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及选择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永生 戎利军 王宜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45-46,共2页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6(IL-6),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水平;探讨各指标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Leptin、IL-6、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以...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6(IL-6),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水平;探讨各指标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Leptin、IL-6、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以上指标明显下降。提示血清Leptin、IL-6、选择素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有较密切关系,可作为估测脑梗死病情变化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 选择素类
下载PDF
P-选择素和D-二聚体预测联合血塞通对术后门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魏锋 王大禹 +1 位作者 魏云海 陈文显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监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脏切除术后P-选择素(P-sel)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对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据此对高危风险患者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干预的价值。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对照1组18例,监测术后第1 d的P-sel及... 目的:探讨监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脏切除术后P-选择素(P-sel)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对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据此对高危风险患者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干预的价值。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对照1组18例,监测术后第1 d的P-sel及D-D水平,按照入选标准对观察组中入选的12例及对照1组应用血塞通进行临床干预;另取前期术后未实施PVT防治措施48例作对照2组,对3组患者PVT形成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PVT发病率分别为21.1%,22.2%,54.2%.观察组与对照1组间PVT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2组与其余两组间PVT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未进行临床干预的7例与对照2组PVT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断流)术后应用血塞通,可以有效防止PVT的形成;按照P-sel、D-D指标对PVT形成高风险患者进行选择性应用血塞通治疗,可以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P选择素类 脾切除术 D-二聚体 血塞通注射液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血清可溶性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水平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愉生 谢宝松 +3 位作者 林明 许能銮 李鸿茹 林立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血清可溶性选择素(sE-SLT和sP-SLT)、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和sVCAM-1)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25例CAP患者治疗前后及10例对照组血清sE-SLT、sP-SLTs、ICAM-1、sVCAM-... 目的探讨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血清可溶性选择素(sE-SLT和sP-SLT)、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和sVCAM-1)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25例CAP患者治疗前后及10例对照组血清sE-SLT、sP-SLTs、ICAM-1、sVCAM-1的水平,并与临床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临床感染评分(CPI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炎组急性期sE-SLT、sP-SLTs、ICAM-1、sVCAM-1水平分别为2.4622±0.2963,2.2036±0.23317,2.6584±0.2597,2.6809±0.2554ng/mL,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指标水平降至正常。各炎症指标中,CRP与临床感染评分(CPIS)的相关性最佳(r=0.710,P<0.001),sICAM-1、sE-SLT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PIS评分正相关(r=0.592,P<0.01;r=0.256,P<0.05;r=0.358,P<0.01;r=0.222,P=0.05),sP-SLT、sVCAM-1与CRP、NAP、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PIS皆未见明显相关。sE-SLTs、P-SLT两选择素之间及sICAM-1、sVCAM-1两黏附分子之间存在相关性,而选择素与黏附分子之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sE-SLT、sICAM-1水平sP-SLT、sVCAM-1能较好地反映CAP的病情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感染 肺炎 选择素类 细胞黏附分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E-、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晓晏 周钢 郭萍 《胰腺病学》 2006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P-选择素(se-lectin)的变化特点以及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RA)BQ123治疗后的改变。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6),ANP组(n=24),BQ123治疗组(ANP+BQ123,n=24)。...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P-选择素(se-lectin)的变化特点以及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RA)BQ123治疗后的改变。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6),ANP组(n=24),BQ123治疗组(ANP+BQ123,n=24)。采用胰腺实质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ANP模型,制模后6h用BQ123进行治疗,监测制模后24h、48h、72h和7d血清淀粉酶活性;光镜下观察肺及胰腺组织白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观察胰腺组织E-选择素、P-选择素表达;RT-PCR检测胰腺组织E-选择素、P-选择素mRNA变化。结果ANP组肺及胰腺内大量白细胞浸润,而BQ123治疗组白细胞明显减少。ANP组胰腺选择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而BQ123治疗组较ANP组显著降低。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控ANP时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达到减少白细胞在局部器官浸润,保护器官功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内皮受体拮抗剂 选择素类
下载PDF
非肽类选择性内皮素A型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5
作者 傅榕赓 王荣先 《天津药学》 2007年第3期62-66,共5页
根据国外文献,对非肽类选择性内皮素A型受体拮抗剂的化学结构类型、构效关系和研究现状总结评价。综述了近年来非肽类选择性内皮素A型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关键词 内皮 内皮受体 非肽选择性内皮A型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选择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兔胰腺损伤中的作用
6
作者 朱晓云 顾小军 +3 位作者 常家宝 张燕 冯艳红 殷国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35-1536,T002,共3页
目的 :研究选择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模型组 (n =6)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n=6)。模型组耳缘静脉给予四氧嘧啶和链脲佐菌素各 1 50mg/kg ,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检测血糖、尿酮体 ,72h后检测动... 目的 :研究选择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模型组 (n =6)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n=6)。模型组耳缘静脉给予四氧嘧啶和链脲佐菌素各 1 50mg/kg ,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检测血糖、尿酮体 ,72h后检测动脉血气 ,处死动物 ,取胰腺标本观察光镜、常规电镜及选择素免疫组化。结果 :72h后模型组血糖全部大于 1 7mmol/L ,尿中出现酮体 ,制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模型 ;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胰岛B细胞损伤、A细胞结构正常 ;免疫组化研究证实A细胞正常 ,胰腺包膜和实质内血管均有P -选择素沉积 ;胰腺血管内有L -选择素沉积并形成血栓。对照组无病变。结论 :四氧嘧啶和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动物模型 ,除药物引起胰腺损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腺 选择素类
下载PDF
异基因大鼠小肠移植选择素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
7
作者 李纪鹏 王为忠 +2 位作者 李开宗 施海 李孟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4-696,共3页
目的: 建立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分析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及其在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Wistar/A和F344 /N大鼠建立全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共分4组,每组供受体各18只:第1组非手术对照组(F3... 目的: 建立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分析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及其在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Wistar/A和F344 /N大鼠建立全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共分4组,每组供受体各18只:第1组非手术对照组(F344 /N);第2组同基因移植组(F344 /N→F344 /N);第3组异基因移植组(F344 /N→Wistar/A);第4组异基因移植治疗组(F344 /N→Wistar/A+FK506).每组分别于术后第3, 5, 7日处死,在无菌条件下取移植肠行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组织中选择素的表达,同时检测移植肠中选择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异基因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3, 5, 7d可出现典型的轻、中、重度排斥反应,而同基因组及异基因移植治疗组中未出现排斥反应. P 选择素在异基因移植术后早期显著升高,但随着排斥反应的加重,持续升高不明显,而E、L 选择素随着排斥反应的加重而持续升高,而同基因移植及治疗组选择素的升高不明显,且治疗组略低于同基因移植组.结论: 早期肠黏膜中P 选择素的表达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移植物排斥 FK506 选择素类 大鼠
下载PDF
选择素与支气管哮喘 被引量:2
8
作者 唐珩 杨莉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72-275,共4页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特点是炎症细胞浸润、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建。选择素在哮喘炎症的早期可介导炎症细胞在支气管上皮的迁移,并参与嗜酸性细胞的募集以及白细胞-内皮细胞、炎症细胞-血小板之间的特异性黏连过程,促进炎症细胞从支...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特点是炎症细胞浸润、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建。选择素在哮喘炎症的早期可介导炎症细胞在支气管上皮的迁移,并参与嗜酸性细胞的募集以及白细胞-内皮细胞、炎症细胞-血小板之间的特异性黏连过程,促进炎症细胞从支气管迁移至肺组织,以及增强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从而参与哮喘及某些其他变应性疾病的致病过程。并且抗选择素类药物在哮喘动物实验中也体现出良好的疗效,以上均证明了选择素与哮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素类 哮喘
下载PDF
IL-1与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在小儿早期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孙宗钦 陈永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e-1,IL-1);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P,CD62E,CD62L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L,CD62P,C62E含量水平的变化与颅内感染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大脑炎症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膜炎发病早期使用抗黏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白细胞介 选择素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血清可溶性粘附因子及选择素的检测及意义
10
作者 季海生 吴佳学 陈永生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2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粘附分子及选择素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EIASA法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E—选... 目的 研究血清粘附分子及选择素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EIASA法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E—选择素、P—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sICAM—1、sVCAM—1、E—选择素、P—选择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L—选择素则无显著变化;脑梗死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各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清sICAM—1、sVCAM—1、及sE—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脑梗死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梗死发病早期使用抗粘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粘附分子 选择素类
下载PDF
IL-1与早期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在小儿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卞合香 陈永生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e-l;IL-1);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1;CD62P、CD62E选择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L-选择素(CD62L)则无显著变化(p>0.05);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L-1);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选择素水平的变化与颅内感染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大脑炎症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炎发病早期使用抗粘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白细胞介 选择素类
下载PDF
外周血sFlt-1、PlGF、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vWF及P-选择素等指标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雪仪 王晨虹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分析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 Flt-1)、胎盘生长因子(Pl GF)、25-羟基维生素D(25-OHVD)、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及P-选择素在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早期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 目的:分析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 Flt-1)、胎盘生长因子(Pl GF)、25-羟基维生素D(25-OHVD)、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及P-选择素在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早期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1 081例妊娠10~13^(+6)周的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发生子痫前期者为病例组(50例),同期无妊娠并发症以及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妇女3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s Flt-1、Pl GF、25-OH-VD、D-二聚体、v WF及P-选择素的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这6个生化指标预测PE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病例组外周血s Flt-1、D-二聚体、v WF及P-选择素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Pl GF及25-OH-VD平均值病例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结果显示,s Flt-1、Pl GF、25-OH-VD、D-二聚体、v WF及P-选择素的中位数倍数(Mo M)之和预测子痫前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78%)和特异度(100%)。结论:妊娠早期联合检测外周血s Flt-1、Pl GF、25-OH-VD、D-二聚体、v WF及P-选择素多项生物学指标联合能提高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胎盘生长因子 骨化二醇 D-二聚体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选择素类
下载PDF
L-精氨酸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选择素mRNA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陈茜 宋张娟 李保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03-1504,共2页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大鼠L、E -选择素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4 0只 ,采用垂体后叶素 (Pit)复制急性心肌梗死。设正常组、Pit组、L -Arg治疗组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NAM...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大鼠L、E -选择素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4 0只 ,采用垂体后叶素 (Pit)复制急性心肌梗死。设正常组、Pit组、L -Arg治疗组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NAME组 ,使用原位杂交检测白细胞L -选择素及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E -选择素mRNA的表达 ,并测定血清TnT、NO2 -/NO3 -、CK的浓度以及心肌组织PMNs浸润数。结果 :阳性组和L -NAME组 ,L、E -选择素mRNA表达明显上调 (P <0 0 1或P <0 0 5 ) ,血清NO2 -/NO3 -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心肌PMNs浸润数、血清TnT、CK浓度显著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L -Arg组较阳性组 ,L、E -选择素mRNA表达下调 ,血清NO2 -/NO3 -水平增高 (P <0 0 5 ) ,心肌PMNs浸润数、血清TnT、CK浓度降低。结论 :外源性L -Arg对AMI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增加NO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精氨酸 选择素类 大鼠
下载PDF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超声评估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利 陈伟玲 王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3112-3115,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探讨其与内皮功能相关生物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早期RA患者(RA组)和6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研究,超声检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FMD),采集血液...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探讨其与内皮功能相关生物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早期RA患者(RA组)和6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研究,超声检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FMD),采集血液标本分析血脂、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VonWillebrand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sL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间变量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D-FMD和生物指标的分析采用一元直线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RA组患者sICAM-1、MCP-1及VW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RA组患者ED-FMD与sL选择素呈正相关(一元直线回归分析:β=4.961,P=0.00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β=5.452,P=0.005)。结论早期RA患者血管内皮活性较强,ED-FMD与内皮功能相关的生物指标sL选择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风湿 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选择素类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特征及其与脑白质高信号负荷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利利 李浩然 +3 位作者 付胜奇 禹萌 胡胜洁 宋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22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患者130例,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分为低WMH负荷组80例(Fazekas评分0~2分)和高WMH负荷组(Fazekas评分... 目的探讨炎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22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患者130例,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分为低WMH负荷组80例(Fazekas评分0~2分)和高WMH负荷组(Fazekas评分≥3分)50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病史、影像等基线资料,检测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水平。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因子与WMH负荷的独立相关性。结果高WMH负荷组sP-selectin明显低于低WMH负荷组[243.5(213.9,367.8)μg/L vs 287.6(225.1,400.4)μg/L,P=0.040],sST2[93.8(65.4,157.3)μg/L vs 64.0(40.6,100.5)μg/L]、sTNFR1[37.3(24.6,49.5)ng/L vs 24.9(18.8,35.3)ng/L]、VCAM-1[24.1(19.1,30.4)μg/L vs 20.5(16.1,30.6)μg/L]明显高于低WMH负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校正年龄、性别、脑卒中前mRS评分>2分、高血压、当前吸烟、脑卒中病因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WMH负荷与血清sP-selectin、sST2、sTNFR1、VCAM-1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WMH负荷与急性脑梗死的特异性炎性反应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Ⅰ型 选择素类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脑白质高信号 可溶性致瘤抑制因子2
下载PDF
P-选择素对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魏云海 慎华平 +6 位作者 王大禹 张国雷 陈雪东 张鸣杰 陈文显 顾菊观 陈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监测P-选择素(P.selectin,P-sel)水平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veinthrombosis,PVT)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09--2011年因门静脉高压行脾脏切除术患... 目的探讨监测P-选择素(P.selectin,P-sel)水平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veinthrombosis,PVT)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09--2011年因门静脉高压行脾脏切除术患者48例,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通过连续监测术前1d及术后第1、3、5、7、14天的P-se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变化,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方式及P-sel水平是独立危险因素。P-sel指标每增加1个单位,PVT发生的风险是原来的1.03倍,而脾切除联合血管断流术后发生PVT的风险是单纯脾切除术的2.09倍。单纯脾切除术者,当P-sel值在12.73%~21.76%时,发生PVT的风险将增加50%~100%;对于联合血管断流术者,当P-sel值在7.00%~17.56%时亦会发生PVT。结论术后第1天检测P-sel水平对脾切除术后PVT的早期预测及防治具有积极意义。脾切除联合血管断流术较单纯脾切除术更易发生P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选择素类 脾切除术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细胞黏附分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蓉艳 吴瑞瑾 林俊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44-346,350,共4页
细胞黏附分子(CAMs)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组织修复、肿瘤的侵袭与转移等。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清。已证实CAMs是与EMs发病密切相... 细胞黏附分子(CAMs)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组织修复、肿瘤的侵袭与转移等。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清。已证实CAMs是与EMs发病密切相关的一类分子,其通过调节异位内膜细胞与腹膜的黏附,参与异位内膜的种植。深入研究CAMs在EMs发病中的作用,对寻找生物治疗的靶点有重要临床意义。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黏附分子 整合 选择素类 钙黏着糖蛋白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选择素在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
18
作者 秦锡虎 陈易人 +3 位作者 华铮 黄伯华 邱国强 曹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时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程度 ,了解脾切除后选择素 (selectin)水平的变化 ,探讨脾切除治疗的ITP的指征。方法 A组为 12例激素疗效不佳 ,术前sE selectin、sP selectin/Pl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的...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时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程度 ,了解脾切除后选择素 (selectin)水平的变化 ,探讨脾切除治疗的ITP的指征。方法 A组为 12例激素疗效不佳 ,术前sE selectin、sP selectin/Pl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的ITP病例 ;B组为 8例肝炎后性肝硬化继发脾机能亢进病人。二组病人均行脾切除 ,术前、术后检测血小板 (Plt)、选择素 (P selectin、L selectin)、可溶性选择素 (sE selectin、sL selectin、sP selectin)。结果 A组术后获随访 11例 ,10例反应极好 ,1例反应良好。术前sE selectin水平A、B两组均高于正常 ,术后以近似幅度逐步下降 ;A组术前P selectin明显高于B组 (16 .8%vs5 .2 %,P <0 .0 5 ) ,术后快速下降 ;A组术前sP selectin/Plt远高于B组 (7.5 5vs2 .0 3fg/plt,P=0 .0 2 ) ,术后 1个月两组均下降至正常水平 ;A组sE selectin、P selectin、sP selectin/Plt在术后 6个月仍维持低水平。A、B两组术前和术后L selectin、sL selectin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E selectin、P selectin参与了ITP血小板破坏的病理过程。sE selectin、sP selectin/Plt水平可作为术前预测ITP脾切除疗效的参考指标 ,高者可能手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选择素类 脾切除手术 ITP
原文传递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与白细胞流变性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庆富 魏伟 +6 位作者 尚涛 周慧敏 李增宁 王车江 冯建科 许顺江 崔冬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8-434,共7页
目的了解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白细胞聚集黏附的影响,探讨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1)3组致伤前15min各取10只大鼠,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 目的了解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白细胞聚集黏附的影响,探讨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1)3组致伤前15min各取10只大鼠,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观测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激光多普勒组织灌流图像仪检测胸部皮肤微循环灌流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烷B2(TXB2)、前列环素(PG12)、P选择素、E选择素及L选择素含量,并计算TXB2/PG12比值。(2)电伤组和治疗组余下各50只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左前肢为电流入口,右后肢为电流出口),对照组余下50只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min内,经腹腔注射2mL生理盐水(对照组、电伤组)或者2mL浓度为50mg/mL PTX注射液(治疗组)。伤后5min和1、2、4、8h于每组各取10只大鼠,同前检测白细胞黏附数和微循环灌流量、血清血小板及白细胞相关因子水平,计算相关比值。对数据行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电伤组大鼠PAF、TXB2、PG1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以及TXB2/PG12比值和白细胞黏附数总体检测值大于对照组;微循环灌流量小于对照组,处理因素主效应F值为854.20~8156.52,P值均小于0.01。治疗组大鼠PAF、TXB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以及TXB2/PG12比值和白细胞黏附数总体检测值小于电伤组;PG12含量、微循环灌流照大于电伤组,处理因素主效应,值为33.18—1033.99,P值均小于0.01。统计学结果仅允许在电伤组、治疗组组内进行比较。除治疗组伤后5min TXB2/PG12比值、电伤组和治疗组伤后5min E选择素含量外,电伤组及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PAF、TXB2、PG1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及TXB2/PG12比值和白细胞黏附数显著大于伤前15min;微循环灌流量显著小于伤前15min(P值均小于0.001)。电伤组PAF、TXB2、E选择素含量及TXB2/PG12比值于伤后4h达峰值,分别为(9.3±0.9)ng/mL、(14.31±0.65)nmoL/mL、(271.2±18.4)ng/mL、4.62±0.26;PG12、P选择素含量及每100微米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伤后8h达峰值,分别为(3.98±0.24)nmol/mL、(514±24)ng/mL、(25.5±4.14)个;L选择素含量于伤后2h达峰值,为(876±54)ng/mL;微循环灌流量以伤后5min最小,为(1.17±0.10)V。结论高压电烧伤引起大鼠PAF、TXB2、PG1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及TXB2/PG12比值升高,白细胞黏附数增加及微循环灌流量下降。PTX通过增加PG12的含量,降低上述其他因子的含量而抑制血小板及白细胞聚集黏附,从而改善电烧伤后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小板聚集 白细胞 选择素类 己酮可可碱 微循环
原文传递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20
作者 孙慧清 李明超 +3 位作者 余增渊 邢珊 远孟梦 程萍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8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sE-选择素的变化,分析普萘洛尔治疗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sE-选择素的变化,分析普萘洛尔治疗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胎龄〈32周、经眼底筛查患有2期ROP且无附加病变的早产儿。应用随机分配软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普萘洛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普萘洛尔0.5 mg/(kg·d),12 h 1次,用药时间持续至视网膜血管完全发育或者出院前,服用时间不超过30 d。对照组口服同等剂量安慰剂。分析两组患儿VEGF和sE-选择素的变化及口服普萘洛尔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84例患儿,其中对照组43例,治疗组41例。治疗组重度RO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1%比37.2%),需全麻下激光手术治疗的眼睛只数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7%比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普萘洛尔治疗10 d后血清sE-选择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死亡,普萘洛尔治疗组治疗20 d和30 d时血钾显著高于对照组[(4.2±0.9) mmol/L比(3.8±0.4) mmol/L,(4.4±0.9) mmol/L比(3.9±0.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钾值均在正常范围。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治疗ROP可能有一定疗效,口服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 早产儿 普萘洛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选择素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