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文论教学的复眼透视观发微 被引量:1
1
作者 贺根民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6-118,122,共4页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古代文论教学的复眼透视观,不单表现在古代文论资料的梳理上,更体现为教学理念的更新。复眼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生态和思维方式,有利于盘活古代文论命题的现代生机,最大限度地贴近了传统文论的本真生态,促进教学效...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古代文论教学的复眼透视观,不单表现在古代文论资料的梳理上,更体现为教学理念的更新。复眼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生态和思维方式,有利于盘活古代文论命题的现代生机,最大限度地贴近了传统文论的本真生态,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从而展现一个有意义的古代文论的教学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复眼透视观 文化生态
下载PDF
从《游骑图》看中西方透视观
2
作者 刘能强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5-107,共3页
唐代佚名作品《游骑图》,无论是从绘画技巧,还是风格来讲,都可视为中国古典写实绘画表现鞍马题材的典范之作,与西方文艺复兴早期如乌切诺等人的写实绘画相比,在鞍马人物形象的准确性与形体透视的生动性等方面的把握上,似乎具有更感人的... 唐代佚名作品《游骑图》,无论是从绘画技巧,还是风格来讲,都可视为中国古典写实绘画表现鞍马题材的典范之作,与西方文艺复兴早期如乌切诺等人的写实绘画相比,在鞍马人物形象的准确性与形体透视的生动性等方面的把握上,似乎具有更感人的魅力。可知中国古典写实绘画应是比西方更早掌握了如何通过透视缩形来真实表现客观物体的方法。尽管西方意义的科学透视法并不在中国产生,但那种中国式的视觉投影方法,曾经有力支撑着中国封建时代盛期的绘画写实艺术,那么,甚至在图像时代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对其现实意义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骑图》 《圣罗马诺之战》 透视观
下载PDF
古代文论教学的复眼透视观发微
3
作者 贺根民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古代文论教学的复眼透视观,不单表现在古代文论资料的梳理上,更体现为教学理念的更新。复眼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生态和思维方式,有利于盘活古代文论命题的现代生机,最大限度地贴近了传统文论的本真生态,促进教学效...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古代文论教学的复眼透视观,不单表现在古代文论资料的梳理上,更体现为教学理念的更新。复眼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生态和思维方式,有利于盘活古代文论命题的现代生机,最大限度地贴近了传统文论的本真生态,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从而展现一个有意义的古代文论的教学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复眼透视观 文化生态
下载PDF
“以大观小”与“以道观之”——论沈括式中国特色透视观与庄子观物态度之关联
4
作者 郑笠 《闽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提出的"以大观小"论,是中国特色透视观的经典言论之一,体现了庄子"以道观之"的观物态度。"以大观小"之"大",正是"道"之大,只有"道"才具有小天... 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提出的"以大观小"论,是中国特色透视观的经典言论之一,体现了庄子"以道观之"的观物态度。"以大观小"之"大",正是"道"之大,只有"道"才具有小天下的大视野,才能穿越物我的藩篱,时空的界限,沟通物物的关系,建构起多向度、多层次的立体网状新视域;"以大观小"之"观",融哲学思想、心灵观照与视觉现象于一炉,而不纯粹发生在视觉领域。沈括式透视观,是庄子"以道观之"的哲学思想在绘画领域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括 以大 以道 透视观 庄子
下载PDF
研究毛泽东农业思想的代表著作——简评《毛泽东农民观透视》
5
作者 文慧云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4年第1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毛泽东 农业思想 《毛泽东农民透视 中国共产党 “三农”问题 劳动就业
下载PDF
一部研究毛泽东农业思想的专著——简评《毛泽东农民观透视》
6
作者 陈福郎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56,共1页
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不仅数量大,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在繁星般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中,郑以灵教授的专著<毛泽东农民观透视>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研究毛泽东农业思想的代表著作... 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不仅数量大,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在繁星般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中,郑以灵教授的专著<毛泽东农民观透视>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研究毛泽东农业思想的代表著作,这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农民透视 书评 农业思想 毛泽东思想 知青运动 就业 土地制度 农民战争
下载PDF
鲁托斯拉夫斯基主要作曲技法论点摘要 被引量:4
7
作者 姚恒璐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9-25,共7页
波兰作曲家维多尔德·鲁托斯拉夫斯基( Witold Lntoslawski)是当代作曲界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早年的作品一直为传统的写作风格,此后他一直在探索新的、带有个人风格的作曲技法,并在20世纪中、后期取得... 波兰作曲家维多尔德·鲁托斯拉夫斯基( Witold Lntoslawski)是当代作曲界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早年的作品一直为传统的写作风格,此后他一直在探索新的、带有个人风格的作曲技法,并在20世纪中、后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文章以作曲家本人对作曲技法的论述为出发点,阐述了他对作曲技法方面的主要论点:关于音高组织、音响语言与和声、节奏、高潮的处理方式、什么是灵感、偶然音乐的技法及其总体音乐结构的透视观。从中可以领略到作曲家的创作个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弦的聚合与和弦的复合体 偶然音乐的技法 半音聚合 四音和弦股 有机成长 调性概念 音乐的语言学基础 结构的透视观
下载PDF
乔依斯的多媒体艺术世界──阐释乔依斯的美学思想及其作品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梦桃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44-51,共8页
本文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乔依斯作品的研究分析,认为乔依斯的美学思想和作品具有独特的内涵:1.美学思想除了“作家升华说”外,还包含“完整、和谐与光彩”、“不相容透视”及“顿悟说”等因素;2.创新的多媒体艺术手法,... 本文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乔依斯作品的研究分析,认为乔依斯的美学思想和作品具有独特的内涵:1.美学思想除了“作家升华说”外,还包含“完整、和谐与光彩”、“不相容透视”及“顿悟说”等因素;2.创新的多媒体艺术手法,主要包括“内心独白”、“神话方法”、“电影手法”、“主导动机”和表现主义戏剧手法等;3.其作品语言是揭示自我、呈现人物意识等多层次需要的隐喻性语言;4.乔依斯小说呈现了评论化及其作者博学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依斯 《尤利西斯》 美学思想 不相容透视观 顿悟说 主导动机 隐喻性语言
下载PDF
论尼采对科学的接受和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侯素琴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48,共3页
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尼采虽然部分肯定了科学和真理的作用,但反对实证主义科学观。他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源于他对理性的批判,而他批判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源自其透视主义认识论。此外,尼采还从艺术和生命角度出发对科学进行了重新评价。
关键词 尼采 科学 接受 批判 透视主义科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界画创作中透视现象的表现及消亡 被引量:1
10
作者 芦珊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4-48,共5页
纵观界画的历史发展过程,由初期到鼎盛时期,再到没落之时,伴随着不同时代的现实生活反映,界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传统技艺承接并展现了中国画常采用的透视表现手法——"俯视法"。虽然界画创作在表现体积感和纵深感的三度空间... 纵观界画的历史发展过程,由初期到鼎盛时期,再到没落之时,伴随着不同时代的现实生活反映,界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传统技艺承接并展现了中国画常采用的透视表现手法——"俯视法"。虽然界画创作在表现体积感和纵深感的三度空间上展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透视关系,但由于主客观因素并没能发展成科学意义上的透视理论。笔者试图从中西方文化理念上将界画体现的透视现象与西方透视法作比较,探索透视在界画中的表现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画 俯视法 透视观 发展 消亡
原文传递
郎世宁清帝的传教士画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赛西尔 米.伯尔第利 李桂亮 《美术》 1985年第5期68-70,共3页
1688年(康熙27年),朱赛佩·卡斯蒂略内生于(意大利)米兰,十九岁时在热那亚加入了耶稣会。不久就为一个供基督教新教徒礼拜的教堂画宗教画。这时候,文明的欧洲对中国文化正极感兴趣。卡斯蒂略内请求把他派往中国。
关键词 卡斯蒂略 郎世宁 新教徒 建筑风格 宫廷画家 启祥宫 透视观 透视原理 中国传统法 设计图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