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民事送达改革研究——写在德国《民事送达改革法》颁行十年之际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陈果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4年第2期142-156,共15页
本文立足于我国目前法庭实践中的"送达难"现象,通过对德国民事送达制度理论的剖析,全面介绍德国的民事送达改革,梳理德国民事诉讼法上法院职权送达为主、当事人送达为辅的双轨制送达模式,分析其背后的诉讼理念,介绍其制度铺... 本文立足于我国目前法庭实践中的"送达难"现象,通过对德国民事送达制度理论的剖析,全面介绍德国的民事送达改革,梳理德国民事诉讼法上法院职权送达为主、当事人送达为辅的双轨制送达模式,分析其背后的诉讼理念,介绍其制度铺设的立法细节。德国送达改革重申法院职权送达的核心地位,通过确立补充送迭的各种渠道加大法院职权送达的可操作性,提高送达率,平衡提高诉讼效率与维护当事人程序权利之间两种程序价值之间的紧张。通过透视德国民事送达改革的成果与失误,以期为我国当下的送达制度改革提供"他山之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送达 德国 送达改革 法院职权送达 当事人送达 双轨制 补充送达 电子送达
原文传递
民事送达的中国难题及其制度回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屹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9年第2期347-367,共21页
在我国的民事司法实践中,民事"送达难"存在已久,主要表现为不能完成实质送达的"送达不能"及"达而无效",这使得民事诉讼推进诉讼进程以实现当事人诉讼权益的路径受阻。基于功能主义的视角,民事"送达... 在我国的民事司法实践中,民事"送达难"存在已久,主要表现为不能完成实质送达的"送达不能"及"达而无效",这使得民事诉讼推进诉讼进程以实现当事人诉讼权益的路径受阻。基于功能主义的视角,民事"送达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既有送达制度中的权责配置不合理,导致原告不提供受送达人准确地址的非诚信诉讼与受送达人躲避诉讼的行为比肩齐增。同时,相关送达方式的立法存在弊端,使得民事送达"裹茧自缚"。故此,应进一步厘清民事送达制度中的权责配置,减少无效的制度安排,增加有效立法,以推动送达制度破"茧"去"缚",提高司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送达 权责配置 诉讼效率 送达改革
下载PDF
涉外案件司法文书电子送达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利民 胡亚球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电子邮件送达是现代科技在送达领域的运用,它具有传统送达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毕竟是一种非正式的送达。电子送达虽已被我国司法解释所肯定,但对其使用应设定严格条件。电子送达要具有诉讼法上的效力需满足下列条件:不违反条约义务;... 电子邮件送达是现代科技在送达领域的运用,它具有传统送达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毕竟是一种非正式的送达。电子送达虽已被我国司法解释所肯定,但对其使用应设定严格条件。电子送达要具有诉讼法上的效力需满足下列条件:不违反条约义务;送达对象限于电子商务参与者或电子送达协议签订者;用传统方式不能有效送达;不为送达目的地国反对;能证明受送达人收到并阅读了送达文件。设立这些限制是基于电子送达的特殊性,也参考了国外电子送达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送达 电子送达 送达途径 送达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