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普通话双音节V1#C2V2音节间的逆向协同发音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英浩
孔江平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20-1225,共6页
该文研究普通话双音节V1#C2V2中C2和V2对V1后过渡段的腭位以及F2轨迹的方向和变化幅度的影响。分别使用动态电子腭位和线性预测编码的方法获得V1后过渡段的腭位参数和F2轨迹。实验结果发现:1)V1的F2轨迹的变化与后腭接触面积的变化显著...
该文研究普通话双音节V1#C2V2中C2和V2对V1后过渡段的腭位以及F2轨迹的方向和变化幅度的影响。分别使用动态电子腭位和线性预测编码的方法获得V1后过渡段的腭位参数和F2轨迹。实验结果发现:1)V1的F2轨迹的变化与后腭接触面积的变化显著相关。2)C2为不同发音方式的唇音、舌尖中音和舌面后音时对V1的腭位和/或F2轨迹有显著影响。3)元音间逆向协同发音有2种情况:C2为唇音、舌尖中音和舌面后音的条件下,V2显著影响V1的腭位和/或F2轨迹;C2为其他发音部位的条件下,V2的圆唇特征显著影响V1的F2轨迹。实验结果表明:C2对V1以及V2对V1的影响受到C2舌体发音限制条件的制约,但是V2的圆唇特征对V1的影响不受C2发音限制条件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子腭位
逆向协同发音
双音节
原文传递
普通话双音节V1n#C2V2音节间逆向协同发音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英浩
孔江平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8-822,共5页
该文使用动态电子腭位(EPG)研究普通话V1n#C2V2双音节中后续音节C2和V2对前鼻韵尾/n/以及V1的逆向协同发音影响。实验结果发现:C2舌前音和舌面后塞音决定前鼻尾的发音部位和舌形姿态,不存在V2对V1的逆向影响;C2为双唇音和舌尖中音条件下...
该文使用动态电子腭位(EPG)研究普通话V1n#C2V2双音节中后续音节C2和V2对前鼻韵尾/n/以及V1的逆向协同发音影响。实验结果发现:C2舌前音和舌面后塞音决定前鼻尾的发音部位和舌形姿态,不存在V2对V1的逆向影响;C2为双唇音和舌尖中音条件下,存在V2对V1n的逆向影响,前者表现为从V1后过渡段开始舌体动作向V2过渡,后者只出现在鼻音时段后部;C2为舌面后擦音和唇齿擦音的时候,前鼻尾发音部位多未同化或部分同化,这可能与发音人的发音策略有关。该结果支持普通话辅音的协同发音阻力等级序列,同时能够为建立普通话发音生理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子腭位
前鼻韵尾
逆向协同发音
原文传递
题名
普通话双音节V1#C2V2音节间的逆向协同发音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英浩
孔江平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20-122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0&ZD125)
文摘
该文研究普通话双音节V1#C2V2中C2和V2对V1后过渡段的腭位以及F2轨迹的方向和变化幅度的影响。分别使用动态电子腭位和线性预测编码的方法获得V1后过渡段的腭位参数和F2轨迹。实验结果发现:1)V1的F2轨迹的变化与后腭接触面积的变化显著相关。2)C2为不同发音方式的唇音、舌尖中音和舌面后音时对V1的腭位和/或F2轨迹有显著影响。3)元音间逆向协同发音有2种情况:C2为唇音、舌尖中音和舌面后音的条件下,V2显著影响V1的腭位和/或F2轨迹;C2为其他发音部位的条件下,V2的圆唇特征显著影响V1的F2轨迹。实验结果表明:C2对V1以及V2对V1的影响受到C2舌体发音限制条件的制约,但是V2的圆唇特征对V1的影响不受C2发音限制条件的制约。
关键词
动态电子腭位
逆向协同发音
双音节
Keywords
electropalatography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
bisyllable
分类号
H017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普通话双音节V1n#C2V2音节间逆向协同发音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英浩
孔江平
机构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8-822,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YJAZH0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073085)
文摘
该文使用动态电子腭位(EPG)研究普通话V1n#C2V2双音节中后续音节C2和V2对前鼻韵尾/n/以及V1的逆向协同发音影响。实验结果发现:C2舌前音和舌面后塞音决定前鼻尾的发音部位和舌形姿态,不存在V2对V1的逆向影响;C2为双唇音和舌尖中音条件下,存在V2对V1n的逆向影响,前者表现为从V1后过渡段开始舌体动作向V2过渡,后者只出现在鼻音时段后部;C2为舌面后擦音和唇齿擦音的时候,前鼻尾发音部位多未同化或部分同化,这可能与发音人的发音策略有关。该结果支持普通话辅音的协同发音阻力等级序列,同时能够为建立普通话发音生理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动态电子腭位
前鼻韵尾
逆向协同发音
Keywords
electropalatography(EPG)
alveolar nasal coda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
分类号
H017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普通话双音节V1#C2V2音节间的逆向协同发音
李英浩
孔江平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原文传递
2
普通话双音节V1n#C2V2音节间逆向协同发音
李英浩
孔江平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