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青海蒙古族丧葬文化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乐天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78-78,共1页
-
文摘
青海蒙古族丧葬文化青海蒙古族在丧葬方面有些习俗与青海藏族完全相同,或者相近。当病人垂危、弥留之际,有可能的亲人朋友都要尽快前来,与将要离世之人遇活面诀别,而聆听遗嘱;人亡后要及时将亡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属相及亡故时辰等报告给寺院,并请占卜滨葬时日及...
-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丧葬文化
送葬者
古代蒙古人
尸体
半农半牧区
葬式
青海藏族
喇嘛
定的地点
-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马灯
- 2
-
-
作者
苍耳
-
出处
《天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0,共2页
-
-
关键词
马灯
幽灵
墓道
中国民间
灯罩
考古学家
民间记忆
图腾
符号流
送葬者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怀念鲁迅
- 3
-
-
作者
龚景林(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上海鲁迅研究》
2002年第1期161-163,共3页
-
文摘
哀悼鲁迅先生,他是我们民族灵魂,他是新时代的号声,唤起大众来争生存;他反抗帝国主义,他反抗黑暗势力,一生到老不屈,始终为着革命而努力。哀悼鲁迅先生我们底导师。这是鲁迅出殡日送葬者们的挽歌。有九十多个团体参加了出殡的行列。蔡元培、宋庆龄、内山完造等执绋,举行了上海空前未有的盛大的国民葬礼。成都、北海等接连发生各起事件,抗日人民战线纵横扩展。他作为文艺作家的重要领导者被广泛传播。
-
关键词
成都
葬礼
内山
战线
领导者
号声
送葬者
出殡日
来争
-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竹签面人
- 4
-
-
-
出处
《旅游时代》
2005年第5期60-67,共8页
-
文摘
《尔雅》说:“广平曰原”。太,古通“大”。此时“太原”为地形名。《毛诗·小雅·六月》:“薄伐严狁,至于太原”,“太原”专指当今晋南广袤平川地区,已成地区名(专名)。《史记·秦本纪·白起传》记载秦昭王四十八年:“司马梗北定太原”,到秦庄襄王三年“初置太原郡”,“太原”始成建制名,而且指现今太原市一带。世界面食看中国,中国面食看山西。以面食花样繁多著称的山西,人们不但把面食当作一日三餐的主食,还用面粉精心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面花”,作为欣赏物和吉祥物。太原融合了山西南部重染色、北部重造型的特点,成为面塑中富有特色的一支。面人是面塑的最早形态。面人起于唐代,盛于清朝,随着各种造型、多种做法的面塑产生,面人不再是面塑作品的主角。发展到如今,很大一部分人对山西面塑的印象就是“花馍”、“面羊”等形式。现在山西专做面人的人屈指可数,“面人张”张振明是享有盛名的一个。面塑起源于汉,最早出自北方面食文化,逐渐演变为祭祀、礼俗用品。唐封演著《封氏闻见记》:“玄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张施帷幙,有假花、假果、粉人、面兽之属。“宋朝高承《事物纪原》云:“始于诸葛亮渡泸水,以面画人头而祭,故称馒头。”即可看出面塑作为祭祀供品的运用。
-
关键词
竹签
面塑
《事物纪原》
面食文化
《尔雅》
山西南部
重染色
诸葛亮
庄襄王
送葬者
-
分类号
J528.4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情为雪塬
- 5
-
-
作者
贺荣敏
-
出处
《中华儿女》
1999年第6期52-53,共2页
-
-
关键词
绘画艺术
雪源
送葬者
总结与评价
生死主题
人民利益
心理反应
《毛诗序》
传统山水画
丧葬文化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