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清洁对低龄幼儿选择扩散效应的消除 被引量:1
1
作者 傅于玲 秦启文 +1 位作者 冯缙 杨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4-668,共5页
研究以105名4岁幼儿为被试,采用选择扩散范式的盲选-双选法考察身体清洁能否消除低龄幼儿的选择扩散效应。通过操纵自变量(洗手vs.不洗手),观察幼儿是否出现选择扩散。结果发现,不洗手组的被试出现明显的选择扩散效应,洗手组则没有。说... 研究以105名4岁幼儿为被试,采用选择扩散范式的盲选-双选法考察身体清洁能否消除低龄幼儿的选择扩散效应。通过操纵自变量(洗手vs.不洗手),观察幼儿是否出现选择扩散。结果发现,不洗手组的被试出现明显的选择扩散效应,洗手组则没有。说明4岁幼儿已经表现出选择扩散效应,且能通过身体清洁得以消除。除了自我心理学和行为倾向的解释之外,研究结果说明,具身认知可能也是影响选择扩散效应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清洁 选择扩散效应 具身认知
下载PDF
选择、自我表达与选择扩散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曹文 陈红 +1 位作者 高笑 Todd Jackson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3-762,共10页
自我表达会影响西方人的态度,产生选择扩散效应。国外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东方人不存在该效应。通过4个实验研究中国文化下自我表达对选择态度的影响,发现选择方式(主动、被动)和自我表达形式(直接、间接)对选择态度产生影响。无论是... 自我表达会影响西方人的态度,产生选择扩散效应。国外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东方人不存在该效应。通过4个实验研究中国文化下自我表达对选择态度的影响,发现选择方式(主动、被动)和自我表达形式(直接、间接)对选择态度产生影响。无论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还是强加的被动选择,直接的自我表达会增加对所获对象的喜爱程度,表现为对获得性的肯定。研究者认为,两种选择方式下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导致了这种获得性:直接表达使个人态度暴露在外,进行主动选择时要对他人的给予做出肯定回应;而进行被动选择时,人们要减缓因利益受损可能导致的失调,同时中国文化下的面子策略也使人们增加对所获对象的喜爱程度。不过,间接的自我表达对选择态度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者认为,多个影响因素的相互消长使选择态度得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 自我表达 选择扩散效应 获得性
下载PDF
选择扩散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文 陈红 +1 位作者 高笑 叶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9-196,共8页
由失调导致的态度改变一直受到社会心理学的关注,选择扩散效应是态度改变的结果之一。多个理论模型对此做出各种解释,近年来对失调的脑机制研究为行为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文化心理学也涉足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多以自我模型为基础,发现东... 由失调导致的态度改变一直受到社会心理学的关注,选择扩散效应是态度改变的结果之一。多个理论模型对此做出各种解释,近年来对失调的脑机制研究为行为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文化心理学也涉足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多以自我模型为基础,发现东西方人在对失调的体验及随后的态度变化上存在文化差异。总结了选择扩散效应的研究意义后,文章从该效应的研究范式、心理机制和脑机制、文化影响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范式的区分、模型的整合、脑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减缓失调的积极作用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并指出跨文化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扩散效应 失调 态度改变 左侧前额皮层 文化
下载PDF
青少年选择对偏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陈晓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1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应用自由选择范式探讨青少年做选择是否会引起偏好的改变。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分组设计。124名中学生首先根据自我或朋友的偏好对不同笔记簿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喜欢的一个做礼物,再进行后测。结果朋友条件下,困难选择时会出现偏好的... 目的应用自由选择范式探讨青少年做选择是否会引起偏好的改变。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分组设计。124名中学生首先根据自我或朋友的偏好对不同笔记簿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喜欢的一个做礼物,再进行后测。结果朋友条件下,困难选择时会出现偏好的改变(P<0.01),自我选择条件下未发现这一现象。结论青少年为朋友做困难选择时会引起偏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 偏好 选择扩散效应 青少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