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性支持通气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肺损伤及撤机成功率的影响
1
作者 刘彬彬 贺志力 吴英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4期53-57,共5页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肺损伤及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适应性...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肺损伤及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B组(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各40例。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呼吸功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及撤机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酸碱度(pH值)、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一次性撤机成功率、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均高于B组,吸呼比(TI/TE)、呼吸频率(RR)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用于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能更好地改善呼吸功能,提高一次性撤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联合适应性支持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吴辉 于尚平 +2 位作者 周三连 吴霞 丁倩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联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探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联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和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深吸气量(I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的值、FEV_(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CV)、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PaO_(2)/FiO_(2)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IC、FVC、FEV_(1)/FVC、PaO_(2)、SaO_(2)、PaO_(2)/FiO_(2)水平、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联合ASV模式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 适应性支持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功能
下载PDF
呼吸机适应性支持通气(ASV)的原理和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米永巍 李怡勇 郭赤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4期99-100,共2页
介绍了适应性支持通气(ASV)的基本概念;通过对ASV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阐述了此项技术的优点和特色;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对如何正确设置ASV参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分钟通气量百分比 参数设置 安全通气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真君 李懿 熊中华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464-1465,共2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并与间断正压通气(IPPV)比较。方法纳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22例,通过自身前后对照比较ASV和IPPV在呼吸力学、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显示ASV通气模式...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并与间断正压通气(IPPV)比较。方法纳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22例,通过自身前后对照比较ASV和IPPV在呼吸力学、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显示ASV通气模式较IPPV模式气道峰压(Ppeak)、呼吸频率(RR)、呼吸机作功(WOBV)、吸气阻力(Rins)和PaCO2显著降低(P<0.05),而潮气量/理想体重(VT/PBW)和pH值显著升高(P<0.05)。ASV通气模式下血流动力学指标每搏排出量(SV)和心排出量(CO)显著升高(P<0.0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射血前期(PE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指数(ACI)等指标没有差异性。结论ASV模式在呼吸力学、血气分析结果方面较IPPV模式更能满足患者机械通气的需求,并且在对血流动力学方面影响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间断正压通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COPD和ARDS/ALI患者中通气方式的差异性研究
5
作者 刘真君 李懿 熊中华 《医学信息》 2011年第5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COPD和ARDS/ALI患者中通气方式的差异。方法纳入COPD患者24例,ARDS/ALI患者21例.无肺部疾病组24例.观察在ASV模式下呼吸力学指标的不同。结果COPD和ARDS/ALI患者平均气道压(Pmean)显著高于元肺...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COPD和ARDS/ALI患者中通气方式的差异。方法纳入COPD患者24例,ARDS/ALI患者21例.无肺部疾病组24例.观察在ASV模式下呼吸力学指标的不同。结果COPD和ARDS/ALI患者平均气道压(Pmean)显著高于元肺部疫病组(P〈0.05);COPD患者的静态顺应性(Cstat)较无肺部疾病组显著升高(P〈0.05);ARDS/ALI患者的Cstat显著下降(P〈0.05),而吸气阻力(Rins)显著升高(P〈0.05)。在ASV模式下COPD患者的通气方式表现升高的潮气量/理想体重(VT/PBW)值(P〈O.05),呼吸频率(RR)有下降的趋势。ARDS/ALI患者表现为升高的RR值。而VT/PBW值下降(P〈0.05),与COPD患者比较VT/PBW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ASV在不同的Cstat和Rins等因素下表现为不同的通气方式,主要为VT/PBW和RR的不同,符合COPD和ARDS/ALI患者的通气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治疗肺灌洗术后支气管痉挛疗效观察
6
作者 王翠红 齐啸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第9期834-834,共1页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治疗肺灌洗术后支气管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01—12实施双肺同期灌洗术后出现支气管痉挛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ASV治疗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3d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双肺听诊情...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治疗肺灌洗术后支气管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01—12实施双肺同期灌洗术后出现支气管痉挛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ASV治疗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3d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双肺听诊情况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ASV治疗组患者均于术后3d胸闷明显好转,双肺哮鸣音消失,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模式能更快解除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支气管痉挛,减少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加快患者肺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 双肺同期灌洗术 支气管痉挛
下载PDF
对比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间歇性气道正压通气(SIM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丁园国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第10期23-23,共1页
目的:探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间歇性气道正压通气(SIM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7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ASV与SIMV模... 目的:探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间歇性气道正压通气(SIM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7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ASV与SIMV模式的参数进行比较,具体包括有血压、心率、血气指标和中心静脉压(CVP)等。结果:与SIMV组相比较,ASV在呼吸道压力、潮气量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更小,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SIMV相比较,ASV在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间歇性气道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力学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邹琳 孙宝君 +1 位作者 王立万 俞森洋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3月老年病房长期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11例,分别心用三种呼吸模式,容量-辅助控制通气(CMV1,潮气量7~9m...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3月老年病房长期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11例,分别心用三种呼吸模式,容量-辅助控制通气(CMV1,潮气量7~9mL·kg^-1·min^-1,呼吸频率16~18次/min)、ASV、CMV2(潮气越和呼吸频率与应用ASV模式时相同)。应用每种呼吸模式后,均待患者呼吸、心率平稳30min后,记录其呼吸力学指标: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流速、呼气流速、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时间常数及呼气时间常数等,同时测定心率和血压,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11例COPD患者应用ASV模式,与CMV1模式比较,潮气量明显升高,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吸气流速、吸气时间常数及呼气时间常数均升高(P〈0.05),呼气流速下降(P〈0.05)。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两种呼吸模式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H、PaCO2、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患者从ASV模式改用CMV2模式后,气道峰压及平均气道压有所升高(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H、PaCO2、PaO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ASV模式时,患者舒适程度好。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应用ASV模式,可减少患者的呼吸用力,人-机协调性和安全性良好,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少霖 赖剑波 +3 位作者 李敏 姚志军 陈兴旺 周华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6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通气24小时后,ASV组较PSIMV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24小时后Pa02、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SIM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ASV模式更有效减低PIP、Pplat。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备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压力支持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通气策略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对急诊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代涛 张秀春 +1 位作者 孙颖 潘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急诊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的通气方案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34)。研究组采用ASV方案,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急诊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的通气方案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34)。研究组采用ASV方案,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方案,均同时机械通气直至撤机。观察对比两组成功撤机率及总通气时间,记录其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力学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检测结果差异。结果两组成功撤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两组除每分钟通气量(MV)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研究组呼吸频率(f)、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平台压(Pplat)、吸气阻力(Rinsp)、呼气阻力(Rex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潮气量(V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p H、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率(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V模式相较于通气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更高,不仅能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自主呼吸功能,还可降低机械通气刺激致炎症反应发生风险,治疗安全性更高,患者预后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呼吸衰竭 呼吸力学指标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伴肺复张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秦宗和 应佑国 茆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加肺复张策略(LR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创伤后合并ARDS的患者28例,先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维持8 h后,随机选择ASV或继续IPPV机械通气。选择ASV通气模式时,其分钟通... 目的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加肺复张策略(LR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创伤后合并ARDS的患者28例,先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维持8 h后,随机选择ASV或继续IPPV机械通气。选择ASV通气模式时,其分钟通气量设置应与IPPV时相同。通气时,两种模式下的呼气末正压(PEEP)均按0、5、10cmH2O依次增加,每一PEEP的通气时间为60 m in。ASV通气模式时,在每一PEEP水平加用LRM(ASV+LRM模式)。前一通气模式使用3h后,将通气模式调为IPPV,PEEP调到0;1h后换另一种模式。每个PEEP水平通气50 m in时,用Swan-Ganz导管、心电监测仪、呼吸机监测记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结果在同一PEEP水平下,ASV+LRM模式与IPPV模式相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SV+LRM模式时,同一PEEP水平下气道峰值压(PI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EEP为5cmH2O时,肺动态顺应性、动脉氧分压和氧供均增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LRM模式比IPPV模式更有利于ARDS患者的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间歇正压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 肺复张策略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卞叶萍 顾永辉 +3 位作者 邓晓静 程惠 徐剑 佘丽萍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入住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年龄≥65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3...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入住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年龄≥65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32例,将AS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进行前后自身比较,探讨ASV模式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及舒适度的影响。结果两种模式下病人动脉血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钟通气量、胸肺动态顺应性、潮气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SV模式下病人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力、吸气阻力及呼吸频率明显低于SIMV模式(P<0.05),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分、躁动镇静评估表(RASS)评分、丙泊酚使用剂量亦降低(P<0.05),ASV通气模式下地佐辛及咪达唑仑使用剂量较SIMV模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模式可改善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呼吸力学指标,增加舒适度,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老年人 适应性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呼吸力学 舒适度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少霖 周华锋 +2 位作者 陈兴旺 赖剑波 姚志军 《现代医院》 2012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进行机械通气,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进行机械通气,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以及1 w内镇静剂用量、撤机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结果通气24 h后,ASV组较PSIMV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均降低(p<0.05);两组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24 h后PaO2、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均较前改善(p<0.05),ASV组1 w内使用镇静剂用量、撤机时间,住ICU时间均小于PSIMV组(p<0.05),但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SIM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ASV模式更有效减低PIP、Pplat,能减少镇静剂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备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压力支持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保护通气策略
下载PDF
闭合环路和适应性支持通气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园 周明根 黄子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5,共3页
关键词 闭合环路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AECOPD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喜媛 姚易凯 杨敬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3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chronic obstruc-tive pumonary disease,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SV组)29例,...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chronic obstruc-tive pumonary disease,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SV组)29例,对照组同步间竭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PSV+PEEP组)29例,两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舒适程度、通气时间和撤机成功率。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ASV组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peak)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态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附加附加功(WOBimp)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均低于SIMV+PSV+PEEP组(P<0.01)。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呼吸肌做功减少,改善人机协调性,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而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Ⅱ型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叶媛媛 张伟 +2 位作者 黄虎翔 贾丽萍 王昌峰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1973-1976,共4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5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同步间隙...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5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SIMV),观察组行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肺复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血气、氧代谢指标和颅内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峰值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肺动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 H值、Pa O2和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机体氧供、氧耗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可有效降低呼吸力学参数和颅内压,增加氧代谢指标,有利于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肺复张 颅脑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力学 氧代谢 颅内压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快通道麻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撤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俊波 叶明 +2 位作者 于凯江 姜雪松 周晶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通过与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模式比较,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是否可以减少快通道全身麻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方法选取相同快通道全麻方案冠脉搭桥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选用ASV通气模式... 目的通过与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模式比较,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是否可以减少快通道全身麻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方法选取相同快通道全麻方案冠脉搭桥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选用ASV通气模式,对照组选用SIMV通气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吸气峰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化验次数等。结果术后ASV组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196(152~286)]min短于SIMV组[253(196~498)]min(P<0.05),ASV组患者ICU停留时间(14.5±0.7)h短于SIMV组(16.8±0.4)h(P<0.01)。ASV组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次数[5(4~7)]少于SIMV组[7(6~9)](P<0.05)。结论通过ASV模式进行撤机可以缩短快通道麻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停留时间,可简化临床医生对机械通气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撤机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廖宇桦 任海涛 刘珍珍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年第1期26-27,57,共3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近3年因AECOPD入住我院ICU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20例,随机平分成2组,实验组应用ASV模式通气,参数设置为患者预期体重(kg)...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近3年因AECOPD入住我院ICU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20例,随机平分成2组,实验组应用ASV模式通气,参数设置为患者预期体重(kg),分钟通气量百分比(MV%)和高压报警限制。对照组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潮气量在6~8mL/kg,指令频率12次/min。2组FiO_2、PEEP、流量触发、压力上升时间设置均相同,通气2h后记录呼吸力学、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2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病例,实验组在潮气量、肺动态顺应性、呼气时间常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气道峰压低于对照组(P〈0.05)。2组通气模式在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V用于治疗AECOPD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智能化通气模式,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成果,患者的舒适性更高,同时也避免了以往呼吸机复杂的参数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安全性 呼吸力学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宝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血气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应用适... 目的观察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血气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应用适应性支持、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行机械通气治疗,共治疗2周。每天上午10:00及下午16:00行机械通气过程中,记录呼吸机使用情况(包括指令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机通气时间)、呼吸机呼吸力学参数(包括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抽取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分别于行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机械通气治疗结束后取患者空腹股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P)、降钙素原(PCT)、IL-6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指令呼吸频率及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潮气量高于对照组(P均<0.01),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及平均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与对照组血气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RP、α1-AGP、PCT、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有助于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状态,减少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缩短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适应性支持通气 机械通气 炎症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心脏手术后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年芳 郑瑞强 +3 位作者 林华 陈齐红 於江泉 邵俊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支持性通气模式(ASV)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脱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5例体外循环下行非复杂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规转入ICU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ASV(31例)或SIMV+PSV(34例)两种通气模式,并按标准的脱机程序脱机... 目的探讨支持性通气模式(ASV)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脱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5例体外循环下行非复杂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规转入ICU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ASV(31例)或SIMV+PSV(34例)两种通气模式,并按标准的脱机程序脱机。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ASV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气道峰值压力、呼吸频率、气道闭合压(P〈0.1)分别为(236±42.8)min,(15.8±2.0)cmH2O,(13.8±2.2)次/min,和(1.8±0.4)cmH2O均显著短(低)于SIMV—PSV组[分别为(317±39.7)min,(19.8±2.9)cmH2O,(17.9±1.7)次/min,和3.4±0.6cmH2O,均P〈0.05],而潮气量和气道顺应性[分别为(560±68.2)mL和(65.3±12.2)ml/cmH2O]均显著高于SIMV—PSV组[分别为(465±58.8)mL和(50.4±11.6)ml/cmH2O,均P〈0.05],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兀统计学差异。结论ASV模式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加速气管插管的拔除,减少气压伤,是一个安全、有效的临床脱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 心脏手术 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