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实现“翻译‘多维度适应’”的语用顺应途径 被引量:7
1
作者 肖华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69-171,共3页
通过对比语用顺应论和生态翻译学理论对语言使用机制的描述,笔者发现两个理论都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个连续不断选择、顺应(适应)的过程。在对语境的界定方面,两者也体现出了诸多相似性。这两个理论是一脉相传的。基于此,笔者借语用顺应论这... 通过对比语用顺应论和生态翻译学理论对语言使用机制的描述,笔者发现两个理论都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个连续不断选择、顺应(适应)的过程。在对语境的界定方面,两者也体现出了诸多相似性。这两个理论是一脉相传的。基于此,笔者借语用顺应论这块"他山之石",来攻翻译这块"玉",提出"翻译‘多维度适应’可以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上的语用顺应来达到"这一观点。同时,分别用例子来为论点提供有力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顺应 选择和适应 多维度适应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葛浩文翻译思想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于虹 赵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20-122,共3页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21世纪美国翻译史上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探究在生态环境中译者的选择和适应的过程,并进一步从语言、文化及交际三个维度解读译者对译入语生态文化环境的适应。
关键词 葛浩文 生态翻译学 选择和适应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国际税收汉译研究——以《国际税收基础(第四版)》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媛 彭伟桐 《海外英语》 2022年第19期37-38,41,共3页
《国际税收基础》为税务领域工作者,特别为税务干部提供了更多学习国际税收知识的资料,帮助税务从业者以更专业的角度了解国际税收,从而使其能在国际经济交流中更加从容自如。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别出新意,通过对比文中的中英译例,着重分... 《国际税收基础》为税务领域工作者,特别为税务干部提供了更多学习国际税收知识的资料,帮助税务从业者以更专业的角度了解国际税收,从而使其能在国际经济交流中更加从容自如。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别出新意,通过对比文中的中英译例,着重分析中英双语所处不同生态系统下翻译活动所体现的选择和适应过程,解决译本专业性强、读者受众多样、文化差异性大等问题,帮助从事税务翻译的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对译文的选择和适应产生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国际税收 “三维” 选择和适应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 被引量:1
4
作者 延丽霞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83-85,共3页
外宣翻译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交往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的重要标准,肩负着对外传播和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任。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主要从外宣翻译中语言因素的适应和非语言因素的适应两方面探讨外宣翻译... 外宣翻译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交往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的重要标准,肩负着对外传播和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任。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主要从外宣翻译中语言因素的适应和非语言因素的适应两方面探讨外宣翻译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外宣翻译 语言生态环境 选择和适应
下载PDF
口译研究的生态翻译学路径——基于现场口译的语料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费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162-164,共3页
口译研究的生态翻译学路径是一种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批评视角,是从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出发对自然呈现的译文进行研究,不片面强调翻译过程的变量控制,具有较强的生态效度,为口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以2012年"... 口译研究的生态翻译学路径是一种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批评视角,是从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出发对自然呈现的译文进行研究,不片面强调翻译过程的变量控制,具有较强的生态效度,为口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以2012年"两会"期间前总理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的现场交替口译为例,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分析在口译生态环境中译员译文产生的过程。经过研究表明:译员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能力越强,所产出译文的整合适应选择度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 多维度适应和适应选择 整合适应选择
下载PDF
对我国分子生态学研究近期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德兴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9-569,共11页
分子生态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整合性研究领域,是运用进化生物学理论解决宏观生物学问题的科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本学科已日趋成熟,它不仅已经广泛渗透到宏观生物学的众多学科领域,而且已经成为连接和融合很多不同学科的桥梁,是目前... 分子生态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整合性研究领域,是运用进化生物学理论解决宏观生物学问题的科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本学科已日趋成熟,它不仅已经广泛渗透到宏观生物学的众多学科领域,而且已经成为连接和融合很多不同学科的桥梁,是目前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的范畴,从最基础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到格局和模式的发现和描述,到对过程和机制的深入探讨,再到付诸于实践的行动和规划指导等各个层次。分子生态学的兴起给宏观生物学带来了若干飞跃性的变化,使宏观生物学由传统的以观察、测量和推理为主的描述性研究转变为以从生物和种群的遗传构成的变化和历史演化背景上检验、证明科学假设及揭示机制和规律为主的机制性/解释性研究,因而使得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规律、生态和进化过程及机制的探索成为可能。分子生态学已经进入组学研究时代,这使得阐明复杂生态过程、生物地理过程和适应性演化过程的机制性研究由原来难以企及的梦想变成完全可以实现的探求;它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其中最有深远影响的将是对分子生态学研究至关重要的进化生物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突破,例如遗传变异理论、种群分化理论、表观遗传因素的作用,乃至进化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构架等等。这些方面的进展必将使宏观生物学迎来一场空前的革命,并对生态学的所有分支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催生诸如生态表观组学这样的新分支学科。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分子生态学组学时代的开启,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提出和建立生命科学的新方法、新假说、新思想和新理论提供了莫大的探索空间——此前我们对宏观生物学方法、理论和思想的发展贡献很小。然而,限制组学时代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是理论、概念、理念、实验方法或分析方法方面的创新和突破,这正是我国分子生态学研究最薄弱的环节。我国教育部门应尽快调整生命科学本科生培养的理念和方法,以培养具备突出创新潜力的年轻一代后备人才;同时,科研项目资助部门和研究人员不仅应清醒地认识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态势,更要及时调整思路,树立新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治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表观组学 生态基因组学 进化生物学 表观遗传修饰 谱系生物地理学 群体遗传学 选择和适应 物种形成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称谓英译策略的生态翻译学解读——以《孟子》刘殿爵译本第一第二人称名词性称谓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华 《翻译论坛》 2016年第4期54-58,共5页
上古汉语称谓的英译是古代典籍英译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难点。以《孟子》为例,书中蕴含众多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第一第二人称名词性称谓,不同译本翻译特色迥异。华人译者刘殿爵选择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从翻译生态学的角度看... 上古汉语称谓的英译是古代典籍英译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难点。以《孟子》为例,书中蕴含众多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第一第二人称名词性称谓,不同译本翻译特色迥异。华人译者刘殿爵选择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从翻译生态学的角度看,这既是译者自身能力选择的结果也是其适应译文读者接受能力的结果,译本的成功在于适应了当时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这为新形势下典籍英译中上古汉语称谓的英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称谓 刘殿爵《孟子》译本 第一第二人称名词性称谓 翻译生态环境 选择和适应 归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