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人类逆针向行为成因及其应用
1
作者 王衍用 《人文地理》 CSSCI 1996年第2期64-66,共3页
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涉及到转向时大都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其原因是地球自转方向所致。人类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行为,可以产生极大的效用。
关键词 逆针向 转(动、圈 )向 人类行为
下载PDF
逆针“命门”和“腰俞”激活大鼠远细胞的形态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春花 白雪兵 +6 位作者 杨敏 黄海翔 史永红 张迎鑫 张臻玮 梅璐 陈秋生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8,共10页
为了观测经穴及其对应脏腑(肾脏和膀胱)远细胞(telocytes,TCs)相关结构的超微变化,以逆针未病(健康)大鼠督脉的“命门”和“腰俞”穴为对象,分析经穴联系脏腑的通讯结构(即信息交流结构),在细胞水平上探究电针刺激远细胞的形态机制,从... 为了观测经穴及其对应脏腑(肾脏和膀胱)远细胞(telocytes,TCs)相关结构的超微变化,以逆针未病(健康)大鼠督脉的“命门”和“腰俞”穴为对象,分析经穴联系脏腑的通讯结构(即信息交流结构),在细胞水平上探究电针刺激远细胞的形态机制,从而验证“远细胞可能是经络实质细胞”的观点。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督脉“命门”和“腰俞”穴的形态结构特征;免疫荧光双标法和透射电镜法观察督脉经穴TCs及其通讯结构的形态特征;进一步利用透射电镜法分析未病逆针组和正常组督脉经穴及其对应脏腑TCs及其相关结构的超微变化。结果显示:大鼠督脉经穴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胶原纤维等结构以及毛囊、毛球和皮脂腺等皮肤衍生物。在督脉经穴及其对应脏腑中分布着极细长且呈串珠样突起的TCs,其具有细胞连接和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包括外泌体)等通讯结构。TCs长突起(telopodes,Tps)的膨大部包含发达的线粒体和内质网。TCs之间及TCs与其他各结构之间借助细胞连接形成TCs网,Tps周围的EVs(包括外泌体)沿TCs网进行经穴和脏腑之间的信息交流。尤为重要的是,与正常组相比,未病逆针组大鼠经穴TCs总长度明显增加(P<0.05),Tps周围EVs的数量明显增多(P<0.05);与此对应,肾脏和膀胱TCs总长度也明显增加(P<0.05),Tps周围EVs的数量也明显增多(P<0.05),膨大部所含线粒体和内质网更加发达。结论:本研究从微细形态学角度阐释中医经穴脏腑的相关性,并利用未病逆针模型验证了TCs可能是经络实质细胞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经穴 未病 远细胞 通讯结构 脏腑 大鼠
下载PDF
“逆针灸”对去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何玉伟 李晓泓 +7 位作者 翟景慧 郑玲 解秸萍 张露芬 周军 周登芳 曲黎敏 田阳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9期1918-1920,共3页
目的:探讨逆针、逆灸关元穴对去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包括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FSH/LH及子宫E2、雌激素受体-α(ER-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3.5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放... 目的:探讨逆针、逆灸关元穴对去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包括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FSH/LH及子宫E2、雌激素受体-α(ER-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3.5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在3.5月龄逆针、逆灸关元穴(每周2次,连续4周)对随后去卵巢大鼠的血清E2、P、T、FSH、LH、FSH/LH及子宫E2、ER-α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大鼠的血清E2、P及T降低(P<0.05,P<0.01,P<0.01),FSH、LH及FSH/LH升高,子宫E2和ER-α表达下降(P<0.05,P<0.01);而预先介入逆针、逆灸疗法后,血清E2回升,FSH、LH及FSH/LH下降,其中以逆灸去卵巢组FSH及逆针、逆灸去卵巢组FSH/LH下降最为明显(P<0.05,P<0.01,P<0.01),子宫E2和ER-α表达提高,其中逆针去卵巢组E2及逆针、逆灸去卵巢组ER-α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P<0.01,P<0.01)。对血清P影响不明显,而对于血清T则有下调之势。结论:逆针、逆灸关元穴可以减缓去卵巢大鼠的生殖内分泌紊乱,可能与该疗法直接或间接促进E2的合成,提高性器官的ER-α表达,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元 生殖内分泌 去卵巢大鼠
下载PDF
“逆针”与“逆灸”对去卵巢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翟景慧 李晓泓 +3 位作者 张露芬 解秸萍 张慧 周登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逆针”与“逆灸”对随后的卵巢摘除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3.5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对照组、逆针去卵组和逆灸去卵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 目的:观察“逆针”与“逆灸”对随后的卵巢摘除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3.5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对照组、逆针去卵组和逆灸去卵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去卵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Ch、TG升高不显著(P>0.05),HDL显著降低(P<0.05),而LDL显著升高(P<0.05)。逆针与逆灸去卵组TG明显低于去卵对照组(P<0.05),HDL显著高于去卵对照组(P<0.01),并且逆灸去卵组LDL也明显低于去卵对照组(P<0.05)。逆针、逆灸去卵组与假手术组三者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针”“逆灸”可对随后的去卵巢大鼠血脂水平的紊乱起到一定的抵抗与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去卵巢大鼠
下载PDF
逆针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调节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慧 张露芬 +4 位作者 李晓泓 解秸萍 翟景慧 周登方 詹睿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147-149,共3页
目的:观察逆针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雌性大鼠抗衰老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9.5月龄SD雌性大鼠56只为实验动物。选择与人类更年期综合征病理变化更为近似的自然老化术制... 目的:观察逆针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雌性大鼠抗衰老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9.5月龄SD雌性大鼠56只为实验动物。选择与人类更年期综合征病理变化更为近似的自然老化术制备模型。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实验动物分成2组,自然对照组和逆针组。自然对照组按照自然月龄分为4组,自然10,12,14,16月龄组,每组8只。各组每天只进行抓取刺激,不作针刺。逆针组在与自然组一同养至10月龄后,采用逆针大鼠关元穴,在关元穴下约2分处将针直刺2分,后斜向上完全刺入,留针20min。留针过程中让大鼠自由活动。2次/周,持续针刺8周(2个月),并于进入更年期的12,14,16月龄后分别取材,分别命名为逆针12,14,16月龄组。每年龄组8只。自然对照组与逆针组同批取材。血液标本均于上午8:00~11:00采集。经处理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和子宫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按操作说明书进行。各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56只实验大鼠均获得检测,无缺失值。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自然组14,16月龄比自然组10月龄显著降低犤(133.72±29.16),(149.04±27.74),(221.78±15.48)nkat/L,P<0.05犦。逆针组14月龄与同龄自然组比较明显升高犤(249.75±45.50),(133.72±29.16)nkat/L,P<0.05犦。②血浆一氧化氮合酶水平:自然组14月龄与自然组10月龄比较,呈显著降低趋势犤(12.21±0.84),(18.07±1.05)nkat/L,P<001犦。逆针组14月龄与自然组14月龄比较明显升高犤(21.90±1.71),(12.21±0.84)nkat/L,P<001犦。③子宫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自然组12,14,16月龄比自然组10月龄显著降低(P<0.05)。逆针组12,16月龄比自然同月龄组显著上升(P<0.05或0.01)。④子宫一氧化氮合酶水平:自然组14,16月龄与自然组10月龄比较,呈显著降低趋势(P<001)。逆针组12、16月龄与同年龄自然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逆针关元穴可有效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的水平使之重新接近于稳态,可延缓自然更年期大鼠的衰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 抗衰老
下载PDF
调神降逆针法联合旋覆代赭汤治疗中风后呃逆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满斌 王琪 许军峰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调神降逆针法联合旋覆代赭汤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旋覆代赭汤治疗,研究组给予调神降逆针法与旋覆代赭汤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 目的探究调神降逆针法联合旋覆代赭汤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旋覆代赭汤治疗,研究组给予调神降逆针法与旋覆代赭汤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62%、83.33%,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呃逆发生频率和呃逆持续时间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调神降逆针法联合旋覆代赭汤可较大程度提高中风后呃逆患者的治疗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增强中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提升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调神降 旋覆代赭汤 中医证候积分 SF-36评分
下载PDF
逆针三阴交穴对去卵巢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程凯 周静 田素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1-1022,共2页
目的:探讨逆针三阴交穴(SP6)改善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逆针组,测定随后去势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ER)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子宫ER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 目的:探讨逆针三阴交穴(SP6)改善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逆针组,测定随后去势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ER)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子宫ER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逆针组子宫E2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逆针三阴交穴能提高随后去卵巢大鼠子宫ER水平,从而提高子宫雌激素的利用率,以发挥更大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三阴交
下载PDF
自然更年期大鼠IL-2、TNF、TGF和IL-2R mRNA变化及“逆针”关元穴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玉伟 李晓泓 +7 位作者 张露芬 解秸萍 翟景慧 周军 周登芳 郑玲 曲黎敏 田阳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逆针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血清、子宫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TGF)和脾脏白细胞介素-2受体mRNA(IL-2R mRNA)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12只已经通过阴道涂片筛查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随... 目的探讨逆针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血清、子宫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TGF)和脾脏白细胞介素-2受体mRNA(IL-2R mRNA)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12只已经通过阴道涂片筛查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另3.5月龄1组16只。采用放射免疫、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10月龄逆针关元穴(2次/周,连续8周)对随后12、14、16月龄大鼠血清、子宫的细胞因子IL-2、TNF、TGF和脾脏IL-2R mRNA的影响。结果与自然年轻组相比,模型对照各组血清和子宫IL-2、TGF及子宫TNF均下降,血清TNF水平呈先降后升的波动性变化,脾脏IL-2R 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预先介入逆针疗法后,与自然同月龄组相比,逆针各组血清和子宫IL-2、TGF及子宫TNF上升,其中逆针14、16月龄组血清TGF,逆针12、16月龄组子宫IL-2,逆针12月龄组子宫TNF和逆针12、16月龄组子宫TGF均明显提高(P<0.05,P<0.01,P<0.01,P<0.05,P<0.01,P<0.05,P<0.05)。血清TNF水平与模型对照组呈相反的波动性变化,其中逆针12、14月龄组差异显著(均P<0.05)。脾脏IL-2R mRNA上调,其中逆针14月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逆针关元穴可以调节随后更年期大鼠血清和子宫的细胞因子IL-2、TNF、TGF水平和脾脏IL-2R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该疗法改善更年期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元穴 自然更年期大鼠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2受体mRNA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申鹏飞 石学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以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予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 目的:以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予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平滑指数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收缩压、舒张压负荷也有显著降低(P<0.05)。收缩压谷峰比值为76%,舒张压谷峰比值72%,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34±0.13),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26±0.22)。结论:"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及满意的谷峰比值、平滑指数,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散风、平肝降 动态血压监测 谷峰比值 平滑指数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瓦伦伯格综合征伴呃逆验案1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艳妮 许军峰 吕建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瓦伦伯格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脑干梗死的类型之一,中医学属“中风病”范畴。运用石学敏院士提出的调神降逆针刺法结合中药治疗对于改善瓦伦伯格综合征预后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瓦伦伯格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调神降刺法 药结合
下载PDF
扶阳救逆针刺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曾维忠 吴双华 +4 位作者 袁光辉 罗勇 刘德凯 曾一千 王鸿慧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5期851-853,共3页
目的观察扶阳救逆针刺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完成7 d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8例为样本,进行研究。对照组32例给予补充血容量、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护脏器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 目的观察扶阳救逆针刺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完成7 d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8例为样本,进行研究。对照组32例给予补充血容量、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护脏器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在入住ICU时起即予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T细胞亚群含量以及其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7 d后CD3^+、CD4^+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治疗组CD8^+(%)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CD4^+/CD8^+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1、3、5、7天血清中PCT数值,两组患者治疗3 d后PCT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在治疗3 d后PCT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3 d后APACHEⅡ评分较入院时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3 d后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性休克时,IgG不变,IgA、IgM上升。治疗后,IgG和IgA无显著性变化,IgM降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IgG、IgA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IgM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扶阳救逆针刺法,对患者的T细胞亚群有影响,其CD3^+、CD4^+、CD4^+/CD8^+水平有所提升。同时,接受扶阳救逆针刺法的患者,其治疗3 d后APACHEⅡ评分较入院时有所下降,且患者的IgM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救刺法 感染性休克 T 胞亚群 PCT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扶阳救逆针刺法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俊阳 《国医论坛》 2021年第3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扶阳救逆针刺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扶阳救逆针刺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扶阳救逆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IN-ɑ)、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5/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38/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后两组患者IL-1、TNF-ɑ、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扶阳救逆针刺法可有效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扶阳救刺法 感染性休克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平冲降逆针法治疗顽固性呃逆76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颖萍 李亚敏 殷振军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7期74-74,共1页
目的:探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平冲降逆针法治疗顽固性呃逆76例。结果:用平冲降逆针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总有效率为97.4%。结论:平冲降逆针法治疗顽固性呃逆见效快、疗程短、不易复发,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平冲降
下载PDF
“针逆病势”说
14
作者 谢庆湘 谢亮 《光明中医》 2004年第4期46-47,共2页
根据针向病所到气至病所的机理 ,探讨了肢体局部歪斜的针灸治疗。在歪斜部位的主动侧采用针逆病势法 (针刺的方向与歪斜方向相逆反 ,深刺、重刺、用泻法 ) ,被动侧采用气顺自然法 (针刺的方向与歪斜方向不相逆反 ,浅刺、轻刺、用补法 ,... 根据针向病所到气至病所的机理 ,探讨了肢体局部歪斜的针灸治疗。在歪斜部位的主动侧采用针逆病势法 (针刺的方向与歪斜方向相逆反 ,深刺、重刺、用泻法 ) ,被动侧采用气顺自然法 (针刺的方向与歪斜方向不相逆反 ,浅刺、轻刺、用补法 ,或温针 ,或艾灸 )。提高了纠正局部歪斜偏向的疗效。凡肢体局部歪斜者皆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势 气顺自然 纠正局部歪斜偏向 刺新法
下载PDF
逆顺法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s骨折
15
作者 沈恒志 王清顺 +2 位作者 吴超源 海本亮 高录明 《海军医学杂志》 1993年第S1期74-75,共2页
第1掌骨基底骨折脱位,复位后不稳定,外固定难保持正确对位,切开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也有误差,可造成稳位愈合,遗留疼痛和拇掌腕关节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我们于1985~1991年用改进逆顺法两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s骨折12例,效果满意... 第1掌骨基底骨折脱位,复位后不稳定,外固定难保持正确对位,切开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也有误差,可造成稳位愈合,遗留疼痛和拇掌腕关节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我们于1985~1991年用改进逆顺法两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s骨折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年龄19~38岁,多为年青战士。左侧3例,右侧9例。训练摔伤6例,重物砸压伤3例,暴力击伤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nett’s骨折 顺法克氏内固定
下载PDF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6
作者 申鹏飞 石学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02-1803,共2页
目的:以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予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 目的:以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予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平滑指数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收缩压、舒张压负荷也有显著降低(P<0.05)。收缩压谷峰比值为76%,舒张压谷峰比值72%,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34±0.13),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16±0.22)。结论:"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法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及满意的谷峰比值、平滑指数,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散风 平肝降 动态血压监测 谷峰比值 平滑指数
下载PDF
出针手法经验谈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军 李梅 +1 位作者 王耀民 高玉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4-374,共1页
关键词 手法 补益出 清泻出
下载PDF
洛书九宫针法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肢水肿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建 高莹 王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观察洛书九宫针法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洛书九宫针法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每日针刺1次,每周5次,共进行10次针刺治疗,于针刺治疗前后测量患者下肢周径,观察水肿改善程度。结果洛书九宫针法组有效率... 目的观察洛书九宫针法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洛书九宫针法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每日针刺1次,每周5次,共进行10次针刺治疗,于针刺治疗前后测量患者下肢周径,观察水肿改善程度。结果洛书九宫针法组有效率93.3%,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组。结论洛书九宫针法治疗偏瘫后下肢水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书九宫 八卦 顺飞九宫 飞九宫 偏瘫 下肢水肿
下载PDF
即刻针刺和“逆针”三阴交穴对痛经大鼠子宫HSP70、MDA及SOD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晓泓 宋晓琳 +8 位作者 徐莉莉 张露芬 赵雅芳 郭孟玮 任晓暄 孙志芳 王洪彬 莫捷 朱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60-186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介入时机(即刻针刺、预先针刺)针刺三阴交穴对痛经大鼠子宫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阴道涂片法,筛选出处于动情间期3月龄SD雌性大鼠96只,按照介入时机随机...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介入时机(即刻针刺、预先针刺)针刺三阴交穴对痛经大鼠子宫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阴道涂片法,筛选出处于动情间期3月龄SD雌性大鼠96只,按照介入时机随机分为模型A组、盐水A组、针刺A组(即刻针刺组)和模型B组、盐水B组、针刺B组(逆针组),每组16只,观察大鼠子宫HSP70表达、MDA、SOD活性。结果:造模后两组大鼠子宫MDA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SOD含量升高(P<0.01),HSP70表达下降(P<0.05)。即刻针刺和逆针都可以明显降低痛经模型大鼠子宫MDA含量(P<0.01)。逆针还可以明显降低子宫SOD活性(P<0.05),增强子宫HSP70表达(P<0.01)。结论:即刻针刺和逆针都可以对痛经状态下子宫的热休克蛋白和抗氧化因子的紊乱状态进行调整,但逆针的调整作用更明显。即刻针刺与逆针对痛经大鼠的子宫保护作用可能与诱导HSP70的高度表达,维持子宫SOD活性,减少子宫MDA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 三阴交穴 痛经大鼠 子宫 热休克蛋白70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逆针“关元”“三阴交”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影响 被引量:41
20
作者 程凯 田素领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9,45,共6页
目的:观察逆针"关元""三阴交"穴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调节作用,探讨腧穴主治作用的特异性。方法:选取3月龄SD大鼠,设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只)、逆针关元组(11只)、逆针三阴交... 目的:观察逆针"关元""三阴交"穴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调节作用,探讨腧穴主治作用的特异性。方法:选取3月龄SD大鼠,设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只)、逆针关元组(11只)、逆针三阴交组(11只)、逆针关元续针组(11只)、逆针三阴交续针组(11只),共7组。4组逆针组预先电针15次(隔日1次)后与模型组一同去除大鼠双侧卵巢造模。两组续针组于造模12d后继续电针5次(隔日1次)。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子宫中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2水平显著降低(P<0.05),FSH、LH、GnRH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电针组E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FSH、LH、GnR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但各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针"关元""三阴交"能够良性调节去卵巢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两穴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去卵巢大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三阴交 关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