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对称逆半群的J-平凡子半群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浩波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3,11,共4页
令 In 是有限集 Xn ={1 ,2… ,n}上的对称逆半群 .在此得到 In 的 L-平凡子半群、R-平凡子半群、J-平凡子半群三者等价 ,进而得到 In 的每个极大 J-平凡子半群为 DIn(≤ ) ={φ∈ In:xφ≤ x, x∈ domφ},这里≤是 Xn 上的一个全序 。
关键词 对称半群 L-平凡子半群 R-平凡子半群 g-平凡子半群
下载PDF
对称双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尚俊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研究一种特殊的非负矩阵(对称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即对给定的实n-重Λ={λ1,…,λn},求在什么条件下存在的以Λ的谱的对称随机矩阵问题.
关键词 特征值问题 对称双随机矩阵特征值问题 特殊正交矩阵 置换相似
下载PDF
有限对称逆半群的H-断面
3
作者 杨秀良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5-9,共5页
令 In 是集 Xn ={1 ,2 ,… ,n}上的对称逆半群 .本文证明了 :按同构 In 有唯一的 H -断面 .
关键词 对称半群 H-断面 保序变换
下载PDF
有限对称逆半群的类A子半群
4
作者 顾九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81-84,共4页
设In是集Xn={1,2,…,n}上的对称逆半群.设σ■Xn×Xn 且σ={(n,n—1),…,(3,2),(2,1)}.令Iσ={α∈In: x,y∈dom α,(x,y)∈σ■(xα,yα)∈σ}∪{(φ)},在此证得Iσ是In的一个类A子半群,进一步研究了Iσ上的Green*关系.
关键词 对称半群 适当半群 类A半群 Green^*关系
下载PDF
部分对称逆M矩阵完备化的必要条件
5
作者 王伟贤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231-232,共2页
用图论方法给出了部分对称逆M矩阵完备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且举例说明了文献[3]中的几处错误.
关键词 部分对称M矩阵 完备化 必要条件 图论方法 完备式 弦图
下载PDF
有限对称逆半群的L-断面
6
作者 杨浩波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263-266,共4页
设In是有限集合Xn={1,2,...,n}上的有限对称逆半群.该文定义有限逆半群的L-断面,给出In的所有L-断面的构造和分类.
关键词 有限半群 L-断面 对称半群
下载PDF
对称逆半群的群元的中心化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维斌 杨秀良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177-181,共5页
设Cn为Xn={1,2,…,n}上的对称逆半群,且δ∈Cn,该文得到δ的中心化子C()δ={α∈Cn|δα=αδ}为逆半群的充要条件.特别还给出C(δ)为Clifford半群的特征.
关键词 对称半群 中心化子 群元
下载PDF
低阶对称双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的通解
8
作者 杨尚俊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对给定的实或复n-重Λ={λ1,…,λn},决定是否存在以Λ为谱的非负(随机)矩阵的问题称为非负(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这一直是非负矩阵理论中尚未完全解决的一个研究热点.作者曾对n∈{2,3,4,5},研究n阶双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有解的充分... 对给定的实或复n-重Λ={λ1,…,λn},决定是否存在以Λ为谱的非负(随机)矩阵的问题称为非负(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这一直是非负矩阵理论中尚未完全解决的一个研究热点.作者曾对n∈{2,3,4,5},研究n阶双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有解的充分条件并给出相应解的公式.最近,又对任意正整数n,先给出行和为常数的对称矩阵的逆特征值问题的充要条件和解的公式,后给出对称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有解的两种充分条件和解的公式.论文在提出任意阶对称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通解的概念和3阶对称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完全通解的概念之后,首先给出3阶对称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存在完全通解的充要条件和完全通解的公式;其次给出3阶对称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存在通解的充要条件和通解的公式;最后给出4阶对称随机矩阵逆特征值问题有解的几种充分条件和相应解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值问题的通解 对称双随机矩阵特征值问题 特殊正交矩阵
下载PDF
有限对称逆半群的群元的中心化子的同构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维斌 杨秀良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345-351,共7页
设Cn为有限集Xn={1,2,…,n}上的对称逆半群,且ξ,σ∈Cn.ξ,σ均为群元.该文得到了ξ的中心化子C(ξ)={α∈Cn|αξ=ξα}与σ的中心化子C(σ)={β∈Cn|βσ=σβ}同构的充要条件.
关键词 对称半群 中心化子 群元 同构
下载PDF
有限对称逆半群的极大半个传递子半群 被引量:1
10
作者 祝建欣 杨秀良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93-96,共4页
设In是有限集X_n={1,2,…,n}上的对称逆半群.文章给出I_n的所有极大半个传递子半群的构造,进而得到I_n的所有极大半个传递子半群的个数,最后得到每个极大半个传递子半群的基数.
关键词 半群 有限对称半群 极大半个传递半群
下载PDF
对称逆半群的中心化子为Clifford半群时的自同构与内自同构
11
作者 黄维斌 杨秀良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98-102,117,共6页
设Cn为有限集Xn=1,2,…,n上的对称逆半群,令ξ∈Cn且ξ为群元,C(ξ)为Clifford半群.文章通过Clifford半群以及半群自同构的定义得到此种情况下ξ的中心化子C(ξ)=α∈Cnαξ=ξα自同构的充要条件,及此时自同构为内自同构的充要条件即f... 设Cn为有限集Xn=1,2,…,n上的对称逆半群,令ξ∈Cn且ξ为群元,C(ξ)为Clifford半群.文章通过Clifford半群以及半群自同构的定义得到此种情况下ξ的中心化子C(ξ)=α∈Cnαξ=ξα自同构的充要条件,及此时自同构为内自同构的充要条件即f为C(ξ)到C(ξ)的内自同构则f为恒等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半群 中心化子 群元 CLIFFORD半群 自同构 内自同构
下载PDF
基于对称逆布局合并的建筑边缘空间规划仿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雨薇 贾宁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206,共5页
现有三种建筑边缘空间规划方法存在着规划匹配程度较差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对称逆布局合并的建筑边缘空间规划方法研究。采用无人机遥感设备获取建筑边缘空间图像,基于ICA阈值优化耦合信息熵提取建筑边缘空间特征信息,分... 现有三种建筑边缘空间规划方法存在着规划匹配程度较差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对称逆布局合并的建筑边缘空间规划方法研究。采用无人机遥感设备获取建筑边缘空间图像,基于ICA阈值优化耦合信息熵提取建筑边缘空间特征信息,分析建筑边缘空间功能,以得到的建筑边缘空间特征信息与功能信息为依据,基于对称逆布局合并算法匹配建筑边缘空间特征与功能,得到初始建筑边缘空间规划,以初始建筑边缘空间规划为基础,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建筑边缘空间规划,得到最佳建筑边缘空间规划,实现基于对称逆布局合并的建筑边缘空间规划。通过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三种建筑边缘空间规划方法相比较,提出建筑边缘空间规划方法极大的提升了规划合理性参数,充分说明提出的建筑边缘空间规划方法具备更好的规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布局合并 建筑 边缘空间 规划
下载PDF
度量空间上的扩张对称逆半群的Green关系
13
作者 王永平 游泰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70-72,共3页
设度量空间(X,d),X不为空集.IS是集合X上的对称逆半群,令KIS={α∈IS|x,y∈dom(α),都有d(xα,yα)≥d(x,y)},显然KIS是IS的一个子半群,称为度量空间上的扩张对称逆半群.主要研究KIS中的Green关系.
关键词 度量空间上的对称半群 扩张 Green关系
下载PDF
利用强对称和逆强对称算子构造可积方程族——以势mKdV方程的强对称和逆强对称算子为例
14
作者 陈孜童 贾曼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0年第5期99-104,共6页
从势mKdV方程的对称出发,利用强对称算子和逆强对称算子,不仅可以构造mKdV方程族和KdV方程族,还可以构造Liouville方程族、sinh-Gordon(和/或sine-Gordon)方程族.研究表明,这里构造的Liouville方程族、sinh-Gordon(和/或sine-Gordon)方... 从势mKdV方程的对称出发,利用强对称算子和逆强对称算子,不仅可以构造mKdV方程族和KdV方程族,还可以构造Liouville方程族、sinh-Gordon(和/或sine-Gordon)方程族.研究表明,这里构造的Liouville方程族、sinh-Gordon(和/或sine-Gordon)方程族是一个广义势mKdV方程族的一半,而mKdV方程族和KdV方程族是这个广义势mKdV方程族的另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对称算子 势mKdV方程 势mKdV方程族 KdV方程族 Liouville方程族 sinh-Gordon(和/或sine-Gordon)方程族 广义势mKdV方程族
下载PDF
非对称中点钳位型逆变电路的开关磁阻电机模型预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铭 杜钦君 +1 位作者 宋传明 张伟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69,113,共6页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RM)转矩脉动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非对称中点钳位型逆变电路的模型预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的电感特性及转矩产生原理对扇区进行重新划分,对非对称中点钳位型逆变电路的基本工作模式进行分析...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RM)转矩脉动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非对称中点钳位型逆变电路的模型预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的电感特性及转矩产生原理对扇区进行重新划分,对非对称中点钳位型逆变电路的基本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并选取基本电压状态,根据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及扇区实际意义制定新型矢量选择方案,减少每个控制周期中的预测状态数;在每个采样时刻求解基于离散时间非线性预测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来抑制转矩脉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电机仿真模型,与直接转矩控制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对开关磁阻电机具有更好的调节效果.能有效抑制转矩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对称中点钳位型变电路 转矩脉动
下载PDF
交替投影法求解对称随机逆特征值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党婵娟 王湘美 《应用数学进展》 2021年第6期2206-2216,共11页
本文主要研究对称随机矩阵的逆特征值问题。通过将该问题转化为求两个集合交点的可行性问题,提出用交替投影法进行求解。因为其中一个集合不是凸集,关于凸可行性问题的收敛性结果不能用来分析算法的收敛性。对于算法的收敛性,本文在已... 本文主要研究对称随机矩阵的逆特征值问题。通过将该问题转化为求两个集合交点的可行性问题,提出用交替投影法进行求解。因为其中一个集合不是凸集,关于凸可行性问题的收敛性结果不能用来分析算法的收敛性。对于算法的收敛性,本文在已有关于两个黎曼流形的交替投影算法收敛性的研究结果上,建立了交替投影算法在一定条件下的线性收敛性。最后数值例子也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随机特征值问题 可行性问题 交替投影算法 黎曼流形 线性收敛
下载PDF
矩阵的对称正定求逆方法及其在管道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令国 《化工设计》 CAS 1991年第2期24-27,共4页
本文对矩阵的对称正定求逆方法及在用等值刚度法进行管道静(应)力分析计算中应用该法的情况作了阐述。指出该法的优点是使程序结构简单,较其他计算方法占用CPU时间少。
关键词 矩阵 对称正定求 管道 应力分析
下载PDF
关于R-模糊蕴涵的逆否对称性
18
作者 岳振才 《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83-85,共3页
讨论了R_模糊蕴涵的逆否的对称性 ,在t_模适合剩余条件时 ,研究了其逆否对称性的特性。
关键词 强否定 模糊蕴涵 对称 三角模
下载PDF
一种基于非对称逆布局灰度图像表示算法
19
作者 胡索 熊曾刚 王光伟 《福建电脑》 2017年第10期1-3,共3页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逆布局模型(Non-symmetry and Anti-packing Model,NAM)的灰度图像表示方法。通过描述灰度编码位平面分解法(Gray-Coded Bit-Plane Decomposition,GC-BPD),将灰度图像分解成若干位图;然后,基于NAM灰度图像的表...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逆布局模型(Non-symmetry and Anti-packing Model,NAM)的灰度图像表示方法。通过描述灰度编码位平面分解法(Gray-Coded Bit-Plane Decomposition,GC-BPD),将灰度图像分解成若干位图;然后,基于NAM灰度图像的表示算法,用点和线的子模式表示位图。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NAM的灰度图像表示方法比基于线性四叉树的表示方法更能有效地减少数据存储,是一种更好的灰度图像表示方法。该方法对降低存储空间、加快处理过程、提高模式匹配效率等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布局 图像表示 灰度编码 线性四叉树
下载PDF
新一代非对称逆导GTO及其吸收二极管
20
作者 A.Weber 刘国友 《大功率变流技术》 1998年第Z1期42-47,共6页
带有缓冲层结构的透明发射极技术能使设计的GTO动态损耗降低50%,门极驱动要求也大为降低。由于使用较薄的硅材料,因而可在单片上集成具有良好动态特性的续流二极管。新一代软恢复吸收二极管利用了寿命分布技术,符合Undeland/Marquardt... 带有缓冲层结构的透明发射极技术能使设计的GTO动态损耗降低50%,门极驱动要求也大为降低。由于使用较薄的硅材料,因而可在单片上集成具有良好动态特性的续流二极管。新一代软恢复吸收二极管利用了寿命分布技术,符合Undeland/Marquardt或McMurray缓冲条件。本文将讨论使透明缓冲阳极得以实现的有关技术突破,并介绍器件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导GTO 透明发射极 缓冲层 软恢复吸收二极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