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和干旱指标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俞希根 孙景生 +2 位作者 肖俊夫 刘祖贵 张寄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研究确定了在节水灌溉条件下棉花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百分数)苗期为55%、蕾期为60%、花铃期为70%、成熟期为55%。干旱指标以棉花受旱程度分等,当各生育阶段土壤水分比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值低1... 通过研究确定了在节水灌溉条件下棉花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百分数)苗期为55%、蕾期为60%、花铃期为70%、成熟期为55%。干旱指标以棉花受旱程度分等,当各生育阶段土壤水分比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值低10%~15%时为中等干旱,小于10%时为轻度干旱,大于15%时为重度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适宜土壤水分 干旱
下载PDF
芒果需水规律与适宜土壤水分灌溉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海丽 古璇清 +3 位作者 王小军 王鹭松 徐敬华 林新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5-127,132,共4页
以吴川试验站1991-2002年芒果需水量试验和节水灌溉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芒果需水量、需水变化规律等各项指标,研究提出芒果需水量估算模型及适宜土壤水分灌溉调控技术,为芒果优质高产和灌溉高效用水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芒果 需水量 需水规律 适宜土壤水分 相关分析 灌溉试验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共生期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金平 周新国 +3 位作者 李利红 刘祖贵 刘安能 王和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6,共5页
为了寻求麦棉共生期间适宜的土壤水分指标,对麦棉共生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冬小麦主要生理特性和棉花的生长势做了连续测定,并对共生期间田间耗水量分别在2种作物上的分摊量做了估算。结果表明,随着麦棉共生期的生育进程,冬小麦... 为了寻求麦棉共生期间适宜的土壤水分指标,对麦棉共生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冬小麦主要生理特性和棉花的生长势做了连续测定,并对共生期间田间耗水量分别在2种作物上的分摊量做了估算。结果表明,随着麦棉共生期的生育进程,冬小麦旗叶水势、气孔导度、表观量子效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下降的趋势,且均随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加,处理间差异明显。蒸腾速率随着共生期进程和冬小麦的衰老,处理间差异迅速减小。共生期土壤含水量增加,作物田间总耗水量、冬小麦和棉花的耗水量均有明显提高。共生期作物田间耗水量占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总耗水量的28.8%~30%,而共生期冬小麦耗水量占同期作物田间耗水量的67.9%~72%。试验中60%(相对含水量,试验场地的田间持水量为24%,下同)土壤含水量处理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了1.63kg/m^3,这时其产量并无明显下降,且棉花的壮苗指数表现最大。70%土壤含水量处理的小麦产量略有增加,但其水分利用效率却下降到1.45kg/m^3,同时棉花的壮苗指数有所减小。研究还表明,在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的共生期,田间土壤的适宜水分为60%~70%,这样既保证了冬小麦的产量,又促进了棉花生长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套种 共生期 适宜土壤水分指标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冬种马铃薯需水规律及适宜土壤水分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丽 王小军 +5 位作者 古璇清 易小兵 陈洁芳 王鹭松 徐敬华 林新明 《广东水利水电》 2013年第11期8-12,共5页
以新兴冬种马铃薯多年灌溉试验资料及广东省水科院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马铃薯需水量、需水变化规律、需水系数、水分生产率、灌溉制度及生长期雨水利用率等,研究提出了马铃薯需水量估算方法及适宜土壤水分灌溉调控技术,为冬种马... 以新兴冬种马铃薯多年灌溉试验资料及广东省水科院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马铃薯需水量、需水变化规律、需水系数、水分生产率、灌溉制度及生长期雨水利用率等,研究提出了马铃薯需水量估算方法及适宜土壤水分灌溉调控技术,为冬种马铃薯灌溉高效用水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 马铃薯 灌溉 需水量 水分生产率 雨水利用 适宜土壤水分
下载PDF
基于气候和土壤水分综合适宜度指数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 被引量:29
5
作者 代立芹 李春强 +1 位作者 康西言 姚树然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9-526,共8页
利用河北省16个农气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灌溉记录和8个冬小麦主产市产量资料,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和模糊数据理论,建立了综合反映冬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气温-日照... 利用河北省16个农气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灌溉记录和8个冬小麦主产市产量资料,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和模糊数据理论,建立了综合反映冬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气温-日照-土壤水分适宜度评价模型,并以旬为时间步长,建立了基于气温-日照-土壤水分适宜度指数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气温-日照-土壤水分适宜度指数克服了气温-日照-降水适宜度指数仅考虑水分状况中降水条件的不足,能够客观反映冬小麦生长期的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与冬小麦产量变化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性高于气温-日照-降水适宜度指数;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对1981-2008年历史拟合检验和2009-2010年预报试验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1%和1.2%,误差较小,表明建立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动态预报 气候适宜 土壤水分适宜 河北
下载PDF
番茄不同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被引量:6
6
作者 高鑫 马荣 朱贤花 《河南气象》 2006年第4期59-59,共1页
适宜的气象条件,可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番茄生育适宜温度为13-28℃;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45%,50%;适宜土壤水分含量60%-85%;喜光,但光照不宜过强。
关键词 番茄 适宜温度 适宜湿度 适宜土壤水分含量 光照
下载PDF
朝阳地区春小麦节水灌溉的试验研究
7
作者 纪秀媛 庞玉莲 韩卫东 《气象与环境学报》 1994年第4期21-24,共4页
1 前言 在朝阳市的“八五”规划中,把因地制宜地发展春小麦列为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首位,计划开发面积100万亩。春小麦生长期为3月中旬至7月上旬,此时正处于干旱阶段,降水量只有50~60mm,且蒸发量大。可见,通过灌溉这一措施来弥补水分不... 1 前言 在朝阳市的“八五”规划中,把因地制宜地发展春小麦列为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首位,计划开发面积100万亩。春小麦生长期为3月中旬至7月上旬,此时正处于干旱阶段,降水量只有50~60mm,且蒸发量大。可见,通过灌溉这一措施来弥补水分不足,是减轻干旱的行之有效途径。这就涉及到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如何灌溉才能达到节水、高产、稳产的目的。2 试验设计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春小麦 节水灌溉 适宜土壤水分指标 水处理 朝阳地区 水分处理 干旱指标 气孔阻力 灌浆速度
下载PDF
耗水量模型在冬小麦灌溉预报中的应用
8
作者 曹瑞霞 《河北水利》 1997年第2期12-13,共2页
为了缓解当前水资源紧张的矛盾,藁城灌溉试验站连续进行了多年的灌溉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试验资料,这对推广灌溉预报技术,实施科学适时灌水,为灌溉预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一、灌溉预报基本原理 灌溉预报就是根据作物要求的适宜土壤... 为了缓解当前水资源紧张的矛盾,藁城灌溉试验站连续进行了多年的灌溉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试验资料,这对推广灌溉预报技术,实施科学适时灌水,为灌溉预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一、灌溉预报基本原理 灌溉预报就是根据作物要求的适宜土壤水分上下限以及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确定下一次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提前发出灌水信息,灌水日期根据推算的土壤水分和适宜下限来定土壤水分一接近下限就应灌水。因此灌溉预报有两个基本任务:第一,根据前期实测含水率跟踪推测发布预报当日的上壤含水率,由于土壤水分测定所需时间以及工作量的限制,发布预报当日的含水率需要推测。第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水量模型 灌溉预报 冬小麦灌溉 土壤水分测定 作物耗水量 土壤含水率 适宜土壤水分 作物因素 田间持水量 生育性状
下载PDF
黑河下游尾闾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格局 被引量:5
9
作者 司瑞 刘冰 +2 位作者 赵文智 朱钊岑 赵颖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4-184,共11页
黑河下游尾闾区作为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对维持该地区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河下游尾闾区荒漠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K-Means聚类,基于距河道距离及其对应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将黑... 黑河下游尾闾区作为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对维持该地区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河下游尾闾区荒漠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K-Means聚类,基于距河道距离及其对应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将黑河下游尾闾区垂直于河道0-4 km区域可分为距河0-0.3 km(T_(0-0.3))、0.3-1.7km(T_(0.3-1.7))和1.7-4.0 km(T_(1.7-4.0))3个距离梯度,研究不同距离梯度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稳定性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黑河下游尾闾区主要植物最适宜土壤水分需求。结果表明:(1)近河0-0.3 km区域以耐湿耐盐碱的草本为主,优势种为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距河道0.3-1.7 km区域出现的植物种类数目最多,以乔木为主,兼有灌木和草本,优势种为柽柳和胡杨;距河道1.7-4.0 km区域出现的植物种类数目最少,以极耐旱的灌木和亚灌木等荒漠植被为主,优势种为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2)3个距离梯度下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R均表现为距河0.3-1.7 km>0-0.3 km>1.7-4.0 km,而植物群落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间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群落稳定性表现为距河1.7-4.0 km>0-0.3 km>0.3-1.7 km。(3)当黑河下游尾闾区距河0-0.3、0.3-1.7 km和1.7-4.0 km区域植被最适宜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7%-31%、15%-22%和4%-7%,有利于维持该区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下游尾闾区 多样性 稳定性 适宜土壤水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