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晓光 朱丰 +2 位作者 廖俊 伊军 李世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BPB)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A组)、肌间沟(B组)或锁骨上(C组)BPB穿刺,注入0.5%罗哌卡因40ml。记录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 目的探讨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BPB)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A组)、肌间沟(B组)或锁骨上(C组)BPB穿刺,注入0.5%罗哌卡因40ml。记录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不良反应。A组记录穿刺针进针深度,与矢状面、冠状面角度。结果A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B、C组(P<0.05或P<0.01)。A组臂内侧皮、前臂内侧皮、正中、尺神经阻滞完善时间快于B组(P<0.01)。A组颈浅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较B组慢(P<0.01)。A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B、C组(P<0.01)。结论逆行锁骨下BPB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肌间沟法或锁骨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逆行锁骨下 肌间沟 锁骨
下载PDF
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神经刺激器引发2种收缩反应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光 李露 +2 位作者 廖俊 徐涛 李世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77-7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比较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RIB)用神经刺激器引发2种不同的收缩反应(上臂即上肢的近端和前臂即上肢的远端)对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效果的影响,探索RIB入路的有效性及可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5例,采... 目的本研究比较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RIB)用神经刺激器引发2种不同的收缩反应(上臂即上肢的近端和前臂即上肢的远端)对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效果的影响,探索RIB入路的有效性及可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5例,采用RIB入路,按神经刺激器引发上肢目标肌肉收缩反应的部位,分为A近端(40例)、B远端(45例)2组。外周神经刺激器初始电流为0.6 mA,频率2 Hz,时程0.1 ms,用单次神经刺激针穿刺,进针寻找相应臂丛神经,如电流减小至0.3~0.4 mA时仍能见到明显的相应肌肉收缩,且回抽无气体、血液则注入0.5%罗哌卡因40 mL。于注药后30 min内每5 min由另一名观察者测试并记录2组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远端组臂内侧皮、前臂内侧皮、正中、尺神经较近端组快(P<0.01),锁骨上、腋、肌皮、桡神经2组无显著差异;30 min时2组除肌皮和桡神经外其余神经感觉阻滞完善率近端组低于远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出现中毒、血气胸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神经刺激器引发出肘以下远端运动反应时,感觉神经阻滞起效速度快,神经阻滞完善率高,感觉阻滞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神经刺激器
下载PDF
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先念 陈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急诊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B超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肌间沟臂丛... 目的探讨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急诊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B超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域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较肌间沟阻滞好,其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是适用于急诊手术的上肢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急诊手术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罗哌卡因的最佳容量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晓光 李露 +3 位作者 廖俊 徐涛 冯磊 李世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2209-2211,共3页
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适宜0.5%罗哌卡因最佳容量.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2010年3至4月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30例,美国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在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定位,定位神经后推注0.5%罗哌卡因,以up... 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适宜0.5%罗哌卡因最佳容量.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2010年3至4月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30例,美国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在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定位,定位神经后推注0.5%罗哌卡因,以up-and-down序贯分配实验法(阶梯法)计算罗哌卡因的最佳容量,初始容量为36 ml,相邻容量之比为1∶1.2.以感觉神经阻滞效果即VAS〈3为有效.试验终止时不少于5个上下周期.用Dixon-Massey公式计算半数有效容量及95%可信区间,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95%有效容量.结果 通过30例病例研究得出逆行锁骨上臂丛阻滞0.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容量为23.6 ml,95%可信区间为21.3~26.2 ml.95%有效容量为32.3 ml.结论 序贯法简便、高效,适用于局麻药半数有效容量的测定.超声引导下逆行臂丛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的最佳容量为3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逆行锁骨下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容量
原文传递
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与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芳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4期110-111,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超声引导之下行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以及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者间效果的比较,以探寻一种更好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拟行手部或前臂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喙突组42例行超声引导下喙突处锁骨下臂丛...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超声引导之下行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以及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者间效果的比较,以探寻一种更好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拟行手部或前臂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喙突组42例行超声引导下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逆行组42例行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并对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记录。结果逆行组的尺神经以及前臂内侧皮神经起效时间少于喙突组(P<0.05)。同时,逆行组出现1例误入血管、3例Horner's综合征。结论超声引导下,无论是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抑或是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均为临床上有效的、可行的区域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喙突处锁骨 逆行锁骨 臂丛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0例
6
作者 潘福根 金冬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9-370,共2页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逆行锁骨内钉 疗效
下载PDF
神经阻滞的罗哌卡因浓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露 张晓光 +1 位作者 廖俊 李世忠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30 mL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对择期行上肢手术ASAⅠ~Ⅱ级的13例患者采用序贯法设计试验。罗哌卡因容量定为30 mL,以0.42%为初始浓度,相邻浓度之比为1∶1.2。以感觉神经阻滞完善(VAS〈3)...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30 mL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对择期行上肢手术ASAⅠ~Ⅱ级的13例患者采用序贯法设计试验。罗哌卡因容量定为30 mL,以0.42%为初始浓度,相邻浓度之比为1∶1.2。以感觉神经阻滞完善(VAS〈3)为有效。试验终止时不少于5个上-下周期。用Dixon-Massey公式计算半数有效浓度。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运动的阻滞效果。结果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30 mL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324%,0.35%浓度组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0.30%浓度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逆行臂丛神经阻滞的30 mL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为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数抑制浓度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逆行锁骨下 罗哌卡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