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适宜性实践及对我国幼小衔接课程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沙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年第8期125-128,共4页
发展适宜性实践是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教学模式的主导理论之一,其针对"小学化"现象的提出背景,与我国目前幼小衔接课程中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不谋而合。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核心理念为重视儿童年龄、个体、文化的适宜性。... 发展适宜性实践是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教学模式的主导理论之一,其针对"小学化"现象的提出背景,与我国目前幼小衔接课程中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不谋而合。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核心理念为重视儿童年龄、个体、文化的适宜性。中国现有幼小衔接课程所面临的困境为:课程目标衔接越俎代庖,课程内容衔接片面重复,课程组织衔接我行我素,课程实施衔接流于形式,课程评价衔接异同共存。发展适宜性实践对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改革的启示为:课程目标连贯化,课程内容扩展化,课程实施趋同化,尊重多元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适宜性实践 幼小衔接课程 小学化
下载PDF
《美国3—5岁幼儿体育适宜性实践方案》简述及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佩佩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9-82,共4页
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越来越重视健康,儿童的健康也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健康和体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注健康就必须重视体育。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重视幼儿健康就必须从幼儿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做起。《美国3—5岁幼儿体育... 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越来越重视健康,儿童的健康也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健康和体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注健康就必须重视体育。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重视幼儿健康就必须从幼儿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做起。《美国3—5岁幼儿体育适宜性实践方案》提出了多条对幼儿适宜的实践,对我国当前幼儿园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3-5岁幼儿体育适宜性实践方案 意义 启示
下载PDF
开展适宜性实践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探研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卉 《成才之路》 2019年第33期72-73,共2页
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游戏化能促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成长。在开发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幼儿的实践活动,通过指导幼儿观察,鼓励其自主操作,满足其生活需求,促使其互动,使幼儿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提升课程游戏化的效果。
关键词 幼儿 适宜性实践 课程游戏化 教学活动
下载PDF
基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理念的0岁~3岁亲子活动评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磊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13年第7期76-79,共4页
近年来,以计时制亲子活动为主的0岁一3岁幼儿早教机构快速兴起,其在满足家庭育儿需求的同时也隐藏着各种问题。研究者借助文献研究,提出了基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理念的高质量亲子活动设计与实施应遵循的一系列具体原则,涉及到3岁... 近年来,以计时制亲子活动为主的0岁一3岁幼儿早教机构快速兴起,其在满足家庭育儿需求的同时也隐藏着各种问题。研究者借助文献研究,提出了基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理念的高质量亲子活动设计与实施应遵循的一系列具体原则,涉及到3岁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家庭文化以及教师有效教学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通过考察南京市各类亲子活动的现状,揭示了影响亲子活动质量的症结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适宜性实践 0岁~3岁 亲子活动
下载PDF
发展适宜性实践对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怡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0-74,共5页
发展适宜性实践由全美幼教协会提出,是促进儿童适宜性发展的价值标准、教育目标和实践体系,强调关注处境不利的儿童群体,不断助推教育公平的实现.其内涵和具体标准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不断优化完善,以设计出更符合儿童发展的标准体系.应... 发展适宜性实践由全美幼教协会提出,是促进儿童适宜性发展的价值标准、教育目标和实践体系,强调关注处境不利的儿童群体,不断助推教育公平的实现.其内涵和具体标准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不断优化完善,以设计出更符合儿童发展的标准体系.应充分借鉴吸收发展性适宜性实践内容,从推进教育公平、践行“儿童为本”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教育体系连续性与课程整合性等角度出发推进新时期我国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适宜性实践 内容 借鉴启示
下载PDF
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改革构想——基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的视阈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瑶 禹建柏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4-18,共5页
针对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紧缺的现实情况,湖南省于2009年启动了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长沙师范学院作为湖南省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的主阵地,为全省各县区农村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幼儿教师,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 针对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紧缺的现实情况,湖南省于2009年启动了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长沙师范学院作为湖南省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的主阵地,为全省各县区农村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幼儿教师,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面向农村服务的指向不明确等问题。根据美国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适宜于年龄、适宜于个体、适宜于文化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对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适宜性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 公费定向 教师教育
下载PDF
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儿童之家”发展问题与改进建议——以A市D社区“儿童之家”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倩迪 孙亚娟 丁洁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06-110,共5页
基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视角,以西部民族地区A市D社区“儿童之家”为调查研究对象,发现其发展突出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活动内容选择与儿童年龄特点不够匹配,活动过程一定程度忽视儿童的差异性;乡土文化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活动效果不够理想... 基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视角,以西部民族地区A市D社区“儿童之家”为调查研究对象,发现其发展突出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活动内容选择与儿童年龄特点不够匹配,活动过程一定程度忽视儿童的差异性;乡土文化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活动效果不够理想。主要改进建议:以年龄适宜性为构架,提供层级化活动服务;以个体适宜性为准则,健全个人成长档案;以文化适宜性为背景,创设多元体验情境;以教育有效性为目标,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之家 发展适宜性实践 发展问题 教育建议
下载PDF
发展适宜性实践视角下的幼小课程衔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敏琦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55-158,共4页
学前教育领域中,幼小衔接一直是各国学前教育工作者们关注和讨论的重点。学前教育往往强调儿童中心、游戏建构,而小学教育则更侧重在教师主导、学科教学。正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课程和教学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决定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 学前教育领域中,幼小衔接一直是各国学前教育工作者们关注和讨论的重点。学前教育往往强调儿童中心、游戏建构,而小学教育则更侧重在教师主导、学科教学。正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课程和教学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决定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有效的课程衔接更是被认为是促进幼小衔接的最重要因素。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和探讨"发展适宜性实践"理念的内涵及其核心课程观来寻求可促进有效幼小课程衔接的办法。笔者首先从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和教师教学有效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发展适应性实践"的内涵及其理念发展历程。其次,重点讨论"发展适宜性实践"的课程观,即以儿童为中心、以游戏为基础、重视教师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和提倡小学低年级通过开展以游戏为基础、以儿童为主体的发展适应性课程来促进幼小课程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适宜性实践 幼小课程衔接 发展适宜课程
下载PDF
论幼小衔接研究视域的转变——基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文化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毛晗 卢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100-107,共8页
如何更好的培养下一代,特别是当不同社会群体同时面临学业压力下移的困境时,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幼小衔接再次迈入推进新阶段。已有研究多是采用量化分析通过样本数据的处理提出幼小衔接的问题现状、影响因素、策略措施等,但幼小衔接实际... 如何更好的培养下一代,特别是当不同社会群体同时面临学业压力下移的困境时,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幼小衔接再次迈入推进新阶段。已有研究多是采用量化分析通过样本数据的处理提出幼小衔接的问题现状、影响因素、策略措施等,但幼小衔接实际是幼儿在所处社会文化背景下与其他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针对以往多主体参与过程中对教育理念的理解错位,根源在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教育认知与教育理念间的失衡,发展适宜性实践中提出儿童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从发展适宜性实践中的文化适宜性入手转变幼小衔接的研究视域,转为重视基于社会文化的质性研究。因此,我国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以儿童中心的多方参与为主、内容中心为辅,提高师幼互动质量,重视幼儿园与小学的纵向衔接等为科学幼小衔接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发展适宜性实践 文化适宜
下载PDF
发展适宜性实践视角下幼儿园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成铭 《教育界》 2023年第32期89-91,共3页
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的开展不仅践行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理念,还丰富了幼儿园游戏形式和内容。文章基于发展适宜性实践视角,研究以老大(大班)、老二(中班)以及老三(小班)为最基础、最重要互动单位的家庭式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的价值、现... 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的开展不仅践行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理念,还丰富了幼儿园游戏形式和内容。文章基于发展适宜性实践视角,研究以老大(大班)、老二(中班)以及老三(小班)为最基础、最重要互动单位的家庭式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的价值、现状及策略,以期促进幼儿游戏水平及个人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适宜性实践 混龄自主区域游戏 以儿童为主体
下载PDF
《发展适宜性实践: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推介
11
《现代教育论丛》 202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发展适宜性实践(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简称DAP)的理念强调幼儿教育实践过程要遵循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和教学有效性的原则,帮助每一位儿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这一理念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 发展适宜性实践(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简称DAP)的理念强调幼儿教育实践过程要遵循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和教学有效性的原则,帮助每一位儿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这一理念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基本精神和要求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学准备 教育实践过程 教学有效 发展适宜性实践 文化适宜 学前教育活动 组织与评价 学习与发展
下载PDF
《发展适宜性实践:学前教育领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推介
12
《现代教育论丛》 2021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发展适宜性实践:学前教育领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书是《发展适宜性实践: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评价》的姊妹篇。该书共约48万字,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和密西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发展适宜性实践:学前教育领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书是《发展适宜性实践: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评价》的姊妹篇。该书共约48万字,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和密西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玛乔丽·J.科斯泰尼克(Marjorie Kostelnik)等学者所著,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郑福明等译,于2021年8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发展适宜性实践 密西根州立大学 内布拉斯加 学前教育领域 学前教育活动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下载PDF
间断性幼儿混龄活动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研究
13
作者 陈小峰 《教育界》 2021年第42期80-81,共2页
文章基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理念,以“同龄与混龄双轨制活动模式”为课程实施基本思路,从活动资源提供、实施路径以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幼儿混龄活动的适宜性实践认识和操作经验,为幼儿园间断性混龄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间断 混龄活动 发展适宜性实践
下载PDF
发展适宜性实践游戏观对提升幼儿教师游戏素养的启示与借鉴
14
作者 宋雪 《学周刊》 2023年第16期14-16,共3页
游戏素养是幼儿教师关于游戏态度、游戏知识和游戏能力相互作用的综合性专业素养。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载体,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适合幼儿单独参与,高水平的游戏需要教师支持。明确游戏水平和需要层次的关系等发展适宜性游戏观对提升幼... 游戏素养是幼儿教师关于游戏态度、游戏知识和游戏能力相互作用的综合性专业素养。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载体,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适合幼儿单独参与,高水平的游戏需要教师支持。明确游戏水平和需要层次的关系等发展适宜性游戏观对提升幼儿教师的游戏素养具有借鉴意义:教师要转变态度,丰富知识,激发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要善于观察,创设条件,帮助幼儿参与高水平的游戏;要制订计划,搭建支架,提升游戏指导策略的有效性;要基于游戏,融通课程,构建创造性游戏课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适宜性实践游戏观 幼儿教师 游戏素养
下载PDF
发展适宜性实践视角下的幼儿游戏活动分析
15
作者 张娜 《丝路视野》 2019年第26期45-45,共1页
幼儿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系统的社会性现象,它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生理需求,还涉及精神方面的文化内涵。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是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手段,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而游戏作为儿童的重要活动,其本身的价值就... 幼儿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系统的社会性现象,它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生理需求,还涉及精神方面的文化内涵。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是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手段,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而游戏作为儿童的重要活动,其本身的价值就不言而喻。本文围绕“发展适宜性实践视角下的幼儿游戏活动分析”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实践 视角下 幼儿游戏活动
下载PDF
美国早期教育“发展适宜性实践”三版的比较及思考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丽丽 方展画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2,共7页
全美儿童教育协会作为美国有影响力和领导力的幼儿教育专业组织,其颁布的早期教育"发展适宜性实践"行动指南,20多年来,虽有质疑但已成为美国幼教专业人员的共同语言,对提升全美幼教质量功不可没。本文对先后颁布的三个版本的... 全美儿童教育协会作为美国有影响力和领导力的幼儿教育专业组织,其颁布的早期教育"发展适宜性实践"行动指南,20多年来,虽有质疑但已成为美国幼教专业人员的共同语言,对提升全美幼教质量功不可没。本文对先后颁布的三个版本的声明从背景、含义、理论基础、核心问题、课程指引和判断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阐释了其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期引起我国学前教育的实践反思,更好地指导当前学前教育教学实践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适宜性实践 儿童发展 教师决策 美国
原文传递
发展适宜性实践视角下的幼儿游戏活动
17
作者 蒋崒 芦苇 杜雅娴 《学园》 2019年第7期58-59,共2页
发展适宜性实践是美国早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提倡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能力和身体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幼儿园提倡'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在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中存在一... 发展适宜性实践是美国早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提倡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能力和身体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幼儿园提倡'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在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通过研究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中的游戏活动,提出幼儿游戏以幼儿为主体、提升幼儿的游戏质量、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适宜性实践 幼儿游戏
原文传递
发展适宜性游戏环境:价值定位、内涵特征与策略构建
18
作者 陈莹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99-103,共5页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隐性作用与价值。从发展适宜性实践的视角出发,围绕幼儿、教师与游戏环境的相互关系,确定游戏环境的价值定位。幼儿园游戏环境不只是孤立的物质存在,它应当是物质、关系与文化存在的总和。同时从游戏环境的...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隐性作用与价值。从发展适宜性实践的视角出发,围绕幼儿、教师与游戏环境的相互关系,确定游戏环境的价值定位。幼儿园游戏环境不只是孤立的物质存在,它应当是物质、关系与文化存在的总和。同时从游戏环境的物质因素、情感因素与文化因素三个方面解读其内涵特征,阐释游戏环境的开放性、自主性与多元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尝试构建开放自主的物质环境、营造平等宽松的情感氛围、创设底蕴深厚的人文气息,从而发挥游戏环境的最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适宜性实践 游戏环境 价值定位 内涵特征 策略构建
下载PDF
幼儿园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研究
19
作者 齐燕 《甘肃教育》 2024年第21期113-116,共4页
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作为混龄教育的一种实践形式,把混龄教育与自主性区域游戏相结合,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文章针对实践视角下幼儿园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提出了营造混龄环境,创设混龄游戏;投放适宜材... 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作为混龄教育的一种实践形式,把混龄教育与自主性区域游戏相结合,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文章针对实践视角下幼儿园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提出了营造混龄环境,创设混龄游戏;投放适宜材料,提供混龄机会;丰富混龄活动,促进混龄交流;教师介入指导,提高活动效率;基于幼儿兴趣与发展需要创设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检验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成效等具体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适宜性实践 混龄区域游戏 现状 策略
下载PDF
组态视域下学前教师数字技术采纳行为意向诱发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建东 杨小锋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4,共9页
学前教师技术采纳行为意向是数字技术能否与保育教育整合的首道“门槛”,其诱发机制是多因素不同条件耦合的过程。针对多因素“竞争效应”被注重而“协同效应”关照缺失的问题,研究从整体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 学前教师技术采纳行为意向是数字技术能否与保育教育整合的首道“门槛”,其诱发机制是多因素不同条件耦合的过程。针对多因素“竞争效应”被注重而“协同效应”关照缺失的问题,研究从整体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基于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与发展适宜性实践,构建了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社会影响、便利条件、自我效能感、工作年级等因素在内的采纳行为意向因果解释模型。通过对S省的401名学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感知有用性等6个因素的不同条件均不具备对结果的必要解释力;获得的“高的有用性感知×好的便利条件感知×高自我效能感”等6条组态路径,有效拓展了原有技术采纳行为意向诱发机制的知识与诠释范畴;按工作年级分层所获路径,为幼儿园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采纳行为意向 发展适宜性实践 fsQCA 组态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