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纺织品的紫外线透通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施楣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13,共3页
从保健角度指出纺织品应对主波长为297nm的紫外线进行适当的衰减,衰减程度应视人的最小红斑剂量、紫外光源的辐射强度、受照时间等因素而定,建立了织物紫外线透过率的理论模型,指出织物的紫外线透通性能和防紫外整理效果主要受织物覆盖... 从保健角度指出纺织品应对主波长为297nm的紫外线进行适当的衰减,衰减程度应视人的最小红斑剂量、紫外光源的辐射强度、受照时间等因素而定,建立了织物紫外线透过率的理论模型,指出织物的紫外线透通性能和防紫外整理效果主要受织物覆盖系数的影响,实测了40种夏用薄型织物和4种薄膜材料的紫外线透过率,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紫外线 透通性能 防紫外线整理
下载PDF
竹浆纤维含量及纬密对竹棉织物透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志华 马顺彬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5,共3页
通过对15种不同规格的棉与竹/棉交织物的透通性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竹浆纤维含量及纬纱密度变化对交织物透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竹/棉交织物的透气性能、透湿性能增强;随着纬密的增加,织物透气性、透... 通过对15种不同规格的棉与竹/棉交织物的透通性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竹浆纤维含量及纬纱密度变化对交织物透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竹/棉交织物的透气性能、透湿性能增强;随着纬密的增加,织物透气性、透湿性能下降;当纬密较大时,织物透气性能除受织物结构形态影响外,竹浆纤维含量的因素仍有相当的影响,但竹浆纤维含量的影响因素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织物 性能 测试 竹浆纤维 通性 气性 湿性
下载PDF
造纸毛毯透通性等性能的测试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5
3
作者 吕向阳 韩邦春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5,共4页
介绍了造纸毛毯透通性等性能测试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造纸毛毯透气性、透水性、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毛毯运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造纸毛毯透通性等性能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造纸毛毯 通性 性能 测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非织造布的分形特征及与透通性的比较
4
作者 徐克平 高贵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12Z期111-111,共1页
本文通过基于Visual basic的非织造布计盒维数的测定,发现非织造布的分形特征,并通过实验研究了非织造布透通性与分形维数的关系,得出对同一类型的非织造布,孔隙分形维数越高,其透通性越好的结论。
关键词 非织造布 分形维数 通性
下载PDF
^(99m)Tc-DTPA气溶胶吸入法测定糖尿病患者肺上皮细胞通透性改变
5
作者 高鑫 孙晓光 +1 位作者 蔡映云 陈可靖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肺泡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吸入99mTcDTPA气溶胶后,测定肺脏清除半衰期的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28例,1型糖尿病2例,伴有并发症的患者16例(A组),无并发症者14例(B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 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肺泡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吸入99mTcDTPA气溶胶后,测定肺脏清除半衰期的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28例,1型糖尿病2例,伴有并发症的患者16例(A组),无并发症者14例(B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 ①糖尿病患者肺脏对99mTcDTPA清除半衰期(T1/2)较正常人明显缩短,差别有显著性(P<0.05)。②A组糖尿病患者肺脏99mTcDTPA清除半衰期较B组糖尿病患者缩短,但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别无显著性。本结果与以往采用此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反,即糖尿病时肺泡清除99mTcDTPA加快。结论 我们认为,99mTcDTPA是水溶性物质,糖尿病时肺上皮细胞对水溶性物质清除加快,提示肺泡基底膜病变,表现为肺上皮细胞通透性增高,符合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99MTC-DTPA 肺上皮细胞 通性 气溶胶
下载PDF
通风条件下相变添加物对透过织物的热损失的影响
6
作者 Lamb,GER 陈雁 《国外丝绸》 1991年第2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织物 相变材料 通性 热损失
下载PDF
非织造材料孔隙结构的定量表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旭红 李栋高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5,共6页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孔隙尺寸、孔隙形状和纤维取向分布等直观表达非织造纤维材料结 构的参数;利用新的几何学———分形几何,对非织造纤维材料的孔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获得孔径分 布分形维数。在此基础上研究纤维...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孔隙尺寸、孔隙形状和纤维取向分布等直观表达非织造纤维材料结 构的参数;利用新的几何学———分形几何,对非织造纤维材料的孔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获得孔径分 布分形维数。在此基础上研究纤维网单位面积质量和特征长度对纤维网结构的影响,以及孔径分布 分形维数与通透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材料 结构参数 分形维数 透通性能
下载PDF
再生丝素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孔隙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邱芯薇 潘志娟 +1 位作者 夏艳杰 孙道权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0-43,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再生丝素纤维非织造织物,用压汞仪测定和分析了织物内部孔隙的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了织物的面密度对其透气性、透湿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力学性能的方向性。结果表明:静电纺再生丝素纤维非织造织... 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再生丝素纤维非织造织物,用压汞仪测定和分析了织物内部孔隙的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了织物的面密度对其透气性、透湿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力学性能的方向性。结果表明:静电纺再生丝素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平均孔径为2~4μm,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随着面密度的增加,织物的透气性下降,透湿性没有显著的变化;尽管该产品的力学性能受面密度的影响,但在同一试样上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却是各向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桑蚕丝 非织造织物 孔径 通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抗菌肽抗病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小方 李燕 +1 位作者 冯红燕 焦路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884-885,889,共3页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生物活性肽,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病原虫、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通过膜渗透、胞内结合、免疫调节等方式发挥作用。近年来,由于各类病毒暴发,抗菌肽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再次受到关注。本文主要阐...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生物活性肽,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病原虫、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通过膜渗透、胞内结合、免疫调节等方式发挥作用。近年来,由于各类病毒暴发,抗菌肽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再次受到关注。本文主要阐述抗菌肽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为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抗病毒 家蝇抗真菌肽-1A 杀菌性/通性增蛋蛋白
下载PDF
浅谈服装材料的防寒机能
10
作者 亓延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99-102,共4页
通过研究穿衣者的生理特性,探讨了如何改善服装材料本身的性能和利用服装材料之间的空气层进行防寒,列举了少数服装的防寒穿着方式,总结冬季防寒穿衣规则,为冬季着装者提供了合理的穿衣参考依据。
关键词 防寒机能 体温调节 热传导性 通性
下载PDF
造纸毛毯透通性指标的测试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向阳 伍安国 刘一山 《纸和造纸》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介绍造纸毛毯透通性指标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和测试目的,探讨造纸毛毯性能指标测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造纸毛毯 通性 测试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High-fat-induc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altered fecal bile acids 被引量:19
12
作者 Lotta K Stenman Reetta Holma Riitta Korpel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9期923-929,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igh-fat-feeding is associ- ated with 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via altera- tions in bile acid metabolism.METHODS: Male C57BI/6J mice were fed on a high-fat (n = 26) or low-fat ...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igh-fat-feeding is associ- ated with 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via altera- tions in bile acid metabolism.METHODS: Male C57BI/6J mice were fed on a high-fat (n = 26) or low-fat diet (n = 24) for 15 wk.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was measured from duodenum, jejunum, ileum and colon in an Ussing chamber system using 4 kDa FITC-labeled dextran as an indicator. Fecal bile ac- ids were analyz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Segments of jejunum and colon were analyz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farnesoid X receptor (FXR)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acids Bile salts Diet-induced obesity Farnesoid X-activated receptor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Ursodeoxycholic acid
下载PDF
Changes of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in Cholelithiasis Patients
13
作者 Shao-long Sun Shuo-dong Wu Dong-xu Cui Bao-lin Liu Xian-wei Dai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95-196,共2页
In normal condition, intestine mucosa possesses barrier function. When the barrier function of intestine mucosa was damaged, intestinal bacteria, endotoxin, or other substances would enter blood. It is generally accep... In normal condition, intestine mucosa possesses barrier function. When the barrier function of intestine mucosa was damaged, intestinal bacteria, endotoxin, or other substances would enter blood.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biliary bacteria origins from the intestine either via duodenal papilla or intestinal mucosa.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changes of cholelithiasis patients to elucidate the possible pathogenesis of cholelithi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ELITHIASIS technetium-99m-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下载PDF
Barrier stabilizing mediators in regulation of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permeability
14
作者 HUANG Qiao-bing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2年第2期105-112,共8页
Increase of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logical even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rauma and burn injury. Massive leakage of fluid from vascular space leads to lose of blood plasma and dec... Increase of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logical even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rauma and burn injury. Massive leakage of fluid from vascular space leads to lose of blood plasma and decrease of effective circulatory blood volume, result- ing in formation of severe tissue edema, hypotension or even shock, especially in severe burn injury. Fluid resusci- tation has been the only valid approach to sustain patient's blood volume for a long time, due to the lack of overall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vascular hyperpermeability response. There is an emerging concept in recent years that some so-called barrier stabilizing media- tor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eventing the increase ofvascu-lar permeability. These mediators may be released in re- sponse to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serve to restore endothelial barrier function. Some of these stabilizing mediators are important even in quiescent state because they preserve basal vascular permeability at low levels. This review introduces some of these mediators and reveals their underlying signaling mechanisms during endothelial barrier enhanc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EABILITY Endothelium vascular Mediator complex Receptors cyclic AMP RACl protein huma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