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动态逆飞控系统中处理非定常气动力的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恩 郭锁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84-587,共4页
主要考虑大迎角非定常气动力对飞控系统的影响,并给出在动态逆飞行控制系统中抑制这种影响的方法。非定常气动力表现在气动参数上是出现滞环现象,本文根据已有的成果。
关键词 非定常气动力 飞行控制系统 动态方法
下载PDF
飞行航迹动态逆跟踪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
2
作者 刘国刚 沈春林 +1 位作者 陆宇平 李丽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6-189,共4页
针对用动态逆方法设计飞行控制系统在极慢模态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完全非线性问题 ,以及飞行器在执行低空突防任务时所面临的速度无法精确控制的条件 ,提出了一种以前向神经网络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文中给出了神经网络的拓朴结构、样本采... 针对用动态逆方法设计飞行控制系统在极慢模态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完全非线性问题 ,以及飞行器在执行低空突防任务时所面临的速度无法精确控制的条件 ,提出了一种以前向神经网络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文中给出了神经网络的拓朴结构、样本采集方法以及动态逆控制器的构造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指令跟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控制 飞行控制 非线性动态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 低空突防
下载PDF
考虑油液黏温特性的电静液作动器流量死区动态逆补偿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小霞 冯永保 +3 位作者 谢建 魏列江 王亚强 魏小玲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高集成电静液作动器(EHA)在减小体积和质量的同时,带来散热能力差、系统油温上升快等问题,导致油液黏度降低而使EHA的流量死区具有时变特性,给EHA的精确控制增加了难度。针对上述问题,考虑油液黏温特性,建立了EHA流量死区的数学模型,分... 高集成电静液作动器(EHA)在减小体积和质量的同时,带来散热能力差、系统油温上升快等问题,导致油液黏度降低而使EHA的流量死区具有时变特性,给EHA的精确控制增加了难度。针对上述问题,考虑油液黏温特性,建立了EHA流量死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流量死区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系统模型信息的流量死区动态逆补偿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转速和负载下所提方法的补偿效果,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EHA的流量死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提出的动态逆补偿方法在轻载条件下能够较好地补偿EHA的流量死区,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静液作动器 流量死区 动态补偿方法 黏温特性
下载PDF
飞行控制律设计中非线性动态逆方法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栋善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第6期204-204,共1页
动态逆是一种精确反馈线性化的方法,因其能够有效地消除系统的非线性因素而被广泛应用到飞行控制律设计之中。因此,对飞行控制律设计中非线性动态逆方法的应用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对动态逆方法做一个概述,然后再在此基础上... 动态逆是一种精确反馈线性化的方法,因其能够有效地消除系统的非线性因素而被广泛应用到飞行控制律设计之中。因此,对飞行控制律设计中非线性动态逆方法的应用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对动态逆方法做一个概述,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具体对非线性动态逆方法在飞行控制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此来为业内人士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 律设计 非线性 动态方法 航迹跟踪
下载PDF
基于动态逆和能量原则的导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忠 梁晓庚 曹秉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98-802,共5页
为了解决导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系统参数严重不确定和多操纵机构的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控制器的设计方案.采用动态逆方法设计了系统的基本控制律,利用信用度分配机制和模糊思想来提高小脑模型控制器(CMAC)神经网络的收敛性以... 为了解决导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系统参数严重不确定和多操纵机构的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控制器的设计方案.采用动态逆方法设计了系统的基本控制律,利用信用度分配机制和模糊思想来提高小脑模型控制器(CMAC)神经网络的收敛性以补偿动态逆建模误差.在机构耦合问题处理上,采用能量最优原则构造了一种能量函数对直接力-气动力进行分配,降低了侧喷消耗和气动力舵偏角,使系统过渡过程平稳.最后,给定15km的高度,系统的马赫数在0.8~3.0内变化.数字仿真表明,控制器实现了指令信号的快速跟踪,而且直接力无冲击,舵偏角小,因此复合控制器的鲁棒性强,直接力-气动力的解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度分配 动态方法 多操纵机构耦合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系统 能量最优原则
下载PDF
无动力运载器纵向运动的非线性动态逆控制
6
作者 孙锋吾 刘忠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9期468-470,共3页
无动力水下运载器的运动有着强烈的非线性,传统的非线性系统近似线性化建模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文中将逆系统理论应用于运载器的纵向运动控制中,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运载器 非线性 动态系统方法
下载PDF
一种卫星编队整体机动的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洪波 田萨萨 蔡洪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48-1853,1860,共7页
针对卫星编队整体机动的难点,充分考虑编队的"群"运动特性,按照先规划参考卫星轨迹,后规划伴随卫星轨迹的思路,提出一种整体机动的分步规划策略。采用Gauss伪谱法优化参考卫星的轨迹,并检验优化结果的最优性;根据整体机动过... 针对卫星编队整体机动的难点,充分考虑编队的"群"运动特性,按照先规划参考卫星轨迹,后规划伴随卫星轨迹的思路,提出一种整体机动的分步规划策略。采用Gauss伪谱法优化参考卫星的轨迹,并检验优化结果的最优性;根据整体机动过程中的路径约束,以参考卫星的轨迹为参考,规划伴随卫星的可行飞行区域;根据终端约束条件,在可行区域规划伴随卫星的飞行轨迹;引入动态逆的思想,根据伴随卫星飞行轨迹反推相应的控制量;最后,分析了伴随卫星轨迹在控制上的可行性,并分析了整体机动轨迹最优性性能。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量小,能满足整体机动的任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机动 规划策略 GAUSS伪谱法 可行飞行区域 伴随卫星轨迹 动态方法
下载PDF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菁菁 任章 +1 位作者 宋勋 宋剑爽 《上海航天》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将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与动态逆控制组合的鲁棒自适应的控制方法,用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再入阶段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用内外环动态逆控制将非线性飞行器对象近似解耦成不确定的3通道一阶线性系统,将所有不确定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将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与动态逆控制组合的鲁棒自适应的控制方法,用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再入阶段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用内外环动态逆控制将非线性飞行器对象近似解耦成不确定的3通道一阶线性系统,将所有不确定性转化为匹配的逆误差;由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给出动态逆的输入信号,消除逆误差的影响,保证对制导指令的鲁棒跟踪。某高超声速飞行器临近空间再入的六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飞行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 动态方法 鲁棒性
下载PDF
动态刻棒方法研究及其试验验证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磊 刘同先 +2 位作者 赵文博 李松岭 于颖锐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6,共4页
动态刻棒方法基于逆动态方法,通过引入静态空间因子(SSF)和动态空间因子(DSF)改善测量精度。采用堆芯三维稳态和瞬态计算模拟测量过程,得到空间因子。在某研究堆上开展了动态刻棒方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动态刻棒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动态刻棒方法基于逆动态方法,通过引入静态空间因子(SSF)和动态空间因子(DSF)改善测量精度。采用堆芯三维稳态和瞬态计算模拟测量过程,得到空间因子。在某研究堆上开展了动态刻棒方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动态刻棒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具备取代传统方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刻棒方法 静态空间因子 动态空间因子 逆动态方法
原文传递
航天器姿态的非线性鲁棒分散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金莉 李东海 孙先仿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1,共6页
研究了具有外部干扰力矩及参数不确定性的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针对这类多输入-多输出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基于一种非线性鲁棒分散控制理论,设计了结构简单而易于实现的控制器。该控制器中包含的积分环节可以补偿系统的各种未知因素,同... 研究了具有外部干扰力矩及参数不确定性的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针对这类多输入-多输出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基于一种非线性鲁棒分散控制理论,设计了结构简单而易于实现的控制器。该控制器中包含的积分环节可以补偿系统的各种未知因素,同时确保恒值调节系统不存在稳态误差。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鲁棒分散控制器与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器相比,具有更优越的抗干扰能力和对模型不确定的适应能力。即使系统存在外部干扰及模型不确定性,仍可在闭环系统中实现精确的姿态控制。该控制器有效地提高了航天器姿态控制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鲁棒分散控制器 非线性动态方法 航天器 鲁棒性
下载PDF
L_1 adaptive controller design for hypersonic formation flight 被引量:5
11
作者 CHEN Qi WAN Jing AI JianLi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597-1608,共12页
The design of an L_1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hypersonic formation flight is presented. The traditional leader/wingman formation control problem is considered, with focused attention on dealing with the input disturban... The design of an L_1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hypersonic formation flight is presented. The traditional leader/wingman formation control problem is considered, with focused attention on dealing with the input disturbance and parametric variations, both of which are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the system that result in undesired control performance. A proportional-derivative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nonlinear dynamic inversion is implemented as the baseline controller, and an L_1 adaptive controller is augmented to the baseline controller to attenuate the effects of input disturbance and parametric variations. Simulation results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flight control nonlinear dynamic inversion L1 adaptive control input disturbance parametric vari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