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行穿刺并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杨忠振 车海杰 +5 位作者 刘国龙 李鲁滨 宋富波 田雨 董恒阳 杨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价逆行开放性肠系膜动脉支架置入术(retrograde open mesenteric stenting,ROMS)治疗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方法回顾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8月11日在青岛大学医学... 目的评价逆行开放性肠系膜动脉支架置入术(retrograde open mesenteric stenting,ROMS)治疗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方法回顾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8月11日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接受ROMS治疗的4例急性和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判断SMA起始端闭塞,运用ROMS技术逆向开通SMA闭塞段并置入支架;对仍然失活的肠管行一期切除;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抗感染及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复查CTA随访SMA通畅情况。结果采用该技术共治疗4例SMA缺血病人。术中均顺利开通闭塞段SMA,并置入支架。其中1例术中同期行部分小肠切除术。4例均顺利康复,术后3个月复查CTA示:支架形态及位置良好,SMA血流通畅。结论在正向开通SMA闭塞性病变失败的情况下,ROM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肠系膜缺血的技术,但其操作相对复杂,有一定的创伤,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缺血 逆行穿刺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1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孝霞 董艳芬 +3 位作者 张时芳 裴楠楠 栾韶亮 郭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1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08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行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资料,总结护理观察要点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13例患者均为... 目的探讨1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08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行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资料,总结护理观察要点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13例患者均为男性,支架置入术后应用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治疗,经密切护理观察及干预,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0±4)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及穿刺点的变化,做好相应饮食调整指导,是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顺利恢复的临床护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支架置入术 护理 饮食调整 抗凝治疗
下载PDF
常规介入取栓联合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史宏生 刘金朝 李红伟 《哈尔滨医药》 2019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究常规介入取栓联合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4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介入取栓术治疗... 目的探究常规介入取栓联合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4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介入取栓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介入取栓联合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安全有效,可缓解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取栓术 球囊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
下载PDF
DeBakeyⅢ型夹层主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六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盖鲁粤 金琴花 +1 位作者 郭伟 李丽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5期337-338,共2页
关键词 DEBAKEY 夹层主动脉 住院期间 置入术 覆膜支架 Ⅲ型 动脉腔内隔绝术 动脉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
5
作者 钱松屹 刘鹏 +1 位作者 叶志东 樊雪强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53-254,F0004,共3页
患者男性,40岁,因腹痛1周入院。既往白塞氏病病史4年,规律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甙治疗。2年前曾因左髂窝肿痛1个月入本科,经下肢动脉造影提示:左髂动脉瘤,并发现胸主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行左髂总动脉支架置入术,因胸主动脉瘤、肠... 患者男性,40岁,因腹痛1周入院。既往白塞氏病病史4年,规律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甙治疗。2年前曾因左髂窝肿痛1个月入本科,经下肢动脉造影提示:左髂动脉瘤,并发现胸主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行左髂总动脉支架置入术,因胸主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体积较小未予处理,术后患肢疼痛症状缓解、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胸主动脉 下肢动脉造影 糖皮质激素 雷公藤多甙 支架置入术 白塞氏病
下载PDF
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在动脉导管依赖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轶维 李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14-116,共3页
近年来临床医生不断意识到,对于部分如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PA)、三尖瓣闭锁(tricuspid atresia,TA)等动脉导管依赖型(duct-dependent)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若能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关键词 动脉导管开放 先天性心脏病 依赖型 支架置入术 动脉闭锁 三尖瓣闭锁 临床医生 先心病
下载PDF
50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CTA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辉 于天池 +1 位作者 汪弢 乔彤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3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SISMAD)患者的CT血管成像(CTA)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例SISMAD患者,均行腹部CTA检查,扫描范围为膈顶至盆底,包括SMA、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结合患者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保守治... 目的分析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SISMAD)患者的CT血管成像(CTA)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例SISMAD患者,均行腹部CTA检查,扫描范围为膈顶至盆底,包括SMA、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结合患者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保守治疗、支架置入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分析患者的CTA特征、治疗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①CTA特征:CTA检查表现为SMA增粗、真假双腔形成、内膜瓣影、假腔形成血栓和无主动脉夹层。Yun影像学分型Ⅰ型6例(12.00%)、Ⅱa型27例(54.00%)、Ⅱb型16例(32.00%)、Ⅲ型1例(2.00%)。②治疗情况:50例患者中,34例(68.00%)保守治疗有效,症状缓解时间为(5.34±1.87)d。14例患者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13例(92.86%)成功,1例失败。无患者接受剖腹探查手术和血运重建术。2例无症状患者控制血压,定期随访。③随访情况:5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5.20±7.91)个月。34例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SMA夹层进展,其中1例患者在随访第1个月时腹痛加重;另1例随访第14个月时腹痛加重,均行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较好。其余48例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果SISMAD患者CTA检查表现为SMA增粗、真假双腔形成、内膜瓣影、假腔形成血栓和无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SISMAD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CT血管成像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肾动脉型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康 齐婉婷 刘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1-695,共5页
肾动脉型大动脉炎造成的难治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是大动脉炎药物治疗的难点,临床面临难治性肾血管性高血压且肾动脉狭窄程度≥70%时,应积极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有开放手术或介入治疗,但目前对于术式的选择尚无明确指... 肾动脉型大动脉炎造成的难治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是大动脉炎药物治疗的难点,临床面临难治性肾血管性高血压且肾动脉狭窄程度≥70%时,应积极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有开放手术或介入治疗,但目前对于术式的选择尚无明确指南。本文总结了开放手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长期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旨在为肾动脉型大动脉炎的临床手术术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 开放手术 球囊扩张术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荣勤 王蕾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9-94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介入取栓...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介入取栓组,每组25例。介入组患者予以常规介入取栓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血管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疼痛情况(VAS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较介入取栓组患者血管通畅率[96%(24/25)比68%(17/25),P〈0.05]和治疗有效率[96%(24/25)比64%(16/25),P〈0.05]明显改善,治疗后1、3、5d疼痛均明显减轻(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8%(2/25)比32%(8/25),P〈0.05]。结论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可显著提高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球囊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介入取栓术
原文传递
内脏动脉瘤的处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长建 刘昭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VA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病因学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的腹腔内动脉瘤,包括腹腔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动脉 内脏动脉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覆膜支架 自然病程 肠系膜上动脉 血管腔内 治疗技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瘤腔栓塞预防Ⅱ型内漏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原 石朝海 +3 位作者 张登潇 崔奇 翟少博 陈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91-94,共4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在解剖学允许的情况下,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已成为AAA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法[1,2]。临床RCT研究证实,EVAR术后的短期死亡率明显低于...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在解剖学允许的情况下,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已成为AAA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法[1,2]。临床RCT研究证实,EVAR术后的短期死亡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3-7]。但是,EVAR导致的内漏问题也不可忽视[8]。其中,由于近端(Ⅰa型)或远端(Ⅰb型)密封不完全而发生Ⅰ型内漏,可能是由于器材选择不当、支架锚定不正确或疾病进展所致[9,10]。Ⅱ型内漏是由于通过侧支如腰动脉(lumbar artery,LA)、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副肾动脉(accessory renal artery,ARA)血液逆行性反流到动脉瘤腔内,导致动脉瘤腔并不能完全隔绝在血液循环之外[11,12]。此外,Ⅲ型内漏是各种支架组件移位的结果;Ⅳ型内漏是由于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增加而出现;Ⅴ型内漏则是无法归类于其他任何类别的内漏类型[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逆行 动脉 腹主动脉 血液循环 支架材料 内漏 替代方法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诊疗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奎 刘一东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68-72,共5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外科急症。尽管技术进步,死亡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没有改善,常见原因包括来自心脏来源的栓子和肠系膜动脉斑块的血栓形成。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及时诊断、液体复苏、全身抗凝和血运重建至关重要...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外科急症。尽管技术进步,死亡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没有改善,常见原因包括来自心脏来源的栓子和肠系膜动脉斑块的血栓形成。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及时诊断、液体复苏、全身抗凝和血运重建至关重要。血运重建方式包括开放式栓子切除术或肠系膜动脉旁路术、逆行开放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术的综合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 肠系膜上动脉旁路 逆行开放肠系膜上动脉支架置入术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三型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13
作者 韩忠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分析主动脉夹层三型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程序选取2020年至2021年就诊于我院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词语进行分组。被选为治疗组。控制组。 ,采用Ⅲ型支架治疗20例,以植入功能为治疗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 分析主动脉夹层三型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程序选取2020年至2021年就诊于我院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词语进行分组。被选为治疗组。控制组。 ,采用Ⅲ型支架治疗20例,以植入功能为治疗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1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胸部、腹部、背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均数差异显着。治疗组手术时间、睡眠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管内血压低于对照组(P< 0.05),对其进行了分析。重要的。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恢复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主动脉夹层三型支架置入术效果较佳,能够改善患者胸腹部背部疼痛情况,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较快,能够获得患者对手术满意评价,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三型支架置入术 传统开放手术 VAS评分
下载PDF
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茂强 王志军 +1 位作者 刘凤永 王仲朴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治疗腹腔动脉(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CA/SMA局限性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穿刺经腔球囊血管成型术(PTA)和支架置入术,单纯CA狭窄2例、单纯SMA狭窄4例、CA和SMA均有狭窄2例.4例患者有典型...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治疗腹腔动脉(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CA/SMA局限性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穿刺经腔球囊血管成型术(PTA)和支架置入术,单纯CA狭窄2例、单纯SMA狭窄4例、CA和SMA均有狭窄2例.4例患者有典型进餐后腹痛,5例有上腹部血管杂音,8例于发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平均8 kg).7例患者病因为动脉硬化,1例为膈肌中脚压迫综合征(MALS)所致.结果 PTA和支架置入均成功,其中治疗CA狭窄3例、SMA狭窄5例,7例用1个支架,1例用2个支架.治疗结束时复查造影显示置入支架的血管血流通畅,管径接近正常.术后于穿刺侧腹股沟区出现小血肿2例,无须外科处理、自行吸收.术后腹痛完全消失5例、有所减轻2例、无改善1例;术后3个月时,体重恢复至发病前水平者6例.8例患者随访6~72个月(平均42个月,中位值28个月),复查Doppler超声波无明确再狭窄证据.5例无症状、1例仍然有间歇性腹痛,2例分别于术后14个月、24个月死于其他原因.结论 PTA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CA、SMA局限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尤适宜于存在外科治疗高风险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腹腔动脉 支架 人工血管 介入治疗 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型术 Doppler 局限性狭窄
原文传递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沁 刘颖 +2 位作者 陈坚 党一平 李毅清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或)DSA检查。患者明确诊断后行药物保守、腔内介入或剖腹探查及血运重建术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出院后1、6、12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腹痛症状复发情况,CTA检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变化或支架置入术后SMA变化及夹层重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1)临床特征:①临床表现:80例患者中,75例有症状,5例无症状为健康体检时发现。75例有症状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均无腹膜刺激征,腹痛以脐周及腹上区为主,14例伴恶心、呕吐,4例伴血便。②影像学检查结果:80例患者均经CTA检查明确诊断为SISMAD。CTA检查表现为SMA局部增粗、真假双腔形成、动脉真腔变细并可见内膜瓣影、假腔形成血栓,其中77例第一破口位于距肠系膜开口1~6cm以内,3例位于主干中远段。80例患者均未发现主动脉夹层。(2)治疗情况:75例有症状患者中,53例药物保守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0.7%(53/75),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5d(1。12d);22例行支架置入术,均取右侧股动脉入路,置入自膨式裸支架或覆膜支架,其中21例成功,1例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5.5%(21/22),支架置入术失败患者予药物保守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无行剖腹探查及血运重建术患者。5例无症状患者嘱其院外有效控制血压,定期随访,未作其他干预。(3)随访情况:75例有症状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1—60个月)。随访期间,53例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行CTA检查示SMA夹层进展明显,其中1例随访2个月时腹痛复发并加重伴血便,DSA检查示SMA夹层动脉瘤形成,1例随访1年时腹痛复发。2例均行支架置入术后好转。其余51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复发。22例行支架置入术患者中,1例随访期间腹痛症状反复,随访1年时症状加重,CTA检查示支架内血栓形成并近端狭窄,抗凝治疗后于近端狭窄处行支架置入术;1例随访2年CTA检查示SMA夹层完全愈合;其余20例支架均通畅。5例无症状患者定期随访,未出现病情进展。结论SISMAD症状不一,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治疗方案包括药物保守、腔内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需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放射学 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 支架置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