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4.5S RNA逆转座子对Luc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来祥 朱圣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39-345,共7页
利用RT PCR方法 ,从小鼠肝脏组织总RNA中扩增出 4 5SRNA的cDNA。该cDNA被克隆到pGEM3Zf ( + )质粒上 ,酶切鉴定并测序。然后将该序列插入以Luc基因作为报道基因的表达载体pSVluc2 0的PvuⅡ位点 ,构建了含 4 5SRNA逆转座子的表达载体pSVl... 利用RT PCR方法 ,从小鼠肝脏组织总RNA中扩增出 4 5SRNA的cDNA。该cDNA被克隆到pGEM3Zf ( + )质粒上 ,酶切鉴定并测序。然后将该序列插入以Luc基因作为报道基因的表达载体pSVluc2 0的PvuⅡ位点 ,构建了含 4 5SRNA逆转座子的表达载体pSVluc2 0 4 5S。脂质体转染法将表达载体导入小鼠骨髓瘤细胞NS 1、SP2 /0和人乳腺癌细胞Bca61。结果表明 ,小鼠 4 5SRNA逆转座子序列在NS 1、SP2 /0细胞中对Luc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而在Bca61细胞中对报道基因的表达则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SRNA 逆转座 基因表达 RT-PCR
下载PDF
逆转座子LINE-1在脑胶质瘤中异常活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辉 孟繁凯 +2 位作者 费邵阳 陈莫 郑林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8期1308-1310,共3页
目的检测逆转座子LINE-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异常激活与肿瘤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联;方法收集30例脑胶质瘤组织,利用qPCR检测逆转座子LINE-1ORF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LINE-1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类的关系,利用Kaplan-Meire... 目的检测逆转座子LINE-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异常激活与肿瘤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联;方法收集30例脑胶质瘤组织,利用qPCR检测逆转座子LINE-1ORF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LINE-1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类的关系,利用Kaplan-Meirer生存曲线分析LINE-1异常活化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脑胶质瘤组织中LINE-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在WHO分级Ⅲ-Ⅳ级肿瘤组织LINE-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Ⅰ-Ⅱ级,Ki-67高表达的脑胶质瘤组织LINE-1也有着更高的表达(P<0.05),与LINE-1低表达的脑胶质瘤患者相比,LINE-1高表达的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结论逆转座子LINE-1在脑胶质瘤中存在异常活化,有潜力成为不良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逆转座LINE-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逆转座在植物基因起源和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
3
作者 王文 《中国基础科学》 2007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植物基因 逆转座 基因组进化
原文传递
逆转座在植物基因组起源中的作用
4
《中国基础科学》 2006年第5期7-7,共1页
逆转座在动物基因组中比较普遍,它在动物基因起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科学家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很少发现逆转座现象,因此有观点认为逆转座在植物基因起源中的作用并不很重要。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王俊、美国芝加哥大学龙漫远、中... 逆转座在动物基因组中比较普遍,它在动物基因起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科学家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很少发现逆转座现象,因此有观点认为逆转座在植物基因起源中的作用并不很重要。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王俊、美国芝加哥大学龙漫远、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王文等合作,研究发现在水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逆转座现象,而且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逆转座已经获得了其他序列从而进化成了具有新功能的嵌合体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因组 逆转座 起源 动物基因组 动物研究所 水稻基因组 模式植物 中科院
原文传递
Ⅱ组内含子(Group Ⅱ Introns)的分布及多样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海燕 邵爱云 孟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05-611,共7页
Ⅱ组内含子(groupⅡintron)存在于原生生物、真菌、藻类、植物细胞器以及细菌和古细菌基因组中.在体内,Ⅱ组内含子可通过两步连续的转酯反应从前体RNA中自剪接,并连接两侧外显子.许多Ⅱ组内含子的剪接反应是由蛋白质辅助完成的,这种蛋... Ⅱ组内含子(groupⅡintron)存在于原生生物、真菌、藻类、植物细胞器以及细菌和古细菌基因组中.在体内,Ⅱ组内含子可通过两步连续的转酯反应从前体RNA中自剪接,并连接两侧外显子.许多Ⅱ组内含子的剪接反应是由蛋白质辅助完成的,这种蛋白质有的是由内含子编码,有的是由宿主基因编码.Ⅱ组内含子能够有效地归巢进入无内含子的等位基因,也能够以低频率逆转座进入非等位基因.转座过程依赖内含子RNA和内含子编码的蛋白质(内切核酸酶活性和逆转录酶活性).本论文在总结Ⅱ组内含子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Ⅱ组内含子可能的起源和进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组内含子 逆转座 RNA剪接 逆转录归巢 逆转座
下载PDF
Study on the Homologous Sequences of copia-like Retrotransposons in a Twin ovary Mutant of Rice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文明 邢少辰 +2 位作者 郑先武 赵显峰 朱立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1期43-49,共7页
A twin ovary mutant derived from the doubled haploid (DH) progeny of a cross,02428/Gui 630, was presumably related to the transposition of some transposable elements. Up to date, all reported the active transposable ... A twin ovary mutant derived from the doubled haploid (DH) progeny of a cross,02428/Gui 630, was presumably related to the transposition of some transposable elements. Up to date, all reported the active transposable element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are copia like retrotranspos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reverse transcriptase domains of copia like retrotransposons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total DNA isolated from the mutant plants with the degenerated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for the domain. Three cloned insert DNAs, R33 1, R33 4 and R33 8, representing putative different copia like retrotransposons were screened out. Two of them displayed high polymorphism between “Zhaiyeqing 8” and “Jingxi 17”. Nine of the polymorphic bands were mapped on seven rice chromosomes. Sequencin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top codons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sequence of R33 8, while both R33 1 and R33 4 contain a continuous coding region for 81 putative amino acid residues.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hybridization patterns was found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 or among 26 varieties of indica rice when R33 1 was used as a probe. Nevertheless, when R33 4 was used as a probe, high polymorphisms were detected both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 and among 26 indica varieties, implying that this element might still be active in rice gen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COPIA like retrotransposon transposable element reverse transcriptase TRANSPOSITION
下载PDF
Inheritance and Sequence Homology Analysis of the Maize DNA Introgressed into the Wheat Doubled Haploid Plant Through Wheat×Maize Cross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纯贤 孙敬三 朱立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7期728-731,共4页
A maize (Zea mays L.) genome_specific repeated DNA sequence (clone MR64) has been transferred into one DH line of wheat through wheat (Triticum persicum Vav. ex Zhuk.) and maize cross. In the present study by RFLP ana... A maize (Zea mays L.) genome_specific repeated DNA sequence (clone MR64) has been transferred into one DH line of wheat through wheat (Triticum persicum Vav. ex Zhuk.) and maize cross. In the present study by RFLP analysis the authors proved that this DNA sequence could stably transmit into DH3 plants, the next generation derived from DH2 self_crossing. A similarity search in all DNA databases using BLASTN program showed that the DNA sequence of MR64 had as high as 93% identity to PREM_2 and 79% to Opie_2 in nucleotides. Both PREM_2 and Opie_2 are known as retrotransposons in maize genome, suggesting that MR64 likely is the partial sequence of a maize retrotransposon. Therefo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me retrotransposon might involve the DNA introgression from maize to wheat genome through wide fertilization. Stable inheritance of this maize genome_specific retrotransposon_like DNA in the wheat genome opens up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retrotransposon as a new tool for gene tagging, function analysis, and insertional mutagenesis in wheat gen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MAIZE wide crosses genetic transmission RETROTRANSPOSON
下载PDF
2006年8月国内外科技要闻
8
作者 田若松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9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自旋霍尔效应 梁龙类 纳米光子学 中科院物理所 纳米团簇 自旋轨道耦合 艾滋病疫苗 柴达木盆地 胚胎干细胞 逆转座 胞嘧啶 核酸碱基 网站 DMTO 遗传信息
下载PDF
植物基因起源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9
《生命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486-486,共1页
动物基因中有很多逆转座基因,但长期以来,由于在拟南芥菜中发现很少的逆转座基因,因而形成了一种认为逆转座在植物基因和基因组进化中并不重要的观念。
关键词 植物基因 起源进化 基因组进化 逆转座 动物基因 拟南芥菜
下载PDF
新基因的起源与进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昕 杨爽 +2 位作者 彭立新 陈宏 王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219-1225,共7页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大量积累,人们愈加认识到各种有机体中基因数目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表明,新基因如何产生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进化生物学问题,也是生命科学中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新基因起源机制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大半个世纪以前,...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大量积累,人们愈加认识到各种有机体中基因数目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表明,新基因如何产生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进化生物学问题,也是生命科学中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新基因起源机制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大半个世纪以前,然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个年轻基因——精卫基因(jingwei)的发现,才使以实证方法研究新基因起源的分子机制成为可能.此后的10多年中又陆续发现一些新的年轻基因的例子,对这些基因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在这一领域的认识.但目前有限的例子难以从整体的水平对基因组中新基因产生的速率以及新基因的产生对原基因组的影响等问题作出解答.我们正致力于在基因组的水平寻找更多年轻基因的实例,以期总结新基因起源与进化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进化 分子机制 正选择 基因重复 逆转座 外显子重排 基因水平转移
原文传递
植物基因组进化的新进展
11
《生命世界》 2006年第10期9-9,共1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在《植物细胞》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在水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逆转座基因,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逆转座基因已经进化成了具有新功能的嵌合体基因。这一研究结果改变了人们对植物基因组进化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在《植物细胞》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在水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逆转座基因,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逆转座基因已经进化成了具有新功能的嵌合体基因。这一研究结果改变了人们对植物基因组进化的认识,说明基因的逆转座在植物基因组进化中是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而且其速率比灵长类中高了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进化 植物细胞 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水稻基因组 逆转座 研究人员 嵌合体
原文传递
科学新闻
12
《科学观察》 2006年第5期48-48,共1页
原子吸收光子在横向产生透镜效应;
关键词 论文发表 相关研究 Nature 逆转座 大质 光子 玻色子 MIF 场强度 甲烷释放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基因组 染色体组 长时程增强 原子态 甲烷排放 原子吸收 星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