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视分离法”的产生、发展及理论价值
1
作者 王为民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89-92,共4页
"透视分离法"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理论背景和过程,其目的是把叠置音类分开,以复原音类的系统性,并将附加的音类剥离出去。这些叠置音类具有不同的类型。运用该方法分析韵书,必须在研究过程中设置一个检验阶段,检验有没有音类叠... "透视分离法"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理论背景和过程,其目的是把叠置音类分开,以复原音类的系统性,并将附加的音类剥离出去。这些叠置音类具有不同的类型。运用该方法分析韵书,必须在研究过程中设置一个检验阶段,检验有没有音类叠置的成分,再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分离 音类叠置 理论价值
下载PDF
透视分离法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兼评《李氏音鉴音系研究》的方法论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方环海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研究方法是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亟待创新的部分,杨亦鸣在对《李氏音鉴》音系的研究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创获了“透视分离法”, 为近代汉语语音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的研究方法,对此可从近代音研究的基本方法、透视分离法... 研究方法是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亟待创新的部分,杨亦鸣在对《李氏音鉴》音系的研究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创获了“透视分离法”, 为近代汉语语音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的研究方法,对此可从近代音研究的基本方法、透视分离法的研究实践、透视分离法的影响三个方面对透视分离法在汉语音韵学上的方法论价值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研究 近代汉语 音系 汉语音韵学 尝试 透视 李氏
下载PDF
《音韵清浊鉴》所反映的十八世纪初北京话声韵概貌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峰 杨亦鸣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9-466,共18页
清初《音韵清浊鉴》是一部备受《四库提要》訾议的韵学著作,其所隐含的普通话音史价值未得到重视。该书声母和韵母部分不同符合契:声母部分采用传统三十六字母,保留全浊音;韵母部分则借鉴《中原音韵》的韵部系统,保留闭口韵部。其实声... 清初《音韵清浊鉴》是一部备受《四库提要》訾议的韵学著作,其所隐含的普通话音史价值未得到重视。该书声母和韵母部分不同符合契:声母部分采用传统三十六字母,保留全浊音;韵母部分则借鉴《中原音韵》的韵部系统,保留闭口韵部。其实声母所保留的全浊音仅在于明音变,而非时音;韵母所保留的三个闭口韵只因尊奉《中原音韵》使然,亦非时音。文章采用透视分离法的研究思路,将《音韵清浊鉴》复杂声韵系统中与反映时音无关的信息剥离出去,得出十八世纪初北京一带的实际声韵状况(声母22个,韵母3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清浊鉴》 透视分离 十八世纪初 北京话声韵系统
下载PDF
《李氏音鉴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43-,157,共2页
《李氏音鉴音系研究》述评徐复近代汉语语音的研究,因其与普通话语音发展历史的研究密切相关,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在这个领域里出版的专门著作还不多见,目前看到的主要有杨耐思、李新魁、宁忌浮王位先生各自所作的有关《中原... 《李氏音鉴音系研究》述评徐复近代汉语语音的研究,因其与普通话语音发展历史的研究密切相关,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在这个领域里出版的专门著作还不多见,目前看到的主要有杨耐思、李新魁、宁忌浮王位先生各自所作的有关《中原音韵》的研究专著,和邵荣芬先生的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分离 音系性质 述评 李汝珍 《李氏音鉴》 语音系统 研究方法 普通话语音 北京语音 方言材料
下载PDF
《音韵清浊鉴》的成书意图、编纂法及相关韵学价值
5
作者 宋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71,共9页
《音韵清浊鉴》是清康熙年间大兴(今北京)人氏王祚祯所编纂的一部正音性字书。既往的评议,多拘囿于此书编纂上的复杂表象,而对于其成书意图和具体编纂法缺少探究,所以误解处较多,致使其应有的韵学价值得不到体现。为学术辨识计,在明确... 《音韵清浊鉴》是清康熙年间大兴(今北京)人氏王祚祯所编纂的一部正音性字书。既往的评议,多拘囿于此书编纂上的复杂表象,而对于其成书意图和具体编纂法缺少探究,所以误解处较多,致使其应有的韵学价值得不到体现。为学术辨识计,在明确其成书意图的同时,文章采用“透视分离”的研究思路,着重分析该书对其他韵学文献的套用及改编情形,并于文末抽绎了该书所彰显的重要韵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清浊鉴》 正音 透视分离 《音韵日月灯》 《中原音韵》
原文传递
《音韵清浊鉴》反映的十八世纪初北京话声调概貌
6
作者 宋峰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56,共8页
清初王祚祯为赓续字学,助人明音变识正音而编纂了《音韵清浊鉴》一书,该书的编纂体例特殊,在正音(旧制反切)系统中嵌入了时音。而最能体现其时音特征的,当为该书的声调系统。《音韵清浊鉴》的声调系统略仿《中原音韵》,分平、上、去三声... 清初王祚祯为赓续字学,助人明音变识正音而编纂了《音韵清浊鉴》一书,该书的编纂体例特殊,在正音(旧制反切)系统中嵌入了时音。而最能体现其时音特征的,当为该书的声调系统。《音韵清浊鉴》的声调系统略仿《中原音韵》,分平、上、去三声,同时入声分作三声。文章采用透视分离的研究思路,分析了该书声调系统所反映出的一些重要音变事实:平寄清浊,实分阴阳;浊上归去,上去两别;入作三声,归派清晰。这些音变事实比较切近十八世纪初北京话时音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清浊鉴》 透视分离 十八世纪初 北京话声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