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从江南加逆冲断层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大欢 《贵州地质》 2003年第2期80-82,共3页
南加逆冲断层系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剖面上由主道冲断层和一系列次级逆冲断层组成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组合。运动学特征反映出具由北东向南西逆冲的性质,同位素资料显示其形成于印支组。该断层系对研究黔东南地区的地质构造具一定的地质... 南加逆冲断层系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剖面上由主道冲断层和一系列次级逆冲断层组成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组合。运动学特征反映出具由北东向南西逆冲的性质,同位素资料显示其形成于印支组。该断层系对研究黔东南地区的地质构造具一定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从江南加 逆冲断层系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华北板块南缘壳内拆离及对大别山北麓逆冲断层系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子堂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表明,华北板块南缘3~15km深处存在一个高导电世的滑移面,大别山隆起区糜梭岩构造指向、大型褶皱轴面产状及飞来峰、钧遗留的椎覆方向等均表明,自海西晚期以来,华北板块南缘上部地壳(而非整个板块)长期沿此...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表明,华北板块南缘3~15km深处存在一个高导电世的滑移面,大别山隆起区糜梭岩构造指向、大型褶皱轴面产状及飞来峰、钧遗留的椎覆方向等均表明,自海西晚期以来,华北板块南缘上部地壳(而非整个板块)长期沿此构造面向来做大规格拆离运动。至燕山期,这种运动因大别山强烈隆起而受阻,从而派生出向北边冲的大别山北麓逆冲断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导层 拆离构造 逆冲断层系 板块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1
3
作者 陈宣华 Michael W.MCRIVETTE +4 位作者 李丽 尹安 蒋荣宝 万景林 李会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47-1660,共14页
对格尔木附近东昆仑山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中锆石和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FT)定年与热历史的模拟,得到了中、新生代东昆仑山多阶段冷却与隆升的构造热历史。锆石FT年龄反映了东昆仑山中生代2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侏罗纪(194.1~144.4Ma... 对格尔木附近东昆仑山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中锆石和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FT)定年与热历史的模拟,得到了中、新生代东昆仑山多阶段冷却与隆升的构造热历史。锆石FT年龄反映了东昆仑山中生代2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侏罗纪(194.1~144.4Ma)和第2期早白垩世(115.7~100.2Ma)冷却历史。磷灰石FT年龄和热历史模拟给出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始新世早期(约52.9Ma)、第2期中新世中期(16.3~10.0Ma)和第3期上新世(5.1~0.9Ma)冷却历史。东昆仑山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与逆冲断层系的发育紧密相关。新生代第1期(约52.9Ma)可能反映了柴达木盆地南缘一个夭折了的前陆盆地的存在。新生代第2期(16.3~10.0Ma)和第3期(5.1~0.9Ma)冷却年龄具有规律性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东昆仑山背驮式逆冲断层系的发育历史,表明柴达木盆地主要是作为东昆仑山的背驮式盆地而建立盆山耦合关系的。根据新生代第2期冷却历史的结束与昆仑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运动开始的年龄对比,推测东昆仑山区域变形作用由挤压向剪切转换的时间可能在10.0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山 逆冲断层系 裂变径迹测年 热历史模拟 高原隆升
下载PDF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带南端构造转换及其新生代区域构造响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江海 蔡振忠 +1 位作者 罗春树 耿玉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31,共9页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TF)为中亚最大规模的断裂,其向南是否贯穿塔里木盆地西部研究较少,带来对其新生代运动性质的争论。研究表明,TF断裂在喀什凹陷以小规模的右旋走滑断裂逐渐消失,断层东盘以逆冲断层系的水平缩短变形,调节新生代右旋...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TF)为中亚最大规模的断裂,其向南是否贯穿塔里木盆地西部研究较少,带来对其新生代运动性质的争论。研究表明,TF断裂在喀什凹陷以小规模的右旋走滑断裂逐渐消失,断层东盘以逆冲断层系的水平缩短变形,调节新生代右旋走滑位移,与巴楚隆起的阻挡作用相关。区域构造分析表明,随着帕米尔北缘逆冲断层系向北扩展,喀什凹陷中新生代沉积形成密集分布的线性褶皱和逆冲断层带。帕米尔高原向北仰冲触发TF不同区段在新生代差异性构造复活,发生大规模右旋位移及其南端构造转换(逆冲带隆升和前陆盆地发育)。新生代大断裂差异性复活及其构造调节,造成帕米尔构造节东西两侧不对称的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右旋位移 前陆盆地 逆冲断层系 帕米尔 中亚
下载PDF
汉南-米仓山区叠加东西向隆坳的北东向推覆构造 被引量:27
5
作者 杜思清 魏显贵 +1 位作者 刘援朝 吴德超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67-374,共8页
】汉南—米仓山区存在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前者与秦岭造山带有关,以隆起坳陷为主,但向西与龙门山区同类构造联合成弧形。后者为斜交东西向构造的断裂、隆坳和褶皱,并与四川盆地西部和荥... 】汉南—米仓山区存在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前者与秦岭造山带有关,以隆起坳陷为主,但向西与龙门山区同类构造联合成弧形。后者为斜交东西向构造的断裂、隆坳和褶皱,并与四川盆地西部和荥经地区的北东向构造相连,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其深部形态可依据现今不同地段的不同层位出露的构造形态予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外缘带 逆冲断层系 汉南-米仓山 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