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可达性对居住地选择的影响——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飞 杨建中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8,共8页
为了解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大城市中心区居民外迁至卫星城时的居住地选择行为特征及偏好,选取卫星城居住地周边学校、医院、商业设施、轨道交通车站及到中心区交通可达性作为主要变量。根据家庭成员组成特征将样本家庭划分为5类,对比分析... 为了解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大城市中心区居民外迁至卫星城时的居住地选择行为特征及偏好,选取卫星城居住地周边学校、医院、商业设施、轨道交通车站及到中心区交通可达性作为主要变量。根据家庭成员组成特征将样本家庭划分为5类,对比分析不同家庭居住地选择行为特征及偏好。结合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形成了一套包含8种情景的正交设计组合问卷,对成都市中心区居民进行意愿调查,并建立Logit模型对居住地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校、医院等主要服务设施的交通可达性及家庭自身属性均对中心区居民外迁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同时定量分析各变量对居民选择外迁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有助于中心区人口疏解到卫星城的交通政策和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战略 居住地选择 交通可达性 正交设计 LOGIT模型 成都市
下载PDF
澳洲台湾移民居住地选择的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兰虹 徐荣崇 《南方人口》 CSSCI 2001年第3期6-15,5,共11页
本文针对悉尼和布里斯本两个都市之台湾移民的分布及居住迁徙作深入研究。主要透过深入访谈的方法 ,系统性的针对台湾移民选择居住地的因子及决策过程进行探讨 ,并尽量以社会地理学“局内人”的观点 ,架构居住地改变和选择的逻辑来思考... 本文针对悉尼和布里斯本两个都市之台湾移民的分布及居住迁徙作深入研究。主要透过深入访谈的方法 ,系统性的针对台湾移民选择居住地的因子及决策过程进行探讨 ,并尽量以社会地理学“局内人”的观点 ,架构居住地改变和选择的逻辑来思考整个迁徙过程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时间的改变 ,作迁徙决策时所考量的因子也会改变。刚到澳洲时 ,选择居住地的因子主要会考量亲友意见 ;随着经验的累积及对周遭环境的熟悉 ,个别差异性开始凸显 ,每个人对居住地的选择会有不同的考量与分析。在迁居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移民 居住地选择 迁徙 决策过程 澳洲
下载PDF
基于模糊决策的居民出行行为与居住地选择之关系
3
作者 吴珂 张德全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43-254,共12页
为探讨不同属性居民出行行为与居住地选择的内在关系,根据不同出行行为居民的通勤链及居住地选择时多关注点特性,结合各交通方式的通勤交通阻抗,获得各小区关于通勤交通阻抗以及非交通选址目标的模糊评价矩阵。利用定量和定性指标模糊... 为探讨不同属性居民出行行为与居住地选择的内在关系,根据不同出行行为居民的通勤链及居住地选择时多关注点特性,结合各交通方式的通勤交通阻抗,获得各小区关于通勤交通阻抗以及非交通选址目标的模糊评价矩阵。利用定量和定性指标模糊规范处理矩阵,通过模糊决策法,获得一个家庭的交通最便利小区及非交通选址目标满意度最高小区。通过构造多目标合作模糊博弈决策模型,寻求交通与非交通选址目标之间的均衡,得到综合满意度最高小区。最后,通过示例验证了文章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居住地选择 模糊决策 模糊评价矩阵 出行行为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跨城通勤型居住选择行为研究
4
作者 赖见辉 吴小洁 +1 位作者 黄利华 王扬 《交通工程》 2024年第8期105-115,共11页
以疫情管控政策为背景,从个人和家庭特征2个方面,利用贝叶斯网络,构建跨城通勤者迁居意愿模型和意向迁居人群通勤方式转移分析模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跨城通勤人群倾向于迁往城市内部居住,家庭无小汽车人群的迁居趋势表现更为突出;... 以疫情管控政策为背景,从个人和家庭特征2个方面,利用贝叶斯网络,构建跨城通勤者迁居意愿模型和意向迁居人群通勤方式转移分析模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跨城通勤人群倾向于迁往城市内部居住,家庭无小汽车人群的迁居趋势表现更为突出;无论是自有住房还是租房,高收入水平是影响其迁居的重要因素;同城通勤人群也倾向于迁往城市内部,但小汽车和住房类型对其影响较小,收入水平是影响其迁居的主要因素;疫情期间小汽车(如限行)使用受限的区域,家庭拥有小汽车的人群,更倾向迁居。②有迁居意向的人群通勤方式通常会进行调整,主要由公共交通转向小汽车和慢行交通;家庭有小汽车人群,通勤方式主要往转向小汽车为主;且在小汽车使用受限的区域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取消限行政策有利于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跨城通勤 居住地选择行为 贝叶斯网络模型
下载PDF
位置选择——人类基本空间行为之一 被引量:5
5
作者 赫维人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3-75,42,共4页
这是作者关于行为地理学的系列论文之一。文章提出位置选择是人类的基本空间行为之一 ,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内容。论文论述了位置选择的意义 ,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 ,同时 ,就居住地的选择研究意义和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 ,并阐述了传统农... 这是作者关于行为地理学的系列论文之一。文章提出位置选择是人类的基本空间行为之一 ,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内容。论文论述了位置选择的意义 ,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 ,同时 ,就居住地的选择研究意义和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 ,并阐述了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城市居住地选择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选择 空间行为 居住地选择
下载PDF
深圳不同收入家庭居住地选择特征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马亮 周军 陈梓林 《综合运输》 2023年第12期27-31,59,共6页
居住地选择分析是职住空间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深刻理解职住演化的机理。基于深圳2020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采用Moran’s I检验方法对街道尺度不同收入家庭占比的空间相关性进行评估,采用多项Logit模型检验了交通小区尺度城市建成... 居住地选择分析是职住空间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深刻理解职住演化的机理。基于深圳2020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采用Moran’s I检验方法对街道尺度不同收入家庭占比的空间相关性进行评估,采用多项Logit模型检验了交通小区尺度城市建成环境对高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居住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居住地选择在空间上整体呈圈层分布,中收入家庭在全市分布较均衡;商品住房用地与教育用地的高密度建设有利于吸引更多高收入家庭入住,城中村、工业建筑密度较高地区,中低收入家庭选择居住的概率更高;主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网密度的增加吸引更多高收入家庭居住;土地利用混合程度提高降低高收入家庭选择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空间关系 家庭收入 居住地选择 空间分布 LOGIT模型
原文传递
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再迁移的微观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胡磊 陆秋宏 孙茂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4-67,共14页
本文针对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再迁移行为,构建基于核心生活目标的居住地选择模型(CLGRSM)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购房和子女接受教育是高学历人口要致力实现的两个核心生活目标。为了追求最大化生活效用,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 本文针对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再迁移行为,构建基于核心生活目标的居住地选择模型(CLGRSM)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购房和子女接受教育是高学历人口要致力实现的两个核心生活目标。为了追求最大化生活效用,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对于是否在北京实现核心生活目标将做出理性选择:一部分人决定在北京达成目标,另一部分人决定在其他城市达成目标。由于购买并居住住房以及子女接受教育具有地理位置附着性,这两部分人分别选择留居北京和从北京再迁移到其他城市。本文建议,北京市要完善和落实针对高精尖产业中就业的高学历外来人口以及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住房支持和子女教育优惠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学历外来人口 再迁移 核心生活目标 居住地选择 住房 子女教育
下载PDF
经济适用住房老百姓关心什么?
8
作者 王国强 《中国建设信息》 1999年第2期32-32,共1页
为了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中低收入家庭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的客观要求,国家推出了经济适用型住房。北京市政府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高度重视,统一组织协调,统一开发,建设单位对政府作出规模,价格,工期和交... 为了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中低收入家庭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的客观要求,国家推出了经济适用型住房。北京市政府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高度重视,统一组织协调,统一开发,建设单位对政府作出规模,价格,工期和交付时间等承诺。 北京市19个经济适用住房已开始施工建设,开发商的利润被限制在3%,但房价仍在每平方米2000元至3000元之间。经济适用住房的推出是否会对北京市已有的空置商品房形成冲击?买房的是否都是中低收入阶层?本栏目将围绕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和销售请各有关方面实话实说,各述已见,在老百姓和政府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适用住房 高层住宅 选择居住地 住宅建设 北京市 住房价格 配套设施 住房制度改革 住房建设 无障碍设计
下载PDF
传统婚居形式导致的社会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蓝宇蕴 《社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5-36,共2页
婚居形式是指男女双方婚后居住地选择的具体方式。我国农村社会长期盛行的婚居形式是女到男家落户,称为从夫居。从夫居是我国传统的婚居形式。从历史上看,从夫居制是男权社会的产物,是适应夫系单亲世系的财产继承、亲属认同、家族势力... 婚居形式是指男女双方婚后居住地选择的具体方式。我国农村社会长期盛行的婚居形式是女到男家落户,称为从夫居。从夫居是我国传统的婚居形式。从历史上看,从夫居制是男权社会的产物,是适应夫系单亲世系的财产继承、亲属认同、家族势力的扩大等等的社会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近代随着夫权制的崩溃,从夫居已不被人们认为神圣不可侵犯。但在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作为一种传统的、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它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婚居选择。目前,在改革开放和由此带来的种种社会变革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婚居形式的种种弊端正越来越充分地暴露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系 从夫居 社会问题 居住地选择 农村地区 婚配 形式 农村社会 传统文化 男权社会
下载PDF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改革和强化城镇暂住人口管理
10
作者 王立英 《公安研究》 1996年第4期44-47,共4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劳动力有序流动,达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要求对城镇暂住人口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管理。从长远的观点看,应当逐步消除庞大的暂住人口群体。从尊重和保护公民居住权(包括选择居住地的权利)的角度...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劳动力有序流动,达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要求对城镇暂住人口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管理。从长远的观点看,应当逐步消除庞大的暂住人口群体。从尊重和保护公民居住权(包括选择居住地的权利)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应当给公民以选择居住地的自由,不应将城镇中的人口分为常住的和暂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住人口 人口管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 强化管理 选择居住地 法律法规 动态管理 小城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