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式在动静脉内瘘腔内治疗时缓解疼痛有效性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温静 詹申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12期830-83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腔内治疗时缓解疼痛的有效性,以期指导此类手术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行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腔内治疗时缓解疼痛的有效性,以期指导此类手术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行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angioplasty,PTA)的190例患者,根据患者PTA过程中针对扩张部位使用的麻醉方式分为3组:对照组(62例),局部浸润麻醉组(72例),选择性神经阻滞组(56例)。手术后使用线性直观模拟标度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血管扩张过程中疼痛的程度,调查患者和手术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手术后每月复查,资料随访截止至2020年12月,以观察内瘘的通畅情况。结果选择性神经阻滞组、局部浸润麻醉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疼痛评分分别为3(0~8)、3(0~10)、7(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656,P<0.001)。3组在患者及手术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χ^(2)分别为42.656,33.859,P均<0.001)。选择性神经阻滞组手术后1、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为98.1%、81.8%、54.5%、32.7%,局部浸润麻醉组的为95.8%、94.4%、69.4%、47.2%,对照组的为98.3%、83.3%、56.7%、25.0%。各组在1个月(χ^(2)=0.907,P=0.736)、3个月(χ^(2)=5.603,P=0.065)、6个月(χ^(2)=3.594,P=0.166)的初级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355,P=0.025)。结论选择性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腔内治疗时均可以提供有效安全的镇痛效果,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且短期初级通畅率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 选择性神经阻滞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