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脑降温对脊柱外科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晖 宋辉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73-80,共8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脑降温对老年脊柱外科内固定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外科内固定术的患者12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选择性脑降温组(SBC... 目的探讨选择性脑降温对老年脊柱外科内固定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外科内固定术的患者12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选择性脑降温组(SBC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液体加温联合体表加温毯,保持加温直至手术结束,SBC组患者使用设定温度为4℃的电子冰帽进行选择性脑降温。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30 min(T_(1))、60 min(T2)、90 min(T_(3))、120 min(T_(4))、150 min(T_(5))、术毕(T_(6))和出麻醉恢复室(PACU)(T_(7))时记录患者鼻咽温、肛温,于T_(6)时从患者肘正中静脉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样,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鉴定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S100β蛋白浓度;手术后第1~3天同时采用3分钟谵妄诊断量表和谵妄评估量表-98修订版量表(DRS-R-98)评估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文化程度比例、高血压病史率、心脏病史率、糖尿病史率、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Ⅲ级率、术中低血压、手术持续时间、输液量、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常规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经χ^(2)/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C组T_(6)时静脉血BMECs计数、POD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所需时间、热舒适度评分、PA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质量量表评分、PACU寒颤率、术后躁动率、术后发热率比较,经t/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1)~T_(7)时肛温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肛温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3天DRS-R-98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DRS-R-98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C组PO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脑降温能安全降低行脊柱外科内固定老年患者术中脑局部温度,维持患者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降低患者PO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选择性降温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下载PDF
选择性头颅降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恩 祁风 +3 位作者 王剑威 殷建瑞 潘英 陆雪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头颅降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 4例经头颅 CT或 MR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头颅降温组 (2 4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降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头颅降温治疗 ,对照组只予以常规药物治... 目的 探讨选择性头颅降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 4例经头颅 CT或 MR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头颅降温组 (2 4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降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头颅降温治疗 ,对照组只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3、7、2 1、90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并于治疗前、治疗后 2 1d及 90 d行 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 7d以后降温组 ESS积分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降温组Barthel指数增加值在治疗后 2 1d和 90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头颅降温治疗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头颅降温对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头颅降温 物理治疗 急性脑梗死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选择性脑降温的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王忠 徐国海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降温 脑保护 方法
下载PDF
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卫民 姜启周 +3 位作者 程军 陆峰 赵晖 吴建跃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脑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6 6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患者分成 3组 :1选择性脑亚低温组 2 2例 ,采用新型制冷剂为介质的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将脑温降...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脑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6 6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患者分成 3组 :1选择性脑亚低温组 2 2例 ,采用新型制冷剂为介质的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将脑温降至 33~ 35℃ ,辅以冬眠合剂 3~ 5日 ;2全身亚低温组 2 1例 ,采用冰毯机将全身温度降至 33~ 35℃ ,辅以冬眠合剂 3~ 5日 ;3常温对照组 2 3例 ,予常规治疗。监测 3组脑温、肛温、颅内压、血压、心率及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与丙二醛 (MDA )含量。结果 :选择性脑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 4.5 % (12 / 2 2 ) ,病死率 2 2 .7% (5 / 2 2 ) ,结果与全身亚低温组相仿〔分别为 5 2 .4% (11/ 2 1)和 2 3.8% (5 / 2 1)〕,与对照组相比较 (良好率 2 6 .1% ,病死率 47.8% )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选择性脑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全身亚低温相仿 ,明显优于常温对照组 ,未见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脑亚低温 选择性降温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颅脑降温治疗仪配合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海波 赵雪春 《微创医学》 2007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降温治疗仪配合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头颅CT显示幕上血肿≥30mL、幕下血肿≥15mL的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SDL-V型微机双控颅脑降温治疗仪进行头颅局部选择... 目的探讨颅脑降温治疗仪配合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头颅CT显示幕上血肿≥30mL、幕下血肿≥15mL的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SDL-V型微机双控颅脑降温治疗仪进行头颅局部选择性降温,当病人体温恢复至37.5℃以下5-6d终止治疗;对照组35例应用传统冰袋降温为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60%,治疗组疗效、体温下降情况、降温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降温治疗仪不仅可以降温,使体温稳定在治疗要求范围内,而且能控制急性严重脑水肿,促进脑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选择性降温 颅脑降温治疗仪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颅脑降温抢救仪的临床应用(28例分析)
6
作者 司尚荣 孙化凤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4期39-39,共1页
头颅局部选择性降温为目前抢救心肺脑复苏、脑外科手术后复苏及各种疾病引起高热昏迷等主要手段之一。我科自2003年1-12月份对28例上述病人用微机双控颅脑降温进行降温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选择性降温 临床应用 颅脑 抢救 心肺脑复苏 高热昏迷 术后复苏 临床效果 外科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