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水平逆温区及冻雨落区自动诊断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1
作者 马晓刚 曲晓波 +1 位作者 李月安 李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095-18098,共4页
利用Micaps时探空资料,将单站大气逆温转换成水平逆温区,实现了大气水平逆温区的自动诊断分析;通过对大气水平逆温区与冻雨落区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由大气水平逆温区、地面0℃线、高空湿区、逆温层极值点0℃线构成的冻雨落区的基本概念模... 利用Micaps时探空资料,将单站大气逆温转换成水平逆温区,实现了大气水平逆温区的自动诊断分析;通过对大气水平逆温区与冻雨落区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由大气水平逆温区、地面0℃线、高空湿区、逆温层极值点0℃线构成的冻雨落区的基本概念模型;根据概念模型研制出了冻雨落区的自动诊断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大部罕见冰冻灾害性天气落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冻雨落区的定性诊断分析拟合率达94.4%,冻雨落区诊断分析面积与冻雨发生站数的定量相关系数为0.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平逆温区 冻雨落 自动诊断分析
下载PDF
2018年广西一次极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军君 唐熠 王艳兰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利用NCEP和FNL再分析资料及地面气象观测站气温等观测资料,对2018年12月28日至31日广西发生的一次极端低温雨雪冰冻事件进行天气形势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强而稳定,贝加尔湖附近500hPa气温有-52℃的冷中心,同时与横槽配合,... 利用NCEP和FNL再分析资料及地面气象观测站气温等观测资料,对2018年12月28日至31日广西发生的一次极端低温雨雪冰冻事件进行天气形势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强而稳定,贝加尔湖附近500hPa气温有-52℃的冷中心,同时与横槽配合,是地面冷空气中心堆积加强的原因;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强,造成广西南北温差较大;中纬度锋区强盛,850hPa南北温度梯度达22℃,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中低层锋区的结构造成了广西北部和中部、南部降水相态的明显区别;持续且深厚的水汽输送为这次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冷空气 南北差异 水汽
下载PDF
山西太原地区一次暖云云滴谱离散度和云滴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3
作者 伊智铭 杨素英 +4 位作者 李义宇 康娜 余国行 李娅茹 张严哲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6期48-56,共9页
基于2018年8月31日山西太原地区的一次暖云观测资料,对云滴数浓度(N c)和云滴谱离散度(ε)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 c和ε随高度变化复杂,云中垂直速度、逆温区和夹卷均为影响ε和N c垂直分布的重要因子。上升气流(或下沉气... 基于2018年8月31日山西太原地区的一次暖云观测资料,对云滴数浓度(N c)和云滴谱离散度(ε)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 c和ε随高度变化复杂,云中垂直速度、逆温区和夹卷均为影响ε和N c垂直分布的重要因子。上升气流(或下沉气流)随高度增加而增强(减弱)时,ε和N c均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且两者呈正相关。云中存在上升速度或下沉速度极大值时,上升气流易产生碰并增长,N c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与ε呈负相关,而下沉气流则促进气溶胶再活化使得云滴增多,与ε呈负相关。云中逆温区厚度和强度影响逆温区及其上部云区的ε垂直分布及N c和ε间的相关性,逆温层较厚时,ε随高度增加而减小,N c与ε呈正相关。逆温层较薄时,ε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N c和ε呈负相关。逆温区上部云中未饱和,云滴蒸发,N c和ε分别随高度增加而减小,N c和ε呈正相关。云顶附近夹卷作用使N c随高度增加而减小,N c与ε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度 垂直速度 夹卷 逆温区
下载PDF
江西强冻雨天气形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马中元 刘熙明 +4 位作者 吴琼 李德俊 王华军 郑劲光 金米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4,共9页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候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江西50年来出现的18次持续3天10站次以上冻雨天气过程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冷高压、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南支槽、850...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候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江西50年来出现的18次持续3天10站次以上冻雨天气过程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冷高压、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南支槽、850hPa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准静止锋)、温度锋区、700 hPa急流与湿舌等是强冻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具有明显的天气系统配置特征;(2)在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下,强冻雨天气过程具有前期候(旬)增温特征。当前期平均温度极大值和平均温度值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时,极易出现持续性冻雨天气过程,72%以上的强冻雨天气过程与此相关;(3)18次强冻雨天气过程都存在逆温层特征,逆温层高度在850~700 hPa间,平均逆温差为1~5℃,最大10℃,同时地面温度在0℃以下或接近0℃;(4)700~850 hPa平均温差图上有3个温差中心,表明700 hPa高度上有明显的暖湿气流存在,89%的冻雨天气过程与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天气系统配置 前期候(旬)增 层结构 逆温区特征
下载PDF
河北沧州雨雪转换过程特征指标研究
5
作者 杨天禧 沈瑞珊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247-249,共3页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自动气象站观测、NCEP/NCAR再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1990—2020年河北沧州7次雨雪转换过程的雨雪天气转换时间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衡量河北沧州本地雨雪转化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850 hPa温度≤-...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自动气象站观测、NCEP/NCAR再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1990—2020年河北沧州7次雨雪转换过程的雨雪天气转换时间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衡量河北沧州本地雨雪转化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850 hPa温度≤-4℃,925 hPa温度≤-2℃,地面温度在0℃左右时,降水相态发生转变;多普勒天气雷达上零度层亮带高度迅速下降,对雨雪转换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此外,冷暖空气所在的高度和冷空气入侵的高度也是判断雨雪转换时间的重要因素。以2020年2月13—14日河北沧州一次典型雨雪天气过程为例,对上述指标进行了检验,研究了雨雪转换过程中的环流特征、物理量场及降水相态变化原因。研究发现,受500 hPa冷涡、低层切变以及地面低压倒槽的影响,发生此次降水过程;当低层暖切东移入海、地面被冷高压控制,气温下降时,降水相态发生转变;低层水汽通量变小,中低层水汽变好,说明低层被冷空气占据,也可作为雨雪转换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雨雪 雷达
下载PDF
Time series ground subsidence inversion in mining area based on CRInSAR and PSInSAR integration 被引量:5
6
作者 邢学敏 朱建军 +1 位作者 王永哲 杨亚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98-2509,共12页
The subsidence of the mining area was monitored by analyzing the phase of permanent scatters (PS) which maintained high coherence in magnitude of SAR images.A hew method of spatial unwrapping was presented which use... The subsidence of the mining area was monitored by analyzing the phase of permanent scatters (PS) which maintained high coherence in magnitude of SAR images.A hew method of spatial unwrapping was presented which used the subsidence rates calculated on comer reflector (CR) points as constraints for PS network to perform the spatial unwrapping using the parametric adjustment method.The algorithm achieved the integration of CR data and PSInSAR algorithm.The colliery dense distributed area around Baisha reservoir was chosen as the study area in the experiment.The time series of subsidence from February in 2007 to February in 2010 is successfully inversed by using the periodic function to simulate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components of the deform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can be ± 2.1 mm with the leveling data being used as the external validation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 scatters comer reflector (CR) constraint adjustment mining subsidence nonlinear deform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