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受不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HIV感染者血浆中可溶性炎症标志物水平差异研究
1
作者 李义福 苏乙花 苏民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究接受不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浆中可溶性炎症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海南省中医院就诊的初诊HIV感染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 目的探究接受不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浆中可溶性炎症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海南省中医院就诊的初诊HIV感染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组和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组,各50例。所有患者基础用药为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NNRTI组患者联用依非韦伦片,INSTI组患者联用拉替拉韦钾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T细胞计数、病毒学指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T细胞计数、病毒学指标及血浆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INSTI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变更显著(P<0.05)。结论相比NNRTI,应用INSTI更有助于降低HIV感染者全身炎症水平,且药物抑制病毒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逆转录病毒治疗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干预效果
2
作者 刘青青 乔进 +1 位作者 赵彦 石禹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感染免疫门诊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ART的AIDS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 目的探讨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感染免疫门诊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ART的AIDS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予基本的药品保障供应及常规药学咨询服务,观察组患者加予基于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跟踪随访(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两组均干预10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病毒载量、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CD_(3)^(+)和CD_(4)^(+)水平及CD_(4)^(+)/CD_(8)^(+)均显著升高,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的占比及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8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漏服药物、定时服药及遵医嘱剂量用药占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06%(P<0.05)。结论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可改善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服务 IAMEF模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逆转录病毒治疗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儿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耐药研究进展
3
作者 梁富雄 侯文宣 蓝光华 《应用预防医学》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2020年底全球有170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感染儿童的数量将持续增加。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和发展,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有所下降。截至2020年6月,有2 750万艾滋病病毒... 2020年底全球有170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感染儿童的数量将持续增加。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和发展,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有所下降。截至2020年6月,有2 75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但随着预防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PMTCT)的普及,可能出现HIV-1耐药性(HIVDR),儿童ART计划的成功率面临挑战。有报告显示[1],在一线方案失败的儿童中有90%可检测到耐药突变,突变的频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耐药突变 prevention MOTHER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耐药研究 预防母婴传播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柴静 张家弘 李梦雪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检查点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HHLA2)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的EC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分析免疫检查点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HHLA2)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的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的E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检测E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VISTA、HHLA2的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免疫检查点VISTA、HHLA2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VISTA、HHLA2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E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EC组织中VISTA、HHLA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P<0.05)。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EC组织中VISTA与HHLA2表达呈正相关性(r=0.587,P<0.05)。EC组织中VISTA、HHLA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5)。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VISTA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χ^(2)=11.864,P<0.05),HHLA2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χ^(2)=4.975,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ISTA和HHLA2是影响E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免疫检查点VISTA、HHLA2在EC中高表达,其是影响EC预后的危险因素,二者可能是有价值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 子宫内膜癌 预后
下载PDF
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
5
作者 邓迎春 郭旭光 +3 位作者 牛会敏 任宝红 韩小改 郭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根据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探,经过一系列引探浓度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和恒温荧光RT-RAA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样本检测中,并与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进行比对验证。结果建立的两种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均可达10 copies/μL;双重荧光RT-PCR方法质粒梯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在0.1%~1.5%区间,恒温荧光RT-RAA方法CV值在1.0%~10.0%区间,稳定性和重复性显示双重荧光RT-PCR优于恒温荧光RT-RAA检测方法;31份诺如病毒阳性食品核酸样本均能检出,且50份食品盲样检测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与恒温荧光RT-RAA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双重荧光RT-PCR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恒温荧光RT-RAA检测时间短,仅20 min就能完成扩增,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一种或两种作为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恒温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 GⅠ型诺如病毒 GⅡ型诺如病毒
下载PDF
南通市HIV合并HBV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潘一茹 邱涛 +9 位作者 马平 周小毅 丁萍 陈彦君 姜洁 何楚 钱姣 孔泉 邹美银 翟祥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2-978,共7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现况和特征,分析HIV/HBV合并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通...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现况和特征,分析HIV/HBV合并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通市2016年1月—2021年12月新确诊的HIV感染者为调查对象,根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检测结果分为HIV单独感染组1 830例和HIV/HBV合并感染组135例,比较两组患者ART前HIV感染特征,分析ART后HIV病毒学抑制和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以评估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HIV/HBV合并感染者ART前免疫受损重于HIV单独感染者。接受ART后,HIV单独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4+T计数总体上均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ART 2年后,两组患者的HIV病毒学抑制率均为90%以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开始ART的年龄增加、初始CD4+T <200个/μL、初始HIV RNA≥4.5[lg(copies/mL)]是影响免疫重建的危险因素。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免疫重建良好率有增加趋势。在ART前合并HBV感染加重HIV感染者的免疫损伤,因而可能影响免疫重建。结论:HBV感染可加重HIV感染者的免疫损伤,现行HIV/HBV合并感染的ART策略可有效抑制双重感染,有利于HIV/HBV合并感染者的免疫重建。在感染者的干预管理中,ART及疗效监测均存在不足,临床诊疗活动需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逆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在人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7
作者 聂世威 岳光成 +2 位作者 张卫民 魏旭东 郑晓东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在人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在人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食管胃交界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HLA2表达,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HHLA2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9%(78/126),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1.1%(27/126)(χ^(2)=42.465,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TNM分期、HHLA2表达是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HR=4.217,P<0.001;HR=2.467,P=0.003)。高表达HHLA2和低表达HHLA2的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5 a生存率分别为24.4%和56.3%(χ^(2)=21.140,P<0.001)。结论HHLA2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患者总生存期存在相关性;高表达HHLA2和TNM分期进展是导致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腺癌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与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8
作者 匡宁 刘超 +2 位作者 计然然 蒋华春 许翼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miR)-21、miR-22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行抗逆转录...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miR)-21、miR-22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42例HIV/AIDS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其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110)和无效组(n=32);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9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有效组随治疗时间延长,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3期患者比例高于有效组(P<0.05)。miR-21、miR-223、治疗前WHO分期3期是影响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21、miR-223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治疗无效患者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逆转录病毒治疗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微小RNA-21 微小RNA-223
下载PDF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不良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慢性传染病。HIV通过损害免疫系统,干扰身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按照疾病进展分为HIV感染者和A...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慢性传染病。HIV通过损害免疫系统,干扰身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按照疾病进展分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感染者是指早期感染HIV但尚未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人,该阶段具有传染性。AIDS患者是指感染HIV后经历急性感染期和无症状期,进展至AIDS阶段,此期患者出现与AIDS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并伴随着多种免疫抑制相关感染和癌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尚无治愈HIV感染的方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已被证实能有效阻止HIV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经过规律、长期的ART治疗,病毒被持续抑制1年以上,其免疫功能仍未能恢复正常,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仍保持在<350个/μL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为免疫重建不良(Immune non-responder,INR)。INR患者非AIDS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包括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神经认知障碍、骨密度降低等,最终导致死亡率上升。这使得HIV/AIDS患者的临床诊治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早期识别这部分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建立对应的诊疗规范乃至临床指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至关重要。通过广泛梳理文献,本研究对导致INR的因素及提升免疫功能的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HIV/AIDS患者的免疫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治疗措施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5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血药浓度
10
作者 张晓颖 叶珍洁 +2 位作者 吴灵洁 原津津 俞晓玲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浓度,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分别以多替拉韦-D5、拉替拉韦-D4、依非韦伦-D5、拉米夫定-^(13)C-^(15)N_(2)、替...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浓度,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分别以多替拉韦-D5、拉替拉韦-D4、依非韦伦-D5、拉米夫定-^(13)C-^(15)N_(2)、替诺福韦-D7作为内标,样本经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后稀释进样分析。色谱柱为Shim-pack XR-ODSⅢ(2.0 mm×50 mm,1.6μm),流动相为0.1%甲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分析,待方法学验证后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血药浓度分别在62.5~3000、10~500、125~6000、10~500、10~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8;四水平质控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7%,准确度为94.0%~109.3%;提取回收率为98.7%~104.5%、不同类型血浆基质效应为95.7%~106.0%,且血浆样本在一定的储存环境中稳定性良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接受多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的HIV患者血药谷浓度分别为107.7~2366.0、740.0~3410.0、38.5~1229.3、31.6~224.4 n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HIV患者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的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替拉韦 拉替拉韦 依非韦伦 拉米夫定 替诺福韦 逆转录病毒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谱质谱法
下载PDF
端粒逆转录酶基因多态性与贺州汉族长寿人群的关联研究
11
作者 陈国宁 罗锦英 +3 位作者 罗显森 莫蓓馨 陆莹 王晓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贺州汉族长寿人群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位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贺州汉族人群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对照组30例,长寿组28例,应用测序法对TERT基因的rs2075786和rs2736100两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 目的探讨贺州汉族长寿人群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位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贺州汉族人群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对照组30例,长寿组28例,应用测序法对TERT基因的rs2075786和rs2736100两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研究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位点构建的单倍体与长寿的关联性。结果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两位点在两组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构建的单倍体与贺州汉族长寿人群无关联(P>0.05)。结论未发现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位点与贺州汉族长寿人群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逆转录 汉族 长寿 rs2075786 rs2736100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病人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朱稷蔚 潘文涛 +4 位作者 艾克热木·艾尔肯 任皓 马芮雪 伊克拉木·阿布都克日木 卡思木江·阿西木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061-1065,共5页
艾滋病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疾病,目前普遍通过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reatment,ART)来降低病人病毒载量,延缓艾滋病进程。但由胃肠道菌群引起的消化道疾病、肿瘤... 艾滋病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疾病,目前普遍通过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reatment,ART)来降低病人病毒载量,延缓艾滋病进程。但由胃肠道菌群引起的消化道疾病、肿瘤等艾滋相关并发症仍然威胁着HIV感染者的生活和健康,同时ART的使用也会导致肠上皮黏膜屏障损伤及肠道免疫异常并肠道菌群平衡的破坏。该研究通过总结分析ART治疗后的艾滋病病人肠道菌群和免疫变化相关的研究,深入了解ART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减轻抗逆转录药物对消化道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逆转录病毒疗法 肠道菌群 免疫调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异种肝肾联合移植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检测
13
作者 张虹 张玄 +1 位作者 陶开山 窦科峰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检测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基因在异种肝肾联合移植供受体中的表达,以期为PERV的跨物种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基因编辑猪恒河猴肝肾联合移植的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PCR技术检测移植前后供受体不同组织中PERV编... 目的检测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基因在异种肝肾联合移植供受体中的表达,以期为PERV的跨物种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基因编辑猪恒河猴肝肾联合移植的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PCR技术检测移植前后供受体不同组织中PERV编码基因、PERV各亚型以及猪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供体猪的不同组织中存在PERV编码基因gag和pol、PERV-A和PERV-B亚型以及猪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但不存在PERV-C亚型。移植终点时受体不同组织中均未检出PERV基因序列。结论基因编辑猪恒河猴异种肝肾联合移植受体存活的14 d内没有发生PERV的跨物种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器官移植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人畜共患病 跨物种传播
下载PDF
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siRNA抑制兔早期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张翔翔 何娜 +1 位作者 何佳玲 吕志刚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观察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兔眼白内障术后早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40眼)纳入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2组:右眼为靶向TERT基因siRNA重组腺病毒TERT-siRNA-Adv组(实验... 目的观察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兔眼白内障术后早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40眼)纳入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2组:右眼为靶向TERT基因siRNA重组腺病毒TERT-siRNA-Adv组(实验组),左眼为阴性对照重组腺病毒Adv组(对照组),每组20眼;均实施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术后前房内分别注入0.1 mL滴度为10^(9) PFU/mL的TERT-siRNA-Adv和阴性对照腺病毒;术后第1天、1周、2周、4周观察眼压、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及后发性白内障(PCO)分级情况,术后4周对术眼各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后囊膜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后囊膜混浊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术后早期存在轻度眼压升高以及眼前节炎症反应(角膜水肿、前房闪辉),但于术后1周恢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后囊膜细胞内α-SM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后囊膜下少量成纤维细胞增殖,对照组后囊膜下多层成纤维细胞增殖,囊膜结构紊乱;2组角膜、虹膜各层组织细胞排列整齐,结构完整,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靶向TERT基因siRNA可有效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以及兔早期PCO的发生,且对眼前段各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混浊 端粒酶逆转录 siRNA 角膜水肿 前房闪辉 晶状体上皮细胞
下载PDF
HIV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合成
15
作者 王奕程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作为一种无声、致命的杀手,是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逆转录酶是HIV病毒增殖所需的重要蛋白质,目前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以其较高的特异性而被广泛采用。本文将关注于三种经典的HIV非核苷酸逆转录酶...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作为一种无声、致命的杀手,是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逆转录酶是HIV病毒增殖所需的重要蛋白质,目前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以其较高的特异性而被广泛采用。本文将关注于三种经典的HIV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Rilpivirine、Etravirine以及Doravirine的化学合成,从最初产率较低、耗时较长的合成出发,通过采用微波辐射、正交实验以及有机金属催化反应达到合成最优化的目的。最优化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对反应路线的改进,还有在反应路线的基础上小尺度地对反应参数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最优化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
下载PDF
勘误: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16
作者 陈云 周锋 +3 位作者 孙倍成 刘根焰 王冰 姚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4-274,共1页
因本文作者失误,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年第25卷第11期第1013-1015页的“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论文中,图2A及图3用错了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的图像。
关键词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流式细胞术 稳定表达细胞株 荧光显微镜 A基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的临床及超声特征分析
17
作者 张宏 钱林学 +1 位作者 刘冬 邱兰燕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7期85-90,共6页
目的:探索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相关的特征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52例术后诊断为PTC患者,依据术后分子学检测将其分为TERT组(19例,TERT启动子突变)和BRAF基因组(533例,单纯BRAF基因突变)... 目的:探索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相关的特征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52例术后诊断为PTC患者,依据术后分子学检测将其分为TERT组(19例,TERT启动子突变)和BRAF基因组(533例,单纯BRAF基因突变)。根据术后病理确定淋巴结转移和脉管转移的情况,超声采集结节最大径线、结节数量、回声、边缘、成分、方位、微钙化及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等特征。比较两组TERT启动子和BRAF基因的突变率和淋巴结转移及脉管转移的发生率;将两组有差异的临床和超声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TERT启动子突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5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5.39±12.39)岁,TERT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42±12.41)岁,高于BRAF基因组患者的平均年龄(44.96±12.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8,P<0.05),TERT组中≥45岁的患者占比(78.9%)明显高于BRAF基因组(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1,P<0.05)。TERT组中有36.8%的患者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BRAF基因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85,P<0.05)。TERT组的结节最大径(2.50±1.88)cm明显大于BRAF基因组的结节最大径(1.02±0.6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6,P<0.05)。TERT组>1 cm的结节占比(78.9%)明显高于BRAF基因组(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55,P<0.05),TERT组中囊实性结节的占比(10.5%)明显高于BRAF基因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51,P<0.05)。TERT组中73.7%的患者结节距离被膜<2 mm,明显高于BRAF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BRAF基因组,年龄≥45岁、结节最大径>1 cm和结节成分呈囊实性是与TERT启动子突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95,OR=6.442,OR=7.929;P<0.05)。结论:在结节有垂直位、微钙化、边缘不规则等恶性征象的基础上,当患者年龄≥45岁、结节>1 cm和结节成分呈囊实性时应考虑存在TERT启动子突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 BRAF基因突变 侵袭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超声特征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HIV/AIDS免疫无应答者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晓 吕旭 +2 位作者 张凤娟 徐斌 丁彦红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3年第3期97-100,共4页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可显著降低病毒复制,重建HIV/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但仍有15%~30%的HIV-1感染者在病毒抑制到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不能取得良好的免疫重建,我们称之为免疫无应答者。文章对其定义及发生因素进行综述,为攻克艾滋...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可显著降低病毒复制,重建HIV/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但仍有15%~30%的HIV-1感染者在病毒抑制到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不能取得良好的免疫重建,我们称之为免疫无应答者。文章对其定义及发生因素进行综述,为攻克艾滋病免疫无应答梳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免疫无应答者 免疫重建
下载PDF
罗非鱼湖病毒微滴式逆转录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敏 李永福 +5 位作者 黄育浩 陈灼均 莫钻兰 钟群芳 李本旺 张险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5,共11页
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罗非鱼湖病毒反转录微滴式数字PCR (RT-ddPCR)检测方法,可为罗非鱼湖病毒的定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参照NCBI中GenBank登陆的TiLV第3段全基因序列,选择hypothetical protein gene基因作为靶位基... 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罗非鱼湖病毒反转录微滴式数字PCR (RT-ddPCR)检测方法,可为罗非鱼湖病毒的定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参照NCBI中GenBank登陆的TiLV第3段全基因序列,选择hypothetical protein gene基因作为靶位基因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和探针,以TiLV-cDNA为模板,摸索、优化反应方法,建立与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线性关系,分析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最后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当引物、探针浓度分别为500、300 nmol·L^(-1)且退火温度为54.2℃时,建立的TiLV RT-ddPCR扩增反应效率最高、阴阳性微滴分布界限最明显、平均拷贝数较高;敏感性强,检测限低至2拷贝·μL^(-1),且在1~90 000拷贝·μL^(-1)范围内与实时荧光RT-PCR检测的线性关系较好(R2=0.995 8);检测变异系数低(4.86%);与其他5种常见的水生动物疫病病毒[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 CEV)、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 KHV)、草鱼出血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 2, CyHV-2)、细胞肿大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 RSIV)]阳性样品未发生交叉反应;在临床样品的检测中,48份罗非鱼样品结果均为阴性,5份能力验证样品中3份为阳性,与能力验证满意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湖病毒 微滴式逆转录数字PCR 线性关系 特异性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异种移植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传播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一凡 宋佳华 +4 位作者 宋相钦 李涛 江建 白云昊 王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4-759,共6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究异种移植的可能。猪是异种器官移植常见的供体来源之一,猪器官作为连接两个物种间的桥梁,其携带的病毒有可能在物种间传播并存在引起人畜共患...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究异种移植的可能。猪是异种器官移植常见的供体来源之一,猪器官作为连接两个物种间的桥梁,其携带的病毒有可能在物种间传播并存在引起人畜共患病的风险。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整合在基因组中,是一种跨物种传播的逆转录病毒。本文介绍了PERV传播特性的影响因素、PERV及其重组病毒的传播风险以及异种移植试验中PERV的检测与传播风险评估,以期为缓解器官移植供体严重短缺的现状,推动异种移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器官短缺 转基因 传播特性 人畜共患病 免疫缺陷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