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中毒大鼠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胜联 周英琼 +6 位作者 石清峰 罗云 杨峻 欧超燕 黄玉梅 陈翔 应翔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262-2264,共3页
目的:实验研究铅中毒以阐明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对照组10,30和60mg/kg组.醋酸铅腹腔注射,隔天染毒1次,7次后处死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血清酶活性.另分别向大鼠血清中加入醋酸铅使其终浓度... 目的:实验研究铅中毒以阐明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对照组10,30和60mg/kg组.醋酸铅腹腔注射,隔天染毒1次,7次后处死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血清酶活性.另分别向大鼠血清中加入醋酸铅使其终浓度为0,30及300μmol/L,37℃孵育3h,测定血清酶活性.结果:体内实验表明,随染铅剂量的增加,血清ALP与LDH活性变化呈下降趋势(P<0.05);而γ-GT及AST活性变化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P<0.05);ALT活性变化先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后随铅剂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体外实验表明,铅对ALT活性抑制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对LDH,ALP,AST及γ-GT活性未见有抑制作用.结论:铅中毒所引起的部分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机制是由于其活性受到铅等因素不同程度的抑制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酶 逆向变化
下载PDF
铅中毒所致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与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森洲 王险峰 +2 位作者 施文祥 王程强 李胜联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1-692,共2页
目的:探讨铅中毒情况下一氧化氮(NO)含量与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关系。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mg/kg铅组、30mg/kg铅组和60mg/kg铅组)。醋酸铅腹腔注射,隔天染毒1次,7次后处死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血铅和血清NO... 目的:探讨铅中毒情况下一氧化氮(NO)含量与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关系。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mg/kg铅组、30mg/kg铅组和60mg/kg铅组)。醋酸铅腹腔注射,隔天染毒1次,7次后处死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血铅和血清NO含量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并作肝组织病理检查。另分别向大鼠肝匀浆中加入NaNO2使其终浓度为0、13、26及39μmol/L,37℃孵育1h,测定血清酶活性。结果:随染铅剂量的增加,血清NO和血铅的含量不断升高(P<0.05),ALT、AST和γ-G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其中γ-GT活性在60mg/kg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P和LDH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两者活性在60mg/kg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肝细胞未见明显的损害。体外实验表明,NaNO2对ALT、AST及LDH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而对γ-GT及ALP未见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铅所致的血清酶活性双向变化很可能归因于NO等因素对酶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铅中毒 逆向变化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Wistar大鼠肝损害及血清酶逆向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胜联 周英琼 +4 位作者 欧超燕 李成功 叶祖杨 黄翔 陆日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837-1839,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对Wistar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在饮水中加入SDS,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00g/L,100g/L,10g/L,0g/L,持续让动物自由饮用7wk.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探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对Wistar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在饮水中加入SDS,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00g/L,100g/L,10g/L,0g/L,持续让动物自由饮用7wk.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γ-GT),并作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100g/LSDS剂量组的ALT,AST,γ-GT与LDH活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1000g/LSDS剂量组的酶活性减低(与100g/L剂量组比较,P<0.01);各实验组的AL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10g/LSDS剂量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似,100g/LSDS剂量组肝细胞轻度水肿、脂肪变性,1000g/LSDS剂量组肝细胞中度水肿、脂肪变性,有散在灶性坏死.结论:长期饮用含SDS的水对肝脏会有一定的损害,并产生血清酶的逆向变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肝损害 血清酶逆向变化
下载PDF
慢性乙肝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逆向变化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许磊 林楷 李胜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34期1996-200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活性逆向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0-09/2015-09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病科住院的516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血清ALT活性≤40IU/L...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活性逆向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0-09/2015-09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病科住院的516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血清ALT活性≤40IU/L的病例为实验组,血清ALT活性>40 IU/L的病例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 L T活性逆向变化率为25.78%(133/516),其中,合并肝硬化患者人群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率为51.18%(65/127),显著高于未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A LT活性逆向变化率17.48%(68/389), P <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白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钾离子、钙离子及甘油三酯含量较低, P<0.05,血清球蛋白及尿酸含量较高,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肝硬化及血清尿酸含量与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P<0.05,而血清白蛋白、总胆汁酸、钾离子、钙离子及氯离子含量与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P<0.05.结论合并肝硬化,血清球蛋白和尿酸含量升高,以及血清白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及甘油三酯含量等降低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相关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临床上血清ALT活性与慢性乙肝临床症状不一致时,应同时注意这些因素可能会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丙氨酸转氨酶活性 逆向变化.
下载PDF
论商品二因素的逆向和同向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志国 《岭南学刊》 2002年第1期25-28,共4页
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量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逆向变化 ,即使用价值增大或增多 (通常表现为商品质量的提高和性能的改进 ) ,同时其价值和价格下降。这表明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变化的著名论断是符合实际的。全部商... 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量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逆向变化 ,即使用价值增大或增多 (通常表现为商品质量的提高和性能的改进 ) ,同时其价值和价格下降。这表明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变化的著名论断是符合实际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具有增长趋势 ,与使用价值的变化方向是相同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隐含着劳动时间的折算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高于劳动数量增长幅度的现象可以从劳动价值论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价值 使用价值 劳动 逆向变化 同向变化 劳动价值论 国民经济核算
下载PDF
染砷大鼠血清转氨酶活性逆向变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申旭波 桂莹 张彪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3期1960-1963,共4页
目的观察砷对大鼠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低砷组[2.2 mg/kg亚砷酸钠(NaAsO 2)]、中砷组(6.7 mg/kg NaAsO 2)、高砷组(20 mg/kg NaAsO 2),经口连续灌胃(按体重灌胃量为1 mL/100 g,每天1... 目的观察砷对大鼠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低砷组[2.2 mg/kg亚砷酸钠(NaAsO 2)]、中砷组(6.7 mg/kg NaAsO 2)、高砷组(20 mg/kg NaAsO 2),经口连续灌胃(按体重灌胃量为1 mL/100 g,每天1次)30 d,每天称重调整灌胃量。实验结束后,水合氯醛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立即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AST/ALT和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剖腹取肝脏组织检测砷含量。结果高砷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染砷组肝脏砷含量较对照组增加3.0~9.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染砷组大鼠血清砷含量显著升高19.7~69.0倍(P<0.001)。高砷组ALT活性显著降低(P=0.013);中砷、高砷组血清AS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砷剂量的增加,AST呈下降趋势(P<0.001)。结论砷致大鼠肝脏损伤时血清转氨酶活性可呈逆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转氨酶 逆向变化 肝损伤 大鼠
下载PDF
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与劳动份额、收入差距的调控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定赟 陈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89-95,共7页
提升劳动份额、缩小收入差距,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发展目标。运用1998-2018年全国数据和各省相关数据,分别建立非线性模型和基准回归模型,探讨我国总体及各地区在中等收入阶段劳动份额与收入差距的逆向变化... 提升劳动份额、缩小收入差距,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发展目标。运用1998-2018年全国数据和各省相关数据,分别建立非线性模型和基准回归模型,探讨我国总体及各地区在中等收入阶段劳动份额与收入差距的逆向变化规律,深入分析劳动份额和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叠加影响,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实证数据和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总体及各省份劳动份额与收入差距都呈现逆向变化趋势;总体和东部地区劳动份额与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影响,共同作用为负向影响,但中部和西部地区与此相反。因此,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均衡、稳定增长,需要充分利用劳动份额与收入差距的逆向变化规律,在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劳动份额上实施有区别的地方政策,以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好的叠加效应,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走上高收入、高质量的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阶段 劳动份额 收入差距 逆向变化规律
下载PDF
湖南省超稳定型农村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改革对策
8
作者 陈可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6年第3期16-20,共5页
超稳定型农村产业结构及形成 农村产业结构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农村各业按一定方式实现的组合或构成。由于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决定了产业结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产业结构的可变性;另一方面,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形... 超稳定型农村产业结构及形成 农村产业结构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农村各业按一定方式实现的组合或构成。由于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决定了产业结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产业结构的可变性;另一方面,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形成需要一定条件和时间,改变它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决定了产业结构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这是产业结构的稳定性。如果一种产业结构形成之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变化很小,甚至不变或者逆向变化,我们把这种产业结构称做超稳定型产业结构。从产业结构的纵向变化即年度变化幅度看,我省农村产业结构是超稳定型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结构变化 超稳定 改革对策 副业 湖南省 逆向变化 年度变化 低层次 农业 科学技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urface 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 (NECC)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君 李元龙 王凡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332-1346,共15页
The 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NECC) is an important zonal fl ow in the upper circulation of the tropical Pacifi c Ocean,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heat budget of the western Pacifi c warm pool. Using satel... The 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NECC) is an important zonal fl ow in the upper circulation of the tropical Pacifi c Ocean,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heat budget of the western Pacifi c warm pool. Using satellite-derived data of ocean surface currents and sea surface heights(SSHs) from 1992 to 2011,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urface NECC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 c Ocean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ensity(INT) and axis position(Y_(CM)) of the surface NECC exhibit strikingly different seasonal fl uctuations in the upstream(128°–136°E) and downstream(145°–160°E) regions. Of the two regions, the seasonal cycle of the upstream NECC shows the greater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ts INT and Y CM are greatly infl uenced by variations of the Mindanao Eddy, Mindanao Dome(MD), and equatorial Rossby waves to its south. Both INT and YC M also show semiannual signals induc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equatorial Rossby waves from the Central Pacifi c and local wind forcing in the western Pacifi c Ocean. In the downstream regio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NECC is affected by SSH anomalies in the MD and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 c Ocean. Those in the MD region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modulating the Y CM of the downstream NECC. In addition to the SSH-related geostrophic fl ow, zonal Ekman fl ow driven by meridional wind stress also plays a role, having considerable impact on INT variability of the surface NECC. The contrasting features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NECC i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gions refl ect the high complexity of regional ocean dyn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NECC) seasonal variation western Pacific Ocean wind stress
下载PDF
“耻感文化”的没落
10
作者 金亦扬 《海内与海外》 1996年第7期72-73,共2页
人类对羞耻的感受与认识,乃是完善自身并与社会公众相融合的基本前提。对于羞耻的逃避,可说是东方人的习惯或本能。 因此,50多年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在对日本社会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关键词 耻感文化 羞耻 日本社会 东方人 相融 人类学家 美国文化 基本前提 逆向变化 日本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