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促进乳腺癌细胞黏附于细胞外基质
1
作者 陈静琦 曾波航 +1 位作者 朱必胜 侯开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5-739,共5页
背景与目的:在乳腺癌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促进乳腺癌转移,与病人的预后呈负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与TAMs表形和功能相似的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acrophages,M2)是否能... 背景与目的:在乳腺癌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促进乳腺癌转移,与病人的预后呈负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与TAMs表形和功能相似的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acrophages,M2)是否能促进乳腺癌细胞黏附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进一步阐明M2促进乳腺癌浸润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M2。在乳腺癌细胞与巨噬细胞的无血清共培养体系中,用纤粘连蛋白包被或不包被培养板的底面,模拟乳腺癌微环境,用黏附实验的方法检测M2促进乳腺癌细胞黏附于ECM的作用。结果:在M2的作用下,乳腺癌MDA-MB-231、BT-474、SK-3rd细胞发生黏附于ECM的细胞明显增多;随时间延长,MDA-MB-231细胞黏附于ECM的细胞数明显增多。结论:M2促进乳腺癌细胞黏附于E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 黏附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通过JAK2/STAT3途径促进胰腺癌SW1990细胞侵袭迁移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天有 谭浪平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JAK2/STAT3通路对胰腺癌SW1990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促进胰腺癌演进的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IL-4体外诱导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M2),模拟胰腺癌微环境中... 目的:探讨JAK2/STAT3通路对胰腺癌SW1990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促进胰腺癌演进的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IL-4体外诱导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M2),模拟胰腺癌微环境中的TAMs,并将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与胰腺癌SW1990细胞进行共培养。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JAK2、STAT3 m 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M2可明显上调胰腺癌SW1990细胞JAK2、STAT3的m RNA(P<0.05)与蛋白水平(P<0.05),共培养32 h后可显著促进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横向迁移(P<0.05)和纵向侵袭能力(P<0.05)。结论:M2可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胰腺癌SW199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 胰腺癌 JAK2 STAT3 侵袭迁移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的选择性激活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3
作者 谢宇芬 宋尔卫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0年第4期315-318,共4页
单核巨噬细胞存在两种激活途径 ,即经典激活和选择性激活 .既往对单核巨噬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侧重于其经典激活后的促炎效应 ,包括抗原处理、呈递、T细胞激活和促炎因子的分泌 .近年愈来愈多的研究揭示了单核巨噬细胞选择性激... 单核巨噬细胞存在两种激活途径 ,即经典激活和选择性激活 .既往对单核巨噬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侧重于其经典激活后的促炎效应 ,包括抗原处理、呈递、T细胞激活和促炎因子的分泌 .近年愈来愈多的研究揭示了单核巨噬细胞选择性激活的重要性 ,如参于组织的修复、组织纤维化和血管形成 .本文从单核巨噬细胞平衡调节入手 ,阐述选择性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分子特征 ,及其在多种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 选择性激活 表型 分子特征
下载PDF
选择性激活PPARγ可抑制胰腺癌浸润和减少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的表达
4
作者 徐近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选择性激活PPARγ 胰腺癌 癌浸润 组织纤维蛋白 溶酶原激活 基因表达 肿瘤
下载PDF
PCR-DGGE技术在内源细菌选择性激活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包木太 王兵 +2 位作者 陈庆国 高光军 李希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02-1809,共8页
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也为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激活剂的注入对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考察了激活过程中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 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也为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激活剂的注入对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考察了激活过程中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常压(1 MPa)和高压(10 MPa)下内源激活DGGE条带变化,进行了激活过程中的PCR序列分析,考察了激活不同阶段中的优势菌,将优势条带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激活过程中主要内源菌所在类群分析.结果表明,高压条件下,优势菌群结构与常压下差异较大,常压激活和高压激活细菌类群数量变化差异显著;激活后,优势菌的种类有所增加,群落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激活前,优势菌是芽孢杆菌,而激活剂的加入使变形菌的在种类上得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细菌 选择性激活 DGGE PCR测序
原文传递
Ca^(2+)经钙激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进入ECV304内皮细胞
6
作者 于德洁 鲍光宏 +1 位作者 林琳 郑永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64-767,共4页
目的 研究钙离子进入ECV30 4内皮细胞株的途径和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对钙内流的影响。方法 用膜片钳的细胞贴附式和全细胞方式记录ECV30 4内皮细胞的通道活动。结果  (1 )在记录单通道电流时电极液含 1 2 0mmol·L- 1 CaCl2 ,细... 目的 研究钙离子进入ECV30 4内皮细胞株的途径和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对钙内流的影响。方法 用膜片钳的细胞贴附式和全细胞方式记录ECV30 4内皮细胞的通道活动。结果  (1 )在记录单通道电流时电极液含 1 2 0mmol·L- 1 CaCl2 ,细胞浴液不含K+ 、Na+ 时 ,Ca2 + 经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CAN)内流的电导为γ0 =(1 2 90± 2 1 1 ) pS(n =4)。1× 1 0 - 7mol·L- 1 AⅡ可显著增强通道电流幅度和延长通道开放时 ,其电导增大为γ1 =(2 2 1 8± 2 2 9)pS(n =4)。全细胞记录得到的结果与单通道的一致。 (2 )用全细胞方式记录到ECV30 4内皮细胞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电流 ,记录到该峰值电流为 (2 9 32± 3 56)pA(n =4) ,2 0 μmol·L- 1 nifedepine能抑制这个峰值电流 ,被抑制后的电流峰值为 (6 0 0± 3 94)pA(n =4)。 2 μmol·L- 1 BayK8644能显著激活通道活动。结论 Ca2 + 经CAN进入ECV30 4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株ECV304 激活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钙通道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选择性PPARγ调节剂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宁 孟爱民 王莉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第一类胰岛素增敏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曾在二型糖尿病(T2DM)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TZDs类药物存在增重、水肿、骨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副作用,保留TZDs类药物的胰... 第一类胰岛素增敏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曾在二型糖尿病(T2DM)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TZDs类药物存在增重、水肿、骨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副作用,保留TZDs类药物的胰岛素增敏效果而无其副作用的选择性PPARγ调节剂(SPPARγM)是新型胰岛素增敏剂的发展方向。现有实验主要对SPPARγM候选分子影响PPARγ受体构象改变、受体磷酸化、受体对共调节因子的选择性募集和PPARγ下游靶基因选择性开启等几个层次的分子作用机制作了初步探讨。该文综述了SPPARγM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PPARγ调节剂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构象改变磷酸化 共调节因子 靶基因 二型糖尿病
下载PDF
同译同形性对韩国留学生汉语三字组合加工的影响
8
作者 赵果 黄晶恩 张恩璐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同译性,即词语搭配在母语和目的语中的翻译具有一致性,对二语词汇加工的影响已经在多种不同语言的习得中得到验证。但是,当母语和目的语同属汉字文化圈时,在翻译同译性的基础上词语之间还存在是否同形的差异。本文通过词汇判断实验,考... 同译性,即词语搭配在母语和目的语中的翻译具有一致性,对二语词汇加工的影响已经在多种不同语言的习得中得到验证。但是,当母语和目的语同属汉字文化圈时,在翻译同译性的基础上词语之间还存在是否同形的差异。本文通过词汇判断实验,考察在具备同译性条件下,同形性对韩国留学生汉语三字组合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同译同形性对三字组合加工有影响,具体表现为同译同形组的反应时比同译不同形组更短,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支持双语词汇通达的非选择性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一致性 韩国语汉字词 三字组合 选择性激活
下载PDF
外源和内源微生物在营养剂激活过程中丰度变化及对原油作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大威 张健 +1 位作者 马挺 齐义彬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169,共6页
旨在研究在油藏环境中,营养剂激活条件下内、外源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细菌群落和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微生物降解原油能力的影响。利用中海油NB35-2油田A18、B16井产出液油水样,在地层条件下投放营养剂及外源菌进行富集培养后,定时取样... 旨在研究在油藏环境中,营养剂激活条件下内、外源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细菌群落和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微生物降解原油能力的影响。利用中海油NB35-2油田A18、B16井产出液油水样,在地层条件下投放营养剂及外源菌进行富集培养后,定时取样,样品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其丰度结构变化;同时结合原油黏度测定、四组分分析,分析营养剂激活过程中外源、内源微生物对原油作用变化,研究营养剂的加入对激活原油降解微生物的作用。通过对内源和外源微生物激活前后DGGE条带的数量和亮度变化分析表明,油藏环境中的细菌在种类和数量上并不丰富,激活剂的加入改变了菌群原有的贫营养环境,从而使一些因营养缺乏生长受抑制细菌得以大量繁殖,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结果显示,单独添加外源菌种不能有效激活内源菌种,加入营养剂后,内源菌种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同时外源菌和内源菌复配后对原油的降解作用也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细菌群落 选择性激活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稠油降解能力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玉玮 杨长青 +3 位作者 魏子白 霍丽丽 李佳琪 郝瑛辉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胃癌(GC)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仅次于肺癌和肝癌的肿瘤相关死亡原因[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胃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缓慢进展、多因素的病理过程。慢性炎症... 胃癌(GC)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仅次于肺癌和肝癌的肿瘤相关死亡原因[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胃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缓慢进展、多因素的病理过程。慢性炎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癌的经典决定因素[2]。近年来,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免疫微环境在胃癌中的作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介导的免疫抑制和促血管生成表型可能是其主要关注点,特别是在弥漫型GC和基因稳定的亚组中,选择性激活的抗炎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的表达更高,并可能有助于免疫抑制表型[3]。本文旨在分析TAMs在胃癌中的作用以及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为新的分子研究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抑制 免疫微环境 弥漫型 促血管生成 选择性激活 死亡原因 慢性炎症
下载PDF
FIZZ1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红明 李晓燕 +2 位作者 何作云 高玉琪 谈红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1期6-7,10,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FIZZ1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粥样斑块内的表达。方法:C57BL/6JApoE基因敲除鼠及C57BL/6J野生型小鼠各9只,分别喂食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24周后处死,自主动脉根部至腹主动脉离断整支血管,石蜡包埋后作连续切片,行HE染色及FIZZ1免疫... 目的:探讨FIZZ1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粥样斑块内的表达。方法:C57BL/6JApoE基因敲除鼠及C57BL/6J野生型小鼠各9只,分别喂食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24周后处死,自主动脉根部至腹主动脉离断整支血管,石蜡包埋后作连续切片,行HE染色及FIZZ1免疫组化,检测血管斑块内FIZZ1表达情况,RT-PCR检测斑块内FIZZ1mRNA表达。结果:ApoE基因敲除鼠高脂饲养24周后,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明显,斑块体积较大,免疫组化及其RT-PCR可见FIZZ1及其mRNA在粥样硬化斑块内明显表达,同龄野生型C57BL/6J鼠血管壁内未见FIZZ1及其mRNA表达。结论:FIZZ1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基因敲除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FIZZ1 INFLAMMATORY TH2型细胞因子 选择性激活 有丝分裂因子 表达序列标记
下载PDF
尿激酶原活性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菁 朱镇华 +2 位作者 刘莉莉 刘建宁 朱德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6-419,共4页
以双链尿激酶国际标准品 (IS)为对照 ,用显色底物法和凝块溶解法测定糖基化和非糖基化的尿激酶原的酶活性 ,结果表明与凝块法相比 ,显色底物法测定两种形式的尿激酶原的酶活力相近 ,测量误差小 ,重复性好 。
关键词 尿激酶原 显色底物法 凝块溶解法 酶活性 活性测定 纤维蛋白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
下载PDF
链霉素对心肌梗死大鼠离体心脏牵张时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富路 曹君娴 谢荣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链霉素对心肌梗死(简称MI)大鼠离体心脏牵张时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链霉素组、MI组、MI+链霉素组。离体心脏经Langendorff灌流后,通过改变水囊容积,以△V=0.1,0.2,0.3ml对心室牵张5s,观察牵... 目的探讨链霉素对心肌梗死(简称MI)大鼠离体心脏牵张时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链霉素组、MI组、MI+链霉素组。离体心脏经Langendorff灌流后,通过改变水囊容积,以△V=0.1,0.2,0.3ml对心室牵张5s,观察牵张效应30s,记录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室性早搏(PVB)及室性心动过速(VT)的次数。结果牵张使正常对照组及MI组MAPD90显著延长(P<0.05或0.01),其中MI组在相应牵张幅度下其MAPD90增加更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如△V=0.3ml,从63.2±4.95ms到55.67±4.39ms)。链霉素对基础状态下MAPD90无影响(P>0.05),但可使牵张后已延长的MAPD90显著缩短(P均<0.05;如MI组与MI+链霉素组,△V=0.2ml,从58.09±4.27ms到53.1±3.64ms)。正常及MI组PVB和VT发生率随△V的增加而增加,且后者高于前者。链霉素使两组PVB发生率显著下降,并可显著抑制VT的发生(P<0.005)。结论MI后牵张更有助于恶性心律失常的产生和维持,链霉素可以明显抑制上述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链霉素 牵张激活选择性离子通道 机电反馈 单向动作电位
下载PDF
牵张大鼠左心室所致的心律失常
14
作者 黄海霞 王伟 +3 位作者 魏华 付小锁 刘萍 钮伟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观察牵张大鼠左心室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并通过施加阻断剂观察牵张激活离子通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机械电反馈的可能机制。方法记录离体大鼠心脏的表面心电图,应用压力钳技术控制左心室内压。在心室舒张末期施加额外的牵张刺激,... 目的观察牵张大鼠左心室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并通过施加阻断剂观察牵张激活离子通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机械电反馈的可能机制。方法记录离体大鼠心脏的表面心电图,应用压力钳技术控制左心室内压。在心室舒张末期施加额外的牵张刺激,观察大鼠心电活动的变化。并观察用链霉素(800μmol/L)灌流30min后,对牵张所致心电活动变化的阻断作用。结果0mmHg压力钳制或以正常心室内压波形钳制左心室内压不引起心电活动变化。在正常心室内压钳制波形的舒张末期施加强度为140mmHg、持续时间为30ms的额外牵张刺激,可以引起大鼠心室发生期前兴奋。链霉素(800μmol/L)灌流30min后,额外牵张刺激所致期前兴奋消失。结论心室舒张末期施加较强的额外牵张刺激引起心电活动改变,表现为期前兴奋,提示牵张激活了去极化电流。该机械电反馈现象可以被链霉素阻断,提示牵张激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在该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电反馈 牵张 链霉素 牵张激活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压力钳
下载PDF
Nature Methods发布CRISPR重要成果
15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5期1028-1028,共1页
CRISPR-Cas9系统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编辑许多生物体和细胞类型的DNA序列。然而,科学家们也日益认识到可以利用它来激活基因的表达。为此,他们构建出了大量可激活Cas9蛋白的合成基因来研究基因功能或在潜在的治疗方法中弥补不充足的基因表达。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合成基因 细胞类型 NATURE DNA CRISPR 哈佛医学院 系统生物学 激活蛋白 选择性激活
下载PDF
PPARα激动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婷婷 王庸晋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6期385-387,共3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内受体超家族转录因子,具有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参与脂质能量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PPARα激动剂可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等患者的血脂异常,但传统的PPARα激动剂存在剂量依...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内受体超家族转录因子,具有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参与脂质能量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PPARα激动剂可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等患者的血脂异常,但传统的PPARα激动剂存在剂量依赖的药物不良反应,且缺乏组织特异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新一代高选择性PPARα激动剂正在研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
下载PDF
不同压力条件下油藏内源细菌群落激活过程中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包木太 王兵 +2 位作者 陈庆国 高光军 李希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了解常压(1MPa)和高压(10MPa)条件下内源细菌激活中的细菌群落和结构的变化。【方法】利用胜利油田沾3×24井产出液水样,在常压和高压下进行富集培养后,定时取样,样品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 【目的】了解常压(1MPa)和高压(10MPa)条件下内源细菌激活中的细菌群落和结构的变化。【方法】利用胜利油田沾3×24井产出液水样,在常压和高压下进行富集培养后,定时取样,样品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析。【结果】通过对内源微生物激活前后DGGE条带的数量和亮度变化分析表明,油藏环境中的细菌在种类和数量上并不丰富,激活剂的加入改变了菌群原有的贫营养环境,从而使一些因营养缺乏生长受抑制细菌得以大量繁殖,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结论】高压条件下,条带数量变化趋势与常压下大体一致,但在条带数量和出现的位置上有所差异,高压条件下,DGGE条带数量要少一些,说明高压激活过程中能适应环境的细菌种类较少,且条带数量的增加相比常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激活后期,条带数量和亮度的变化逐渐趋缓,表明细菌群落生态结构重新调整,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论文的研究结果为解释微生物驱油室内研究与现场效果评价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细菌群落 选择性激活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r—tPA动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21
18
作者 毕敏 童绥君 +3 位作者 张艺丹 江斌 陈汉水 马琪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研究cT灌注指导下r—tPA动脉溶栓治疗6~9h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前瞻对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将63例发病6~9h内CT灌注成像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急性脑梗... 目的研究cT灌注指导下r—tPA动脉溶栓治疗6~9h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前瞻对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将63例发病6~9h内CT灌注成像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A组给予r—tPA动脉接触溶栓,B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等治疗。各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h和7d行NIHSS评分,90d行mRS及BI评分以评定临床预后;A组患者术前、术后行脑血管DSA检查,判定闭塞血管再通情况;两组患者24h内均复查颅脑CT,观察是否合并脑出血。结果A组30例,B组33例;治疗前后比较,NIHSS评分差异24h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比较显示A组较B组在治疗后24h、7d时NIHS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后90d良好预后者A组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溶栓治疗后成功再通20例(66.67%),24h内有2例并发脑出血,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指导下r-tPA动脉溶栓是治疗6~9h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CT灌注成像 缺血半暗带 时间窗 血管再通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春 梅聪 +5 位作者 周琼 朱丽芹 王毅鹏 翁晓春 周松兰 唐哲 《医学信息》 2022年第5期83-86,90,共5页
目的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小鼠模型,观察病理生理变化,明确Kupffer细胞在经典激活(M1)和选择性激活(M2)之间的转换与NAFLD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配到普通饮食组、4周高脂饮食组和8周高脂饮食组,每组10... 目的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小鼠模型,观察病理生理变化,明确Kupffer细胞在经典激活(M1)和选择性激活(M2)之间的转换与NAFLD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配到普通饮食组、4周高脂饮食组和8周高脂饮食组,每组10只。每周评估小鼠体重、毛发、精神状态等指标。在培养时间结束后,进行肝脏组织切除和采集小鼠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胰岛素、胆固醇、ALT和AST)及组织切片HE染色确立模型建立和病理生理变化特征。切除的肝脏组织同时进行分离Kupffer细胞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细胞分泌TNF-α、IL-6、MCP1、IL-1β、iNOS、VEGF和IL-10各细胞因子水平评估Kupffer细胞的分化状态。结果高脂饮食组的小鼠体重高于对照组,且8周高脂饮食组体重、胰岛素、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AST和ALT水平均高于4周高脂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切片显示高脂饮食组脂滴弥漫浸润肝细胞中,脂肪变性的肝细胞极度肿胀呈圆形,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加;4周高脂饮食组和8周高脂饮食组TNF-α、IL-6、MCP1、IL-1β、iNOS及VEGF水平均高于普通饮食组,且8周高脂饮食组高于4周高脂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高脂饮食组和8周高脂饮食组IL-10水平低于普通饮食组,且8周高脂饮食组低于4周高脂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AFLD中,Kupffer细胞通过经典激活途径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分泌大量促炎细胞因子,使肝脏处于高炎症状态对肝脏组织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KUPFFER细胞 经典激活 选择性激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