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诉前约定送达地址的限制思考——兼论《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第3条的适用
1
作者 李梦颖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5-18,共4页
合法有效的送达为民事诉讼程序不可或缺的一环,诉前约定送达地址本质上属于诉讼契约,具有正当性基础,制度的具体构建应包括约定、效力、救济等方面。诉前约定送达地址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并非随便一约,要限制案件类型、认定标准、地址、... 合法有效的送达为民事诉讼程序不可或缺的一环,诉前约定送达地址本质上属于诉讼契约,具有正当性基础,制度的具体构建应包括约定、效力、救济等方面。诉前约定送达地址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并非随便一约,要限制案件类型、认定标准、地址、约定内容以及避免程序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达 诉前约定送达地址 诉讼契约 限制
下载PDF
民事诉讼送达地址的法律拟制思考--以当事人受送达义务的“射程”设定为视角
2
作者 付金良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20-132,共13页
“送达难”已经成为制约民事诉讼的主要问题,设立法定送达地址制度是解决送达难的有效手段,但这一制度的前提在于必须明确受送达人接受送达具有义务属性。司法实践中的探索逐渐为当事人设定了接受送达义务,但仍没有形成完整的受送达义... “送达难”已经成为制约民事诉讼的主要问题,设立法定送达地址制度是解决送达难的有效手段,但这一制度的前提在于必须明确受送达人接受送达具有义务属性。司法实践中的探索逐渐为当事人设定了接受送达义务,但仍没有形成完整的受送达义务体系。对此,应当基于程序法、实体法、主体法的法理以及诚实信用原则合理设定当事人受送达义务的“射程”范围,并根据不同范围的义务强度设定法定送达地址,对受送达义务程度强的送达地址可以直接适用,对受送达义务程度相对较弱的送达地址则引入公权力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送达 送达义务 法定送达地址
下载PDF
诉前约定送达地址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学在 刘鋆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4,共9页
在"送达难"的现实背景下,当事人诉前在合同中约定送达地址,法院据此地址进行送达不失为缓解"送达难"问题的一个新路径。送达地址之约定行为属于与效性诉讼行为,约定送达地址之条款具备诉讼契约之性质,法院据此进行... 在"送达难"的现实背景下,当事人诉前在合同中约定送达地址,法院据此地址进行送达不失为缓解"送达难"问题的一个新路径。送达地址之约定行为属于与效性诉讼行为,约定送达地址之条款具备诉讼契约之性质,法院据此进行法律文书的送达也因此产生诉讼法上的效力。诉前约定送达地址制度具有正当性根据,但目前该制度的推广仅停留在司法建议与内部工作方法层面,其效力在立法层面并未明确得到认可。为协调当事人的合意与产生诉讼法上的效果之间的关系,未来立法上应当对诉前约定送达地址的适用范围、适用程序、必要条款、违反该约定后的法律救济等问题进行规制,以便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达 民事合同 约定送达地址 诉讼契约
原文传递
送达地址确认制度中的约束机制——以程序正当性为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龚雪林 《人民司法》 2015年第21期52-57,共6页
在总结现行送达地址确认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当事人是否有义务确认送达地址是构建有法律拘束力的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的核心问题。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的程序正当性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要求当事人确认送达地址的正当性;二是该制度... 在总结现行送达地址确认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当事人是否有义务确认送达地址是构建有法律拘束力的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的核心问题。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的程序正当性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要求当事人确认送达地址的正当性;二是该制度是否能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程序正当性。本文对当事人确认送达地址的正当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签收诉讼文书是当事人的诉讼义务和宪法义务,申报并确认送达地址是诉讼义务和宪法义务的延伸和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等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构建程序正当的送达地址确认制度所应具有的价值取向和程序保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送达 送达地址确认 程序正当
原文传递
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的困境检视与突围
5
作者 侯梦凡 凌晓 《法治论坛》 2020年第3期217-231,共15页
送达关乎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合法有效的送达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关键一环。送达程序的核心为送达地址确认制度,但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危机日益凸显。其危机主要表现为不够重视当事人的知情权、送达方式选择权、程序救济权,未细化法院... 送达关乎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合法有效的送达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关键一环。送达程序的核心为送达地址确认制度,但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危机日益凸显。其危机主要表现为不够重视当事人的知情权、送达方式选择权、程序救济权,未细化法院的告知义务,对送达地址确认书内容保密要求未作精细化规定。对此,应通过强化细化法院告知义务及送达地址确认书的保密规定,尊重当事人自由选择送达方式,完善送达瑕疵时当事人救济机制,推广诉前约定送达地址机制等方式对送达地址确认制度予以完善,以推动该制度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达地址确认书 告知义务 送达方式 诉前约定送达
原文传递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
6
《北京仲裁》 2005年第2期59-60,共2页
为保障和方便双方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交由国家邮政机构(以下简称邮政机构)以法院专递方... 为保障和方便双方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交由国家邮政机构(以下简称邮政机构)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受送达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同意在指定的期间内到人民法院接受送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达 送达地址 诉讼文书 最高人民法院 代收人 邮政机构 送达方式 当事人 诉讼代理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下载PDF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4年第11期4-5,共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已于2004年9月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关键词 送达 送达地址 诉讼文书 邮寄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代收人 邮政机构 当事人 诉讼代理人 规定的日期
下载PDF
最高人民法院实施《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5年第1期20-21,共2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保障和便于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 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 诉讼文书 基层人民法院 送达地址 生产建设兵团 民事诉讼活动 诉讼权利 审判委员会
全文增补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简易程序诉讼文书样式(试行)》的通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关键词 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 基本情况 民事简易程序 送达地址 民事判决书 诉讼费用的负担 民事调解书 指定代理人 年月日
下载PDF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3年第5期7-9,共3页
关键词 当事人 简易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 送达地址 审理民事案件 裁判文书 民事调解书 普通程序 调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下载PDF
商事仲裁公告送达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占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7,共5页
仲裁是否可以公告送达以及如何进行公告送达是仲裁实务界目前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仲裁公告送达并不必然违反仲裁保密性原则,但仲裁实务中公告送达问题在形式、内容、次数等方面存在分歧和争议,因而仲裁机构可采取最后地址送达法彻底解... 仲裁是否可以公告送达以及如何进行公告送达是仲裁实务界目前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仲裁公告送达并不必然违反仲裁保密性原则,但仲裁实务中公告送达问题在形式、内容、次数等方面存在分歧和争议,因而仲裁机构可采取最后地址送达法彻底解决仲裁公告送达这一困惑仲裁实务界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 公告送达 最后地址送达
原文传递
破解“送达难”困局:从住址送达到电子送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昌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在人口流动不断加速、电子诉讼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民事诉讼中的送达制度也面临重大改革,即从以住址为中心的传统送达逐渐向以"网络地址"为中心的电子送达转变。电子送达具有节约司法资源、高效、便利、规范性强等优势,被越来... 在人口流动不断加速、电子诉讼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民事诉讼中的送达制度也面临重大改革,即从以住址为中心的传统送达逐渐向以"网络地址"为中心的电子送达转变。电子送达具有节约司法资源、高效、便利、规范性强等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司法实践中,为克服司法"送达难"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电子送达并不能"包治百病",当下电子送达制度尚不成熟,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是否到位还存在争议。今后,应当从优化电子送达制度、推广集约送达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送达技术保障等方面入手,解决司法送达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诉讼 送达 电子送达 地址送达 诉权保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