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力衰竭治疗中醛固酮逃逸反应的观察
1
作者 李官印 谷秀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723-724,共2页
目的 观察ACEI治疗心衰过程中的醛固酮逃逸反应。方法 于ACEI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 1、3、6个月分别测定 30例心衰患者卧位醛固酮、血管紧张素II的血浆浓度 ,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血浆醛固酮水平治疗后 1个月较治疗前基础值明显降低 (... 目的 观察ACEI治疗心衰过程中的醛固酮逃逸反应。方法 于ACEI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 1、3、6个月分别测定 30例心衰患者卧位醛固酮、血管紧张素II的血浆浓度 ,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血浆醛固酮水平治疗后 1个月较治疗前基础值明显降低 (P <0 .0 1) ;3个月时有所回升 ,但仍低于基础值 (P <0 .0 1) ;6个月时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 (P >0 .0 5 )。血管紧张素II治疗后 1个月较治疗前基础值明显降低 (P <0 .0 1) ;治疗后 3、6个月仍低于基础值 (P <0 .0 5 ) ;6个月较 3个月时又有回升 (P <0 .0 5 )。结论 ACEI治疗心衰中确实存在醛固酮逃逸反应 ,应在ACEI使用 3个月内加用螺内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Ald)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逃逸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冲击伤对大鼠条件性回避反应习得和保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熊鹰 张长城 +3 位作者 张光辉 王正国 杨志焕 李晓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41-544,共4页
实验用Wistar大鼠26只,分为冲击波全身致伤组(Ⅰ组),冲击波头部致伤组(Ⅱ组)和对照组。以条件性回避反应(conditioned avoidance response,CAR)作为学习和记忆的指标,观察BST系列生物激波管产生的冲击波对CAR的影响。结果如下:(1)Ⅰ组... 实验用Wistar大鼠26只,分为冲击波全身致伤组(Ⅰ组),冲击波头部致伤组(Ⅱ组)和对照组。以条件性回避反应(conditioned avoidance response,CAR)作为学习和记忆的指标,观察BST系列生物激波管产生的冲击波对CAR的影响。结果如下:(1)Ⅰ组和Ⅱ组大鼠的CAR习得率在伤后5天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尤以Ⅱ组大鼠的降低更为显著(P<0.01);(2)自伤后第5天起CAR习得率便逐渐升高,至第10天时已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3)Ⅱ组动物CAR的保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Ⅰ组仅有一过性的降低。以上结果显示,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冲击波直接作用于头部的结果,但不能排除肺损伤后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逃逸反应 学习 记忆 大鼠
下载PDF
肝癌细胞系Fas/FasL功能与免疫逃逸机制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娇 刘倩 +1 位作者 毛海婷 孙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通过Fas/FasL途径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用激活性Fas单克隆抗体CH11诱导细胞凋亡法检测肝癌细胞对Fas介导凋亡的抵抗;用HepG2.2.15与Jurkat细胞共培养...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通过Fas/FasL途径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用激活性Fas单克隆抗体CH11诱导细胞凋亡法检测肝癌细胞对Fas介导凋亡的抵抗;用HepG2.2.15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法检测细胞表面FasL诱导T细胞凋亡的功能。结果:①HepG2.2.15细胞Fas表达低下,CH11不能诱导其凋亡;②FasL的表达率为18.03%,与Jurkat细胞共培养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③用中和抗体NOK-2封闭HepG2.2.15细胞表面FasL后,Jurkat细胞的凋亡率由21.41%降为8.91%。结论:肝癌细胞能抵抗Fas介导的凋亡,其表面的FasL可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Fas/FasL途径是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可成为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抗原 Fas FAS配体 细胞凋亡 逃逸反应
下载PDF
心得安对ACTH易化大鼠条件性回避反应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光辉 张长城 罗全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58-560,共3页
以大鼠条件性回避反应的习得作为学习的指标,观察β受体在ACTH促学习作用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如下:(1)ACTH组(5IUml^(-1),ip)和NS组(1ml,ip),随着训练,条件性回避反应的习得率呈逐日上升的趋势,尤以ACTH组更为显著(P<0.01);(2)propran... 以大鼠条件性回避反应的习得作为学习的指标,观察β受体在ACTH促学习作用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如下:(1)ACTH组(5IUml^(-1),ip)和NS组(1ml,ip),随着训练,条件性回避反应的习得率呈逐日上升的趋势,尤以ACTH组更为显著(P<0.01);(2)propranolol(0.5mg·ml^(-1),ip)能显著地拮抗ACTH易化条件性回避反应的作用(P<0.01)。表明ACTH促学习作用有β受体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逸反应 ACTH 普诺洛尔 学习
下载PDF
高原藏族肺癌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拉毛卓玛 吕林 陈永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研究高原藏族肺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并分析宿主NK细胞受体NKG2D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对43例高原藏族肺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状况。结... 目的研究高原藏族肺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并分析宿主NK细胞受体NKG2D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对43例高原藏族肺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状况。结果高原藏族肺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56±4.52)%,明显低于正常组(33.00±9.1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藏族肺癌的免疫逃逸可能与NKG2D表达下调有关。高原藏族肺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降低,其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的下降是NK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杀伤细胞 天然 高原 逃逸反应
下载PDF
Fas/FasL及p5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孔令非 刘正国 +1 位作者 赵跃武 王宝梅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 Fas、Fas L及 p5 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 S- P方法检测 4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 12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 Fas、Fas L及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Fas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均呈低表达 ,差... 目的 探讨 Fas、Fas L及 p5 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 S- P方法检测 4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 12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 Fas、Fas L及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Fas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均呈低表达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Fas L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及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均呈高表达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p5 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较强 ,而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极弱 ,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0 2 )。结论  Fas L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及正常视网膜中均呈现高表达 ,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有关 ;突变型 p5 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 ,可能抑制肿瘤凋亡的发生 ,促进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细胞凋亡 FAS/FASL 逃逸反应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知己知彼去战“痘”
7
作者 高颖 王铭宇 梁小珍 《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24-28,共5页
2022年6月23日,针对多国发生的猴痘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介绍了猴痘疫情的全球流行态势,随着出现病例的国家越来越多,该委员会又于7月21日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宣布多国猴痘疫情构成了... 2022年6月23日,针对多国发生的猴痘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介绍了猴痘疫情的全球流行态势,随着出现病例的国家越来越多,该委员会又于7月21日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宣布多国猴痘疫情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病毒 生活周期 免疫反应逃逸 疫苗与抗病毒药
下载PDF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阳 杨慧兰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88-90,共3页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易引起水痘,感染控制后,病毒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被再次激活,在神经元内大量复制并经神经元突起传播至皮肤后引起带状疱疹.机体拥有强大的免疫监视系统,能及时清除突变或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易引起水痘,感染控制后,病毒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被再次激活,在神经元内大量复制并经神经元突起传播至皮肤后引起带状疱疹.机体拥有强大的免疫监视系统,能及时清除突变或病毒感染的细胞.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要成功地在体内复制、扩散和引起皮损,或者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必需具备能够编码逃避免疫防御的功能.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限制机体免疫识别,影响相关免疫分子表达下调,干扰抗原提呈等多种机制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3型 免疫 逃逸反应 干扰素类 NF-ΚB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机体固有免疫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白娟 乔建军 方红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人乳头瘤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可以有效地逃逸固有免疫识别,其可能原因包括嗜上皮性、非溶解性复制、高免疫原性的衣壳蛋白在免疫活跃的复层鳞状上皮基底层呈低水平... 人乳头瘤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可以有效地逃逸固有免疫识别,其可能原因包括嗜上皮性、非溶解性复制、高免疫原性的衣壳蛋白在免疫活跃的复层鳞状上皮基底层呈低水平表达等。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癌性以及所致疾病的临床高发病率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机体对抗人乳头瘤病毒的固有免疫已成为研究热点。概述多种皮肤免疫细胞,如角质形成细胞、树突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恒定型自然杀伤T细胞对人乳头瘤病毒固有免疫反应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学 逃逸反应 角蛋白细胞 树突细胞 郎格尔汉斯细胞 TOLL样受体
原文传递
伊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聿峰 谭小强 +1 位作者 叶涛 何柳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10期1587-1588,共2页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后并发醛固酮(Ald)逃逸现象的影响。方法166例高血压患者使用ACEI治疗3个月,放射免疫法测血浆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根据醛固酮水平,判断有无并发醛固酮逃逸,对逃...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后并发醛固酮(Ald)逃逸现象的影响。方法166例高血压患者使用ACEI治疗3个月,放射免疫法测血浆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根据醛固酮水平,判断有无并发醛固酮逃逸,对逃逸者加用伊贝沙坦治疗6个月,观察伊贝沙坦治疗后1、3、6个月对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影响。结果使用伊贝沙坦治疗后1个月,血浆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下降(P〈0.01),3个月及6个月时回升,但仍然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至6个月时已经明显高于治疗后1、3个月水平(P〈0.01),但是3个月与1个月时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贝沙坦治疗后6个月内,可减少高血压患者并发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发生;但6个月后可能再次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醛固酮 逃逸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伊贝沙坦
原文传递
炭疽芽孢杆菌建立感染的过程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炬 徐俊杰 陈薇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51-654,共4页
炭疽是一类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菌)形成的芽孢是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的原材料。免疫预防和特异性的治疗药物是应对这类生物威胁的重要手段。炭疽菌感染的机制研究,尤其是感染建立过程的研究能够为新型炭疽防治药物... 炭疽是一类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菌)形成的芽孢是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的原材料。免疫预防和特异性的治疗药物是应对这类生物威胁的重要手段。炭疽菌感染的机制研究,尤其是感染建立过程的研究能够为新型炭疽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该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炭疽菌的感染过程,描述了可能的感染机制,并结合炭疽防治药物的研究工作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炭疽 吞噬 转位 萌发 逃逸反应
原文传递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细胞免疫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宏 马伟杭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2-184,I0004,共4页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免疫力正常者多为隐性感染,可终身携带病毒。感染后,病毒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病毒清除作用。在机体清除HCMV的免疫应答中,与机体其他免疫相比,固有免疫中的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中的细胞...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免疫力正常者多为隐性感染,可终身携带病毒。感染后,病毒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病毒清除作用。在机体清除HCMV的免疫应答中,与机体其他免疫相比,固有免疫中的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巨细胞病毒也通过一系列的逃逸反应来对抗上述免疫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细胞 免疫 逃逸反应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曾星星 章军建 +2 位作者 刘晖 杨英 张磊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1-865,共5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并探讨白藜芦醇抗氧化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2VO)制备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2V0+白藜芦醇组...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并探讨白藜芦醇抗氧化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2VO)制备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2V0+白藜芦醇组。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功能,免疫组化检测皮质及海马CA1区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和8-羟化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的变化,以反应脂质和DNA的氧化性损伤。结果2VO组大鼠第3~5天逃逸潜伏期分别为(42.1±5.4)s、(36.4±4.4)S、(30.4±4.O)S,与假手术组大鼠(25.1±3.3)s、(12.4±3.3)s、(8.1±3.4)s相比,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q=10.91、14.54、14.07,均P〈0.01),2VO组大鼠目标象限探索时间(12.9±2.5)S,明显少于假手术组(18.9±2.2)s(q=6.47,P〈0.01);2VO+白藜芦醇组大鼠第3~5天逃逸潜伏期分别为(29.5±4.0)s、(25.6±4.3)s、(19.8±4.2)S,与2VO组大鼠(42.1±5.4)s、(36.4±4.4)S、(30.4±4.0)S比较,逃逸潜伏期缩短(q=7.71、6.22、6.37,均P〈0.01),2VO+白藜芦醇组大鼠目标象限探索时间(16.5±1.8)S,比2VO组大鼠(12.9±2.5)S延长(q=3.83,P〈0.05)。2VO组大鼠皮质与海马CA1区的8-OHdG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分别为265.1±9.0和37.8±5.0,与假手术组168.2±6.0和24.0±4.0相比均增加(q=31.89、7.48,均P〈0.01);2VO+白藜芦醇组与2VO组相比,皮质与海马CA1区的8-OHdG平均IOD均降低,分别为195.1±7.0和26.0±4.3(q=23.03、6.49,均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减轻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所致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其作用可能与抑制慢性脑低灌注后的氧化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注 认知障碍 氧化性应激 逃逸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