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相关环境线索对戒断不同时间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肖丽 赵励彦 +2 位作者 孙丽丽 时杰 陆林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67-368,共2页
目的:药物依赖者的典型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强迫性觅药和摄药。戒断后数月乃至数年,虽然躯体症状已经消失,但当再次接触与药物相关的环境时,仍然表现为对行为的选择和控制能力下降,在行为上显得冲动而不考虑后果,最终导致不断地觅药和摄药... 目的:药物依赖者的典型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强迫性觅药和摄药。戒断后数月乃至数年,虽然躯体症状已经消失,但当再次接触与药物相关的环境时,仍然表现为对行为的选择和控制能力下降,在行为上显得冲动而不考虑后果,最终导致不断地觅药和摄药。药物相关环境线索暴露能引起药物依赖者的渴求增加而导致复吸已经被多数研究者证实,但是药物相关环境线索暴露对戒断不同时间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的影响尚无相关的研究。本研究从认知行为学的角度研究药物相关的环境线索对戒断不同时间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冲动性选择的实验室评价方法IGT(IowaGamblingTask)对药物相关的环境线索暴露前后海洛因依赖者的冲动性选择进行评估。选择年龄在20-45a之间,选择戒断时间30d、3m、12m、24m,符合DSM-Ⅳ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的男性受试者签定知情同意书;然后进行基本人口学资料的采集以及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BDI)、Barratt冲动量表(BIS)等量表的评分,并且同时进行注意力、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的测试;在给予海洛因相关环境线索以及自然场景前后进行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的监测和分化情绪量表评分,以及心理渴求评分以确定所给干预的有效性;在海洛因相关环境线索和自然场景前后分别用IGT对其冲动性选择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发现,给予有效的海洛因相关环境线索暴露之后,短期戒断和长期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的冲动性选择增加,与干预之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药物相关的环境线索暴露强化海洛因依赖者的冲动性选择,为解决药物依赖者强迫用药和复吸问题奠定了基础,但对于药物相关线索暴露后冲动行为增加的神经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爱德华赌博试验 冲动行为 冲动选择 环境线索 心理渴求
下载PDF
应激对戒断不同时间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肖丽 赵励彦 +2 位作者 孙丽丽 时杰 陆林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68-369,共2页
目的:药物依赖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强迫性觅药和摄药行为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复发性脑病。临床发现海洛因依赖者停药后数月乃至数年,虽然戒断症状早已消失,但对曾经用药所引起的欣快感或奖赏效应的顽固记忆却持续存在,当脱毒者再次受到应激... 目的:药物依赖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强迫性觅药和摄药行为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复发性脑病。临床发现海洛因依赖者停药后数月乃至数年,虽然戒断症状早已消失,但对曾经用药所引起的欣快感或奖赏效应的顽固记忆却持续存在,当脱毒者再次受到应激事件时,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冲动行为增加,使脱毒者在康复期出现极高的复吸率。应激能引起药物依赖者的渴求增加而导致复吸已经被多数研究者证实,但是应激对戒断不同时间的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的影响尚无相关的研究。本研究从认知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心理社会应激对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冲动性选择的实验室评价方法IGT(Iowa Gambling Task)对心理社会应激暴露前后海洛因依赖者的冲动性选择进行评估。所有受试者入组前需签定知情同意书。受试者年龄在20-45a之间,符合试验入组标准,海洛因依赖者需符合DSM-Ⅳ阿片类物质依赖诊断标准。所有受试者需进行基本人口学资料的采集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冲动行为自评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11th ersion,BIS-11)等量表的评分,并且进行注意力、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的测试。选择戒断时间15d、30d、3月、12月、24月的海洛因依赖者,以及基本情况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心理社会应激(Trial Social Stress Test,TSST)暴露,在应激以及相应对照前后进行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唾液皮质醇的监测、分化情绪量表评分和IGT测试;选择戒断时间30d、12月、24月,符合试验标准的受试者分别随机分为40mg心得安组和安慰剂组,口服药物1h后,给予心理社会应激暴露,在应激以及相应对照前后进行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唾液皮质醇的监测、分化情绪量表评分和IGT测试。结果:给予心理社会应激以后,15d、30d、3月、12月、24月各组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明显增加;心理社会应激前,戒断24m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冲动性选择已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应激后,戒断24月组具有较高的冲动性选择,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与安慰剂相比,40mg心得安可以显著抑制戒断30d、12月、24月组海洛因依赖者心理社会应激诱导的冲动性选择增加。结论:给予有效的心理社会应激暴露后,海洛因依赖者冲动行为增加,提示应激引起戒断不同时间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增加,可能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的重要发现对临床选择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及预防复吸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爱德华赌博试验 冲动行为 冲动选择 应激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冲动性选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高昶 张妍 高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 研究某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并对其与冲动性选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多阶层抽样方法,抽取某院校临床、护理、公共卫生、精神卫生、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学院、管理学院和生物系专业1 77... 目的 研究某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并对其与冲动性选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多阶层抽样方法,抽取某院校临床、护理、公共卫生、精神卫生、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学院、管理学院和生物系专业1 777名大学生,其中,医学专业1 534人,占总数86.3%,非医学专业243人,占总数13.7%,进行网瘾和冲动性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某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为12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8%;非网络成瘾者为1 65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3.2%.其中医学专业网络成瘾96人,占成瘾总数79.3%,非医学专业25人,占成瘾总数20.7%.在上网内容方面,男生更爱玩游戏,女生则更喜欢看电影听音乐和网上购物,低年级学生和非医学专业玩游戏的也占多数;在上网时长方面,上网5h以上的仅占3.4%,说明某校大部分学生的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都在5h以下,且5h以上的多为男生,非医学专业以及低年级的学生;在上网地点方面,医学专业多用手机随时上网,而非医学专业多数在学校宿舍;可能由于男生更爱玩游戏的因素,上网地点在学校宿舍和校外网吧男生所占比例较大,而女生多用手机上网;低年级学生多在学校宿舍上网,高年级学生则用手机上网的较多;在大学生对“医学知识对网瘾防治”的作用认知方面,9.8%的同学认为医学知识对防治网瘾有很大作用,61.5%的同学认为有一般作用,28.6%的同学认为没有作用.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级、家庭住址、与父母的沟通状况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网络成瘾与冲动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与冲动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并且网络成瘾与冲动性选择的3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 低年级和城市户口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年级、家庭住址、与父母沟通情况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成瘾与冲动性选择呈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使用 网络成瘾 大学生 冲动选择
原文传递
医学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与冲动性选择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魏鑫 郭蕾蕾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某医学院校本科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医学院校本科生网络成瘾与其冲动性选择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7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某医学院本科学生2 213人进行网络成瘾和冲动性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辽宁省某医学院校本科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医学院校本科生网络成瘾与其冲动性选择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7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某医学院本科学生2 213人进行网络成瘾和冲动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 213名学生中网络成瘾者412人(18.6%),网络成瘾者中医学专业326人(18.3%);女生上网更多是购物、听音乐、看电影,而男生更倾向于打游戏;医学院校59.6%的学生上网时间〈3 h/d,上网时间〉6 h/d的学生仅占6.4%;不同性别、年级、是否医学专业学生上网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特征学生网络成瘾率比较,男生22.7%(159/701),女生16.7%(253/1 512)(χ2=10.712,P=0.001);大一20.9%(93/445),大二19.9%(111/560),大三18.9%(93/491),大四17.7%(69/392),大五14.2%(46/325)(χ2=2.812,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1.460)、年级(OR=1.524~2.997)、专业类型(OR=3.915)、家庭住址(OR=0.490、2.052)、家庭类型(OR=0.455、2.434)、父母态度(OR=1.303、1.439)、性格(OR=1.389)是医学院校本科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网络成瘾与冲动性选择及其3个维度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家庭类型、父母态度、与父母沟通情况、性格是医学院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医学院校学生网络成瘾与其冲动性选择之间呈正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学生 网络利用 网络成瘾 冲动选择
原文传递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厌恶延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斌让 陈楚侨 +2 位作者 李建英 彭刚 张玲玲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动机水平的延迟厌恶功能特征。【方法】运用两种选择延迟任务对100名ADHD儿童及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延迟厌恶测试,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进行...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动机水平的延迟厌恶功能特征。【方法】运用两种选择延迟任务对100名ADHD儿童及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延迟厌恶测试,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总体发现,两组儿童在延迟厌恶功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DHD组儿童在选择延迟任务1中选择等待30 s后得到"2分"的圆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儿童,而选择等待2 s后等到"1分"的圆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儿童(P=0.013),其反应时也明显长于后者(P=0.027),控制FIQ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ADHD儿童倾向于选择等待时间短而得分低的任务;在选择延迟任务2中两组儿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延迟厌恶;延迟厌恶可能是ADHD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延迟厌恶 选择冲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