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胃降逆止嗽法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气上逆证疗效及对食管运动功能和复发率的影响
1
作者 黄志健 李生发 符标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714-1717,共4页
目的 探讨和胃降逆止嗽法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气上逆证的疗效及对食管运动功能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7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气上逆证患者,随机分成2... 目的 探讨和胃降逆止嗽法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气上逆证的疗效及对食管运动功能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7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气上逆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和胃降逆止嗽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阵发性呛咳、咳嗽伴反酸、上腹不适、嘈杂、胸骨后灼热感)、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食管运动功能(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食管收缩波幅、食管平均收缩持续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及临床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阵发性呛咳、咳嗽伴反酸、上腹不适、嘈杂、胸骨后灼热感评分,RDQ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食管平均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以上7项指标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LCQ评分、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食管收缩波幅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35/48)(P<0.05);2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为9.3%(4/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1%(13/35)(P<0.05)。结论 和胃降逆止嗽法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气上逆证能够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食管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临床复发,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胃气上逆证 和胃降止嗽方 复发率 食管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四氢孕酮介导大鼠杏仁核和海马脑区GABA AR亚基的经前烦躁障碍症肝气逆证发病机制研究
2
作者 戚语宸 高冬梅 +6 位作者 孙亚 高田田 申琦 崔玮麟 魏凤琴 宋小莉 王杰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1-2140,共10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四氢孕酮(allopregnanolone,ALLO)及其抑制剂非那雄胺对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接受期(R)和非接受期(NR)的行为学影响与GABA ARα4、GABA ARδ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 目的观察外源性四氢孕酮(allopregnanolone,ALLO)及其抑制剂非那雄胺对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接受期(R)和非接受期(NR)的行为学影响与GABA ARα4、GABA ARδ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R与NR(Control-R、Control-NR)、模型组R与NR(Model-R、Model-NR)、正常组R+ALLO与NR+ALLO(Control+A-R、Control+A-NR)、模型组R+ALLO与NR+ALLO(Model+A-R、Model+A-NR)、模型组R+非那雄胺与NR+非那雄胺(Model+F-R、Model+F-NR);运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社会交互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杏仁核和海马GABA ARα4和GABA ARδ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行为学评价中,在NR期,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在社会交互实验,模型组大鼠有焦虑行为产生以及社交能力下降(P<0.05),Model+A组能有效缓解焦虑症状和改善大鼠社会交往能力(P<0.05),Model+F组大鼠焦虑行为加重和社交障碍加重(P<0.05);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实验中,模型组GABA ARα4亚基在海马表达均上调(P<0.01),GABA ARδ亚基的表达均下调(P<0.01);Model+A组GABA ARα4亚基在杏仁核和海马表达降低(P<0.01),GABA ARδ亚基的表达海马脑区均升高(P<0.01)。结论ALLO可能通过介导GABA ARα4和GABA ARδ亚基的表达异常,改善PMDD的焦虑症状和社会交往能力,是PMDD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为后续挖掘深层次PMDD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DD肝气逆证 R与NR期 ALLO GABA ARα4和δ亚基 杏仁核和海马脑区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和胃降逆止嗽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气上逆证)临床研究
3
作者 赵滋禾 黑涛 李慧朋 《食管疾病》 2024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止嗽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气上逆证)临床效果。方法9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气上逆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调整生活方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调整生活方式联合和胃...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止嗽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气上逆证)临床效果。方法9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气上逆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调整生活方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调整生活方式联合和胃降逆止嗽方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阵发性咳嗽、咳嗽时泛酸水、嘈杂、上腹不适)、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esser cough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LCQ)评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RDQ)评分、食管运动功能(食管收缩波幅、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平均收缩持续时间)、临床治疗效果、疾病复发概率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阵发性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概率,发现患者RDQ评分均有下降,但是观察组评分下降较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LCQ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L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食管收缩波幅、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都出现了升高的情况(P<0.05),持续收缩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食管运动功能指标改善情况都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和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都较低,分别低于对照组3个月复发率(16.67%)和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39.58%)(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和胃降逆止嗽方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食管运动,减少临床复发,改善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胃气上逆证 和胃降止嗽方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 生活质量 临床复发
下载PDF
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月经周期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8
4
作者 乔明琦 张惠云 +4 位作者 于艳红 慈玉珍 徐旭杰 叶青 陈雨振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明卵巢激素水平变化在经前期综合征(PMS)特定亚型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与影响,揭示PMS肝气逆证部分微观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月经周期不同时相雌二醇(E2)、孕酮(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PMS肝气逆证组E2、P卵泡期分泌峰值... 目的:探明卵巢激素水平变化在经前期综合征(PMS)特定亚型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与影响,揭示PMS肝气逆证部分微观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月经周期不同时相雌二醇(E2)、孕酮(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PMS肝气逆证组E2、P卵泡期分泌峰值明显减低,黄体期的分泌峰值未有形成。结论:E2、P卵泡期分泌高峰的低平与黄体期分泌峰的阙如是PMS肝气逆证微观机理之一。PMS特定亚型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可能是E2、P水平持续性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血液雌二醇 血液 肝气逆证
下载PDF
经前平颗粒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403例 被引量:39
5
作者 乔明琦 张惠云 +5 位作者 姜坤 傅友丰 王静怡 戴淑珍 袁绿华 崔天红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 :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新药经前平颗粒进行II期临床试验 ,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分组、双盲双模拟对照法 ,观察患者 30 3例 ,其中治疗组 2 0 2例 ,对照组 10 1例 ;其余 10 0例为开放治疗组 ,共计 4 0 3例... 目的 :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新药经前平颗粒进行II期临床试验 ,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分组、双盲双模拟对照法 ,观察患者 30 3例 ,其中治疗组 2 0 2例 ,对照组 10 1例 ;其余 10 0例为开放治疗组 ,共计 4 0 3例。治疗组用经前平颗粒每次 15g ,po ,tid ;对照组用逍遥丸每次 9g ,po ,tid。各组均连续用 2个月经周期。结果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的 30 3例患者中 ,治疗组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愈显率为77.72 % ,总有效率为 96 .0 4 % ;随访 3个月经周期愈显率为 83.6 4 % ,总有效率为 95 .76 % ;与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总治疗组年龄、病程、病情与总疗效的关系经Ridit分析 ,年龄、病程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病情轻度与中度、重度患者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情中度与重度患者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经前平颗粒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安全、有效 ,尤其适用于病情轻度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平颗粒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逆证 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治疗
下载PDF
大鼠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血清激素与行为变化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惠云 乔明琦 +1 位作者 朱武成 王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研究孕育一胎大鼠模拟PMS肝气逆证动情周期血清激素水平与外显行为变化。方法 :择时以脉冲电刺激造模 ,以放射免疫药盒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 :造模后动情后期PRL明显升高 ,E2 、P明显降低。结论 :造模近似反映PMS肝气逆证的临床... 目的 :研究孕育一胎大鼠模拟PMS肝气逆证动情周期血清激素水平与外显行为变化。方法 :择时以脉冲电刺激造模 ,以放射免疫药盒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 :造模后动情后期PRL明显升高 ,E2 、P明显降低。结论 :造模近似反映PMS肝气逆证的临床特征与病理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气逆证 动物模型 激素测定 经前期综合征 大鼠 行为变化 用药时机
下载PDF
神经甾体及神经递质与肝气逆证和肝气郁证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慧 夏天 +2 位作者 乔明琦 张惠云 马月香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03-1507,共5页
目的检测肝气逆证及肝气郁证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的神经-生殖激素,探讨PMS的病因病机和愤怒、郁怒与肝气逆证、肝气郁证PMS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规范的PMS证类诊断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HPLC-MC、EL... 目的检测肝气逆证及肝气郁证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的神经-生殖激素,探讨PMS的病因病机和愤怒、郁怒与肝气逆证、肝气郁证PMS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规范的PMS证类诊断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HPLC-MC、ELISA、放射免疫等技术手段,检测肝气逆证(30例)及肝气郁证(30例)PMS患者卵泡期及黄体期的血清性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催乳素)、血浆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β-内啡肽、谷氨酸、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甾体(别孕烯醇酮、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30名)作比较。结果卵泡期所有检测指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体期PMS肝气逆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睾酮有增高趋势(P>0.05);肝气逆证组多巴胺、5-羟色胺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γ-氨基丁酸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孕烯醇酮与别孕烯醇酮低于健康对照组,脱氢表雄酮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脱氢表雄酮/别孕烯醇酮和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2个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肝气逆证组高于肝气郁证组(P<0.05)。结论黄体期孕烯醇酮与别孕烯醇酮的降低、脱氢表雄酮的增高、脱氢表雄酮/别孕烯醇酮和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比值升高可能是肝气逆证及肝气郁证PMS患者愤怒和郁怒的生物学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逆证 肝气郁 神经递质 神经甾体 性激素水平
下载PDF
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猕猴模型月经周期相关指标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乔明琦 张惠云 +1 位作者 石忠峰 张珍玉(指导)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72-774,共3页
目的:了解造模猕猴月经周期血清与尿中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与神经递质水平变化规律,为模型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造模选择排卵期猕猴,运用挤压笼每天7小时,连续挤压7天;指标检测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造模猕猴血清及尿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 目的:了解造模猕猴月经周期血清与尿中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与神经递质水平变化规律,为模型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造模选择排卵期猕猴,运用挤压笼每天7小时,连续挤压7天;指标检测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造模猕猴血清及尿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其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水平。结果:造模猕猴血清催乳素(PRL)较正常猕猴备期均升高,统计学处理均达到显著性水平;雌二醇(E_2)及孕酮(P)经前期有降低的趋势;β-内啡肽(β—EP)有升高的趋势;尿中亦有类似变化。造模后猕猴各期血清神经递质均有升高的趋势,尿中亦具有类似变化。结论:造模猕猴月经周期血清、尿中性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呈现与该病证近似一致的病理变化,为造模猕猴病证定性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PMS 动物模型 月经周期 代谢 肝气逆证
下载PDF
大鼠模拟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动情周期血清激素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惠云 乔明琦 +2 位作者 高鲁霞 薛玲 韩秀珍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6-47,共2页
本实验通过对雌性正常青年大鼠 (未孕 )和经脉冲电剌激 5天造模大鼠血清激素的测定 ,结果发现 :未孕正常大鼠血清中泌乳素 (PRL)、雌二醇 (E2 )、孕酮 (P)在动情期的前、中、后三期变化很显著 (P <0 0 0 1) ;造模未孕大鼠三种激素... 本实验通过对雌性正常青年大鼠 (未孕 )和经脉冲电剌激 5天造模大鼠血清激素的测定 ,结果发现 :未孕正常大鼠血清中泌乳素 (PRL)、雌二醇 (E2 )、孕酮 (P)在动情期的前、中、后三期变化很显著 (P <0 0 0 1) ;造模未孕大鼠三种激素除孕酮在中后期变化不显著、雌二醇在前中期较显著 (P <0 0 1)外 ,其余均很显著 (P <0 0 0 1) ,且三种激素与正常未孕相应期比除孕酮的中期变化不显著外 ,其余均变化很显著 (P <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PRL E2 P PMS 血清激素 肝气逆证 动情周期
下载PDF
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晓玲 许丽绵 +1 位作者 罗颂平 赵颖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0-842,共3页
目的探讨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其治疗机理。方法病例均于治疗前、后采集月经周期的排卵期、黄体期2个时相血样,检测内分泌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该证患者雌、孕激素... 目的探讨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其治疗机理。方法病例均于治疗前、后采集月经周期的排卵期、黄体期2个时相血样,检测内分泌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该证患者雌、孕激素(E2、P)分泌峰形成不良或阙如,血清催乳激素(PRL)升高。治疗后经前平组E2、P黄体期显著升高,PRL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两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经前平组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MS肝气逆证患者血清5-HT、NE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经前平颗粒通过调节本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神经-内分泌平衡而达到治疗作用,血清E2、P、PRL、5-HT和NE可作为PMS肝气逆证的疗效观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平颗粒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逆证
下载PDF
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猕猴模型表情行为及递质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海苹 薛玲 +1 位作者 张惠云 乔明琦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 :研制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猕猴模型。方法 :观察造模及给药后猕猴的表情行为变化 ,检测造模后猕猴血清及尿中递质水平的变化。结果 :造模猕猴给药后表情行为及递质等变化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符合临床变化。结论 :猕猴经前期综合... 目的 :研制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猕猴模型。方法 :观察造模及给药后猕猴的表情行为变化 ,检测造模后猕猴血清及尿中递质水平的变化。结果 :造模猕猴给药后表情行为及递质等变化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符合临床变化。结论 :猕猴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模型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逆证 猕猴 表情行为 递质水平 经前平颗粒 中药制剂
下载PDF
白香丹胶囊干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黎莉 孙鹏 +4 位作者 梁琼麟 张惠云 王勇 乔明琦 罗国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2-767,共6页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白香丹胶囊(白芍、香附和丹皮)干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索与该病证密切相关的代谢模式及白香丹胶囊的作用途径。方法基于代谢组学理论,以UPLC/Q-TOF-MS为技术平台,建立大鼠血清...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白香丹胶囊(白芍、香附和丹皮)干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索与该病证密切相关的代谢模式及白香丹胶囊的作用途径。方法基于代谢组学理论,以UPLC/Q-TOF-MS为技术平台,建立大鼠血清代谢指纹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大鼠血清的代谢差异及白香丹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给药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发生了明显变化,模型组血清中肾上腺素、四氢脱氧皮质酮、5a-四氢皮质醇、雌酚酮、赖氨酸、5-羟基赖氨酸、乙酰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孕二醇水平降低,给药组中显示白香丹胶囊对其有调节作用。白香丹表现出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神经递质及氨基酸等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结论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从整体出发研究PMS肝气逆证及中药复方干预后的代谢模式差异,为PM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香丹胶囊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逆证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尿中神经递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乔明琦 张惠云 高冬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明经前平颗粒治疗PMS肝气逆证患者的疗效,并揭示PMS肝气逆证部分微观机制。方法:荧光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24h尿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结果:治疗前PMS肝气逆证患者CA总量明显增加,Ad降低,NA含量显著... 目的:探明经前平颗粒治疗PMS肝气逆证患者的疗效,并揭示PMS肝气逆证部分微观机制。方法:荧光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24h尿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结果:治疗前PMS肝气逆证患者CA总量明显增加,Ad降低,NA含量显著升高,治疗后CA、Ad、NA均得到改善,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经前平颗粒治疗PMS肝气逆证患者疗效显著,CA、NA升高,Ad降低即可能是PMS肝气逆证微观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儿茶酚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肝气逆证 尿
下载PDF
基于DRSP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的建立 被引量:7
14
作者 祝玉慧 王海军 +1 位作者 乔明琦 张惠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缺乏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方法,将356例PMS肝气逆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经前平组,另一组为安慰剂组,随访调查连续3个月经...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缺乏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方法,将356例PMS肝气逆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经前平组,另一组为安慰剂组,随访调查连续3个月经周期。第1、2个月经周期在随访观测的同时应用经前平颗粒、安慰剂,在治疗阶段处于"治疗中",第3个月经周期停止用药,继续随访观察,处于"治疗后"观察阶段。以前期研究阶段中2个月经周期所收集的数据为"治疗前"阶段。利用症状严重程度每日记录量表(DRSP),初步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经前平颗粒和安慰剂对于PMS肝气逆证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经前平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DRSP可以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论初步建立了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为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行业标准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逆证 疗效评价 经前平颗粒
下载PDF
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猕猴造模及用药血清中性激素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海军 乔明琦 张惠云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猕猴造模及用药血清中性激素变化。方法:采用对高地位猕猴黄体期择时挤压造模,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性激素含量,用经前平颗粒药物反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可以使血中孕酮(P)、雌二醇(E2)含量在经... 目的: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猕猴造模及用药血清中性激素变化。方法:采用对高地位猕猴黄体期择时挤压造模,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性激素含量,用经前平颗粒药物反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可以使血中孕酮(P)、雌二醇(E2)含量在经前期降低,E2/P值显著升高;与继续造模组相比,造模用药可以使血中P、E2含量升高、催乳素(PRL)含量及E2/P值降低。结论:正常猕猴与人的性激素分泌节律相似,经前期血中P含量、E2含量降低、E2/P值升高是PMS肝气逆证猕猴模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逆证 猕猴 性激素
下载PDF
猕猴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病变的可行性探索 被引量:9
16
作者 乔明琦 张继忠 +1 位作者 马成海 蒋文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8-31,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病证结合猕猴模型的可行性,为复制国内外迄今尚未有的该病证猕猴模型摸索技术条件和必备经验。方法移植复制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的“情志刺激为主多因素造模”的方法,进一步改进为“... 目的探索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病证结合猕猴模型的可行性,为复制国内外迄今尚未有的该病证猕猴模型摸索技术条件和必备经验。方法移植复制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的“情志刺激为主多因素造模”的方法,进一步改进为“择时、对照情志刺激造模”方法。模拟评价采用表情行为定性与血清性激素水平放免检测。结果受试猕猴月经前呈现近似该病证临床特点的表情、行为及体征变化,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含量发生变化,体现该病证病理生理变化特征。结论借助肝气逆证造模技术方法,用猕猴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显示初步的可行性,严谨求实的开展系统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模拟 PMS 肝气逆证 病理
下载PDF
建中降逆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燕 李保良 +2 位作者 曾志 费建平 蒋银芬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观察建中降逆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NERD)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口服雷贝拉唑,治疗组(n=30)予以建中降逆汤。比较两组主要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 目的:观察建中降逆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NERD)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口服雷贝拉唑,治疗组(n=30)予以建中降逆汤。比较两组主要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胃电图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和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胃电图指标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RDQ、SSS评分降低,PGⅠ、G-1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RDQ、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GⅠ、G-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中降逆汤治疗NERD中虚气逆证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情志精神心理以及胃肠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中虚气逆证 建中降 雷贝拉唑
下载PDF
白香丹对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GABA_BR亚基分布及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谭倩 高杰 +3 位作者 魏盛 张惠云 苏云祥 柳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观察白香丹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额区和下丘脑中γ-氨基丁酸(GABA)B1受体(GBR1)、γ-氨基丁酸B2受体(GBR2)分布及表达的影响,探讨白香丹对PMS肝气逆证的干预机制。方法通过旷场实验和阴道涂片法筛选健康雌性Wistar... 目的观察白香丹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额区和下丘脑中γ-氨基丁酸(GABA)B1受体(GBR1)、γ-氨基丁酸B2受体(GBR2)分布及表达的影响,探讨白香丹对PMS肝气逆证的干预机制。方法通过旷场实验和阴道涂片法筛选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进入实验,采用电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GBR1和GBR2在额区和下丘脑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垂直得分、水平得分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1),GBR1和GBR2蛋白在额区和下丘脑中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白香丹组和巴氯芬组大鼠旷场得分显著降低(P<0.01,P<0.05),GBR1和GBR2蛋白在额区和下丘脑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BABR亚基(GBR1和GBR2)表达的下调可能与PMS肝气逆证的发生密切相关;白香丹可对GBR1、GBR2的表达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香丹胶囊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逆证 γ-氨基丁酸B1受体 γ-氨基丁酸B2受体
下载PDF
经前平颗粒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小菊 郭英慧 +1 位作者 王海娟 高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42-1546,共5页
经前期综合征(PMS)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高、影响严重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肝气逆证是PMS的主要亚型,是肝气偏盛而产生的以功能亢奋为特点的证候,主要表现为情志亢奋、急躁易怒。经前平颗粒(JQP)是针对PMS肝气逆... 经前期综合征(PMS)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高、影响严重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肝气逆证是PMS的主要亚型,是肝气偏盛而产生的以功能亢奋为特点的证候,主要表现为情志亢奋、急躁易怒。经前平颗粒(JQP)是针对PMS肝气逆证研制的国家三类中药新药,具有平肝理气、除胀止痛、佐以和胃等功效,是典型的调肝方药。近年来,针对JQP治疗PMS肝气逆证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就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与阐释,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平颗粒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逆证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大鼠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不同脑区5-HT1A受体基因表达mRNA水平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惠云 乔明琦 +1 位作者 马月香 于燕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5期15-17,共3页
本文以大鼠模拟经前期综合征(PMS)肝失疏泄所导致的始发证候肝气逆证为切入点,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肝失疏泄产生肝气逆证时的主要改变指标五羟色胺(5-HT1A)受体基因表达在中枢不同脑区(下丘脑、边缘叶)mRNA水平上的变化进行了探... 本文以大鼠模拟经前期综合征(PMS)肝失疏泄所导致的始发证候肝气逆证为切入点,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肝失疏泄产生肝气逆证时的主要改变指标五羟色胺(5-HT1A)受体基因表达在中枢不同脑区(下丘脑、边缘叶)mRNA水平上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在肝失疏泄产生肝气逆证时中枢神经系统中5-HT1A受体的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均受到一定的抑制,即在肝失疏泄产生肝气逆证时5-HT1A受体的活性明显下降,且下丘脑中5-HT1A受体的活性要比边缘叶中5—HT1A受体的活性下降得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气逆证 5-HT1A受体 基因表达 经前期综合征(PMS) 5-HT1A受体 mRNA水平 肝气逆证 基因表达 水平变化 不同脑区 模拟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