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总体构思的失误 被引量:1
1
作者 费虹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3-28,共6页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在播出前已炒作得沸沸扬扬,但播出后反响却普遍欠佳,笔者认为该剧是一部不成功的作品,其原因主要是编导总体构思的失误。该剧的改编对原著思想意蕴、审美理想的领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电视剧影像的处理存在着多方面...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在播出前已炒作得沸沸扬扬,但播出后反响却普遍欠佳,笔者认为该剧是一部不成功的作品,其原因主要是编导总体构思的失误。该剧的改编对原著思想意蕴、审美理想的领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电视剧影像的处理存在着多方面不妥当之处,同时,部分重要演员的选择也不符合角色要求,且表演不够到位,这些是造成该剧失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版电视剧 红楼梦 改编 影像 选择演员 失误
下载PDF
戏曲表演程式点评 被引量:1
2
作者 姬霞 《戏剧之家》 2011年第8期22-22,共1页
戏曲的表演程式,概括地说,就是"顺理随情,出神入化"八个字。曾有戏曲诀谚云:"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技,不惊人。"由此可以看出,情、理、技是戏曲表演"出戏"的三个要素。从演戏的经验得知,观众在看戏曲演出时,有理智... 戏曲的表演程式,概括地说,就是"顺理随情,出神入化"八个字。曾有戏曲诀谚云:"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技,不惊人。"由此可以看出,情、理、技是戏曲表演"出戏"的三个要素。从演戏的经验得知,观众在看戏曲演出时,有理智的判断,有感情的共鸣,也有对唱、念、做、打的演技欣赏,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演员选择、运用戏曲程式来表现人物,惟求情、理、技的统一,才能令观众信服、感动,并得到视听之娱;且于耳聆目遇和咀嚼品味中,诱发出想象或联想,从而使所获之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和隽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演程式 戏曲演出 演员选择 戏曲程式 观众 演戏 共鸣 演技
下载PDF
从《演技派》看演技类综艺的“后台式”呈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颖 《视听》 2020年第4期45-46,共2页
2017年,《演员的诞生》的热播掀起了演技类综艺的热潮,各大卫视及视频平台便竞相开办同类节目。时至今日,演技类综艺已经出现了同质化的倾向,观众也产生了审美疲劳。2019年,由优酷视频播出的《演技派》却将演技类综艺与真人秀相结合,从... 2017年,《演员的诞生》的热播掀起了演技类综艺的热潮,各大卫视及视频平台便竞相开办同类节目。时至今日,演技类综艺已经出现了同质化的倾向,观众也产生了审美疲劳。2019年,由优酷视频播出的《演技派》却将演技类综艺与真人秀相结合,从而突出重围,成为同类综艺中的一匹黑马。本文从导师设置、演员选择、节目流程结构三方面来分析综艺节目《演技派》"后台式"呈现方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技类综艺 《演技派》 后台式 导师人设 演员选择
下载PDF
《索蜜娅的抉择》的演员选择
4
作者 卓.格赫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索蜜娅的抉择》 演员选择 拍摄工作 奥特根 张静初 叶喜
原文传递
《凯撒必须死》影片分析——在牢笼中绽放的艺术之花
5
作者 张时嘉 曾晖 《艺术评鉴》 2019年第22期145-146,共2页
本文主要通过《凯撒必须死》介绍这部影片的表达形式、演员的选择以及笔者在观影过程中产生的思考,让人们关注到影片独特的舞台语言以及镜头语言是如何彼此相配合的,展现了作为一个戏剧导演或者说一个优秀的导演是如何对待演员并且去引... 本文主要通过《凯撒必须死》介绍这部影片的表达形式、演员的选择以及笔者在观影过程中产生的思考,让人们关注到影片独特的舞台语言以及镜头语言是如何彼此相配合的,展现了作为一个戏剧导演或者说一个优秀的导演是如何对待演员并且去引导和激发演员的,并且通过巧妙的方式展现了导演与演员是如何进行沟通与工作的。通过地点的真实、演员表演的真实,影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从而引发人们对于囚徒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员选择 舞台语言 导演与演员的协作
下载PDF
Prizes for Modernity in the Provinces: The Arts Council Is 1950-1951 Regional Playwriting Competition
6
作者 Graham Saunders 《History Research》 2012年第6期391-397,共7页
As part of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1951 Festival of Britain, the Arts Council ran what can be seen in retrospect to be an important playwriting competition. Disregarding the London stage entirely, it invited regional ... As part of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1951 Festival of Britain, the Arts Council ran what can be seen in retrospect to be an important playwriting competition. Disregarding the London stage entirely, it invited regional theatres throughout the UK to put forward nominations for new plays within their repertoire for 1950-1951. Each of the five winning plays would receive, what was then, the substantial sum of ~100. Originality and innovation featured highly amongst the selection criteria, with 40 per cent of the judges' marks being awarded for "interest of subject matter and inventiveness of treatment". This article will assess some of the surprising outcomes of the competition and argue that it served as an important nexus point in British theatrical historiography between two key moments in post-war Britain: the first being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Festival of Britain in 1951, the other being the debut of John Osborne's Look Back in Anger in May 1956. The article will also argue that the Arts Council's play competition was significant for two other reasons. By circumventing the London stage, it provides a useful tool by which to reassess the state of new writing in regional theat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50s and to question how far received views of parochialism and conservatism held true. The paper will also put forward a case for the competition significantly anticipating the work of George Devine at the English Stage Company, which during its early years established a reputation for itself by heavily exploiting the repertoire of new plays originally commissioned by regional theatres. This article forms part of a five year funded 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AHRC) project, 'Giving Voice to the Nation: The 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atre and Performance in Britain 1945-1994'. Details of the Arts Council's archvie, which is housed at the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in London can be found at htto://www.vam.ac.uk/vastatic/wid/ead/acgb/acgbf.ht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 regional theatre playwriting Festival of Britain English Stage Company(Royal Court) Yvonne Mitchell
下载PDF
金粉渐欲迷人眼——电视剧《金粉世家》观后
7
作者 陶然 《剧影月报》 2003年第5期21-21,共1页
我看《金粉世家》,不是跟着电视,两集两集的追看,而是借了碟片回来一口气看了三天,这使我对它的印象较为浑然,同时也较为客观——每天两集犹如旧时说书先生说书,紧要处惊堂木一拍,“下回分解”了,这形式本身就有一种吸引力,能... 我看《金粉世家》,不是跟着电视,两集两集的追看,而是借了碟片回来一口气看了三天,这使我对它的印象较为浑然,同时也较为客观——每天两集犹如旧时说书先生说书,紧要处惊堂木一拍,“下回分解”了,这形式本身就有一种吸引力,能够充分调动受众的期待心理,哪怕本来不怎么样的货色也会平添光彩了。不少人看报上的连载小说,一边看一边骂,一边骂下一期还是照样地看,就是这个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金粉世家》 名著改编 演员选择 表演艺术 导演艺术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下载PDF
《红灯记》改编、排演始末——纪念老友阿甲逝世十周年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东川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红灯记》 改编 排演过程 阿甲 戏剧创作 剧本 京剧 演员选择
原文传递
一个适应市场“征服”观众的人——访电视剧制作人高群书
9
作者 汪澈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电视剧 制作人 高群书 人物访谈 电视市场 电视观众 《征服》 演员选择 创作题材
原文传递
如歌的行板——《和你在一起》赏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谷昊 《电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38,共1页
《和你在一起》是一部以父子亲情为主题、以音乐为主线的优秀影片。
关键词 《和你在一起》 影片欣赏 电影音乐 主题思想 陈凯歌会导演 亲情 人物形象 演员选择 表现手法
原文传递
王漪淼 胖女孩的电影梦
11
作者 李菡丹 《中华儿女》 2017年第23期32-33,共2页
"进入剧组后,累啊苦啊的那都是家常便饭,干啥都得付出辛苦,不值得一提,我常说不怕吃苦,就怕吃苦都轮不着"11月28日,由刘哲宁、宋斯年编剧,导演王艺珺执导的青春励志电影《星期8》正式上映。该片在演员选择上大胆启用新人,讲述的是一... "进入剧组后,累啊苦啊的那都是家常便饭,干啥都得付出辛苦,不值得一提,我常说不怕吃苦,就怕吃苦都轮不着"11月28日,由刘哲宁、宋斯年编剧,导演王艺珺执导的青春励志电影《星期8》正式上映。该片在演员选择上大胆启用新人,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女孩 演员选择 吃苦 导演
原文传递
魔幻前传
12
《大众电影》 2017年第1期27-27,共1页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魔幻系列片《哈利·波特》的前传,《神奇动物在哪里》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论群众基础,怀旧色彩,故事走向,甚至是演员选择,都是万众瞩目的。当然,影片的素质也不差,到目前为止,
关键词 魔幻 群众基础 演员选择 影片
原文传递
浅析电视剧制作艺术水准的关键要素
13
作者 许慧 《休闲》 2020年第25期0047-0048,共2页
摘要:经济高速发展使得物质文明更加丰富,必然催生了更多形式的精神文明。电视剧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电视剧种类、 题材、数量的越来越多,“过度市场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遭到观众强烈谴责的“烂剧”频出。在资源丰富的电视剧市场当... 摘要:经济高速发展使得物质文明更加丰富,必然催生了更多形式的精神文明。电视剧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电视剧种类、 题材、数量的越来越多,“过度市场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遭到观众强烈谴责的“烂剧”频出。在资源丰富的电视剧市场当中, 如何拍一部好的作品,如何提高电视剧的艺术水准成为了人们探讨的话题。本文通过剧本创作、演员、以及视觉体验等三个方面 进行叙述,如何提高电视剧的艺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本创作 演员选择 视觉艺术
下载PDF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的诞生
14
作者 朱大坤 《话剧》 2004年第4期27-27,共1页
这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经典作品之一,这是一段悲情的海上旧梦,也是一曲喜剧的人生挽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历经三年波折,终将亮相沪上,如今,在紧锣密鼓的创排开始之际,让我们看看来自编导演和制作等方面的信息……
关键词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话剧 演员选择 刘晓庆
原文传递
金融危机明星贬值
15
作者 王亦然 《电影》 2009年第5期98-99,共2页
经济危机的大潮下,无论是制片公司还是演员都人人自危。制片公司筹不到投资,首先想到的就是压缩开销,而一部好莱坞电影中的最大支出往往是大明星的片酬。要么制片方选择退而求其次,要么就是大刀阔斧地将一线明星们的片酬削减。无论... 经济危机的大潮下,无论是制片公司还是演员都人人自危。制片公司筹不到投资,首先想到的就是压缩开销,而一部好莱坞电影中的最大支出往往是大明星的片酬。要么制片方选择退而求其次,要么就是大刀阔斧地将一线明星们的片酬削减。无论哪种选择都让明星们的身价贬值:第一种以观众的喜好为选择依据,演员选择上给人滥竽充数之感,第二种则切切实实地触及了大明星的利益,市场上再难觅“2000万俱乐部”的尊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星 金融危机 贬值 演员选择 好莱坞电影 制片方 经济危机 选择依据
原文传递
下跪不该是文化人的姿态
16
作者 君然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第24期7-7,共1页
《百乌朝凤》是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影片讲述了发生在黄土地上两代唢呐艺人间的故事。在电影被视作快速文化消费品的时代,这样一部影片,无论从内容题材、电影语言、演员选择还是影片的整体营销来看,被称为“小众”不足为怪。
关键词 文化人 姿态 电影语言 第四代导演 文化消费品 内容题材 整体营销 演员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