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融次数对心房组织消融透壁性及肺静脉电隔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尹航 汤敏 +2 位作者 姜兆磊 丁芳宝 梅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1期1036-1039,1055,共5页
目的 分析不同消融次数对不同厚度的离体猪心房组织消融透壁率及其对肺静脉电隔离的影响.方法 ①40例新鲜猪心用以制备离体心房组织条.将测量后的心房组织按厚度分为<2 mm(n=152)、2~4 mm(n=192)和>4 mm(n=136)三组.每厚度组... 目的 分析不同消融次数对不同厚度的离体猪心房组织消融透壁率及其对肺静脉电隔离的影响.方法 ①40例新鲜猪心用以制备离体心房组织条.将测量后的心房组织按厚度分为<2 mm(n=152)、2~4 mm(n=192)和>4 mm(n=136)三组.每厚度组随机选取一半数量的心房组织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1次消融,B组行3次消融.消融透壁的指标是消融时该处同时测定的电阻抗>100 ohm.分别记录A、B组每次消融透壁的时间.②成年猪30头,随机分为C、D两组,每组15头.C组消融左侧肺静脉及左心耳各1次,消融右侧肺静脉及右心耳各3次.D组则消融左侧心房结构3次,右侧心房1次.消融前后同步记录左心房及肺静脉电位,并起搏肺静脉视左心房是否被起搏.离体及活体消融线标本均固定后切片,使用Masson染色,镜下观察消融处组织学变化及透壁性情况.结果 离体实验A、B两组透壁率分别为51.3%和98.3%.A组不同心房厚度组间单次消融时间有显著差异.B组同一部位多次消融,消融时间递减.活体实验单次及3次消融后肺静脉电隔离率分别为72.2%和100%.结论 使用国产双极消融装置3次消融显著提高心房组织透壁率及肺静脉电隔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多次消融 透壁性 电隔离
下载PDF
透壁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法医学鉴定1例
2
作者 王元兴 李更田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37,I0002,共3页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透壁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下载PDF
肾上腺转移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并发透壁性胃溃疡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董俊成 孙燕滨 姜开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9期1212-1218,共7页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作为近距离组织间植入放疗手段治疗恶性肿瘤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虽然^(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瘤的有效性已被国内外广泛认可,但对于照射剂量的选择并没有确切的标准.肾上腺血供丰富,是恶性肿...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作为近距离组织间植入放疗手段治疗恶性肿瘤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虽然^(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瘤的有效性已被国内外广泛认可,但对于照射剂量的选择并没有确切的标准.肾上腺血供丰富,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左肾上腺与胃毗邻,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疗效确切,但可能会对周围脏器造成一定损害.临床上对于合并左肾上腺转移癌并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应当警惕透壁性胃溃疡的发生,在行此治疗时应尽量选用低活度粒子,减轻放射性粒子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结构造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粒子植入 透壁性溃疡 肾上腺转移瘤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透壁性胰腺坏死伴假性囊肿形成的手术治疗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志朝 黄似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透壁性胰腺坏死伴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假性囊肿(PPC)患者42例,依照患者的不同治疗情况分为初期治疗组和缓期治疗组各21例。比较2组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透壁性胰腺坏死伴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假性囊肿(PPC)患者42例,依照患者的不同治疗情况分为初期治疗组和缓期治疗组各21例。比较2组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分析手术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初期手术治疗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缓期手术组(P<0.05)。初期治疗组在围术期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缓期治疗组(P<0.05)。初期治疗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缓期治疗组(P<0.05)。结论初期采用手术治疗SAP合并PPC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透壁性胰腺坏死 胰腺假囊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忠举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65-169,共5页
ST段抬高是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其机制有多种学说,本文对3种主流学说进行了阐述,其中"离子流学说"有较充分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可以作为通用的理论进行推广。
关键词 ST段抬高 透壁性心肌梗死 机制 离子流
下载PDF
无ST—T衍变过程的急性透壁性下壁心肌梗塞一例
6
作者 林义基 曹德柔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89年第3期166-166,共1页
无ST—T衍变过程仅表现为QRS波衍变为病理性Q波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病历编要男性患者,57岁,住院号206000。因心前区闷痛频繁发作近5小时,于1988年1月24日凌晨2时20分急诊入院。1986年曾... 无ST—T衍变过程仅表现为QRS波衍变为病理性Q波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病历编要男性患者,57岁,住院号206000。因心前区闷痛频繁发作近5小时,于1988年1月24日凌晨2时20分急诊入院。1986年曾住本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查体:Bp21.3/13.3kPa(160/100mmHg),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ST 透壁性心肌梗塞 衍变过程 心肌梗塞 颈静脉无怒张 脂血症 冠心病心绞痛 前区 肺呼吸音
下载PDF
对心内膜下或非透壁性心肌梗塞有何新的见解
7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8年第3期143-143,共1页
近年来研究证明,病理性Q波并不足以鉴别心内膜下或透壁心肌梗塞。Raunio等在80例尸检资料中发现,半数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病例生前心电图上有病理性Q波;而半数透壁性心肌梗塞病例却无Q波。临床和病理相关研究证明,心内膜下与透壁心肌梗塞... 近年来研究证明,病理性Q波并不足以鉴别心内膜下或透壁心肌梗塞。Raunio等在80例尸检资料中发现,半数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病例生前心电图上有病理性Q波;而半数透壁性心肌梗塞病例却无Q波。临床和病理相关研究证明,心内膜下与透壁心肌梗塞产生的病理性Q波,在心电图上无法鉴别;因而,目前主张采用“Q波型”和“非Q波型”心肌梗塞的分类法。习称的“心内膜下”或“非透壁性”心肌梗塞一词,应改称为“非Q波型”心肌梗塞。一般来说,非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壁性心肌梗塞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非Q波型 病理Q波 血清肌酸 无Q波 尸检资料 心肌梗塞患者 临床和病理 相关研究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心房颤动外科消融透壁性研究
8
作者 涂孝康 刘洪端 +5 位作者 谭昊宇 张昊 宋庆春 杨本立 宋珑 刘立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6-453,共8页
目的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心房颤动(房颤)外科消融透壁性研究的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 5.8.R3和VOSviewer软件对房颤外科消融透壁性相关研究的作者、国家/... 目的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心房颤动(房颤)外科消融透壁性研究的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 5.8.R3和VOSviewer软件对房颤外科消融透壁性相关研究的作者、国家/机构分布、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09篇文章,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Damiano RJ,引文量最高的作者是Cox JL,美国是研究此领域的主要国家,华盛顿大学是房颤外科消融透壁性研究的重要机构。主要的研究热点包括:(1)房颤外科消融手术特别是迷宫手术的有效性;(2)关注外科消融的能量来源选择;(3)外科消融和导管消融相结合的疗效;(4)肺静脉隔离仍是房颤消融讨论的重点。结论本研究直观地呈现了房颤外科消融的研究现状。如何提高房颤外科消融的有效性和透壁性是房颤外科治疗的研究热点。电生理标测和外科消融相结合可能是房颤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外科消融 导管消融 透壁性 CITESPACE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原文传递
增强CT下不同浓度的造影剂对血管壁通透性的影响
9
作者 艾南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下不同浓度造影剂对血管壁通透性的影响,并提出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策略。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下不同浓度造影剂对血管壁通透性的影响,并提出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策略。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增强CT造影剂浓度将其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观察三组患者血管壁通透性相关因子水平及造影剂外渗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验证造影剂浓度与血管壁通透性相关因子及造影剂外渗的相关性,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验证造影剂浓度对血管壁通透性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组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显著低于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中浓度组ET-1、TM、vWF水平均低于高浓度组(P<0.05);三组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造影剂浓度与ET-1、TM、vWF水平及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造影剂浓度对ET-1、TM、vWF水平均产生正向影响(P<0.05)。结论:增强CT扫描患者血管壁通透性与造影剂浓度关系密切,临床应针对采用不同造影剂浓度的增强CT扫描患者予以相应预防护理措施,以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造影剂 血管 浓度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透壁性肠坏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黄应雄 叶子 +3 位作者 蒋鹏 詹红 姚陈 崔冀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413-421,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致透壁性肠坏死(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急诊收治最终诊断为急性MVT的患者102例。根据肠切除术后的病理观察及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致透壁性肠坏死(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急诊收治最终诊断为急性MVT的患者102例。根据肠切除术后的病理观察及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TIN组(35例)和非TIN组(6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腹部体征、急诊首次实验室检查及CT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MVT致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预测TIN的价值。结果102例急性MVT患者中,男性77例(75.5%),年龄(42.9±14.9)岁,中位随访时间40(3~84)个月。41例于首次入院后行剖腹探查,其中40例(39.21%)行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分析31例发生TIN,9例为小肠黏膜及黏膜下坏死;剩余61例于首次入院后行非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广泛肠坏死无法行肠切除病死,2例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因发生肠坏死行肠切除术。62例(60.8%)存在MVT的继发性病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WBC)计数>14.87×10^(9)/L(OR=10.574,95%CI:1.762~63.468;P=0.010)、凝血酶时间(TT)≤15.9 s(OR=7.880,95%CI:1.302~47.696;P=0.025)、CT显示中量腹腔积液(OR=11.730,95%CI:1.747~78.753;P=0.011)为急性MVT致TIN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0、1、2和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急性MVT患者发生TIN的风险分别为0、4.76%、54.55%和100.00%,依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其对急性MVT致TIN的预测性能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48~0.974)。结论WBC>14.87×10^(9)/L、TT≤15.9 s和CT显示中量腹腔积液,是急性MVT患者发生TIN的独立危险因素。密切监测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肠切除,减少TIN进行手术治疗的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透壁性肠坏死 危险因素 肠切除
原文传递
超声诊断主动脉弓壁内血肿伴透壁性溃疡合并心包积液的临床诊断1例
11
作者 石卓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83-86,共4页
临床常见的心包积液发病原因,是由于主动脉夹层、心脏破裂造成。在粥样硬化斑块穿过内膜并且进入中膜后,就是头臂性溃疡。在影像学检查中,该疾病可见大龛影,也可能出现局限性壁间血肿,或由于外穿成为假性动脉瘤,并发症包括心包积液等。... 临床常见的心包积液发病原因,是由于主动脉夹层、心脏破裂造成。在粥样硬化斑块穿过内膜并且进入中膜后,就是头臂性溃疡。在影像学检查中,该疾病可见大龛影,也可能出现局限性壁间血肿,或由于外穿成为假性动脉瘤,并发症包括心包积液等。本文对主动脉弓壁内血肿伴透壁性溃疡合并心包积液临床诊断中超声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且总结诊断要点,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护理等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主动脉弓内血肿 透壁性溃疡 心包积液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山莨菪硷及川芎嗪预防大鼠肺水肿的实验研究——肺血管壁通透性变化 被引量:23
12
作者 戴顺龄 薛全福 +3 位作者 王树山 李长城 吴云清 贾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54-357,共4页
山莨菪硷及川芎嗪对大鼠肺水肿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在肺水肿发生机理中,肺泡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是中心环节之一。静脉注射Evans蓝后,先注射肾上腺素造成肺水肿,用山莨菪硷或川芎嗪进行预防,应用本实验方法测定肺脏浸泡液中Evans蓝含量... 山莨菪硷及川芎嗪对大鼠肺水肿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在肺水肿发生机理中,肺泡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是中心环节之一。静脉注射Evans蓝后,先注射肾上腺素造成肺水肿,用山莨菪硷或川芎嗪进行预防,应用本实验方法测定肺脏浸泡液中Evans蓝含量及肺泡支气管洗涤液中Evans蓝含量并算出通透指数。按正常组、肺水肿组、山莨菪硷组、川芎嗪组次序结果为:肺脏浸泡液中Evans蓝含量为6.3±2.6、23.6±7.5、11.3±9.3、15.8±11.0(pg/ml);支气管肺泡洗涤液中Evans蓝通透指数为0.26±0.06、19.1±3.8、1.46±0.56、1.66±1.40,肺水肿组与其他三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说明,肺水肿时肺—毛细血管及肺泡上皮通透性增高,山莨菪硷和川芎嗪能抑制这种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 伊文思蓝 肺水肿 支气管 预防 大鼠 山莨菪硷 川芎嗪
下载PDF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致大鼠肺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谷振勇 凌亦凌 +1 位作者 丛斌 朱铁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对肺微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和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向SD大鼠气管内推注不同浓度的ONOO-、分解ONOO-或溶剂 2h后 ,检测肺微血管壁通透性变化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并检测ONOO-引起正常...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对肺微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和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向SD大鼠气管内推注不同浓度的ONOO-、分解ONOO-或溶剂 2h后 ,检测肺微血管壁通透性变化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并检测ONOO-引起正常肺匀浆MDA含量变化。结果 :ONOO-推入气管后 ,肺系数、肺湿干重比以及肺含水量和伊文思兰含量明显增高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并可导致肺泡明显萎陷、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及局灶性出血 ,内皮细胞肿胀、核深染及脱落。ONOO-造成正常肺匀浆MDA含量增加。结论 :外源性ONOO-气管推注后可导致明显的肺微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 ,提示肺内源性ONOO-生成增多时可能参与介导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肺微血管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下载PDF
驻极体对烫伤大鼠肺血管壁通透性变化的影响
14
作者 江键 钟纪根 +2 位作者 王振中 谭金兴 祝国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5-67,共3页
通过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荧光标记白炎山的含量,观察广大鼠烫伤6,12,24h后肺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及-100,-250,-500,-750,-1000V驻极体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烫伤后12h大鼠肺血管壁通透... 通过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荧光标记白炎山的含量,观察广大鼠烫伤6,12,24h后肺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及-100,-250,-500,-750,-1000V驻极体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烫伤后12h大鼠肺血管壁通透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除-100V和-250V以外的各驻极体治疗组的肺血管壁通透性均明显低于烫伤组(P<0.001)。(2)烫伤后6,12,24h,-500V驻极体治疗组大鼠的肺血管壁通透性低于烫伤组。提示驻极体具有降低肺血管壁通透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血管 烫伤 大鼠
下载PDF
一种新的测定血管壁通透性的方法
15
作者 林海 龚肖崎 +1 位作者 钟纪根 陈骏 《微循环学杂志》 1995年第3期28-29,共2页
给SD大鼠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白蛋白,通过检测其肺、肾组织匀浆中荧光标记白蛋白的含量,定量分析其血管壁通透性变化。该方法与伊文氏蓝方法相比,能更准确反映血管壁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的变化,又避免了使用核素标记白蛋白时放射性... 给SD大鼠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白蛋白,通过检测其肺、肾组织匀浆中荧光标记白蛋白的含量,定量分析其血管壁通透性变化。该方法与伊文氏蓝方法相比,能更准确反映血管壁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的变化,又避免了使用核素标记白蛋白时放射性的污染,为进一步研究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更准确而又方便的新方法。本实验还测定了烫伤12h后大鼠肺、肾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测定 荧光白蛋白
下载PDF
外伤性左室壁透壁性心肌梗死1例
16
作者 李伟强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z1期-,共1页
1 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 死者李某,男,58岁,因宅基地纠纷与嫌疑人发生厮打,过程中李某被倒,其倒地后死亡. 尸表检验 左右眼睑结膜淤血,角膜轻度混浊,两瞳孔散大等圆,直径0.7cm.唇粘膜紫绀,右额部、右颧部分别有2.0cm×1.1 cm、3.0cm... 1 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 死者李某,男,58岁,因宅基地纠纷与嫌疑人发生厮打,过程中李某被倒,其倒地后死亡. 尸表检验 左右眼睑结膜淤血,角膜轻度混浊,两瞳孔散大等圆,直径0.7cm.唇粘膜紫绀,右额部、右颧部分别有2.0cm×1.1 cm、3.0cm×2.0cm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其他未检见损伤及异常. 解剖检验 头皮下、两颞肌无出血,颅骨完整无骨折.硬膜外、硬模下、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大脑组织无损伤,颅底无骨折,脑基底动脉和中动脉轻度硬化.其他未检见损伤及异常.两肺被膜下见大量出血点.心包脂肪沉积,心包腔内500mL血液及靴状凝血块,左心室后壁有5.5cm×3.0cm灰白样变区,灰白样变边缘有3.5cm破裂口与左心室相通,挤压有血液溢出.腹、腹腔未检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透壁性心肌梗死 尸体检验
原文传递
动态心电图检出透壁性心肌缺血1例
17
作者 张海强 张立红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14-215,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间断出现胸闷、胸痛伴头晕2个月,近2d发作次数增加,程度加重。患者吸烟50年,30支/d。辅助检查:常规心电图正常范围。B型钠尿肽前体1 193.87pg/ml,甘油三酯0.7mmol/L,胆固醇3.6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8mmo...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间断出现胸闷、胸痛伴头晕2个月,近2d发作次数增加,程度加重。患者吸烟50年,30支/d。辅助检查:常规心电图正常范围。B型钠尿肽前体1 193.87pg/ml,甘油三酯0.7mmol/L,胆固醇3.6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8mmol/L。心脏彩超:左房饱满,室间隔心尖段运动幅度低值欠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透壁性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驻极体对烫伤大鼠皮肤微血管壁通透性变化的影响
18
作者 王惠成 江键 +1 位作者 王振中 钟纪根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73-74,76,共3页
通过检测烫伤部位皮肤组织匀浆中荧光标记白蛋白的含量,观察了大鼠烫伤6、12和24h后皮肤微血管壁通速性的变化以及-100、-250、-500、-750和一1000V驻极体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指出:(1)烫伤后12h... 通过检测烫伤部位皮肤组织匀浆中荧光标记白蛋白的含量,观察了大鼠烫伤6、12和24h后皮肤微血管壁通速性的变化以及-100、-250、-500、-750和一1000V驻极体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指出:(1)烫伤后12h。大鼠皮肤血管壁通透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50、-500和一750V驻极体治疗组大鼠的血管壁通透性明显低于烫伤组(P<0,05),-1000V驻极体治疗组皮肤血管壁通透性高于烫伤组。(2)烫伤后12、24h,-500V驻极体治疗组的皮肤血管壁通透性低于烫伤组。提示驻极体对皮肤微血管壁通透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驻极体 血管
下载PDF
驻极体对改善烫伤后血管壁通透性的作用
19
作者 崔黎萍 江键 《上海医药》 CAS 1999年第1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驻极体对改善烫伤大鼠局部和全身血管壁通透性的机理,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提供的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空白烫伤组和烫伤后驻极体治疗组,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对驻极体治疗的大鼠分别... 目的:探讨驻极体对改善烫伤大鼠局部和全身血管壁通透性的机理,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提供的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空白烫伤组和烫伤后驻极体治疗组,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对驻极体治疗的大鼠分别采用-100V、-250V、-500V、-750V、-1000V驻极体缠绕创面治疗,12小时后测定其肺、肾、脑和皮肤组织的荧光白蛋白值,以此来判断血管壁的通透性。结果:用-250V、-500V驻极体治疗烧灼伤可有效地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作用时间持续24小时。结论:以驻极体治疗烧灼伤是一种前景很好的方法,可为21世纪开发新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灼伤 驻极体 血管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的识别及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严铭玉 王骏 王鸣和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1年第7期448-448,I0001,I0002,共3页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冠状动脉痉挛(以下简称冠脉痉挛)是引发变异型心绞痛的主要病因。晚近研究表明,冠脉痉挛可能为包括稳定劳力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等在内的缺血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病理基础。日本循环...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冠状动脉痉挛(以下简称冠脉痉挛)是引发变异型心绞痛的主要病因。晚近研究表明,冠脉痉挛可能为包括稳定劳力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等在内的缺血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病理基础。日本循环学会等多家学术机构于2008年在共同发表的冠脉痉挛性心绞痛(CSA)诊疗指南中将CSA定义为行走于脏层心包下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发生一过性痉挛收缩,引发冠脉管腔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导致的由其血流灌注支配的心脏产生透壁性或非透壁性缺血者。缺血性胸痛症状及心电图相心导联描记的ST上升或下降为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基于此,变异型心绞痛仅为冠状动脉痉挛致诸多心肌缺血综合征中的一种临床症候群,隶属于CSA的命名之列,现已不再用其原有病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 缺血心脏病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缺血综合征 透壁性缺血 冠脉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