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混合法加入纳米TiO2对光固化复合树脂颜色和相对透明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晨 谢海峰 +2 位作者 汪效祖 吴友农 章非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混合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TiO2粒子对光固化复合树脂颜色和相对透明率的影响。方法:在光固化复合树脂中以机械混合法添加1%、2%、3%3组质量分数的纳米TiO2粒子,光照固化后测量颜色值,比较添加粒子前后树脂颜色和相对透明率的变... 目的:探讨混合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TiO2粒子对光固化复合树脂颜色和相对透明率的影响。方法:在光固化复合树脂中以机械混合法添加1%、2%、3%3组质量分数的纳米TiO2粒子,光照固化后测量颜色值,比较添加粒子前后树脂颜色和相对透明率的变化。结果:添加粒子后3组试件的色差值达到7.98~10.09,添加1%组与3%组色差值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0);3组试件的相对透明率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纳米TiO2的添加使树脂的颜色发生明显改变,相对透明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二氧化钛 树脂 颜色 相对透明率
下载PDF
3种牙科全瓷底层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对比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邓斌 刘洪臣 +1 位作者 温宁 张少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Vita In-Ceram渗透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和Ivoclar Vivodent EmpressⅡ铸瓷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对比测定.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4种颜色的Vita In-Ceram渗透氧化铝、4种颜色的渗透氧化锆陶瓷、3种颜色的EmpressⅡ铸瓷底层材... 目的:Vita In-Ceram渗透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和Ivoclar Vivodent EmpressⅡ铸瓷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对比测定.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4种颜色的Vita In-Ceram渗透氧化铝、4种颜色的渗透氧化锆陶瓷、3种颜色的EmpressⅡ铸瓷底层材料的可见光积分透射率.结果:牙本质瓷和遮色瓷的相对透明率范围从0.5958~0.8336,而核瓷材料相对透明率的范围从EmpressⅡ的0.8089到渗透氧化锆陶瓷的1.00.结论:3种全瓷系统底层材料的相对透明率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按数值高低排序为EmpressⅡ>In-Ceram氧化铝和In-Ceram氧化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陶瓷 底层材料 相对透明率
下载PDF
大气透明率对地面目标红外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吕相银 邹继伟 凌永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5-618,共4页
大气状况是影响地面目标红外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影响目标表面温度环境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大气透明率对目标表面温度的影响,同时简单讨论了大气对红外辐射的衰减,最后把两者结合起来,讨论了大气透明率对目标红外辐射特性... 大气状况是影响地面目标红外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影响目标表面温度环境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大气透明率对目标表面温度的影响,同时简单讨论了大气对红外辐射的衰减,最后把两者结合起来,讨论了大气透明率对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大气透明率的提高可能会造成目标白天表面温度的降低,但是由于大气对红外辐射的衰减作用,总的效果还是大气透明率越高,目标到达太空红外探测器上的辐射亮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透明率 温度 红外辐射 地面目标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老化树脂黏固剂对色度值及相对透明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莘 章非敏 +1 位作者 陈晨 谢海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老化对4种树脂黏固剂颜色及相对透明率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Biscem(双固化型)、Choice(光固化型)、PermaCem(化学固化型)和RelyX Aplicap(化学固化型)树脂黏固剂制取树脂试件,每种黏固剂制取5个试件,分别设为A、B...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老化对4种树脂黏固剂颜色及相对透明率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Biscem(双固化型)、Choice(光固化型)、PermaCem(化学固化型)和RelyX Aplicap(化学固化型)树脂黏固剂制取树脂试件,每种黏固剂制取5个试件,分别设为A、B、C、D组,按厂家推荐的方法光照或自然固化。在黑暗环境保持24h后用色度计测量色度值CIEL*、a*、b*,并计算其相对透明率。然后将各组试件分别经紫外线照射老化8、16、24h后再次测量,分析色度值和相对透明率的变化。结果4组树脂黏固剂试件在紫外线照射后均发生了颜色变化,照射时间越长色差值越大。照射时间相同时,4组试件的色差值不同,B组与D组的色差值较小,C组最大。A、B与D组的相对透明率受紫外线老化的影响较小,C组在紫外线照射后相对透明率发生改变。结论紫外线照射老化能够引起树脂黏固剂发生颜色改变,但是多数产品的相对透明率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黏固剂 颜色 相对透明率
下载PDF
A、B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色度值和相对透明率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邵龙泉 孙挺 +3 位作者 伊元夫 邓斌 温宁 刘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5-768,共4页
目的:测定A、B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的CIE-1976-L*a*b*色度值和相对透明率。方法:制作直径为13mm、厚度为0.3 mm和0.5 mm的A、B色系盘状IPS E.max LT试件,色号包括A1、A2、A3、A3.5、A4、B1、B2、B3、B4,共计18组(n=5),应用CM-5分... 目的:测定A、B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的CIE-1976-L*a*b*色度值和相对透明率。方法:制作直径为13mm、厚度为0.3 mm和0.5 mm的A、B色系盘状IPS E.max LT试件,色号包括A1、A2、A3、A3.5、A4、B1、B2、B3、B4,共计18组(n=5),应用CM-5分光测色计测试试件在标准黑、白背景下的表面光反射率Y值,记录Yb、Yw平均值,计算相对透明率(Yb/Yw);测试A、B色系瓷锭的色度值。结果:同一色系内,各组瓷锭明度值的总体均数不相等,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从A1到A4、B1到B4,明度值均逐渐减低。相同厚度、相同色系的试件组间相对透明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对透明率数值分布范围为0.330 9~0.587 5。相同色号、不同厚度的2组试件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0.3 mm组底层材料的相对透明率小于0.5 mm组(P<0.05)。结论:厚度是A、B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相对透明率的重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材料 色系 相对透明率 色度
下载PDF
增视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透明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滨 程钧 +1 位作者 孙亚杰 谢立信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636-638,共3页
目的:探讨增视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的透明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04-01/2005-12于青岛眼科医院行增视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optical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的患者97例105眼,包括圆锥角膜,角膜基质营养不... 目的:探讨增视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的透明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04-01/2005-12于青岛眼科医院行增视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optical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的患者97例105眼,包括圆锥角膜,角膜基质营养不良,外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角膜白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稳定期,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等。统计分析术前视力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内皮细胞计数、是否排斥、植片混浊原因,采用R×C表及四格表的χ2检验。结果:增视性PKP术后角膜植片透明率:术后1a89.8%,术后2a83.7%,术后3a78.3%,术后4a67.1%,术后5a63.6%。术后5a时圆锥角膜角膜植片透明率最高,达94.1%,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最低,为14.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1.0,0.8以上者圆锥角膜所占比例最多,达72.5%,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最少,占6.3%。导致角膜植片混浊的主要原因为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及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结论:增视性PKP术后角膜植片透明率逐年稳定下降,相邻两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原发病不同,角膜植片透明率有差异,圆锥角膜手术效果最佳;角膜植片混浊的主要原因为免疫排斥及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视性 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 透明率
下载PDF
A、D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良 冯露 +1 位作者 赵春鹏 孙挺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920-923,923,共4页
目的评估色号、上釉、底层材料厚度对A、D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影响。方法制备160个厚度为0.3 mm和0.5 mm厚的IPS e.max LT盘状底层材料试样,按色号分为A1、A2、A3、A3.5、A4、D2、D3、D4组,每组5个。在其表面分别饰以... 目的评估色号、上釉、底层材料厚度对A、D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影响。方法制备160个厚度为0.3 mm和0.5 mm厚的IPS e.max LT盘状底层材料试样,按色号分为A1、A2、A3、A3.5、A4、D2、D3、D4组,每组5个。在其表面分别饰以与底层材料相同颜色的牙本质瓷,饰瓷厚度均为0.3 mm。最后在试样表面上釉,并置入铸瓷炉内烧结。在饰瓷后及上釉完成后,采用分光测色计对试样进行相对透明率的测定,统计学分析。结果 A色系试样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厚度和上釉均对相对透明率有影响(P<0.001),且两者之间具有交互效应(P<0.001)。D色系试样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厚度和上釉均对相对透明率有影响(P<0.001),但两者之间无交互效应(P=0.472)。色号对于A、D色系试样的相对透明率均无影响(P为0.153和0.525),色号与厚度、色号与上釉均无交互作用(P>0.05)。色号、厚度和上釉三种因素间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厚度、上釉对A、D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的相对透明率具有较大的影响,临床修复时应给予积极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系 牙本质瓷 相对透明率
下载PDF
Cercon与In-Ceram全瓷底层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对比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胜丹 凌丽娟 +1 位作者 孟武 刘一涵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8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Cercon base氧化锆、Cercon base color氧化锆、Vita In-Ceram Z21色瓷沉积氧化锆、AL2色瓷沉积氧化铝陶瓷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对比测定。方法:应用分光测色计在标准黑白背景下分别测量4组全瓷底层材料的表面光反射率,计算得出相对透... 目的:Cercon base氧化锆、Cercon base color氧化锆、Vita In-Ceram Z21色瓷沉积氧化锆、AL2色瓷沉积氧化铝陶瓷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对比测定。方法:应用分光测色计在标准黑白背景下分别测量4组全瓷底层材料的表面光反射率,计算得出相对透明率数值。结果:Cercon base氧化锆的相对透明率为0.950,Cercon base color氧化锆0.937,Vita In-Ceram Z21色瓷沉积氧化锆1.000,Vita In-Cer am AL2色瓷沉积氧化铝0.869。结论:4种全瓷系统底层材料中Vita In-Ceram Z21色瓷沉积氧化锆和AL2色瓷沉积氧化铝的相对透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n-Ceram AL2色瓷沉积氧化铝较In-Ceram Z21色瓷沉积氧化锆透明,其余组间的相对透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陶瓷 相对透明率 氧化铝 氧化锆
下载PDF
上釉对B、C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影响
9
作者 张良 冯露 +1 位作者 赵春鹏 孙挺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43-46,50,共5页
目的评估上釉对B、C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影响。方法制备IPS e.max LT盘状底层材料试样,厚度分别为0.3 mm和0.5 mm,按色号分为B1、B2、B3、B4、C1、C2、C3、C4组,共16组,每组5个。分别在其表面涂饰颜色与底层材料相同... 目的评估上釉对B、C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影响。方法制备IPS e.max LT盘状底层材料试样,厚度分别为0.3 mm和0.5 mm,按色号分为B1、B2、B3、B4、C1、C2、C3、C4组,共16组,每组5个。分别在其表面涂饰颜色与底层材料相同的牙本质瓷,涂饰瓷层厚度均保持为0.3 mm。然后在所制备的试样表面上釉瓷,放置于铸瓷炉内高温烧结。在试样上釉前后,分别使用分光测色计对其相对透明率进行测定,统计学分析。结果 B、C色系底层材料在上釉前后,底层材料的厚度对相对透明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相同颜色的0.6 mm组试样的相对透明率在上釉前后均低于0.8 mm组(P<0.05),B色系底层材料上釉对于0.6 mm组相对透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釉后各组相对透明率下降。除了B4组外B色系底层材料上釉对于0.8 mm试样组的相对透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C色系,除了C3组外,上釉对于0.6 mm厚度的试样相对透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釉前各组相对透明率均大于上釉后。而对0.8 mm厚度的底层材料C1组和C4组上釉对于相对透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2和C3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调节瓷层的总厚度,控制底层材料和饰瓷的厚度比,利于全瓷修复体与天然牙的颜色和相对透明率的匹配;通过上釉能够提高全瓷修复体的透明度,改善其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瓷 色系 相对透明率 上釉
下载PDF
四种超透氧化锆基与In-Ceram氧化铝基全瓷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对比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阳 路荣建 +5 位作者 赵立升 顾斌 邵龙泉 伊元夫 温宁 邓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94-396,共3页
通过对比测定4种牙科超透氧化锆基全瓷材料(Zenostar Zirconia,Lava Zirconia,Upcera Zirconia和Cercon Zirconia)与In-Ceram氧化铝瓷的相对透明率,为临床针对不同背景桩核选择核瓷材料提供依据。采用Minolta CR-400接触式色彩色差计,... 通过对比测定4种牙科超透氧化锆基全瓷材料(Zenostar Zirconia,Lava Zirconia,Upcera Zirconia和Cercon Zirconia)与In-Ceram氧化铝瓷的相对透明率,为临床针对不同背景桩核选择核瓷材料提供依据。采用Minolta CR-400接触式色彩色差计,测量计算出相对透明率。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组透明率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检验来分析试件相对透明率的差异,α<0.05。结果表明:Zenostar Z R的相对透明率范围为0.812~0.909,Lava Zirconia的相对透明率范围为0.820~0.910,Upcera Zirconia的相对透明率范围为0.930~0.974,Cercon ht full contour zirconia的相对透明率范围为0.918~0.941,In-Ceram氧化铝的相对透明率为0.869。LSD-t检验结果表明,4种基底瓷材料中以Zenostar ZR相对透明率最高,但与Lava Zirconia并无统计学差异,Cercon ht full contour zirconia的相对透明率比前两种已经明显降低,Upcera Zirconia的相对透明率最低。In-Ceram氧化铝与其他4种全瓷材料相对透明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透氧化锆基全瓷材料透明率接近或高于In-Ceram氧化铝基,美学效果和强度更适合于临床应用。通透性较好的Lava Zirconia和Zenostar Zirconia适用于美观要求较高的前牙区,而通透性较低的Cercon ht full contour zirconia适用于前磨牙区,对于磨牙区活髓牙或不同颜色桩核作为背景的死髓牙可考虑选用低通透性的Upcera Zirconia基底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氧化锆 超透陶瓷 相对透明率 牙科氧化铝
原文传递
不育男性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文 李思楠 +4 位作者 周欢群 谢妍 袁启龙 杨冬宇 陆杉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3期4-7,共4页
目的分析不育男性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诊治的162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62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 目的分析不育男性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诊治的162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62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分析精液常规参数、精子功能及精浆指标与精子-HA结合率间的相关性。结果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子-HA结合率呈正相关(r=0.253,P=0.017);精子核蛋白不成熟度与精子-HA结合率呈负相关(r=-0.601,P=0.007);精浆锌浓度与精子-HA结合率呈正相关性(r=0.351,P=0.049)。而精液常规参数、MAR阳性率、精子DNA碎片率、精浆α-葡糖苷酶、柠檬酸、果糖、弹性蛋白酶浓度与精子-HA结合率均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子-HA结合率是反映精子成熟度及受精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其他精子不成熟度及功能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透明质酸结合 精子核蛋白 精子顶体酶 精子DNA碎片 精浆生化
下载PDF
透明质酸受体阳性精子质量特性及对IVF-ET结局影响及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旭辉 吴远菲 +1 位作者 梁嘉颖 陈柳青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受体阳性的精子质量特性及与IVF-ET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妊娠结局和流产的相关性研究及预测,寻找评估精子功能的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受体阳性的精子质量特性及与IVF-ET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妊娠结局和流产的相关性研究及预测,寻找评估精子功能的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IVF)的患者共115个取卵周期,并用固相HA法检测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分析其与精子密度、正常形态率和DNA碎片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HA受体阳性精子与IVF-ET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妊娠结局及流产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头部具有透明质酸结合位点的精子,与DNA碎片率负相关(r=-0.198,P=0.034),与正常受精率正相关(r=0.204,P=0,029),与胚胎发育潜能均无相关性。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单一指标对妊娠结局及流产预测价值有限,只有联合男方年龄,DNA碎片率才显示对妊娠结局(AUC=0.661,灵敏度83.1%、特异度54.0%)及流产(AUC=0.730,灵敏度66.7%,特异度24.5%)的较高预测价值。结论透明质酸受体阳性精子展示了低DNA碎片率和高受精率,均有显著相关性。只有联合男方年龄和DNA碎片率才展示对妊娠结局和流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透明质酸(HA)结合 精子功能 受精 正常受精 妊娠结局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Er,Na∶CaF_(2) Transparent Ceramics
13
作者 GAN Shiyan MEI Bingchu LI Weiwei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9-2065,共7页
Er^(3+),Na^(+)co-doped CaF_(2) transparent ceramics with Er^(3+)dopant concentration of 3% and Na^(+)of 0%,0.5%,1.0%,1.5% and 2.0% were fabricated by the vacuum hot pressing method with 16 mm in diameter and 3 mm in t... Er^(3+),Na^(+)co-doped CaF_(2) transparent ceramics with Er^(3+)dopant concentration of 3% and Na^(+)of 0%,0.5%,1.0%,1.5% and 2.0% were fabricated by the vacuum hot pressing method with 16 mm in diameter and 3 mm in thickness.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the obtained Er,Na∶CaF_(2) powders varied from 28 nm to 36 nm with the shape of sphere.The effects of Na^(+)doping on the transmittance,microstructure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Er^(3+)∶CaF_(2) transparent ceramics were investigated.The transmittance of all the obtained ceramic samples is above 84%in the wavelength of 1000 nm.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introducing Na^(+)into Er^(3+)∶CaF_(2) transparent ceramics,charge-neutralized Er^(3+)-Na^(+)structure formed which prevent Er^(3+)from clustering.The emission spectra of Er^(3+)in CaF_(2) transparent ceramics at around 1.5 and 2.7μm could be modulated by adju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Na^(+)and the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lifetime at around 1.5μm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a^(+)concentration,reaching a maximum of 56.7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CaF_(2) Na^(+)doping transparent ceramics TRANSMITTANCE spectroscopy modulation fluorescence lifetime
下载PDF
C、D色系IPSE.max LT底层材料机械性能的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院琴 孙挺 储冰峰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测定IPSE.maxLT底层材料中C、D色系的色度值和相对透明率。方法:制作直径为13mm的盘状IPS E.max LT试样,按厚度分组为0.3mm和0.5mm两大组;按颜色再分组为C1、C2、C3、C4、D2、D3、D4各七组,共计14组(n=5),应用CM-5分光测色计测试... 目的:测定IPSE.maxLT底层材料中C、D色系的色度值和相对透明率。方法:制作直径为13mm的盘状IPS E.max LT试样,按厚度分组为0.3mm和0.5mm两大组;按颜色再分组为C1、C2、C3、C4、D2、D3、D4各七组,共计14组(n=5),应用CM-5分光测色计测试试样的色度值,并在标准黑、白背景下,测试表面光反射率Y值(记录Yb,Yw平均值),计算相对透明率(Yb/Yw),统计分析组内与组间差异。结果:从C1到C4,以及从D2到D4,随着色号增大,明度值逐渐减小,亮度降低;色品值增大,彩度和色调增加。0.3mm厚度试样的相对透明率数值分布于0.327-0.377,0.5mm厚度试样的相对透明率数值分布于0.449-0.451,0.3mm组底层材料的相对透明率明显小于0.5mm组。结论:不同色号之间的颜色差异不是相对透明率差异的相关因素。试样厚度是相对透明率差异的重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材料 相对透明率 色度值
下载PDF
应用FITC-PSA荧光标记法检测人精子顶体结构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王晓平 李志斌 +2 位作者 刘锋 罗开玲 李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384-385,共2页
目的 :测定人类精子顶体结构及功能来探讨人精子的授精能力。方法 :应用络合异硫氰酸荧光素的豌豆凝集素 ( FITC-PSA )进行精子顶体荧光标记 ,分别测定 5 6例不育患者及 38例正常生育男子的精液标本 ,比较两组间精子顶体完整率 ,精子-... 目的 :测定人类精子顶体结构及功能来探讨人精子的授精能力。方法 :应用络合异硫氰酸荧光素的豌豆凝集素 ( FITC-PSA )进行精子顶体荧光标记 ,分别测定 5 6例不育患者及 38例正常生育男子的精液标本 ,比较两组间精子顶体完整率 ,精子-透明带结合的差异。结果 :正常生育组的顶体完整率及精子 -透明带结合率均显著高于不育组 ( P <0 .0 1)。结论 :FITC-PSA荧光标记法操作简便 ,技术结果可靠 ,特异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顶体 精子透明带结合 豌豆凝集素
下载PDF
短时受精中不同受精结局组间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及妊娠率的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雪莲 赵焕 罗宇富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对受精能力的预测以及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6月期间本中心正常受精的短时体外受精(IVF)患者1 630例作为对照组(短时IVF组),因短时受精失败行补救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130例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对受精能力的预测以及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6月期间本中心正常受精的短时体外受精(IVF)患者1 630例作为对照组(短时IVF组),因短时受精失败行补救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130例作为研究组(R-ICSI组),检测并分析两组精液的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浓度、前向运动率、正常形态率、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1)女方年龄、不孕年限、总Gn用量、Gn使用时间以及获卵数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R-ICSI组的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63.8±17.4)%]显著低于短时IVF组[(71.8±13.6)%](P<0.01),并同时伴有精子浓度和正常形态率的明显下降(P<0.05),但其均值却仍然高于精液常规参数的正常参考值;(3)R-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70.8%)、总受精率(76.2%)及优质胚胎率(50.0%)均显著低于短时IVF组(76.01%,85.0%,59.0%)(P<0.01);(4)R-ICSI组平均移植胚胎数(2.0±0.2)显著高于短时IVF组(1.9±0.3)(P<0.01),但种植率(36.6%)却仍然低于短时IVF组(49.0%)(P<0.05);R-ICSI组临床妊娠率低于短时IVF组,胚胎停育率高于短时IVF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对IVF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合常规参数,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低于63.8%时,受精失败风险增加,但其对于妊娠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失败 精子-透明质酸结合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精子功能指标在辅助生殖助孕方式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世艳 涂文娇 +1 位作者 朱科衡 刘瑜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评估精子功能参数对精子常规体外受精能力的预测价值,探寻有效选择受精方式的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首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短时受精的42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结局不同分为2组:受精失... 目的评估精子功能参数对精子常规体外受精能力的预测价值,探寻有效选择受精方式的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首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短时受精的42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结局不同分为2组:受精失败或受精率<30%的患者为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组(n=98);受精率≥30%的为短时IVF组(n=331)。比较两组患者精子前向运动(PR)、精子浓度、精子正常形态率、顶体酶活性、顶体反应(AR)、酪氨酸磷酸化(TP)及透明质酸结合试验(HBA)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受精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各项危险因素对IVF受精率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精子的正常形态率、顶体酶活性、自发AR和T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精子浓度、PR、诱发顶体反应(IAR)和HBA均显著低于短时IVF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子PR、IAR和HBA为IVF受精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精子PR、IAR、HBA和联合预测新变量(Pre-1)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62、0.64和0.70。结论精子功能指标中IAR和HBA是影响IVF受精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辅助生殖助孕方式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受精失败 受精 精子-透明质酸结合 顶体反应
下载PDF
探讨精液参数与体外受精后自发性流产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宁娟 凌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4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精液参数与常规体外受精(IVF)助孕术后孕早期自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IVF助孕术后成功妊娠的夫妇180对,根据女方是否发生早期自发性流产分为流产组(30对)及未流产组(150对),分析两组中男方的精子-透明质酸... 目的探讨精液参数与常规体外受精(IVF)助孕术后孕早期自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IVF助孕术后成功妊娠的夫妇180对,根据女方是否发生早期自发性流产分为流产组(30对)及未流产组(150对),分析两组中男方的精子-透明质酸未结合率、精子核蛋白不成熟率、精子DNA碎片率、精子形态正常率和精子浓度以及精子活力等指标。结果流产组精子-透明质酸未结合率、精子核蛋白不成熟率均高于未流产组(P <0.05),精子DNA碎片率、精子形态正常率、精子浓度和前向运动精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子-透明质酸未结合率、精子核蛋白不成熟率是引起IVF术后孕早期自发性流产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IVF助孕术后孕早期自发性流产与精子-透明质酸未结合率和精子核蛋白不成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参数 体外受精 自发性流产 精子-透明质酸未结合 精子核蛋白不成熟 精子形态正常 精子活力
下载PDF
QoT-Aware Grooming,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GRWA) for Mixed-Line-Rate Translucent Optical Networks
19
作者 赵桔子 Suresh Subramaniam Maté Brandt-Pearce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17-30,共14页
A Mixed Line Rate(MLR)optical network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a core backbone network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provide diverse line rates to effectively accommodate traffic demands with heterogeneous bandwidth requir... A Mixed Line Rate(MLR)optical network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a core backbone network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provide diverse line rates to effectively accommodate traffic demands with heterogeneous bandwidth requirements.Because of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physical impairments,there is a maximum transmission reach for optical signals before they have to be regenerated.Being expensive devices,regenerators are expected to be sparsely located and used in such a network,called a translucent optical network.In this paper,we consider the Grooming,Routing,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GRWA)problem so that the Quality of Transmission(QoT)for connections is satisfied,and the network-level performance metric of blocking probability is minimized.Cross-layer heuristics to effectively allocate the sparse regenerators in MLR networks are developed,and extensiv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ir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R optical networks transmis-sion reach cross-layer RWA QoT-awareness regenerators
下载PDF
Highly flexible and transparent conducting silver nanowire/ZnO composite film for organic solar cells 被引量:9
20
作者 Myungkwan Song Jong Hyun Park +5 位作者 Chang Su Kim Dong-Ho Kim Yong-Cheol Kang Sung-Ho Jin Won-Yong Jin Jae-Wook K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370-1379,共10页
High efficiency and flexible inverted organic solar cells have been fabricated using solution-processed silver nanowire/zinc oxide composit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Th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showed a low sheet resist... High efficiency and flexible inverted organic solar cells have been fabricated using solution-processed silver nanowire/zinc oxide composit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Th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showed a low sheet resistance of -13 ff).sq-1 and high transmittance of -93% as well as superior mechanical flexibility.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of -7.57% and -7.21% were achieved for devices fabricated on glass and plastic substrate,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flexible devices did not show any degradation in their performance even after being folded with a radius of-480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nanowire FLEXIBLE transparent conductingelectrode inverted organic solar cel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