奈和感慨。汪伦的深情厚意,远远要比那桃花潭水来到深沉。即便是那桃花潭水深达千尺,也远远不及汪伦对我的情谊。李白运用了比物的手法深切地表达了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关键词
汪伦
别诗
潭水
别友人
古诗词
比物
送灵澈上人
轻尘
刘长卿
灵澈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禅宗向诗歌的渗透
12
作者
邓乔彬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1990年第1期1-9,共9页
文摘
在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可以明显找到思想史留下的印记。儒学之对于功能论的影响,庄学与玄学之对于艺术论的影响,所论者已不鲜见。近年来,人们也多注目于佛学,对禅宗更为留心。笔者以为,尽管诗与禅的关系已被论及,但对于禅宗向诗歌的渗透,尚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历史的考察,而这对于研究诗歌史。
关键词
艺术论
以禅喻诗
论诗
宋诗
送灵澈上人
皎然
严羽
诗僧
王维诗
灵澈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诗文中的寺院“钟声”
13
作者
陆雪卉
机构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出处
《法音》
2019年第4期50-52,共3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苏轼寺院书写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为2012017yjsy225
文摘
钟,是佛教寺院中经常出现的法器之一,《百丈清规》中说过:“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鸣,则觉昏衢,疏冥昧。”寺院中的钟声不仅仅有报时的作用,更是提醒修行人要勇猛精进、常持正念。在历代文人的作品中,钟声也是一个很常见的意象,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张继《枫桥夜泊》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更以短短数字展现了寺院的清幽灵澈之美。
关键词
佛教寺院
钟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
《
送灵澈上人
》
诗文
苏轼
《枫桥夜泊》
寒山寺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由邂逅触发的“触景生情”
14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2015年第7期24-26,89,共4页
文摘
触景生隋,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触景生情与借景抒情的主要区别在“触”和“借”上,前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由于某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情感,后者强调的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如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五绝《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关键词
触景生情
《
送灵澈上人
》
触发
唐朝诗人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景物
“借”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切景语皆情语
15
作者
黄雅
机构
不详
出处
《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下旬)》
2022年第7期34-37,共4页
文摘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在古代,路远山遥,音信难觅,人们的每次离别极有可能意味着此后余生难以再聚。正如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所写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说的是离别后的亲友天各一方,就如天上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难以会面。因此古人相当重视每一次离别,总是为即将远行的亲朋设宴饯行,从而也创作了不少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名篇。
关键词
情语
景语
刘长卿
竹林寺
送灵澈上人
离别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曲径通幽处 画外求深曲——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析说
刘向群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改写《送灵澈上人》
王超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少儿国学》
2023
0
原文传递
4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唐)
《当代学生》
2023
0
原文传递
5
写人写己俱称高妙——评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杨一成
《语文月刊》
2008
0
原文传递
6
斜阳情深 青山归远——读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刘伯阜
《文史知识》
1983
0
原文传递
7
送灵澈上人
《动漫界.兴趣语文(小学中高年级)》
2010
0
原文传递
8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廖珂(译)
郭天奎(译)
《新教育(海南)》
2022
0
原文传递
9
唐代送别诗结尾例谈
范凤驰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唐人刘长卿之“长”字读音考辨
曾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浅析古诗词中的离别诗
高兴
《语文知识》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禅宗向诗歌的渗透
邓乔彬
《中国韵文学刊》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苏轼诗文中的寺院“钟声”
陆雪卉
《法音》
2019
0
原文传递
14
由邂逅触发的“触景生情”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2015
0
原文传递
15
一切景语皆情语
黄雅
《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下旬)》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