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
1
作者 邓迎春 郭旭光 +3 位作者 牛会敏 任宝红 韩小改 郭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根据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探,经过一系列引探浓度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和恒温荧光RT-RAA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样本检测中,并与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进行比对验证。结果建立的两种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均可达10 copies/μL;双重荧光RT-PCR方法质粒梯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在0.1%~1.5%区间,恒温荧光RT-RAA方法CV值在1.0%~10.0%区间,稳定性和重复性显示双重荧光RT-PCR优于恒温荧光RT-RAA检测方法;31份诺如病毒阳性食品核酸样本均能检出,且50份食品盲样检测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与恒温荧光RT-RAA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双重荧光RT-PCR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恒温荧光RT-RAA检测时间短,仅20 min就能完成扩增,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一种或两种作为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恒温荧光逆转录-重组介导等温扩增 GⅠ型诺如病毒 GⅡ型诺如病毒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龚艳清 陈信忠 《检验检疫科学》 2004年第B12期53-56,共4页
神经坏死病毒是导致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的致病原。根据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编码核衣壳蛋白的RNA2基因组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用来扩增其中的421bp病毒核酸片段。比较了酚-氯仿法、试剂盒法等3种RNA抽提的方法对神经... 神经坏死病毒是导致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的致病原。根据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编码核衣壳蛋白的RNA2基因组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用来扩增其中的421bp病毒核酸片段。比较了酚-氯仿法、试剂盒法等3种RNA抽提的方法对神经坏死病毒的核酸抽提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适合于RT-PCR方法。实验证明在cDNA过程中,RNA酶抑制剂并非反应所必需。对RT-PCR过程进行了条件优化,建立了一步法的RT-PCR检测方法,在网箱养殖石斑鱼以及育苗场的病鱼检测实践中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鱼苗 RNA抑制剂 核酸 酚/氯仿法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果树RNA病毒 被引量:29
3
作者 侯义龙 张开春 +3 位作者 胡文玉 吴禄平 林珂 尹淑萍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3,共3页
为调查主要果树携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ACLSV)、苹果茎沟病毒 (ASGV)、苹果茎痘病毒 (ASP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PNRSV)的情况 ,以指示植物为试材 ,优化了四种病毒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体系。使用该优化体系检测了苹... 为调查主要果树携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ACLSV)、苹果茎沟病毒 (ASGV)、苹果茎痘病毒 (ASP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PNRSV)的情况 ,以指示植物为试材 ,优化了四种病毒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体系。使用该优化体系检测了苹果树、樱桃树、桃树中携带上述四种病毒的情况。结果 :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低的RT—PCR检测体系 ;同时又证明主要果树被这几种病毒单独感染和复合感染的程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优化 果树病毒 检测 RNA病毒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5种养殖石斑鱼的神经坏死病毒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信忠 苏亚玲 +3 位作者 龚艳清 黄丽莎 俞秀霞 苏永全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福建南部人工养殖的5种石斑鱼即紫石斑鱼(Epinepheluslanceolatus)、马拉巴石斑鱼(E.malabaricus)、青石斑鱼(E.awoara)、赤点石斑鱼(E.akaara)和云纹石斑鱼(E.moara)中检出5个神经坏死病毒分离株。检测了76份石斑鱼样品,这些石斑鱼NNV病毒的平均感染率约为90%。对这些病毒的RT-PCR产物421bp核酸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其相同的序列超过99%。将这些序列与GenBank的石斑鱼(Epinephelusspp.)神经坏死病毒相关基因序列作比较,同源性在97%以上。对神经坏死病毒在石斑鱼体内的分布也进行了分析,在脑和眼组织的检出率最高,部分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也能检出病毒。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可确认神经坏死病毒为该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RT-PCR方法是检测NNV等病原的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下载PDF
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死后肾mRNA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方成 蔡成忠 +3 位作者 王树法 刘良 任亮 朱少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8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控系统内,利用荧光标记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GAPDHmRNA在死后48h内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死后即刻至40h内大鼠肾均可检测出GAPDH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结论荧光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肾GAPDHmRNA含量变化对PMI推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PMI) 荧光半定量技术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 3-磷酸甘油醛脱氢(GAPDH)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歇马杏”李矮缩病毒 被引量:1
6
作者 侯义龙 于亚军 +2 位作者 张立娟 赵洋 于大永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627,共2页
为选择不携带主要病毒的植株,利用作者已建立的PDV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PDV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检植株PDV的感染率达90%,但程度不同。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PDV 检测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罗氏沼虾诺达病毒 被引量:7
7
作者 曾地刚 雷爱莹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5尾来自广西某罗氏沼虾养殖场典型白肉病症状罗氏沼虾肌肉中的诺达病毒,结果是阳性5尾,占100%。该检测方法耗时短,特异性、实用性强,灵敏度高。
关键词 罗氏沼虾 诺达病毒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歇马杏”主要病毒 被引量:2
8
作者 侯义龙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调查“歇马杏”携带主要病毒的情况。方法:利用作者已建立的ACLSV、PNRSV和PDV 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三种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被检植株ACLSV、PNRSV和PDV的单独感染率分别为83.33%... 目的:调查“歇马杏”携带主要病毒的情况。方法:利用作者已建立的ACLSV、PNRSV和PDV 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三种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被检植株ACLSV、PNRSV和PDV的单独感染率分别为83.33%、83.33%和90%,复合感染率达到76.67%,但带毒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苹果绿叶斑病毒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李矮缩病毒 检测
下载PDF
利用逆转录酶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婧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88-490,共3页
本文就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黑色素瘤、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检测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关键词 逆转录 聚合链式反应 检测 外周血 肿瘤细胞 RT-PCR
下载PDF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作者 张冲 刘祥 陈计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175,共6页
针对基于DNA水平的聚合酶链式反应(DNA-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缺点,建立一种能够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自设计Taqman探针、引物,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 针对基于DNA水平的聚合酶链式反应(DNA-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缺点,建立一种能够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自设计Taqman探针、引物,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femA mRNA为检测对象,发现只有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阳性,死亡的则呈阴性;纯培养时,重复检测变异系数为0.15,灵敏度为9×102CFU/mL,检出限可达1/3 CFU/3 mL。实验表明,该研究所建立的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不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且能够有效地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 死活菌 普通聚合链式反应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太白贝母鉴别检验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文娟 尚柯 +1 位作者 魏锋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9期905-910,共6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于太白贝母的适用性。方法:采集太白贝母野生及栽培品,收集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利用性状、PCR-RFLP鉴别法、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分析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的区别。结果:从...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于太白贝母的适用性。方法:采集太白贝母野生及栽培品,收集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利用性状、PCR-RFLP鉴别法、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分析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的区别。结果:从性状上看,太白贝母栽培品与伪品往往非常相似,较难辨别;通过PCRRFLP方法可以正确、客观的鉴别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基于ITS2的DNA条形码方法进一步验证了PCR-RFLP法的准确性。市场上太白贝母的伪品多为伊犁贝母。结论:PCR-RFLP鉴别法可准确鉴别太白贝母与其伪品;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较多,应加强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伊犁贝母 鉴别 性状 聚合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 转录间隔区(ITS)
下载PDF
实时RT-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用于乳腺癌鉴别诊断及与c-Myc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峰 陈忠清 +5 位作者 包芸 朱腾芳 王虹 朱虹光 许祖德 胡锡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原癌基因c-Myc与hTE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原癌基因c-Myc与hTE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Real-ti me RT-PCR)定量检测hTERT和c-Myc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以NhTERT=10为临界值,所有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NhTERT值均小于临界值,而hTERT基因转录升高的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其NhTERT值均大于此临界值。显示hTERT和c-Myc基因转录水平呈正相关(γ=0.7395,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TERT基因表达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为常规病理学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从而提高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与导管原位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原癌基因c-Myc转录水平上调可能与乳腺癌hTERT基因转录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端粒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人端粒逆转录 C-MYC原癌基因
下载PDF
检测AML多药耐药基因mRNA表达的多重半巢式逆转录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锦海 陈幸华 +5 位作者 李波 赵国良 张曦 孔佩艳 彭贤贵 刘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812-1814,共3页
目的建立多重逆转录和半巢式PCR的方法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多药耐药(MDR)基因mRNA表达。方法分别设计针对5种MDR基因和1种内参照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逆转录和半巢式PCR检测耐药细胞株HL60/VCR和难治性AM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MDR... 目的建立多重逆转录和半巢式PCR的方法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多药耐药(MDR)基因mRNA表达。方法分别设计针对5种MDR基因和1种内参照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逆转录和半巢式PCR检测耐药细胞株HL60/VCR和难治性AM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MDR基因mRNA表达。结果应用此多重逆转录和半巢式PCR反应系统,可以特异的在一个反应管内同时检测到5种耐药基因。结论该方法对于检测AML患者MDR基因mRNA表达具有快速、灵敏、简便等特点,能快速同时分析大量样本,对MDR研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多药耐药基因 多重逆转录聚合反应 半巢式多重聚合链式反应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与不同类型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娜 旷文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569-571,575,共4页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FCM)与多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且均接受SCCLG-ALL-2016方案治疗。在初...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FCM)与多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且均接受SCCLG-ALL-2016方案治疗。在初诊时通过FCM行免疫分型检测以及通过PCR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和免疫球蛋白(Ig)及T细胞表面受体(TCR)基因重排;治疗dus通过FCM及不同类型PCR技术(RT-qPCR、巢式RT-PCR、多重PCR)进行MRD监测。分析FCM与不同类型PCR技术对MRD监测结果有无差异。[结果]FCM检测MRD阳性率较RT-qPCR和巢式RT-PCR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M检测MRD阳性率较多重PCR高,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03,P<0.05)。RT-qPCR、巢式RT-PCR及FCM技术检测MRD阳性患者均较阴性患者OS低,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PCR技术检测MRD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OS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FCM方法与RT-qPCR或巢式RT-PCR技术检测白血病特异性融合基因均适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MRD监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多重PCR方法检测IG或TCR基因重排进行MRD监测,特异性强,但灵敏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诊断 流式细胞术/方法 多重聚合链式反应/方法 肿瘤 残余 儿童
下载PDF
单向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晋华 高文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0年第3期35-36,共2页
:c DNA的末端快速扩增 (RACE)是获得全长 c DNA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论述了 RACE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改进 ,并介绍了新型 RACE技术。
关键词 RACE 扩增 逆转录 DNA 单向聚合链式反应 末端快速扩增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教学的组织与效果分析
16
作者 李红民 步怀宇 谢鑫 《西北医学教育》 2014年第3期544-546,共3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在多年从事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特点,在实验操作的间隔时段引入相关问题的探讨。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查阅资料进行问题和实验准备、教师对实验原...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在多年从事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特点,在实验操作的间隔时段引入相关问题的探讨。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查阅资料进行问题和实验准备、教师对实验原理与操作注意事项的简单介绍、实验操作、问题讨论、实验结果观察与分析等组成。实施效果表明,作者采用的教学组织方案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实验过程中的间歇时间,通过对预先设定的问题和学生自主提问进行探讨,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加深了学生对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原理及相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链式反应 教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实验
下载PDF
《中国药典》与《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中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春艳 井良义 +2 位作者 陈卓 刘文杰 牛振东 《生命科学仪器》 2022年第5期46-52,共7页
目的:《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001提供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的基本内容,对规范使用该方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技术进步、药品生产实践的发展、以及国际药典的更新,该分析方法的内容有待不断完善... 目的:《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001提供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的基本内容,对规范使用该方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技术进步、药品生产实践的发展、以及国际药典的更新,该分析方法的内容有待不断完善。本文比较研究了中国药典和国外主流药典现行版本中关于PCR法的内容,为我国药典中相关内容的修订和完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比较《中国药典》(2020年版)与《美国药典》(2022年版)、《欧洲药典》(10.0版)和《日本药典》(第18版)中涉及到PCR方法的内容。结果:我国药典在PCR法的适用对象、产物检测、分析方法验证和和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与国外药典存有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现有药典内容基础上进行PCR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进行修订的建议。结论:通过对各国药典的比较研究,为药典中PCR法的修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链式反应 分析方法 质量控制 药典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仪(PCR仪)校准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群 吕丹 陈海凌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9年第5期27-30,共4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仪(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zer,简称PCR仪)可提供制定的温度场,在该环境下DNA聚合酶发生复制进行扩增。文中介绍了PCR仪校准技术的发展,包括国内校准方法的改变以及国外校准装置的优缺点,并针对发展方向提出... 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仪(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zer,简称PCR仪)可提供制定的温度场,在该环境下DNA聚合酶发生复制进行扩增。文中介绍了PCR仪校准技术的发展,包括国内校准方法的改变以及国外校准装置的优缺点,并针对发展方向提出PCR仪校准装置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链式反应分析仪 校准方法 校准装置
下载PDF
应用于组织病理学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19
作者 蔡豪斌 《华夏医学》 1998年第6期159-161,共3页
应用于组织病理学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蔡豪斌(广西桂林医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桂林市541001)由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扩增技术的出现,对组织标本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变得相对直观。组织病理学家开始对大量保存的组织病理学标本进... 应用于组织病理学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蔡豪斌(广西桂林医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桂林市541001)由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扩增技术的出现,对组织标本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变得相对直观。组织病理学家开始对大量保存的组织病理学标本进行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本文将对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 反应技术 聚合链式反应 扩增产物 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 等位基因 基因缺失 分析方法 直接测序法 石蜡包埋组织
全文增补中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经纬 《重庆师专学报》 1994年第2期56-57,共2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的诞生改变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指导方法,本文综述了PCR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进一步推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研究,...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的诞生改变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指导方法,本文综述了PCR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进一步推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拓展其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链式反应 PCR 操作方法 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