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氧摄取率、神经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巨岩 贺晓磊 贾晓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抗凝+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 目的分析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抗凝+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和观察组(50例,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常规组的84.00%(P<0.05)。治疗第1天、第7天、1个月后,观察组的脑氧摄取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及平均血流量(Qmean)均高于常规组,脑血管外周阻力(RV)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双联抗方案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马志舟 李琳 +1 位作者 王辉 杨静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择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ADL评分、NIHSS评分、神经因子指标水平、生活质量)。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2)NIHSS评分、ADL评分:治疗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而言,分别上升与下降,P<0.05;(3)神经因子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BDNF、NGF、GFAP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DNF、NGF均高于对照组,GFAP低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的临床疗效较好,便于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宋贺 张金峰 +3 位作者 唐蕊 门焕丽 苏现辉 左书浩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2022-20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及临床症状(mRS)分值、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NIHSS分值及mRS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血管完全再通率为65.0%高于对照组的42.5%(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结论采取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血管再通率,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及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牛英翔 蔺慕会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及研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 目的:分析及研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与4周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与4周时的神经功能指标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认为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4期4532-4533,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AC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AC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7、14 d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7、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采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ACI,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高压氧
下载PDF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105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杜永才 韦海珠 +1 位作者 周祥群 张海娇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分析 2002年10月 冠状动脉解剖 冠脉造影检查 介入诊断技 心血管疾病 放射学检查 冠心病诊断 检查
下载PDF
旋转推送法在选择性右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方江 杨文粹 +2 位作者 徐涛 张强 李清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5,共2页
目的 :回顾性探讨选择性右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旋转推送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 2 0 0 2 .9~ 2 0 0 3.10月在我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 ,常规行选择性右冠状动脉造影术 ,未顺利成功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术者 ,均采用旋转推送... 目的 :回顾性探讨选择性右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旋转推送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 2 0 0 2 .9~ 2 0 0 3.10月在我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 ,常规行选择性右冠状动脉造影术 ,未顺利成功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术者 ,均采用旋转推送法成功完成造影。结果 :常规行选择性右冠状动脉造影术 ,成功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术 15 3例 ;一例右冠状动脉缺如 ,其余 4 6例均采用旋转推送法成功完成造影。结论 :旋转推送法是安全和可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旋转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缺如 可靠性 安全性 回顾性 PIC
下载PDF
1例行选择性右颈总动脉DSA及溶栓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8
作者 郭雅琼 李凌燕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S1期104-104,共1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它造影对比率高,造影剂浓度低等优点成为近年来介入神经放射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查及治疗手段。1998年4月我科为一名右侧脑梗塞病人行选择性右颈总动脉DSA及溶栓术,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为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它造影对比率高,造影剂浓度低等优点成为近年来介入神经放射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查及治疗手段。1998年4月我科为一名右侧脑梗塞病人行选择性右颈总动脉DSA及溶栓术,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条件,疗效显著。1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 溶栓 动脉DSA 选择性 造影剂 颈总动脉 围手期护理 足背动脉 动脉内 用药过量
下载PDF
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9
作者 边远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S02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26例)和观察组(采用机械碎栓术... 目的探讨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26例)和观察组(采用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3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6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 h、7 d、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 机械碎栓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10
作者 许倩倩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9期647-650,共4页
目的超声心动图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应用PCI术治疗,观察组应用PCI... 目的超声心动图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应用PCI术治疗,观察组应用PCI术联合溶栓治疗。用超声心动图评定2组治疗疗效差异,并对比2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个月与术后0.5个月相比,2组左室短轴缩短率(FS)以及射血分数(EF)均有所降低(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0.5个月相比,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均有所提升(P<0.05);术后半个月,组间室壁节段运动指数对比(P>0.05);术后1个月,组间室壁节段运动指数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0.5个月相比,2组室壁节段运动指数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经超声心动图评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术联合溶栓治疗后获得了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王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3-0046,共4页
观察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5日至2022年3月1日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参照组(P<0.05)... 观察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5日至2022年3月1日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死亡率、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对神经系统以及小血管的损伤,对预防不良事件出现也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选择性脑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导管室护理
12
作者 刘冬梅 《沈阳医学》 2000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选择性动脉溶栓 护理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不同时间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文武 丁小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不同时间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常规治疗联合经导管选择性...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不同时间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常规治疗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38例、B组(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12 h亚低温治疗)47例、C组(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24 h亚低温治疗)49例。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第1、7天患者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下降,且B组和C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第1、7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上升,B组和C组高于A组,且治疗第7天C组高于B组(P<0.05),但治疗后第1天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第1、7天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B组和C组低于A组,且治疗后第7天C组低于B组(P<0.05),但治疗后第1天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24 h亚低温治疗对ACI临床疗效显著,可在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的基础上有效保护神经功能,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低温 神经功能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预后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杰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息县人民医院治疗的ACI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 目的研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息县人民医院治疗的ACI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肌力恢复状况,并对比治疗前后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45/48)较对照组75.00%(36/4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肌力恢复状况比较,观察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与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NIHSS评分,改善肌力恢复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尤瑞克林注射液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建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5期2734-2735,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压氧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下载PDF
半选择性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16
作者 兰胜才 宋吉法 +1 位作者 宫卫星 李宪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选择性冠状动脉溶栓治疗 疗效 观察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俊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年第7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月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分组。静脉溶栓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月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分组。静脉溶栓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治疗后半年死亡率、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结果动脉溶栓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动脉溶栓组治疗后半年死亡率、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少于静脉溶栓组,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动脉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清学相关指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纤溶活性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燕波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3期1800-1802,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纤溶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7)。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 目的探讨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纤溶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7)。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S100B蛋白(S100B)、神经生长因子(NGF)]、纤溶活性水平[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SE、S100B、NGF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WF、t PA水平高于对照组,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机体凝血纤溶系统活性,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临床疗效 纤溶活性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婷婷 韩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满意,能改善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 鼠神经生长因子 缺血性脑梗死 颅内血流动力学 神经因子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粉根 刘大军 +6 位作者 那士杰 周银才 丁绪元 申杰 王宝华 钱中琪 杨咏波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初诊并进入绿色通道的急性MCA闭塞病例资料。行急诊头颅CTA或MRA检查,证实MCA闭塞后,经DSA评估,将微导...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初诊并进入绿色通道的急性MCA闭塞病例资料。行急诊头颅CTA或MRA检查,证实MCA闭塞后,经DSA评估,将微导管超选至闭塞部位,以尿激酶溶栓后血管未开通,立即在全身肝素化后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比较入院时,治疗后1、7、14 d,以及出院时NIHSS评分。结果 MCA闭塞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8例;合并出血3例。病人临床症状改善18例,死亡2例。入院时与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0.79±5.84和7.26±5.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救治急性MCA闭塞,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方法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溶栓 选择性 血管成形 栓子清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