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过程研究——评《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能力范畴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芳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09-I0010,共2页
外宣翻译是讲好中国故事和塑造崛起的全新的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技的高速发展,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不断提高,更多国家希望了解中国外交趋势、政策走向、文化内涵及科技发展。如何在外宣翻译中讲好中国故事,塑造... 外宣翻译是讲好中国故事和塑造崛起的全新的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技的高速发展,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不断提高,更多国家希望了解中国外交趋势、政策走向、文化内涵及科技发展。如何在外宣翻译中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则是外宣翻译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外宣翻译 范畴化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中华民族形象 政策走向 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分析——以《檀香刑》日译本为例
2
作者 鲁畅 杨洋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4-100,共7页
翻译研究有多种途径,其中翻译适应选择论借用达尔文进化论中“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对翻译本体做出新解,为翻译研究提供崭新的研究范式。该理论以译者为中心,立足翻译生态环境,将翻译本质解释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 翻译研究有多种途径,其中翻译适应选择论借用达尔文进化论中“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对翻译本体做出新解,为翻译研究提供崭新的研究范式。该理论以译者为中心,立足翻译生态环境,将翻译本质解释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将翻译活动分为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两个阶段,并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努力实现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檀香刑》是莫言的长篇代表作,在国内外引起研究与翻译热潮,其日译本至今仍备受日本读者的喜爱与好评。译者多维度适应《檀香刑》的翻译生态环境,恰当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维护了原语与译语的生态平衡,译出高质量的译本,推动了中国文学与文化向日本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生态环境 适应与选择 三维转换 《檀香刑》日译本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以《故都的秋》两个英译本为例
3
作者 陈俊花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13期21-24,共4页
本文以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对《故都的秋》张培基和王椒升英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阐述了两位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对译文的选择,并分析了其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中的适应性选择。两位译者在三维适应性... 本文以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对《故都的秋》张培基和王椒升英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阐述了两位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对译文的选择,并分析了其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中的适应性选择。两位译者在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过程中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有所不同,译文效果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生态翻译学适用于散文翻译的质量评估与比较,而且生态翻译学对于散文翻译现象有极其强大的解释力,对于散文英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引导译者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适应与选择 《故都的秋》英译
下载PDF
适应与选择: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中医英译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珊珊 周开林 +1 位作者 陈铸芬 吴青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12期148-151,共4页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当前中医英译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指出中医英译译者应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做出适应性选择及选择性适应,构建中医英译和谐生态环境,以此推动中医英译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医英译 生态翻译学 适应与选择
下载PDF
适应与选择:严复翻译思想探源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忠廉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1,共5页
严复的翻译,既体现了适应与选择的思想,也历经了适应与选择的过程。研究表明,严复翻译中所体现的适应与选择的思想和行为,来源于古代,取法于先人,受惠于时贤,有别于西方。
关键词 严复 适应与选择 翻译思想 探源
下载PDF
适应与选择:俄语“关于”类单一式标题汉译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芬 徐春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122,共7页
从适应与选择视角探讨俄语"关于"类单一式标题的汉译模式。俄语单一式"关于"类标题主要有三类:о+第六格、про+第四格、к+第三格;大体对应于汉语粘着结构"关于"、"有关"以及自由格式"... 从适应与选择视角探讨俄语"关于"类单一式标题的汉译模式。俄语单一式"关于"类标题主要有三类:о+第六格、про+第四格、к+第三格;大体对应于汉语粘着结构"关于"、"有关"以及自由格式"论"、"说"、"谈"、"议"等。俄语标题汉译时,应适应并尽量维持俄汉双语生态、遵循语体特点、选择译语相对应的更常用的结构模式,达到最佳限度的适应,使俄语标题汉译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等方面本土化。本研究可为机译与机检以及翻译工作者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翻译模式,同时也可为其他语种该类结构标题汉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类单一式残余结构 标题 适应与选择 汉译模式
下载PDF
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与选择——以《诗经》英译者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砚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以《诗经》英译本为例,结合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从原文和译本两方面,探讨影响译者"适应"与"选择"的因素;从译者翻译的历史语境中去发现其选择的可取之处,以丰富典籍翻译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 原文 译者 适应与选择 翻译历史语境
下载PDF
整合性适应与选择:生态化合译模式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佩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海外接受效度与其强大生产力呈明显逆差。国内译界积极反思,推崇"异语合作翻译"为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主导方向,但未论及具体操作模式,因而争取合译模式效度最大化、建构生态化合作翻译模式...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海外接受效度与其强大生产力呈明显逆差。国内译界积极反思,推崇"异语合作翻译"为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主导方向,但未论及具体操作模式,因而争取合译模式效度最大化、建构生态化合作翻译模式势在必行。生态翻译学致力于从生态视角考察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的互动关系。作为其基石的"适应/选择"理论对取得高效翻译活动、建构生态化合译模式有指导性意义。本文拟结合近年来的成功合译范例从"译前阶段"、"译中阶段"及"译后阶段"解析"整合性适应与选择"对合译模式建构的重要性,明确其具体路径和操作方式,予中国文学、文化的世界传播提供一个可供参照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 适应与选择 生态化 合译模式
下载PDF
民族聚居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评《适应与选择:西部民族聚居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善鑫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在西部民族聚居区,域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系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关涉到民族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此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理论问题。西北师范大学张俊宗教授的《适应与选择:西... 在西部民族聚居区,域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系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关涉到民族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此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理论问题。西北师范大学张俊宗教授的《适应与选择:西部民族聚居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及时回应,对民族聚居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该著既对西北民族聚居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建构,又对样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师范大学 民族聚居区 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与选择 培养什么样的人 繁荣稳定 高校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
下载PDF
口译过程中图式翻译的适应与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圣白 刘明东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2-55,共4页
口译过程研究是口译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从跨学科视角运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口译过程的本质进行研究,这将成为口译过程研究的主要路向。因此,借助图式理论和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相关成果,创新提出口译过程是一种译员对图式(语... 口译过程研究是口译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从跨学科视角运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口译过程的本质进行研究,这将成为口译过程研究的主要路向。因此,借助图式理论和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相关成果,创新提出口译过程是一种译员对图式(语言图式、文化图式及交际图式)进行适应与选择的动态交互过程,旨在充分保证口译过程研究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使之有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 适应与选择 口译
下载PDF
适应与选择: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和谐观视角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杰辉 《社科纵横》 2016年第6期121-124,共4页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文本移植选择活动,而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是否得当关键在于能否保持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本文从译者适应选择和翻译生态和谐视角出发,以当下汉语文化典籍外译为研究对象,提出构...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文本移植选择活动,而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是否得当关键在于能否保持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本文从译者适应选择和翻译生态和谐视角出发,以当下汉语文化典籍外译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可持续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系统,一方面有助于汉语文化典籍译作在域外顺利"落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汉语文化典籍译作对外传播助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化典籍 生态翻译学 适应与选择 生态和谐观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评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金龙 郑艳杰 《民族翻译》 2011年第4期86-92,共7页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显得愈发重要。然而,当前的外宣翻译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与外宣翻译研究滞后密切相关。刘雅峰的《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一书中,作者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并在该理论创新的基础...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显得愈发重要。然而,当前的外宣翻译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与外宣翻译研究滞后密切相关。刘雅峰的《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一书中,作者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并在该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对外宣翻译的过程作了一番深入探讨,首次对外宣翻译的理论建构做出了尝试性的系统探索,对于应用翻译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简要介绍该书,指出它的鲜明特点,并评述其面世的学术价值和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外宣翻译 翻译过程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下载PDF
文化语汇翻译中的适应与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虹 《台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8-40,共3页
在文化语汇翻译生态环境中,文化的多样性和译者的个体性决定了译者在文化语汇翻译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译者在文化语汇翻译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性,对"需要"、"能力"和"环境"做出合情合理的适应与选择,多... 在文化语汇翻译生态环境中,文化的多样性和译者的个体性决定了译者在文化语汇翻译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译者在文化语汇翻译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性,对"需要"、"能力"和"环境"做出合情合理的适应与选择,多维度地去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顺利完成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汇 翻译生态环境 译者主导 适应与选择
下载PDF
《红楼梦》回目翻译中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14
作者 王晨 王会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127-129,共3页
回目是《红楼梦》文学性与艺术性的集中体现,其翻译在《红楼梦》的英译中不可忽视。本文从翻译生态环境出发,对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红楼梦》回目的翻译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生态环境和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 回目是《红楼梦》文学性与艺术性的集中体现,其翻译在《红楼梦》的英译中不可忽视。本文从翻译生态环境出发,对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红楼梦》回目的翻译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生态环境和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回目 翻译生态环境 适应与选择
下载PDF
翻译生态学视野下看《绝望主妇》中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15
作者 刘春华 胡冬梅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生态学视野下,通过对美剧《绝望主妇》网络字幕组翻译和央视组翻译的对比分析,探讨影响译者适应与选择的不同要素,提出译者要协调好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种要素才能保证译品的生命力。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适应与选择 字幕翻译 《绝望主妇》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口译译员的多维适应与选择研究——以第6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国外长的现场同传为例
16
作者 段文颇 舒琴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5期94-95,共2页
口译作为沟通中外的纽带和桥梁,在国际间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频繁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联合国大会是各个国家表达自身立场和态度的舞台,涉及贸易、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口译在其中的重要地... 口译作为沟通中外的纽带和桥梁,在国际间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频繁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联合国大会是各个国家表达自身立场和态度的舞台,涉及贸易、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口译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第68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外长的现场同传口译,从"三维转换"层面例证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如何达到最佳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 联合国大会 生态翻译学 多维适应与选择
下载PDF
外宣翻译的非线性适应与选择过程研究
17
作者 赖德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18-123,共6页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立足当前外宣实践和未来趋势,外宣翻译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翻译过程就是一个由译者主导的适应与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译文的差异源于非线性适应与选择过程的偏差。探究外...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立足当前外宣实践和未来趋势,外宣翻译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翻译过程就是一个由译者主导的适应与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译文的差异源于非线性适应与选择过程的偏差。探究外宣翻译复杂的非线性适应与选择过程并通过分析外宣翻译实例,探讨生态平衡的外宣翻译策略,对于进一步廓清外宣翻译本质和深入开展外宣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宣翻译 非线性 生态翻译学 生态平衡 适应与选择 翻译过程
下载PDF
从《浮生六记》译文看林语堂的适应与选择
18
作者 游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9期208-211,共4页
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出林语堂选择翻译《浮生六记》是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适应。《浮生六记》译文是林语堂在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等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产物,是译者的选择性适应及适应性选择二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林语堂 《浮生六记》 适应与选择
下载PDF
应用文体翻译的适应与选择
19
作者 徐晓梅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2期55-58,共4页
由于应用文体具有信息性、表情性和呼唤性等多样性功能,因此在进行应用文体翻译时,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应用文体的特性,做出适应与选择性的策略。根据应用文体的特性,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需要从语言学视角、文体学视角和美学视角对应用翻译文... 由于应用文体具有信息性、表情性和呼唤性等多样性功能,因此在进行应用文体翻译时,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应用文体的特性,做出适应与选择性的策略。根据应用文体的特性,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需要从语言学视角、文体学视角和美学视角对应用翻译文本进行适应与选择,以充分发挥文本的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文体 适应与选择 翻译研究
下载PDF
适应与选择:衡阳市政府英文网站的语言生态模式探索
20
作者 张睿思 李文清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5期131-132,共2页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以衡阳市政府英文网站为研究对象,从信息内容、版面设计和传播方式三个方面探讨译者如何在语言生态环境下进行适应和选择,构建生态化的政府外宣模式。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适应与选择 政府英文网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