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制品中逆转录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孔艳 俞永新 +1 位作者 董关木 刘文雪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1年第2期38-40,共3页
在以往报道的逆转录酶 (RT)检测方法的基础上 ,以噬菌体MS2RNA为模板 ,在有外源RT作用下 ,缩短逆转录的时间 ,产生特异性cDNA ,经过PCR扩增 ,增加了试验的灵敏度。在PCR过程中 ,加入了RnaseA酶消化步骤 ,降低了逆转录反应的 pH值到 5 3... 在以往报道的逆转录酶 (RT)检测方法的基础上 ,以噬菌体MS2RNA为模板 ,在有外源RT作用下 ,缩短逆转录的时间 ,产生特异性cDNA ,经过PCR扩增 ,增加了试验的灵敏度。在PCR过程中 ,加入了RnaseA酶消化步骤 ,降低了逆转录反应的 pH值到 5 3,并用高浓度的琼脂糖凝胶观察扩增产物 ,减低了由于细胞内DNA聚合酶造成的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活性 逆转录 PCR 生物制品 检测
下载PDF
生物制品中逆转录酶活性检查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竹石 杨会强 李玉华 《中国药事》 CAS 2012年第12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对造成生物制品中逆转录酶活性检查假阳性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查阅生物制品中逆转录酶活性检查方法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检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多种因素可造成逆转录酶活性检查结果的假... 目的对造成生物制品中逆转录酶活性检查假阳性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查阅生物制品中逆转录酶活性检查方法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检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多种因素可造成逆转录酶活性检查结果的假阳性,可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结论逆转录酶活性检查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对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 产物增强的逆转录活性测定法
下载PDF
人急性白血病HTLV-I相关抗原和逆转录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炜琴 徐荣臻 +1 位作者 张克奇 王世泂 《浙江医学》 CAS 1997年第1期1-3,共3页
应用直接免疫金银染色法对4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及27例对照者培养前后白血病细胞进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抗原测定,并对9例抗原阳性标本进行逆转录酶(RT)活性分析,结果:患者培养前后HTLV-Ⅰ相关抗原阳性检出辜为53.6... 应用直接免疫金银染色法对4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及27例对照者培养前后白血病细胞进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抗原测定,并对9例抗原阳性标本进行逆转录酶(RT)活性分析,结果:患者培养前后HTLV-Ⅰ相关抗原阳性检出辜为53.66%(22/41)和82.92%(34/41)(x^2=8.1098,P<0.01);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为8.45%±1.86%((?)±(?)%)和46.54%±4.53%(t=4.464,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者均阴性。9例HTLV-Ⅰ相关抗原阳性标本RT活性随培养后抗原表达增加而增高(r=0.90,P<0.001)。提示人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含有与HTLV-Ⅰ有亲缘关系的逆转录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病因 白血病病毒 逆转录活性 ATL
下载PDF
一批逆转录酶活性检测假阳性的鉴别
4
作者 孔艳 杨立宏 +2 位作者 安祺 董关木 俞永新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前逆转录病毒的检测方法被普遍应用的是逆转录酶活性检测,自从PCR方法被应用到逆转录酶活性检测中后,使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同时,假阳性结果也带给各实验室很大困扰,包括试验过程中的实验用试剂及检测样品本身带来... 目前逆转录病毒的检测方法被普遍应用的是逆转录酶活性检测,自从PCR方法被应用到逆转录酶活性检测中后,使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同时,假阳性结果也带给各实验室很大困扰,包括试验过程中的实验用试剂及检测样品本身带来的假阳性。实验中观察了一批逆转录酶活性检测阳性样品和两个依赖DNA的DNA聚合酶的假阳性,通过对检测的严密监控以及改变反应体系pH值,抑制了由于细胞死亡后所释放的细胞内DNA聚合酶以及实验用DNA聚合酶的类逆转录酶样作用,从而达到鉴别结果的真实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品 逆转录活性检测 假阳性
下载PDF
逆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在金黄仓鼠中的应用
5
作者 付瑞 巩薇 +1 位作者 岳秉飞 贺争鸣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应用逆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对金黄仓鼠及其它动物血清、细胞进行检测。方法根据雀麦草花叶病毒RNA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加入样品对RNA进行逆转录PCR,电泳观察有无特异条带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逆转录酶。结果在兔、豚鼠、大鼠以及仓... 目的应用逆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对金黄仓鼠及其它动物血清、细胞进行检测。方法根据雀麦草花叶病毒RNA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加入样品对RNA进行逆转录PCR,电泳观察有无特异条带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逆转录酶。结果在兔、豚鼠、大鼠以及仓鼠血清中检出逆转录酶活性阳性样本。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应用于动物血清中逆转录酶活性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鼠 逆转录活性 逆转录PCR
下载PDF
一种新的草药的抗逆转录病毒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思翘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2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草药 逆转录病毒活性 植物药 艾滋病
下载PDF
鸡胚细胞生产的疫苗中的逆转录酶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真行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1999年第1期28-29,共2页
1998年4月24~25日,一些病毒学、疫苗质量控制和流行病学专家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对有关用鸡胚细胞生产的一些病毒疫苗中存在低水平逆转录酶(RTase)的最新资料作了评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鸡胚细胞 逆转录活性 疫苗 生产
下载PDF
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防治爱滋病
8
作者 于东冬 《长春医药》 2000年第2期F003-F004,共2页
关键词 活性逆转录病毒 防治艾滋病
下载PDF
感染HIV儿童和青少年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下的生活质量
9
作者 Thni G.J. Lalande M. +1 位作者 Bachelard G. 郭战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8期56-57,共2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Quality of life(QoL)of HIV-infected children under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ies,and its change over 18 months.Material s and methods.-QoL was evaluated by self-administred questionnair... Objective.-To evaluate Quality of life(QoL)of HIV-infected children under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ies,and its change over 18 months.Material s and methods.-QoL was evaluated by self-administred questionnaires(french v ersions of AUQUEI,OK-ado,and compilation of both)in 23 young living with HIV /AIDS(6-15 yrs),under antiretroviral multitherapies,and re-evaluated 18 mon ths later in 19 of them.Results.-At baseline,QoL in HIV-infected children-adolescents was relatively good.The answers given to each items and the mean sc ore from infected children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in uninfected healthy children.Moreover,infected adolescents distinguished definitly from healthy ad olescents,describing higher QoL.The mean satisfaction score from the whole gro up decreased between M0 and M18(mainly in the youngests)-,and mainly concerne d 3 fields(self-esteem,health and school)while their somatic health remained stable or improved.An effect of the familial context was also observed for the se 3 fields.Conclusion.-The progressive decline of QoL in HIV-infected child ren,and the surprising high and steady level of satisfaction over-time provide d by the adolescents,underlined the frailty of this population and the need for a psychologic management associated to the medical follow-up.Such a multidisc iplinary approach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preoccupations and difficulties o f each age-class,those linked to the diagnosis itself,and to the familial or scolar contexts,in order to preserve QoL of this pediatric population,as far a s possible,in a long t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逆转录病毒治疗 HIV/AIDS 健康青少年 健康儿童 生活质量 感染 逆转录酶病毒治疗 QOL 自我评价 躯体健康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肝毒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靖 王林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35-338,共4页
肝毒性是与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治疗HIV感染时可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影响HIV感染的治疗。可能的机制包括直接的药物毒性、丙型肝炎病毒和(或)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中的免疫重建、与肝相关的过敏性反应和... 肝毒性是与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治疗HIV感染时可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影响HIV感染的治疗。可能的机制包括直接的药物毒性、丙型肝炎病毒和(或)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中的免疫重建、与肝相关的过敏性反应和线粒体毒性,还可能涉及其他致病途径。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与转氨酶水平的升高相关。在HAART中每个单独的药物在肝毒性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难以确定。仍不清楚大多数ART肝毒性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毒性 逆转录病毒药物 活性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新药物的选择(上)——Paul E.Sax,MD答Medscape网记者问
11
作者 杨露绮(编译)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6年第4期29-31,共3页
10年前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引入临床,而且自那以后不断取得了基础治疗的进步,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出现,改善了HIV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召开的第13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CROI)大会上,Med... 10年前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引入临床,而且自那以后不断取得了基础治疗的进步,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出现,改善了HIV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召开的第13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CROI)大会上,Medscape网记者就新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药物联合治疗以及新的化合物治疗HIV感染与专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逆转录病毒治疗 新药物 PAUL 记者 SAX 逆转录病毒药物 HIV感染 MD 药物联合治疗 机会性感染
下载PDF
二芳基苯并1,3-噻嗪烷-4-酮衍生物的微波促进合成及其HIV逆转录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俊娜 李晓慧 +4 位作者 邵洁 朱墨 李妍 陈华 李小六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70-1374,共5页
以嘧啶胺、芳醛和硫代水杨酸为原料,利用三组分一锅法,微波辐射10 min,合成了系列含新型二芳基苯并噻嗪烷-4-酮衍生物,反应具有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目标化合物结构通过IR、NMR、MS及元素分析等确定.2-(2,6-二氯苯基)-3-(4,6-二甲基... 以嘧啶胺、芳醛和硫代水杨酸为原料,利用三组分一锅法,微波辐射10 min,合成了系列含新型二芳基苯并噻嗪烷-4-酮衍生物,反应具有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目标化合物结构通过IR、NMR、MS及元素分析等确定.2-(2,6-二氯苯基)-3-(4,6-二甲基嘧啶-2-基)-2H-1,3-苯并噻嗪烷-4-酮(10c)表现出良好的HIV-RT抑制活性,IC50值为8.38μmol·L-1,其余化合物则具有中等的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嗪烷-4-酮 HIV逆转录酶抑制活性 微波辐射
原文传递
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对HIV-1患者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洁 田小军 +2 位作者 段树鹏 宋新文 申保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69,112,共4页
目的分析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联合康艾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患者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HIV-1阳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分析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联合康艾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患者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HIV-1阳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观察组采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治疗6周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病毒载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CD_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HIV-1阳性患者,采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联合康艾治疗,病毒载量、CD_4^+T细胞情况好转,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活性逆转录病毒疗法 康艾 病毒载量 CD4^+T细胞
原文传递
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浆母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陶桢 史火喜 邹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1-822,共2页
浆母细胞淋巴瘤(PBL)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非NHL,常发生于HIV阳性患者口腔。PBL由具有浆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组成,由于其特殊性,WHO将其分类为与免疫缺陷相关NHL的一种亚型。EBV和HHV8可能与PBL发病有关。
关键词 活性逆转录病毒治疗 细胞淋巴瘤 HIV阳性患者 预后 高度侵袭性 浆细胞分化 细胞组成 免疫缺陷
原文传递
细胞培养中逆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5
作者 张娟胜 黄偌颖 +1 位作者 陈怀恭 王国庆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采用RT-PCR原理,建立有良好敏感性与可重复性的逆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用于组织细胞中逆转录酶活性的检测。方法以MS2噬菌体RNA为模板,设计一对引物,采用逆转录酶催化合成cDNA后再用Taq DNA聚合酶进行PCR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有... 目的采用RT-PCR原理,建立有良好敏感性与可重复性的逆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用于组织细胞中逆转录酶活性的检测。方法以MS2噬菌体RNA为模板,设计一对引物,采用逆转录酶催化合成cDNA后再用Taq DNA聚合酶进行PCR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有无特异大小的目的条带出现,从而确定样品是否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结果所建立的逆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检出限为2×10-4U,目的条带为308 bp。经琼脂糖电泳能较好的观察判断,送检组织细胞培养液与裂解上清液样品均未检出逆转录酶活性阳性。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地用于组织细胞培养中逆转录酶活性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活性 RT—PCR 组织细胞 检测
原文传递
关于抗HIV活性香豆素类化合物进展的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霞 于红梅 李东花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6期326-327,共2页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是引发AIDS(艾滋病)的主要因素。目前,用于治疗AIDS的抗HIV化合物种类有20多种,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抗HIV药物,其能有效抑制HIV整合酶、蛋白酶、逆转录酶活性,达到良好的抗HIV 效果。本文...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是引发AIDS(艾滋病)的主要因素。目前,用于治疗AIDS的抗HIV化合物种类有20多种,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抗HIV药物,其能有效抑制HIV整合酶、蛋白酶、逆转录酶活性,达到良好的抗HIV 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种类、来源,对抗HIV活性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类化合物 抗HIV活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HIV化合物 抗HIV药物 HIV整合酶 逆转录活性 AIDS
下载PDF
氨基水杨酸与安慰剂治疗具有免疫活性的HIV感染者慢性腹泻和非特异性结肠炎:一项双盲对照的先导性研究
17
作者 Rodrguez-Torres M. Rodrguez-Orengo J.F. +1 位作者 Ros-Bedoya C.F. 成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15-16,共2页
Chronic diarrhea and colitis are common in patients positive for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under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HAART). This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mesal... Chronic diarrhea and colitis are common in patients positive for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under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HAART). This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mesalamine vs. placebo in HIV-positive patients. Thirteen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noninfectious chronic diarrhea and >250CD4+ cells/mm3 were randomized to mesalamine (2.4 g/day; n = 9) or placebo (n = 4) for 6 weeks. Colonoscopy was performed at baseline and week 6, and biopsies were obtained to calculate the Biopsy Activity Index (BAI). Diarrhea was assessed at baseline and end of treatment using th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 Patients and clinicians completed Patient Global Improvement index (PGI) and Clinical Global Improvement index (CGI) at weeks 2 and 6. Comparisons at week 6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mesalamine and placebo groups for BAI (P = 0.03), DAI (P = 0.007), PGI (P = 0.008), and CGI (P = 0.008). Furthermore, major improvements were documented in the mesalamine group at week 6 compared to baseline for all variables, whereas the placebo group did not have any. Mesalamine was effectiv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diarrhea and moderate nonspecific colitis in HIV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结肠炎 安慰剂治疗 氨基水杨酸 HIV感染者 慢性腹泻 免疫活性 双盲对照 HIV阳性患者 活性逆转录病毒治疗 先导性
下载PDF
PERT-ELISA法用于细胞逆转录病毒检测的再研究
18
作者 孟淑芳 李秀华 +4 位作者 林林 冯建平 李修兰 王佑春 李德富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9期917-922,共6页
目的进一步分析PERT-ELISA法在细胞逆转录病毒检测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分析不同细胞培养液及其添加成分对PERT-ELISA法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检测方法的精密性和检测用试剂的稳定性,将该方法用于不同来源细胞的逆转录酶活性的检测,并通过共培... 目的进一步分析PERT-ELISA法在细胞逆转录病毒检测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分析不同细胞培养液及其添加成分对PERT-ELISA法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检测方法的精密性和检测用试剂的稳定性,将该方法用于不同来源细胞的逆转录酶活性的检测,并通过共培养法对我国金黄地鼠肾细胞中逆转录酶活性是否具有感染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不同细胞培养液及其添加成分逆转录酶活性检测均为阴性,不会影响样本的检测结果。PERT-ELISA法具有良好的试验间精密性及重现性,检测用试剂在保存条件下,至少在1年内可保持稳定。近250株细胞的检测结果显示,含有逆转录病毒颗粒的细胞,无论是否具有感染性,均为逆转录酶活性阳性;除部分人淋巴瘤来源的细胞外,大部分人源细胞为逆转录酶活性阴性;8种91株猴肾来源的细胞包括74株Vero细胞均为逆转录酶活性阴性;而鼠源细胞则大部分为阳性,其中20株CHO来源的细胞均为阳性;3株猪源细胞及1株猫源细胞为阳性,而2株水貂细胞、2株牛源细胞及1株犬源细胞均为阴性。被检测的15株组织工程产品用人源细胞逆转录酶活性均为阴性,而我国不同地区来源的金黄地鼠肾细胞上清中,逆转录酶活性均为阳性。金黄地鼠肾细胞与人2BS细胞共培养后连续传代7次,细胞上清中逆转录酶活性仍为阳性,但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PERT-ELISA法可用于细胞逆转录病毒的检测,但对于阳性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其与逆转录病毒或逆转录病毒样颗粒的相关性及是否具有感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T-ELISA 细胞 逆转录活性 感染性
原文传递
艾滋病治疗的新制剂和新策略——记第13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
19
作者 于海宁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6年第6期5-6,共2页
20世纪90年代前后,当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刚刚兴起的时候, 对艾滋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治疗、早控制。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不断出现,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出现,使艾滋病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有效地延长... 20世纪90年代前后,当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刚刚兴起的时候, 对艾滋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治疗、早控制。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不断出现,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出现,使艾滋病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有效地延长,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并发症成了艾滋病治疗中的主要问题。最佳治疗组合的选择、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新的治疗策略成了控制艾滋病的主要研究重点,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2006年2月5~8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的“第13届抗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The 13th 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CROI)”,为控制艾滋病的国际合作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本文对这次大会上反映的一些重点研究和成果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患者 机会性感染 逆转录病毒药物 20世纪90年代 制剂 临床并发症 治疗原则 不良反应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鹿角炭角菌等三种真菌多糖对HIV-RT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庆洪 罗倩怡 +1 位作者 冯昆 王贺祥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0,共2页
热水抽提和酒精沉淀的方法提取鹿角炭角菌、香栓菌、茶树菇的多糖复合物 ,在反应浓度为 1mg/mL时 ,三种多糖对HIV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 (80 4± 1 2 ) %、 (90 6± 1 7) %和 (84 5± 2 1) %。
关键词 真菌多糖 鹿角炭角菌 香栓菌 茶树菇 艾滋病 逆转录活性 抑制率 多糖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