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静脉留置针透明敷料改良固定方法的研究
1
作者 朱萍 李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7期2640-2641,共2页
目的探讨留置针透明敷料的改良固定方法。方法选择住院需要长期输液的63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15例患者,两组采用相同的穿刺方法和不同的固定方法,观察两组的输液通畅情况和意外脱管情况。结果两组留置针固定效果比较,差... 目的探讨留置针透明敷料的改良固定方法。方法选择住院需要长期输液的63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15例患者,两组采用相同的穿刺方法和不同的固定方法,观察两组的输液通畅情况和意外脱管情况。结果两组留置针固定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脱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透明贴膜固定方法可使输液通畅率增加,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和护士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透明贴膜固定 输液通畅
下载PDF
改良透明敷料固定方法在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ICC导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幸 杨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1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PICC导管透明贴膜固定与常规透明贴膜固定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方法2019年7月—2020年2月在某院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住院期间留置PICC导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这期间某院共收治VLBW患儿220例,PICC置入患儿101例,纳... 目的探讨改良PICC导管透明贴膜固定与常规透明贴膜固定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方法2019年7月—2020年2月在某院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住院期间留置PICC导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这期间某院共收治VLBW患儿220例,PICC置入患儿101例,纳入标准80例。按照临床所使用透明贴膜的固定方式和改良后采用透明贴膜的固定方法,以患儿PICC置管日期交替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PICC导管临床使用中换药的次数,比较两组贴膜卷边、张力性皮肤损伤、表皮撕裂性皮肤损伤及远端肢体肿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透明贴膜发生卷边导致更换贴膜的时间、张力性皮肤损伤、表皮撕裂性皮肤损伤及远端肢体肿胀的4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PICC导管透明贴膜固定的方法,大大降低了使用过程中发生卷边的概率,加强了PICC导管固定的稳定性,减少了PICC使用过程中透明贴膜发生卷边而增加换药的频率;同时换药频率的减少对表皮撕裂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下降,得到临床护士的肯定,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PICC 透明贴膜固定
下载PDF
两种腰部固定法在腰大池持续引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晶 王虹 +2 位作者 戴艳 林琳 于倩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第24期101-102,120,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腰部固定法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持续腰大池引流时间大于24h并小于7d的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贴可舒愈肤膜腰部固定法,穿刺处的引流管用缝线固定后直接用6cm×7cm贴... 目的:探讨两种腰部固定法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持续腰大池引流时间大于24h并小于7d的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贴可舒愈肤膜腰部固定法,穿刺处的引流管用缝线固定后直接用6cm×7cm贴可舒愈肤膜覆盖固定,再将体外引流管用贴可舒固定至腋中线上髂前上棘与肋弓下缘连线的中点位置。实验组采用贴可舒愈肤膜加3M透明贴膜腰部固定法,穿刺处的引流管用缝线固定后,将距穿刺点10cm以内的无菌引流管逆时针呈倒"e"型盘起再用贴可舒覆盖固定,再用两张4cm×6cm的3M透明贴膜固定体外引流管至腋中线上髂前上棘与肋弓下缘连线的中点位置。比较两组一周内的换药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体外引流管部位皮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周内换药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引流管周围皮肤过敏情况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贴可舒愈肤膜加3M透明贴膜腰部固定法的运用能更有效地固定腰大池引流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护理换药工作量,具有实用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可舒愈肤腰部固定 可舒愈肤加3M透明腰部固定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