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大部分切除术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上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建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35期142-142,共1页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选取的7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胃大部分切除组和高选择迷走神经切除组,分别为35例和39例,...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选取的7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胃大部分切除组和高选择迷走神经切除组,分别为35例和3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梗阻、上腹痛、术后贫血、反流性胃炎等一般情况。结果胃大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贫血和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5.71%和33.33%,明显高于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组患者(5.13%、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上具有比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疗效比较 胃大部分切除 十二指肠溃疡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
下载PDF
扩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加溃疡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研究
2
作者 方在旺 高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扩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加溃疡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确诊的106例十二指肠溃疡(或并发穿孔、出血),采用扩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溃疡局部切除术治疗,并设对照组90例。手术前、后进行基础胃酸分泌... 目的探讨扩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加溃疡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确诊的106例十二指肠溃疡(或并发穿孔、出血),采用扩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溃疡局部切除术治疗,并设对照组90例。手术前、后进行基础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和高峰胃酸分泌量(PAO)测定。结果治疗组均获治愈,获得12个月至10年随访者87例(82%),溃疡复发1例(0.94%)。对照组术后近期死亡1例(1.10%),吻合口狭窄4例(4.40%),胃炎15例(16.60%),吻合口溃疡3例(3.30%),溃疡复发3例(3.30%)。治疗组术后测定BAO、.PAO和MAO较术前下降显著(P<0.01)。结论扩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加溃疡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达到病因、病灶双治疗,且不改变其正常解剖位置和胃的正常容积,疗效显著,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或并发穿孔、出血)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局部切除 扩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
下载PDF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新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4期175-176,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照手术不同划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46例患者胃大部切除术,给予观察组36例患者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 目的分析研究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照手术不同划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46例患者胃大部切除术,给予观察组36例患者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并发症改善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平均出血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手术优势更为显著,值得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迷走神经切除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伟刚 《右江医学》 2013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比较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治疗的14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3例。治疗组应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对照组应用... 目的比较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治疗的14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3例。治疗组应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对照组应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5.89%,对照组为91.7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77%,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都很显著,但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具有诸多优势而更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胃大部分切除 迷走神经切除
下载PDF
对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的新看法 被引量:1
5
作者 Johnston D 张延龄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3-145,共3页
自八十年代迷走神经切除术成为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手术治疗以来,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诸如迷走神经干切除(TV)、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SV)以及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HSV)的适应证,加倣胃窦切除术或引流术的指征,幽门应否保持完整,术中或... 自八十年代迷走神经切除术成为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手术治疗以来,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诸如迷走神经干切除(TV)、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SV)以及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HSV)的适应证,加倣胃窦切除术或引流术的指征,幽门应否保持完整,术中或术后各种测定神经切除完整性等试验的价值,胃壁浆肌层切开术能否替代胃壁外的迷走神经切除术等等,作者对此进行了复习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除 选择性 改良 溃疡
下载PDF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翔南 周大现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0年第1期26-28,30,共4页
自八十年代迷走神经切除术成为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手术治疗以来,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诸如迷走神经干切除(TV)、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SV)以及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HSV)的适应证,加做胃窦切除术或引流术的指征,幽门应否保持完整,术中或... 自八十年代迷走神经切除术成为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手术治疗以来,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诸如迷走神经干切除(TV)、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SV)以及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HSV)的适应证,加做胃窦切除术或引流术的指征,幽门应否保持完整,术中或术后各种测定神经切除完整性等试验的价值,胃壁浆肌层切开术能否替代胃壁外的迷走神经切除术等,作者对此进行复习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切除 十二指肠溃疡 疗效
下载PDF
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7
作者 尹慧 胡有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验证胃肠-迷走神经-脑轴在肺叶切除术PONV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右侧肺叶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80例,年龄30~75岁,BMI 18~30 kg/m^(2),ASA... 目的 通过观察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验证胃肠-迷走神经-脑轴在肺叶切除术PONV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右侧肺叶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80例,年龄30~75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组(V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90例。术中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下对VB组使用0.75%罗哌卡因2.5 ml行气管下段右侧迷走神经阻滞,C组不行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记录肺叶切除术后24 h内PONV发生情况。记录术后24 h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情况、补救性止吐药应用情况、术后24 h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分、意识模糊评估法-中文修订版(CAM-CR)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咳嗽、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ASA分级、晕动症、PONV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吸烟、哮喘病史。与C组比较,术后24 h内VB组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24(27%) vs 39 (43%),(P<0.05)]。两组术后24 h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情况、补救性止吐药应用情况、术后24 h NRS评分、CAM-C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 h内无一例咳嗽、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 肺叶切除术中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减少PONV的发生,提示迷走传入神经在介导PONV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 后恶心呕吐 迷走神经 神经阻滞 胃肠-迷走神经-脑轴
下载PDF
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英)
8
作者 沈静滴 《国际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73-373,共1页
腹腔镜迷走神经干切除术和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已有陆续报道。1991年Katkhouda和Mouiel介绍了腹腔镜前侧小弯浆肌层切开和后迷走神经干切除术的方法、作者则介绍了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的操作方法。病人处于膀胱截石位,术者... 腹腔镜迷走神经干切除术和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已有陆续报道。1991年Katkhouda和Mouiel介绍了腹腔镜前侧小弯浆肌层切开和后迷走神经干切除术的方法、作者则介绍了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的操作方法。病人处于膀胱截石位,术者立于病人的两腿之间,助手分别站在病人的右、左侧。作5~6个套管孔, 5~ 10mm, 2个位于脐上正中线,左右肋下各1个,另2个在左上腹的中线旁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 腹腔镜手 选择性 迷走神经 套管孔 内镜检查 浆肌层切开 操作方法 小网膜 胃酸分泌试验
原文传递
高选择迷走神经钳夹术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甄旭 王冠秀 +1 位作者 白春辉 何景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选择迷走神经钳夹术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中的应用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将43例行PPPD患者随机分为钳夹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行常规PPPD;钳夹组在常规PPPD基础上加用高选择迷走神经钳夹术,动态观察2组术后... 目的探讨高选择迷走神经钳夹术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中的应用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将43例行PPPD患者随机分为钳夹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行常规PPPD;钳夹组在常规PPPD基础上加用高选择迷走神经钳夹术,动态观察2组术后第2、4、6个月上腹不适和体质量增加情况。结果钳夹组术后2、4、6个月出现上腹不适的例数略少于对照组,且术后2个月体质量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高选择迷走神经钳夹术可有效防止PPPD患者出现上腹灼痛、食欲缺乏等不良反应,有利于术后恢复,增加体质量,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 迷走神经 钳夹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保留迷走神经干的选择性断流加大网膜包肾术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波 贺爱军 +8 位作者 吴耀禄 白铁成 梅乐园 白忠学 张磊 刘磊 赵宇 袁江涛 訾永宏 《西部医学》 2014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比较保留迷走神经干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VTP+SPCDV+ORP)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D)对胃肠功能及腹水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普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8例,分为VTP+SPCDV+ORP组(A组,n=48)和PD组(B组,n=50)两... 目的比较保留迷走神经干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VTP+SPCDV+ORP)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D)对胃肠功能及腹水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普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8例,分为VTP+SPCDV+ORP组(A组,n=48)和PD组(B组,n=50)两组。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回复时间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生率及腹水的深度。结果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45±1.94)d和(4.98±2.56)d,手术后两组PHG发病率分别为47.91%和76.00%,两组手术后腹水深度分别为(2.85±1.66)cm和(4.50±1.3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VTP+SPCDV+ORP组较PD组明显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减少PHG的发病率,减少腹水的形成,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大网膜包肾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下载PDF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穿孔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任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7期1417-1417,1419,共2页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穿孔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对36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加穿孔修补术治疗。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10 d,术...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穿孔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对36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加穿孔修补术治疗。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10 d,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6个月。36例中35例患者胃疼痛症状消失,饮食正常,无腹胀,均恢复正常生活,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溃疡愈合,1例于术后2年复发。结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穿孔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 穿孔修补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韦文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比较胃大部切除术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高选迷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对照组30例患者行高选迷切术。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胃大部切除术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高选迷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对照组30例患者行高选迷切术。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与胃大部切除术相比,高选迷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下载PDF
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联合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大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4期524-525,共2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联合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 目的:探究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联合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联合穿孔修补术治疗。结果:经随访1年后观察,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6.43%,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2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联合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创伤小,治疗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 穿孔修补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下载PDF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研究
14
作者 冯文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痔疮自动套扎术(RPH)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TST联合...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痔疮自动套扎术(RPH)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TST联合外痔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出血评分、术后肛门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的88.2%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7%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10 d出血评分(0.54±0.16)、(0.15±0.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5±0.27)、(0.77±0.18)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5、10 d肛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98±1.32)、(1.34±1.16)、(1.10±1.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6±2.25)、(3.88±1.47)、(2.63±1.23)分(P<0.05)。与对照组的13.2%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明显更低(P<0.05)。结论TST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术后出血和肛门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 痔疮自动套扎 混合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胃壁细胞迷走神经切除和改良式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短期观察
15
作者 陈炳 朱世辉 《上海医学》 CAS 1982年第3期129-131,181,共4页
本文报道30例胃壁细胞迷走神经切除术和50例改良式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术。术后胃液分析与术前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随访半年至3年半,近期疗效均属优、良。作者认为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食管下端至少要剥离5厘米以上,... 本文报道30例胃壁细胞迷走神经切除术和50例改良式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术。术后胃液分析与术前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随访半年至3年半,近期疗效均属优、良。作者认为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食管下端至少要剥离5厘米以上,膈下食管旁置引流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断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 高选迷切 胃窦切除 胃液分析 第十对脑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 迷走神经切除 改良式
下载PDF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切除术治疗幽门梗阻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龚剑寒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期63-63,共1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切除术治疗幽门梗阻的疗效。方法24例幽门梗阻的病例,采用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切除术治疗,术后2个月追访,进行疗效评定、X线钡餐检查及Visik评分。结果临床疗效评定有效率91.7%;X线钡餐提示4... 目的观察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切除术治疗幽门梗阻的疗效。方法24例幽门梗阻的病例,采用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切除术治疗,术后2个月追访,进行疗效评定、X线钡餐检查及Visik评分。结果临床疗效评定有效率91.7%;X线钡餐提示4例胃排空延迟,2例胃扩张,0例龛影,0例吻合口狭窄;Visik评分Ⅰ~Ⅱ级者87.5%。结论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幽门梗阻效果良好,此术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 幽门梗阻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结合实施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张海鸣 周科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4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中对迷走神经的处理方法,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EED中结合实施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术后随访观察胃排空、正常的胃肠功能、胆系发病率、术后再出血和溃疡病的发生等情况。结果EED中结...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中对迷走神经的处理方法,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EED中结合实施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术后随访观察胃排空、正常的胃肠功能、胆系发病率、术后再出血和溃疡病的发生等情况。结果EED中结合实施HSV的方法实际操作可行,有效地减少了传统EED的术后并发症。结论改良的的术式对生理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避免了辅助手术的创伤,提高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 疗效 并发症 改良
下载PDF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Ⅲ~Ⅳ度非环形痔病的效果研究
18
作者 莫辉 叶大才 +2 位作者 江小龙 廖克芬 黎业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究Ⅲ~Ⅳ度非环形痔病患者应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00例Ⅲ~Ⅳ度非环形痔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接受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的是PPH组,TS... 目的:探究Ⅲ~Ⅳ度非环形痔病患者应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00例Ⅲ~Ⅳ度非环形痔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接受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的是PPH组,TST组采用TST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TST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PPH组(P<0.05)。TST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便血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PPH组(P<0.05)。结论:TST治疗Ⅲ~Ⅳ度非环形痔病疗效确切,可大幅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且手术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 Ⅲ~Ⅳ度非环形痔病 并发症
下载PDF
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穿孔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靖 任善镐 +4 位作者 周健 王军 王敬东 孙玉安 赵文达 《现代医学》 2003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 对 15 4例十二肠溃疡穿孔患者 ,采用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手术治疗 ,并随访其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 ,患者疼痛消失、食欲正常、恢复正常生... 目的 探讨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 对 15 4例十二肠溃疡穿孔患者 ,采用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手术治疗 ,并随访其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 ,患者疼痛消失、食欲正常、恢复正常生活。有随访的 14 8例 ,按改良Visick分级 ,Ⅰ级 14 2例 ,Ⅱ级 6例。结论 该术式简便易行 ,较经典的高选择迷走神经切除更易操作、创伤小、适应证广、术后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穿孔 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 迷走神经后干切断 穿孔修补 方法
下载PDF
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联合颈部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混合型脑瘫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爱民 于炎冰 +2 位作者 张黎 徐晓利 许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孤立术在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难治性混合型脑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2例难治性混合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采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A组),625例采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联合迷...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孤立术在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难治性混合型脑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2例难治性混合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采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A组),625例采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联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B组)。B组85例术中取颈部迷走神经周围结缔组织行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染色。对比分析两组间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8-134个月,平均54.4个月。A、B组运动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5.6%和67.4%,生活质量提高率分别为50.9%和73.9%,总显效率分别为77.2%和94.7%,已好转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8.2%和6.76%。上述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85例术中所取的颈部迷走神经周围结缔组织的酪氨酸羟化酶表达阳性。结论迷走神经孤立术对提高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难治性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有重要作用,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免疫组化证实在颈部迷走神经周围结缔组织中含有交感神经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脑瘫 显微手治疗 交感神经切除 迷走神经孤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