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0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陈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0091-0094,共4页
探讨以皮下静脉分支为蒂行皮静脉回流皮瓣在足踝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9年2-2022年10期间,选择32例采用逆行岛状皮瓣(TNF-α)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32例单纯使用局部皮瓣修复创伤的病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的生存状况、... 探讨以皮下静脉分支为蒂行皮静脉回流皮瓣在足踝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9年2-2022年10期间,选择32例采用逆行岛状皮瓣(TNF-α)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32例单纯使用局部皮瓣修复创伤的病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的生存状况、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和局部感觉等情况。结果 32例以远侧穿支皮瓣为蒂皮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除1例在远侧发生局部坏死外,均获成功,1例在近侧发生局部拉伤,用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另1例在伤口表面有少许拉伤,及时换药治疗后恢复良好。使用局部皮瓣转移覆盖的32例患者,其局部皮瓣全部存活下来,在6个月后,再进行随访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瘢痕挛缩、皮瓣变形、皮瓣萎缩等情况。然而,采用改进方式进行手术的患者,其术后功能、局部感觉、瘢痕大小等都会显著地改善后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P<0.05)。结果 Kofoed手术后的 Kofoed分数在两组间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 P<0.05;结论 以远侧穿支带为蒂带皮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皮瓣移植治疗足踝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血运清晰、解剖学简便等优点,可满足下肢远侧及足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需求,适宜在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组织缺损 逆行皮瓣修复 远端穿支血管 创面
下载PDF
前半掌切除后足背远端逆行皮瓣覆盖踝前创面
2
作者 于蓉 罗旭松 +1 位作者 岑瑛 任林森 《华西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482-482,共1页
对于足部毁损性损伤 ,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 ,恢复足部行走功能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一例左足毁损性损伤伴足背、踝前软组织缺失 ,采用前半掌切除后足背远端逆行皮瓣覆盖踝前创面 ,取得良好效果。并就该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手术方法及手术时... 对于足部毁损性损伤 ,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 ,恢复足部行走功能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一例左足毁损性损伤伴足背、踝前软组织缺失 ,采用前半掌切除后足背远端逆行皮瓣覆盖踝前创面 ,取得良好效果。并就该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讨论。认为 :对于足部毁损性损伤病人 ,早期快速消灭创面 ,恢复功能 ,该法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远端逆行皮瓣覆盖踝前创面 前半掌切除 足背逆行皮瓣 足部毁损性损伤 手术方法 手术时机
下载PDF
胫后血管逆行皮瓣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液循环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裴国献 李忠华 +2 位作者 赵东升 杨润功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逆行皮瓣及其所携带的游离皮瓣血供与静脉回流机理,为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特殊类型严重肢体创伤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侧新鲜下肢标本,分别进行小腿主干动脉乳胶灌注和动脉铸型;摹拟术式设计灌注墨汁和...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逆行皮瓣及其所携带的游离皮瓣血供与静脉回流机理,为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特殊类型严重肢体创伤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侧新鲜下肢标本,分别进行小腿主干动脉乳胶灌注和动脉铸型;摹拟术式设计灌注墨汁和X线血管造影;摹拟术式行胫后静脉逆行加压灌注试验。观察主干血管间的分支吻合、皮瓣血供来源途径及静脉回流方式。结果:小腿主干血管间有粗大的交通支和多途径的吻合,逆行皮瓣静脉血通过深—深、深—浅静脉间的交通支而逆流。结论:胫后动脉与胫前动脉、腓动脉间的广泛交通吻合是设计胫后动脉逆行皮瓣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供的形态学基础;静脉瓣节段性失效是此型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胫后血管 形态学 解剖学 移植
下载PDF
足内侧逆行皮瓣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刘经南 刘方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0-122,共3页
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了足内侧区的动脉及吻合情况。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平均有4.8支、8.1支、6.0支、3.0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上述动脉循第1跖骨内侧至... 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了足内侧区的动脉及吻合情况。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平均有4.8支、8.1支、6.0支、3.0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上述动脉循第1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与跖底动脉或足底深支吻合,出现率分别为52%、24%、16%、8%,吻合支外径0.7±0.2mm。设计以吻合支为蒂的足内侧逆行皮瓣,可修复趾背、趾底、足背、足底远侧区的皮肤缺损。临床应用1例,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底动脉 足底 足背 足内侧 逆行皮瓣 解剖学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21例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卫平 冼伟 +4 位作者 韦冰丹 杨晓明 曾祥伟 阮慧光 甘坤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0-290,共1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 临床应用 2003年1月 足踝部创面 1998年 修复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的应用 被引量:54
6
作者 展望 宁金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6-177,共2页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的方法。方法: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根据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特点,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将小隐静脉包含在筋膜蒂内,用于修复足跟部...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的方法。方法: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根据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特点,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将小隐静脉包含在筋膜蒂内,用于修复足跟部缺损。结果:临床应用4例,皮瓣最大为8cm×12cm,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血供丰富,厚薄适宜,蒂长达7~12cm,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腓肠神经 逆行皮瓣 足跟 营养血管
下载PDF
膝上外侧逆行皮瓣修复窝创面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 被引量:6
7
作者 黄书润 李小毅 +2 位作者 张诚华 苏金荣 孙建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为膝上外侧逆行皮瓣修复窝创面的新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0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灌注红色乳胶 ,解剖观察膝上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远端吻合情况。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设计膝上外侧逆行皮瓣修... 目的 :为膝上外侧逆行皮瓣修复窝创面的新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0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灌注红色乳胶 ,解剖观察膝上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远端吻合情况。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设计膝上外侧逆行皮瓣修复窝创面。结果 :膝上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等发出的肌间隙皮支、肌皮动脉有丰富的吻合 ,吻合支口径在 0 .6~ 1.5mm之间。临床应用 3 0例 ,皮瓣长宽比例达 5∶1,全部成活 ,效果良好。结论 :以膝上外侧动脉为蒂 ,可形成膝上外侧逆行皮瓣 ,转位修复严重窝瘢痕孪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上外侧动脉 逆行皮瓣 瘢痕 解剖学
下载PDF
扩张后的上臂内侧逆行皮瓣在面部瘢痕挛缩合并鼻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于丽 王佳琦 +1 位作者 王祎蓉 丁俊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扩张后的上臂内侧逆行皮瓣的血液供应,及其在大面积面部瘢痕挛缩合并鼻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一侧无明显瘢痕的上臂,Ⅰ期手术将800ml扩张器置入上臂内侧深筋膜浅层;Ⅱ期分别将皮瓣两侧及近心端行延迟手术;Ⅲ期以肘部为蒂... 目的探讨扩张后的上臂内侧逆行皮瓣的血液供应,及其在大面积面部瘢痕挛缩合并鼻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一侧无明显瘢痕的上臂,Ⅰ期手术将800ml扩张器置入上臂内侧深筋膜浅层;Ⅱ期分别将皮瓣两侧及近心端行延迟手术;Ⅲ期以肘部为蒂将延迟皮瓣转移至颜面、鼻部,皮瓣面积最大20cm×18cm;Ⅳ期行断蒂手术。结果自2000年3月至2006年7月,对11例大面积的面部瘢痕挛缩合并鼻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术后经1~3年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移植皮瓣完全成活,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皮肤接近,移位器官复位良好,鼻外形满意。结论扩张后的上臂内侧逆行皮瓣能提供充足的组织量,将大面积的面部瘢痕挛缩和鼻缺损作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进行修复,方法可行。但疗程较长,上肢与头部的强迫体位固定是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内侧逆行皮瓣 扩张器 面部瘢痕挛缩 鼻缺损
下载PDF
吻合血管逆行皮瓣静脉压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涛 徐永清 +3 位作者 姜兴道 李军 丁晶 赵万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94-997,共4页
目的观察吻合1条伴行静脉的逆行血供游离皮瓣成活情况,探讨静脉回流机制和静脉压随时间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10个皮瓣,血管吻合前,每只兔分别制备以胫后动脉为轴的逆行游离皮瓣2个。测量三组兔胫后血管外径... 目的观察吻合1条伴行静脉的逆行血供游离皮瓣成活情况,探讨静脉回流机制和静脉压随时间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10个皮瓣,血管吻合前,每只兔分别制备以胫后动脉为轴的逆行游离皮瓣2个。测量三组兔胫后血管外径。A组吻合2条伴行静脉,B、C组吻合1条伴行静脉。A、B组分别行兔胫后静脉术前、术后即刻、30 m in、1 h和2 h的静脉压测定;术后观察B组皮瓣的成活情况;C组行伴行静脉造影观察,于注射完毕即刻、30 m in和1 h观察造影剂的流动情况;组织学观察B组蒂部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实验兔胫后动脉直径为8.0±0.3 mm,伴行静脉11.0±0.5 mm。B组10个皮瓣,除2个撕脱、感染坏死外,余均成活。B组术后即刻和30 m in静脉压为2.56±0.84和3.08±0.97 kPa,与术前1.81±0.63 k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h后趋于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皮瓣的静脉压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注射造影剂1 h后基本回流入肢体近端。结论吻合1条伴行静脉逆行血供游离皮瓣的静脉回流可保证回流循环。静脉血直接通过失效的瓣膜是逆行血供游离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血管 逆行皮瓣 静脉回流 静脉压
下载PDF
第一跖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第一跖趾关节处皮肤缺损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波 骆晓峰 +3 位作者 熊雁 杜全印 郭庆山 王爱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6期1622-1622,1625,F0002,共3页
目的带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损。方法对14例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损采用带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该皮瓣存活良好,足底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用该皮瓣修复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 目的带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损。方法对14例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损采用带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该皮瓣存活良好,足底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用该皮瓣修复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该皮瓣无需吻合血管,血供可靠,成活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跖背动脉 逆行皮瓣 肤缺损
下载PDF
大鱼际逆行皮瓣临床应用及拇指感觉恢复效果评估 被引量:16
11
作者 胡长青 闫厚军 +3 位作者 王顺义 马战备 张志桐 张志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研究大鱼际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及利用不同神经所形成的有感觉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方法 2006年5月-2010年8月,解放军第252医院及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共43例拇指部分缺损患者(年龄17-52岁)根据具体伤情行3种不同的大鱼际皮瓣修复术,... 目的研究大鱼际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及利用不同神经所形成的有感觉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方法 2006年5月-2010年8月,解放军第252医院及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共43例拇指部分缺损患者(年龄17-52岁)根据具体伤情行3种不同的大鱼际皮瓣修复术,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为3.5cm×4.0cm,最小1.5cm×2.0cm。其中33例同时行神经移位,分别利用桡神经浅支及正中神经掌皮支恢复拇指感觉。术后随访0.5-2年,平均10个月,对3种皮瓣的成活率、血运与质地、拇指功能进行评定,并对不同神经移位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临床43例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拇指关节及骨质无缺损的患者拇指功能恢复均为优;未行神经移位的10例患者中6例感觉恢复为S2,4例为S1;桡神经浅支移位组3例感觉恢复为S3,16例达S3+,而正中神经掌皮支移位组9例感觉恢复为S3,5例达S3+,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几种大鱼际皮瓣适当选择、灵活应用,可以很好地修复拇指缺损,大鱼际皮瓣利用桡神经浅支恢复感觉效果优于正中神经掌皮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鱼际逆行皮瓣 神经 拇指
下载PDF
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血流动力学的SPECT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2 位作者 王晋煌 段祖斌 顾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78-180,F003,共4页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的作用。 方法 :用 8头实验猪制成 16块带大隐静脉的逆行皮瓣 ,用 99m Tc(锝 )标记红细胞。 1在 4块皮瓣蒂部远端的大隐静脉中滴注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 ;2将 12块皮瓣分成两组 , 组皮瓣的大...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的作用。 方法 :用 8头实验猪制成 16块带大隐静脉的逆行皮瓣 ,用 99m Tc(锝 )标记红细胞。 1在 4块皮瓣蒂部远端的大隐静脉中滴注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 ;2将 12块皮瓣分成两组 , 组皮瓣的大隐静脉保留完整 , 组皮瓣的大隐静脉在蒂部结扎切断 ,将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注射入皮瓣内的大隐静脉中。用 SPECT扫描并观察浅静脉干中的血流情况。 结果 :1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并未顺大隐静脉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2 组皮瓣内的同位素计数下降比 组快。 结论 :浅静脉干的存在并不会因静脉血倒灌而增加逆行皮瓣的回流负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浅静脉干 血流动力学 SPECT ECT
下载PDF
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1 位作者 顾浩 王晋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 :探讨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治疗效果。 方法 :2 8例四肢创面用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进行修复 ,包括4种类型 :(1)带大隐静脉的小腿内侧逆行皮瓣 ;(2 )带小隐静脉的小腿后侧逆行皮瓣 ;(3)带头静脉的前臂逆行皮瓣 ;(4 )带手背静脉的... 目的 :探讨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治疗效果。 方法 :2 8例四肢创面用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进行修复 ,包括4种类型 :(1)带大隐静脉的小腿内侧逆行皮瓣 ;(2 )带小隐静脉的小腿后侧逆行皮瓣 ;(3)带头静脉的前臂逆行皮瓣 ;(4 )带手背静脉的手背逆行皮瓣。 结果 :2 1例完全存活 ,6例基本存活 ,1例坏死。 结论 :在逆行皮瓣中带上浅静脉干既可增加动脉血供又可促进静脉回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干 逆行皮瓣 四肢创面修复
下载PDF
胫后血管顺、逆行皮瓣分别携带游离皮瓣动脉压及血流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裴国献 赵东升 +2 位作者 杨润功 李忠华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研究胫后血管顺、逆行皮瓣分别携带游离皮瓣移植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量动态变化,探讨此术式的血供规律。方法:在对兔后肢血管形态学研究基础上,以兔胫后血管制备出顺、逆行皮瓣桥并携带游离皮瓣的摹拟术式实验模型。分别进行兔... 目的:研究胫后血管顺、逆行皮瓣分别携带游离皮瓣移植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量动态变化,探讨此术式的血供规律。方法:在对兔后肢血管形态学研究基础上,以兔胫后血管制备出顺、逆行皮瓣桥并携带游离皮瓣的摹拟术式实验模型。分别进行兔胫后血管切断前MAP测定、顺逆行皮瓣桥动脉压及脉压差测定、顺逆行皮瓣桥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流量测定。结果:顺行皮瓣桥MAP及脉压差术后即刻轻微下降,逆行皮瓣桥MAP及脉压差术后即刻显著下降(P<0.05),1h后渐趋正常(P>0.05),顺行与逆行皮瓣桥及所携带的游离皮瓣血流量动态变化一致(P>0.05),顺、逆行皮瓣桥与所携带的游离皮瓣在各自时间点动态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逆行皮瓣供血具有血流动力学基础,顺、逆行皮瓣桥可作为血管蒂携带游离组织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胫后血管 动脉压 血流量
下载PDF
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微循环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蒙喜永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78-479,共2页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中的作用。方法 在兔耳上设计 3组逆行皮瓣共 48处 ,A组包含边缘静脉 ,B组包含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 ,C组不包含浅静脉干。通过兔耳透明窗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5 ,10 ,15 ,30 ,6 0 ,12 0min测量不...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中的作用。方法 在兔耳上设计 3组逆行皮瓣共 48处 ,A组包含边缘静脉 ,B组包含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 ,C组不包含浅静脉干。通过兔耳透明窗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5 ,10 ,15 ,30 ,6 0 ,12 0min测量不同类型逆行皮瓣内微静脉管径 ,观察其内血流速度和状态 ,并于术后 7d观察皮瓣成活率。结果 A组皮瓣的微静脉管径、血流速度与状态及成活率均优于B组与C组皮瓣。结论 浅静脉干可促进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 ,减轻淤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干 逆行皮瓣 微循环 成活率
下载PDF
筋膜蒂逆行皮瓣在小腿下1/3及足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展望 李小静 +2 位作者 曹东升 张林 朱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应用小腿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方法 应用三种类型小腿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 1/ 3及足部组织缺损 32例 (33块皮瓣 ) ,其中腓动脉穿支小腿外侧筋膜蒂逆行皮瓣 16例 17块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筋膜蒂逆行皮... 目的 应用小腿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方法 应用三种类型小腿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 1/ 3及足部组织缺损 32例 (33块皮瓣 ) ,其中腓动脉穿支小腿外侧筋膜蒂逆行皮瓣 16例 17块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筋膜蒂逆行皮瓣 11例 ;胫后动脉穿支小腿内侧筋膜蒂逆行皮瓣 5例。结果  33块皮瓣中 ,2 9块完全成活 ,3块远端部分坏死 ,1块完全坏死接受第二次植皮 ,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该组筋膜蒂逆行皮瓣有血供良好、操作简单及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等优点 ,是修复小腿下 1/ 3及足部缺损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损伤/外科学 足损伤/外科学 外科 软组织损伤 筋膜蒂逆行皮瓣
下载PDF
跗外侧动脉足外侧逆行皮瓣的解剖学依据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和平 谢汉国 +2 位作者 关夷 许卫红 张发惠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200-202,共3页
为足外侧逆行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标本,解剖观察跗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结果跗外侧动脉由足背动脉发出,其体表投影线相当于踝间连线下(2.6±1.1... 为足外侧逆行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标本,解剖观察跗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结果跗外侧动脉由足背动脉发出,其体表投影线相当于踝间连线下(2.6±1.1)cm足背动脉搏动点至第5跖骨底连线。动脉起始处有一外径(0.5±0.2)mm、长(1.0±0.2)mm的皮支较恒定,终支形成前行支和后行支,分别向前、后行与弓状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结论以跗外侧血管前支或后支为蒂逆行皮瓣,第5跖骨底前方或后方2cm处为旋转点,可用于足跟、外踝及足背远部皮肤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外侧动脉 足外侧逆行皮瓣 解剖学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27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龚志鑫 王巧君 +2 位作者 王文素 杨淑红 张冰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 介绍一种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 ,即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分析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 临床应用 2 7例共 3 4个带神经血管蒂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Ⅰ期或Ⅱ期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 ,皮瓣供区植被中厚断层皮... 目的 介绍一种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 ,即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分析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 临床应用 2 7例共 3 4个带神经血管蒂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Ⅰ期或Ⅱ期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 ,皮瓣供区植被中厚断层皮片覆盖 ,拆线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3 4个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坏死 2例 ,成活 3 2例 ,成功率为 94.1% ,皮瓣供区植皮全部成活 ,患指指端饱满圆滑 ,屈伸活动度基本正常 ;按Swanson评定标准 :手失能 <1%。结论 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是个疗程短、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 逆行皮瓣 修复 指端肤缺损
下载PDF
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2 位作者 蒙喜永 雷涛 张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浅静脉干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观察,探索浅静脉干促进逆行皮瓣静脉回流的机理,进一步指导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小鼠耳制成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模型共48例,每个皮瓣内只有一条浅静脉干,用微循环观察仪对浅... 目的:通过对浅静脉干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观察,探索浅静脉干促进逆行皮瓣静脉回流的机理,进一步指导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小鼠耳制成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模型共48例,每个皮瓣内只有一条浅静脉干,用微循环观察仪对浅静脉干进行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根据形态可将逆行皮瓣中的浅静脉干分为3种类型:“I”形,“Y”形和树枝形,各种类型的浅静脉干都是皮瓣静脉逆向回流的主要通道,如果在蒂部将浅静脉干闭塞,皮瓣的静脉回流基本停滞。结论:浅静脉干的存在有助于逆行皮瓣的静脉逆向回流,并在回流中起类似“枢纽”的重要作用,临床应尽量选用“I”形浅静脉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浅静脉干 形态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小腿内侧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附13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世荣 樊东力 +3 位作者 王珍祥 毋巨龙 张玄 杨东运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足部 软组织缺损 小腿内侧 逆行皮瓣转移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