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地那非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缓解慢性盆腔疼痛大鼠痛觉和炎症
1
作者 陈梅珠 罗琳 田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0-1624,1633,共6页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慢性盆腔疼痛痛觉和炎症的机制。方法:3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组、Sildenafil^(+)EAP组、MET^(+)Sildenafil^(+)EAP组,每...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慢性盆腔疼痛痛觉和炎症的机制。方法:3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组、Sildenafil^(+)EAP组、MET^(+)Sildenafil^(+)EAP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前列腺抗原(PAg)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EAP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西地那非治疗EAP大鼠,另外,Sildenafil^(+)EAP处理基础上注射巨噬细胞M2型极化抑制剂二甲双胍。HE染色分析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von Frey纤维法检测大鼠盆腔痛觉反应率;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iNOS^(+)和CD16/32^(+)巨噬细胞数量及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EAP组前列腺腹侧腺体组织出现明显局灶性或多灶性炎症,盆腔痛觉反应率、血清炎症因子TNF-α水平、巨噬细胞M1型极化特征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特征IL-10水平和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均P<0.05)。与EAP组相比,Sildenafil^(+)EAP组盆腔痛觉反应率、TNF-α水平、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而IL-10水平和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Sildenafil^(+)EAP组相比,MET^(+)Sildenafil^(+)EAP组盆腔痛觉反应率、TNF-α水平、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而IL-10水平和CD206^(+)与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通过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阻断慢性盆腔疼痛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 西地那非 细胞m2型极化 慢性盆腔疼痛 炎症
下载PDF
白介素-35在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杜恒 马彬 +1 位作者 杨鑫 刘军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9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35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PCa)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检测巨噬细胞标记分子CD68、M1型标记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M2型标记分子CD206、IL-10在人单核/巨... 目的探讨白介素(IL)-35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PCa)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检测巨噬细胞标记分子CD68、M1型标记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M2型标记分子CD206、IL-10在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诱导分化后的M0、M1与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使用不同类型的巨噬细胞-源条件培养液(CM)处理PCa细胞系PC-3,并将其分为:M0-CM组、M1-CM组、M2-CM组和预先使用IL-35中和抗体(IL-35 NA)干预的M2-CM处理组(M2-CM+IL-35 NA组)。检测各组中PC-3细胞的增殖活力、侵袭、EMT,以及细胞内JAK/STAT信号通路p-JAK2/JAK2与p-STAT3/STAT3比值的差异。结果与未刺激的THP-1细胞比较,M0、M1和M2型巨噬细胞中CD68 mRNA表达升高(P<0.01);与M0型巨噬细胞比较,TNF-α、IL-1βmRNA在M1型巨噬细胞中升高(P<0.01),而CD206、IL-10 mRNA在M2型巨噬细胞中升高(P<0.01);与M0-CM组比较,M2-CM组PC-3细胞增殖活力、侵袭、EMT和细胞内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升高(P<0.05),M2-CM+IL-35 NA组PC-3细胞的增殖活力、侵袭、EMT和细胞内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M1-CM组PC-3细胞的增殖活力、侵袭、EMT和细胞内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均无显著改变(P>0.05);与M2-CM组比较,M1-CM组和M2-CM+IL-35 NA组增殖活力、侵袭、EMT和细胞内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降低(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IL-35来促进PC-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EMT,这可能与IL-35能上调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m2型细胞 白介素-35
下载PDF
蟾毒灵抑制乏氧耐药细胞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逆转结肠癌耐药 被引量:1
3
作者 唐东豪 王杰 +6 位作者 贾琳琳 江浩鹏 夏琪 陈佳 曹赛雅 陈进宝 司仙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87-993,共7页
目的:在乏氧微环境中探讨蟾毒灵(bufalin,BU)抑制耐药结肠癌细胞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普通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培养基中加入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 2)模拟乏氧环境,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人源单... 目的:在乏氧微环境中探讨蟾毒灵(bufalin,BU)抑制耐药结肠癌细胞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普通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培养基中加入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 2)模拟乏氧环境,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人源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M0巨噬细胞。分别采集乏氧条件下耐药结肠癌细胞、普通结肠癌细胞和BU作用于耐药结肠癌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然后放入M0巨噬细胞中。通过流式细胞术、Realtime PCR、ELISA实验检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因子的表达;运用CCK-8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耐药结肠癌和普通结肠癌条件培养基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后的上清对普通结肠癌的作用。结果:在缺氧环境下,与普通结肠癌细胞相比,耐药结肠癌细胞CM促进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0、TGF-β、CD11b、CD206升高(P<0.01,P<0.05)。极化巨噬细胞的上清液增加了普通结肠癌细胞中P-gp和Bcl-2的表达,同时降低了Bax的表达和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耐药结肠癌细胞经BU处理后,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0、TGF-β、CD11b、CD206表达降低(P<0.01,P<0.05)。此外,P-gp和Bcl-2的表达减少,而Bax的表达增加,导致对OXA的敏感性增加。结论:乏氧条件下,结肠癌耐药细胞CM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蟾蜍灵可通过调节M2型巨噬细胞极化过程逆转结肠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氧 蟾毒灵 m2型细胞 结肠癌 耐药
下载PDF
蟾毒灵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的结直肠癌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唐东豪 陈进宝 +7 位作者 贾琳琳 沈东晓 尚靖 冯月娇 卢佳豪 肖增友 何钰洁 王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讨蟾毒灵(BU)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48h后用含有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的培养基处理M0型巨噬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探讨蟾毒灵(BU)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48h后用含有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的培养基处理M0型巨噬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形态学、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实验观察其表面标志物和形态变化,RT-PCR和ELISA实验检测M2型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通过ELISA实验比较M2型巨噬细胞和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上清液中IL-6分泌水平,通过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条件培养基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的影响。在条件培养基中加入BU后,通过Western blot、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和RT-qPCR实验观察可以HCT116中AKT/PI3K蛋白以及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能力的变化。结果将THP-1成功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IL-6激活了HCT116中AKT/PI3K蛋白磷酸化,促进了其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能力。BU可以抑制M2巨噬细胞介导的HCT116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结论M2型巨噬细胞释放IL-6激活了结直肠癌细胞AKT/PI3K信号通路,促进了其迁移和上皮间质化。此外,BU可以抑制其促迁移和上皮间质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m2型细胞 结直肠癌
下载PDF
泽泻汤基于PI3K/AKT通路调节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二稳 崔正浩 +6 位作者 高改 付中学 张效威 王辉 张振强 徐江雁 谢治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4-1691,I0001,共9页
目的:探讨泽泻汤(ZXT)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使用西式饮食(WD)诱导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体外通过LPS/IL-4诱导RAW264.7细胞M1/M2型巨噬细胞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ZXT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脂... 目的:探讨泽泻汤(ZXT)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使用西式饮食(WD)诱导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体外通过LPS/IL-4诱导RAW264.7细胞M1/M2型巨噬细胞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ZXT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脂肪组织和RAW264.7细胞M1、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COX-2蛋白水平;qPCR分析M1、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mRNA水平;ELISA测定IL-1β、IL-10分泌量;Griess法检测NO含量;Docking分析泽泻、白术活性成分与PI3K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与WD组相比,ZXT组CD11c表达显著减少,CD206表达量显著上调;ZXT逆转了LPS诱导的CD80表达升高,下调M1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NOS等mRNA水平,降低COX-2蛋白表达,抑制IL-1β分泌;ZXT促进IL-4诱导的CD206表达,上调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Arg-1等mRNA水平及IL-10的分泌;ZXT逆转了LPS引起的NO释放增加;ZXT给药后体内外p-AKT/AKT蛋白水平均上升;Docking结果显示泽泻、白术中多个活性成分可与PI3K蛋白形成氢键稳定结合。结论:泽泻汤调节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汤 细胞 m1/m2极化 PI3K/AKT通路
下载PDF
ATM/CXCL12在去势耐受性前列腺癌细胞诱发的巨噬细胞M2极化中的作用
6
作者 宣睿 朱进 +3 位作者 周毅彬 臧亚晨 薛波新 许立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激酶ATM/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在去势耐受性前列腺癌细胞诱发的巨噬细胞M2极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人前列腺癌细胞C4-2为研究对象,使用pcDNA3.1将CXLC12过表达和/或使用小干扰RNA(siRNA)将ATM敲除后,分别与单... 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激酶ATM/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在去势耐受性前列腺癌细胞诱发的巨噬细胞M2极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人前列腺癌细胞C4-2为研究对象,使用pcDNA3.1将CXLC12过表达和/或使用小干扰RNA(siRNA)将ATM敲除后,分别与单核细胞系THP-1共同培养后,Western blot检测ATM和CXCL12水平,Transwell实验评估C4-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及其对巨噬细胞的募集效果,定量PCR检测M2巨噬细胞表型标志物的mRNA水平。结果将ATM敲除的C4-2细胞与THP-1细胞共同培养后,C4-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但在将CXLC12过表达载体同时转染细胞后,ATM siRNA的抑制作用消失。进一步研究显示,伴随着ATM的敲除,抗炎标志物趋化因子配体22和白介素12亚基p40以及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介素10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伴有巨噬细胞募集和M2极化受抑制;此作用在将CXCL12过表达后消失。结论ATM/CXCL12信号通路的活化可通过使肿瘤微环境中M2表型躲避免疫抑制,进而促进去势耐受性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丝氨酸蛋白激酶ATm 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 细胞 m2表型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中癌-睾丸抗原OY-TES-1的表达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7
作者 赵振凯 梁国 +4 位作者 李枫 农蔚霞 张庆梅 罗彬 谢小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8期875-880,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癌-睾丸抗原OY-TES-1的表达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GBM细胞U251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HP-1,构建稳定下调OY-TES-1的U251稳转株(U251-SH-OY-TES-1组),将转染无关序列的U251作为对照(U251-SH...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癌-睾丸抗原OY-TES-1的表达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GBM细胞U251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HP-1,构建稳定下调OY-TES-1的U251稳转株(U251-SH-OY-TES-1组),将转染无关序列的U251作为对照(U251-SH-NC组)。48h后取两组上清液与THP-1细胞共培养,加入U251-SH-NC组上清液的THP-1细胞为SH-NC组,加入U251-SH-OY-TES-1组上清液的THP-1细胞为SH-OY-TES-1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两组OY-TES-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确定转染效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液中人白细胞介素-10(IL-10)、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表达水平。结果RT-q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U251-SH-OY-TES-1组OY-TES-1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U251-SH-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两组培养液中TGF-β、IL-10水平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第0天、第2天SH-OY-TES-1组培养液中TGF-β水平显著低于SH-NC组(P<0.05),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SH-OY-TES-1组培养液中TGF-β、IL-10水平显著低于SH-NC组(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SH-NC组比较,SH-OY-TES-1组CD206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M中OY-TES-1高表达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OY-TES-1 m2型细胞 极化
下载PDF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江为 张巧玲 +4 位作者 杨泽羊 张瑞 张舰 曾柱 吴介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主要成分之一。在TME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或非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CAF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重塑TME中...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主要成分之一。在TME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或非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CAF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重塑TME中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CAF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并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 m2型细胞 肿瘤微环境(TmE) 细胞相互作用 综述
下载PDF
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在不同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牛媛媛 汪龙德 +3 位作者 胥文娟 李正菊 张瑞婷 吴毓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17,共9页
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异质性,可针对不同信号刺激发生功能转化,如转化为经典激活M1型(即M1型极化)、选择性激活M2型(即M2型极化)等。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的途径较为广泛,涉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 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异质性,可针对不同信号刺激发生功能转化,如转化为经典激活M1型(即M1型极化)、选择性激活M2型(即M2型极化)等。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的途径较为广泛,涉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无翼样糖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同时,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可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泌体、代谢物、非编码RNA、电刺激、益生菌等的功能调节,其失衡与不同类型肝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该文通过对该极化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发现巨噬细胞M1型极化在肝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中起助推作用,巨噬细胞M2型极化则相反;其中,肝癌作为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以巨噬细胞M2型极化增强、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受损为特征。因此,该文关注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在不同类型肝病中的作用,以期能更好地确立巨噬细胞亚群靶向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极化 m1型细胞 m2型细胞 肝脏疾病
下载PDF
M2巨噬细胞特征基因风险评分能准确预测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10
作者 刘鹏程 娄丽娟 +2 位作者 刘霞 王建 姜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7-840,共14页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M2巨噬细胞特征基因(MRG)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73例HBV相关肝HCC患者的转录组数据,通过WGCNA识别M2巨噬细胞相关基因模块,利用LASSO鉴定出关键MR...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M2巨噬细胞特征基因(MRG)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73例HBV相关肝HCC患者的转录组数据,通过WGCNA识别M2巨噬细胞相关基因模块,利用LASSO鉴定出关键MRG并构建风险评分,并在外部数据集中验证风险评分的预测性能。应用CIBERSORT和R.pRRophetic分析风险评分与免疫细胞浸润、药物敏感性的关系。通过GSVA和GSEA对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差异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R.Seurat验证在HCC中表达MRG的细胞类型,并通过R.Cellchat分析细胞互作强度,找到与HCC进展相关的重要细胞类型。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条件培养基诱导THP-1向M2样极化,RT-qPCR验证MRG在HBV阳性的肝癌细胞系和M2巨噬细胞中表达。结果M2巨噬细胞高浸润状态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25)。高风险组的总生存期(OS)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训练集P=0.021,测试集P=0.046)。高风险组中M2巨噬细胞显著富集(P=0.03),低风险组中幼稚B细胞显著富集(P=0.049)。药物BI.2536对高风险组更有效(P=0.025),AG.014699(P=0.044)、AKT.inhibitor.VIII(P=0.041)、AZD.0530(P=0.0033)、AZD7762(P=0.0051)和BMS.708163(P=0.015)对低风险组更有效。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增殖相关通路和代谢相关通路在高风险组中富集。单核细胞在高风险组HCC进展的细胞互作中最为活跃。VTN在PLC/PRF/5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001),GCLC、PARVB、TRIM27和GMPR在M2样THP-1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037、P=0.0015、P=0.0071、P=0.0004)。结论MRG风险评分能准确预测HBV相关HCC患者的预后,揭示其肿瘤微环境的差异,为HCC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细胞 细胞 预后模型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丁酸钠经AMPK/Nrf2/HO-1信号通路调节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陈健 周卫东 +2 位作者 王艳华 刘勤富 杨晓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探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LPS组、SB组、LPS+SB(LB)组、LPS+SB+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 目的探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LPS组、SB组、LPS+SB(LB)组、LPS+SB+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LC)组、LPS+S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LM)组。通过CCK8检测MH-S细胞活力,筛选出最佳的1000 ng/mL LPS、1 mmol/L SB、10μmol/L Compound C、5μmol/L ML385药物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MH-S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AMPK、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IL-6、TNF-α、IL-1β和IL-10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M1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标记物CD86和CD206的表达。各组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法进行检验。结果通过CCK8选取了1000 ng/mL LPS、1 mmol/L SB、10μmol/L Compound C和5μmol/L ML385进行造模和干预。qRT-PCR和ELISA结果一致显示,与LPS组比较,LB组M1型巨噬细胞相关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显著降低(均P<0.01),但M2型巨噬细胞相关抑炎细胞因子IL-10显著升高(均P<0.01)。qRT-PCR和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CD8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S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PS组比较,LB组CD8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但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的变化趋势与CD86相反。qRT-PCR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LB组促进AMPK/Nrf2/HO-1的表达(均P<0.05);与LB组比较,LC组降低了AMPK/Nrf2/HO-1的表达(均P<0.05),LM组降低了Nrf2/HO-1的表达(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LB组比较,LC组和LM组逆转了SB对CD86水平的抑制作用(均P<0.01);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的表达趋势与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86相反。结论SB通过激活AMPK/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M1型、促进M2型肺泡巨噬细胞极化,改善了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细胞极化 炎症 细胞分化抗原86 细胞甘露糖受体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PKM2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与迁移及巨噬细胞M2转变的影响
12
作者 任晓朦 刘清霞 赵培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185-1190,1197,共7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中丙酮酸激酶M2(PKM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相关性,阐明PKM2如何通过糖酵解途径影响黑色素瘤侵袭与迁移及对巨噬细胞M2转变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及免疫组化分析PKM2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过表达、...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中丙酮酸激酶M2(PKM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相关性,阐明PKM2如何通过糖酵解途径影响黑色素瘤侵袭与迁移及对巨噬细胞M2转变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及免疫组化分析PKM2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过表达、敲低及ECAR技术分析PKM2对黑色素瘤细胞糖酵解过程影响;通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验证PKM2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通过细胞共培养检测PKM2对巨噬细胞M1/M2转变的影响。结果TCGA数据库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PKM2 mRNA水平在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PKM2高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率低于低/中表达患者(P=0.001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KM2在黑色素瘤发生转移患者中的评分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PKM2表达后,黑色素瘤细胞糖酵解能力、糖酵解容量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KM2表达后,黑色素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加入乳酸后,可部分逆转该现象。过表达组黑色素瘤巨噬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碳合成酶(iNOS)水平低于对照组,而CD206和CD16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组黑色素瘤巨噬细胞的TNF-α和iNOS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206和CD163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M2可通过影响糖酵解进程促进黑色素瘤侵袭与迁移,并对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M2转变起促进作用,是黑色素瘤代谢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m2 黑色素瘤 糖酵解 侵袭与迁移 细胞
下载PDF
IL-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鑫茂 杨雅倩 +1 位作者 屈梦扬 潘艳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4-376,共3页
肝脏在血容量调节、营养素代谢、免疫系统和生长信号通路的调控等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多种因素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形成急性肝损伤(ALI)、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AL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等疾病。我国... 肝脏在血容量调节、营养素代谢、免疫系统和生长信号通路的调控等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多种因素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形成急性肝损伤(ALI)、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AL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等疾病。我国是肝病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肝癌在我国的死亡率占第2位,我国肝癌的普遍发展模式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1-4]。肝癌在早期不易发现,但可以通过早期对慢性肝病治疗,延缓或控制肝癌发展进程,提高患者生存率。巨噬细胞是一种髓系免疫细胞,在机体组织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们摄取和降解死亡细胞、碎片和异物,并参与协调炎症发生的过程[5]。巨噬细胞在不同的微环境刺激下可极化为M1型和M2型。M1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促炎因子,推进炎症反应;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抗炎因子,参与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在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IL-4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在肝脏疾病中作用,为巨噬细胞分化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方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4 m2型细胞 慢性肝脏疾病 细胞肿瘤
下载PDF
IL-33介导M2巨噬细胞在口腔黏膜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相关作用机制
14
作者 吴丹 刘寻 +2 位作者 谢塞飞 朱可可 谭劲 《西部医学》 2024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介导M2巨噬细胞在口腔黏膜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口腔黏膜成纤维化(OSF)组(20只)和对照组(5只)。OSF组通过槟榔碱刺激建立OSF小鼠模型,对照组使用PBS注射液...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介导M2巨噬细胞在口腔黏膜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口腔黏膜成纤维化(OSF)组(20只)和对照组(5只)。OSF组通过槟榔碱刺激建立OSF小鼠模型,对照组使用PBS注射液在相同部位给药。观察口腔黏膜组织巨噬细胞表型、IL-33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通路表达水平;培养人口腔黏膜细胞并与M2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体外模型,使用IL-33添加剂和TGF-β受体抑制剂,观察EMT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证实了口腔黏膜纤维化模型建立成功,与对照组比较,OSF组口腔黏膜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此外,观察到IL-33和TGF-β水平升高以及TGF-β1/Smad通路激活,巨噬细胞在口腔黏膜组织中聚集且表型为M2巨噬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L-33组E-cadherin水平降低,Vimentin的表达增高(均P<0.05);LY-2109761+IL-33组与IL-33组相比,E-cadherin的表达增高,Vimentin的水平降低(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TGF-β、p-Smad2和Smad2的表达水平提示,与IL-33组相比,LY2109761+IL-33组IL-33对TGF-β有促进作用(P<0.05);IL-33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Smad2水平显著提高(P<0.05);LY-2109761+IL-33组与IL-33组相比,p-Smad2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IL-33通过介导M2巨噬细胞调控TGF-β1/Smad通路促进口腔黏膜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33 转化因子-β1/Smad信号通路 m2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在冠心病病态形成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酽怡 刘建辉 周建庆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4期557-560,共4页
研究表明,免疫细胞与冠状动脉疾病的进展有关,如CD4 T细胞[1]、TregT细胞[2]、中性粒细胞[3]、树突状细胞[4]及巨噬细胞等[5]。巨噬细胞作为人体内固有免疫细胞,根据微环境及刺激因素的不同可极化为经典活化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和... 研究表明,免疫细胞与冠状动脉疾病的进展有关,如CD4 T细胞[1]、TregT细胞[2]、中性粒细胞[3]、树突状细胞[4]及巨噬细胞等[5]。巨噬细胞作为人体内固有免疫细胞,根据微环境及刺激因素的不同可极化为经典活化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和替代活化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细胞 刺激因素 冠状动脉疾病 固有免疫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中性粒细胞 冠心病 活化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调控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16
作者 赵向阳 江博文 +1 位作者 陶滔 谈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影响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在体外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相应标记物和IL-10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影响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在体外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相应标记物和IL-10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0的表达情况。将GBC细胞株NOZ和GBC-SD分组为Control组(无血清培养基)、M2-CM组(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2-CM+anti-IL-10组(含IL-10中和抗体的M2-CM)和M2-CM+IgG组(含IL-10同型对照抗体的M2-CM)。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变化状况,再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结果:M2型巨噬细胞在体外诱导成功;与诱导前的THP-1相比,IL-10在M2型巨噬细胞内和上清液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型巨噬细胞可促进G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能抑制E-cadherin表达和促进Vimentin表达,阻断IL-10可抑制M2型巨噬细胞的这一影响(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IL-10促进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m2型细胞 细胞介素-10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miR-487a通过靶向调控TIA1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
17
作者 曲颜 戴霖 +3 位作者 王彪 阮笃激 钟裕昌 杨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738,共11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TAMs,将分化得到的M0、M1和M2型巨噬细胞经条件培养基(CM)刺激培养24 h,分别获取TAMs、M1-TAMs和M2-TAMs。转染TAMs,分为空白组、 inhibitor-NC组、 miR-487a inhibitor组、 miR-487a inhibitor+si-NC组和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转染效率。将M2-TAMs与AGS细胞共培养,分为AGS组、AGS+inhibitor-NC组、AGS+miR-487ainhibitor组、AGS+miR-487ainhibitor+si-NC组和AGS+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miR-487a和T淋巴细胞胞浆内抗原-1(TIA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AMs中CD206和CD16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TAM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精氨酸酶1(Arg-1)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AGS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结果:RT-qPCR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转染后,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细胞转染成功。Western blotting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ELISA法,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CK-8法,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沉默miR-487a表达可通过靶向上调TIA1抑制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小RNA-487a T淋巴细胞内抗原1 肿瘤相关细胞 m2型极化
下载PDF
PKM2缺失通过巨噬细胞极化促进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修复
18
作者 张迪 王丽娟 +4 位作者 李冲 陈昊贤 袁辉 洪健 李金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3-1172,共10页
目的:探索巨噬细胞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缺失对溃疡性结肠炎(UC)黏膜修复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多组学数据库(PXD001608、GSE193677和GSE214695)分析UC患者黏膜组织代谢变化及糖酵解限速酶的表达、细胞定位和临床意义。使用巨... 目的:探索巨噬细胞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缺失对溃疡性结肠炎(UC)黏膜修复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多组学数据库(PXD001608、GSE193677和GSE214695)分析UC患者黏膜组织代谢变化及糖酵解限速酶的表达、细胞定位和临床意义。使用巨噬细胞PKM2敲除转基因(PKM2^(ΔMAC))小鼠构建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分析巨噬细胞PKM2敲除对小鼠体重变化及疾病活动度指数(DAI)评分的影响,采用HE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及隐窝增生情况,RT-qPCR检测黏膜屏障主要标志物的mRNA表达水平。体外诱导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极化,流式细胞术检测PKM2敲除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RNA转录组测序分析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采用RT-qPCR进一步验证。结果:多组学数据库提示UC患者肠道组织中糖酵解增强,其中糖酵解限速酶PKM表达增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PKM家族中的PKM2(而非PKM1)在肠炎小鼠巨噬细胞中表达增加。与对照小鼠相比,PKM2^(ΔMAC)小鼠体重下降、腹泻、便血及结直肠长度缩短等情况显著缓解,DAI评分降低;此外,黏膜破坏及组织损伤程度减轻,伴随结肠隐窝数量及黏膜屏障主要标志物Ocln、F11r和Tjp-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显示,与对照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相比,LPS刺激降低了PKM2^(ΔMAC)小鼠中促炎型F4/80^(+)CD45^(+)CD86^(+)巨噬细胞水平,而IL-4刺激则增加了促修复型F4/80+CD45+CD206+巨噬细胞水平。RNA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PKM2^(ΔMAC)小鼠巨噬细胞发生显著的基因差异性表达,且在白细胞迁移、组织重塑及细胞因子互作等生物过程中富集。PKM2^(ΔMAC)小鼠巨噬细胞促修复因子Il18、Cxcl1、Ptgs2、Wnt6等表达上调,并进一步在PKM2稳定敲除的THP-1细胞株中得以验证。结论:糖酵解限速酶PKM2缺失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向修复表型转变促进UC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 m2型丙酮酸激酶 黏膜修复
下载PDF
白芍通过调控M2巨噬细胞极化有效缓解何首乌引发的特异质肝损伤
19
作者 曹波 李蓥滢 +6 位作者 林蒙蒙 徐静 李泰锋 费小非 肖小河 李国辉 李春雨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4年第2期209-221,I0008,I0009,共15页
特异质药物性肝损伤(IDILI)是一种因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少数易感人群中。何首乌(PM)虽是一个常用的补益药,但许多临床数据已证明PM会引发IDILI。大多数IDILI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应激相关,然而对于PM导致IDILI的内在机制仍... 特异质药物性肝损伤(IDILI)是一种因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少数易感人群中。何首乌(PM)虽是一个常用的补益药,但许多临床数据已证明PM会引发IDILI。大多数IDILI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应激相关,然而对于PM导致IDILI的内在机制仍尚未被阐明。白芍(PRA)在临床上常与其他中药配伍,具有增效减毒缓解炎症等功效。但PRA是否能够缓解PM引发的肝损伤及内在机制仍未可知。在本研究中,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了PRA配伍PM在天然免疫中的相关靶点可能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同时采用非肝毒性剂量的LPS复制免疫应激模型,通过肝功能指标及病理等结果显示,当PM与PRA联用后,肝损伤的程度有所改善,相关促炎因子TNF-α和IL-6下降,M2巨噬细胞相关因子也有所上升。在体外,PM抑制了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中IL-4诱导的Arg1及M2巨噬细胞标记物的表达,PRA则能够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当二者配伍时,PRA可以改善PM对M2巨噬细胞极化的抑制作用。总之,这些研究结初步表明PRA能够通过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缓解PM引发的肝损伤,为解决何首乌引发的IDILI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ILI m2细胞极化 白芍 何首乌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PKM2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20
作者 刘清 谭依依 +3 位作者 陈娇 彭天元 王薇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3-159,168,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中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表达对食管癌细胞迁移、侵袭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慢病毒转染PKM2敲低/过表达质粒至THP-1细胞并诱导分化为TAMs,随机分为PKM2...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中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表达对食管癌细胞迁移、侵袭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慢病毒转染PKM2敲低/过表达质粒至THP-1细胞并诱导分化为TAMs,随机分为PKM2敲低组(PKM2 KD组)、PKM2敲低对照组(PKM2 KD NC组)、PKM2过表达组(PKM2 OE组)和PKM2过表达对照组(PKM2 OE NC组)。qRT-PCR检测PKM2及巨噬细胞表型标志物的表达;进一步与食管癌KYSE150细胞共培养后,Transwell实验检测食管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将共培养细胞混合接种裸鼠皮下构建裸鼠荷瘤模型,免疫组化检测PKM2和CD163的表达,ELISA检测葡萄糖和乳酸水平。结果与PKM2 KD NC组相比,PKM2 KD组TAMs细胞内PKM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OS2表达上调(P均<0.05),CD163轻微下调(P>0.05),CCL5表达下调(P<0.05);与PKM2 OE NC组相比,PKM2 OE组TAMs细胞内PKM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OS2表达下调(P均<0.05),CD163轻微上调(P>0.05),CCL5表达上调(P<0.05)。共培养后,与PKM2 KD NC组相比,PKM2 KD组KYSE15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均<0.001);与PKM2 OE NC组相比,PKM2 OE组KYSE15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P均<0.01)。细胞混合接种后,与CO-PKM2 KD NC组相比,CO-PKM2 KD组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减小(P>0.05),瘤体内PKM2和CD163表达下降(P均>0.05),血清葡萄糖和乳酸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与CO-PKM2 OE NC组相比,CO-PKM2 OE组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增大(P>0.05),瘤体内PKM2和CD163表达上调(P均>0.05),血清葡萄糖和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PKM2表达变化影响TAMs细胞表型分化,而TAMs细胞中PKM2的表达可能通过无氧糖酵解作用,影响食管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相关细胞 m2型丙酮酸激酶 恶性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