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逐层组装多层膜对苝的固相萃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晓燕 江秀明 +2 位作者 沈巧星 倪书姣 毛璞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10期66-68,共3页
利用聚电解质逐层自组装技术在氨基硅胶表面构筑聚(乙烯-alt-马来酸)的苯乙胺衍生物(PEMAPEA)/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多层膜,制备性能稳定的新型固相萃取吸附材料。利用HPLC-UV/Vis检测,研究其对水体中苝的萃取性能,考察柱填料量、样品... 利用聚电解质逐层自组装技术在氨基硅胶表面构筑聚(乙烯-alt-马来酸)的苯乙胺衍生物(PEMAPEA)/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多层膜,制备性能稳定的新型固相萃取吸附材料。利用HPLC-UV/Vis检测,研究其对水体中苝的萃取性能,考察柱填料量、样品量、上样流速、洗脱溶剂等对多层膜萃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150 mg固相萃取填料的3 mL萃取小柱,以10 mL·min-1的流速萃取200 mL苝的水溶液,用丙酮作洗脱剂,萃取回收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层组装 固相萃取
下载PDF
逐层组装技术在药物递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于菲菲 邹豪 钟延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2-338,258,共7页
逐层组装(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LbL)技术在生物工程、医学、药物控释及光电子学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运用LbL技术构建药物控释系统,可灵活控制递药载体结构,组装过程简单、化学温和,递药系统用途广泛,可达到隐蔽... 逐层组装(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LbL)技术在生物工程、医学、药物控释及光电子学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运用LbL技术构建药物控释系统,可灵活控制递药载体结构,组装过程简单、化学温和,递药系统用途广泛,可达到隐蔽、靶向等效果。本文总结了逐层组装技术的优势,讨论了影响LbL多层膜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综述了LbL构建的纳米粒、微凝胶和微囊等载体在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层组装技术 药物递送 纳米粒 微凝胶 微胶囊
原文传递
一种偶氮聚电解质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静电逐层自组装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焉学佳 邓永红 王晓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0-445,共6页
研究了一种光响应偶氮聚电解质(PEAPE)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自组装,重点讨论了pH值对静电逐层自组装以及对光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pH值越低,越有利于生成吸光度高的自组装膜,对应的自组装膜厚度也越大.红外光谱分... 研究了一种光响应偶氮聚电解质(PEAPE)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自组装,重点讨论了pH值对静电逐层自组装以及对光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pH值越低,越有利于生成吸光度高的自组装膜,对应的自组装膜厚度也越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偶氮聚电解质在不同pH溶液中存在不同的电离情况.pH值越低,用于自组装的溶液中的聚合物链上的电荷数越少,链构象越卷曲.解释了不同pH值条件下自组装膜吸光度和厚度差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逐层组装 偶氮聚电解质 PH值
下载PDF
纳米结构TiO_2/SiO_2的逐层自组装 被引量:14
4
作者 宋秀芹 张雪红 +3 位作者 王新 汪兰霞 张萍 魏雨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0-784,共5页
采用逐层自组装方法在二氧化硅球表面交替组装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单分子膜和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膜 ,该复合多层膜经高温煅烧后得到了核壳型纳米结构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复合颗粒 .利用XRD ,SEM ,X射线能谱等对复合颗粒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 采用逐层自组装方法在二氧化硅球表面交替组装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单分子膜和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膜 ,该复合多层膜经高温煅烧后得到了核壳型纳米结构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复合颗粒 .利用XRD ,SEM ,X射线能谱等对复合颗粒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二氧化钛在复合颗粒表面排列紧密、均匀 ,粒径在 5 0nm左右 ,为锐钛矿型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Ti02/Si02 逐层组装 二氧化硅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单分子膜 二氧化钛 纳米粒子膜 复合颗粒 有机污染物 半导体催化剂 废水处理
下载PDF
IBU-PHBV纳米粒的制备、逐层自组装包覆及体外释放 被引量:2
5
作者 叶伟华 王朝阳 +2 位作者 郑颖 刘新星 童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16,共5页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布洛芬(IBU)-羟基丁酸和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纳米粒,粒径在500~800nm之间.研究了乳化剂类型及浓度、水相pH值、药/聚合物质量比、共聚物中羟基戊酸单体(HV)含量对载药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最佳工...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布洛芬(IBU)-羟基丁酸和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纳米粒,粒径在500~800nm之间.研究了乳化剂类型及浓度、水相pH值、药/聚合物质量比、共聚物中羟基戊酸单体(HV)含量对载药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相pH值为4.0,药/聚合物质量比为10/50,聚合物中HV含量为6%~10%(质量分数),聚乙烯醇浓度为1%(体积分数).用逐层(LbL)自组装技术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包覆到载药纳米粒表面,包覆6层聚电解质后的IBU.PHBV纳米粒的突释量由包覆前的70%下降到15%,说明将溶剂蒸发法和LbL自组装技术结合可以显著抑制释放初期的药物突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溶剂蒸发法 逐层组装 布洛芬 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
下载PDF
逐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二阶非线性光学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鹭剑 王民权 +2 位作者 钱国栋 崔元靖 王智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4,8,共5页
逐层自组装(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技术制备光学功能薄膜和器件,具有可设计性强,可实现组成剪裁和微结构调控,对研究发展一类新型光子学材料、器件与微系统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是一个很具前瞻性的研究新领域。着重综... 逐层自组装(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技术制备光学功能薄膜和器件,具有可设计性强,可实现组成剪裁和微结构调控,对研究发展一类新型光子学材料、器件与微系统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是一个很具前瞻性的研究新领域。着重综述逐层自组装二阶非线性光学薄膜材料制备技术、特性及其应用;评述了分别基于共价键和离子键力的逐层自组装技术特征、研究进展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层组装技术 二阶非线性光学薄膜 共价键自组装 静电自组装 光子学材料
下载PDF
不同pH条件下再生纤维表面的CPAM/CMC静电逐层自组装 被引量:1
7
作者 唐艳军 巫山 薛国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8-101,共4页
利用静电逐层自组装技术,在再生纤维表面沉积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羧甲基纤维素(CMC)复合膜。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CPAM/CMC在再生纤维表面的静电吸附规律。采用FT-IR、SEM和Zeta电位测试对再生纤维表面的聚电解质多层膜进行表征,而... 利用静电逐层自组装技术,在再生纤维表面沉积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羧甲基纤维素(CMC)复合膜。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CPAM/CMC在再生纤维表面的静电吸附规律。采用FT-IR、SEM和Zeta电位测试对再生纤维表面的聚电解质多层膜进行表征,而再生纤维力学性能用纸页的裂断长和耐破指数来评价。研究表明,CPAM/CMC聚合物电解质在再生纤维表面的交替吸附,引起纤维电性变化,说明吸附动力来自于静电作用力。体系pH条件对纤维保水值及再生纤维力学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当pH值为7.5时,自组装5层的再生纤维,保水值提高了19.19%,裂断长和耐破指数分别增大了71.38%、8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瓦楞纸 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丙烯酰胺 羧甲基纤维素 静电逐层组装 PH值
下载PDF
金电极的逐层自组装修饰
8
作者 屠一锋 孙如 +1 位作者 葛健锋 顾仁敖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2期74-78,共5页
本文运用自组装技术用ω-巯基己酸化学修饰金电极形成第一层修饰层,ω-巯基己酸暴露在外表面的羧基活性基团还可在气相条件下进行酰胺化反应键接上乙二胺,从而实现逐层自组装修饰金电极.同时对此修饰电极也进行了电化学表征.
关键词 逐层组装 酰胺化反应 金电极 电化学
下载PDF
PS胶体粒子表面逐层自组装固定化SOD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5
9
作者 何成毅 梁振鹏 +2 位作者 王朝阳 刘新星 童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2,共5页
通过逐层自组装技术成功地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吸附在聚苯乙烯 (PS)胶体粒子表面 .zeta电位和 TEM证明了聚阳离子或聚阴离子型 SOD与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在 PS胶体粒子表面的交替吸附 .通过测定 SOD被胶体粒子吸附后上清液的生物活性 ... 通过逐层自组装技术成功地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吸附在聚苯乙烯 (PS)胶体粒子表面 .zeta电位和 TEM证明了聚阳离子或聚阴离子型 SOD与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在 PS胶体粒子表面的交替吸附 .通过测定 SOD被胶体粒子吸附后上清液的生物活性 ,得到聚阴离子型 SOD(p H=8.0 )和聚阳离子型 SOD(p H=4.3 )在 PS胶体粒子表面的吸附量分别为 1 2和 5 1 IU,相对活性分别为 2 3 .4%和 2 .9% .聚阴离子型 SOD在PS胶体粒子表面能形成平滑规整的膜 ,导致较高的相对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 p H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逐层组装 固定化酶 聚电解质多层膜 PS胶体粒子
下载PDF
基于纳米TiO_2逐层自组装的聚偏氟乙烯膜亲水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华锟 林镇华 +2 位作者 吴会军 陈奇良 周孝清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4年第1期6-9,14,共5页
采用逐层自组装方法,利用三乙烯四胺盐对纳米TiO2的吸附作用,把直径约20nm的TiO2颗粒逐层组装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研究了纳米TiO2组装层数对PVDF改性膜接触角的影响,发现当组装层数为1和3时改性PVDF膜初始接触角略有增大,而随着... 采用逐层自组装方法,利用三乙烯四胺盐对纳米TiO2的吸附作用,把直径约20nm的TiO2颗粒逐层组装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研究了纳米TiO2组装层数对PVDF改性膜接触角的影响,发现当组装层数为1和3时改性PVDF膜初始接触角略有增大,而随着冻结时间延长改性PVDF膜接触角显著减小。当组装层数为5时PVDF改性膜的初始接触角从101.2°显著减小到72.1°,并在1min内被水滴完全浸润,探讨了纳米TiO2组装PVDF改性膜微观结构对其亲水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可用于发展分散均匀的高亲水性PVDF膜,提高PVDF膜的抗污染性能并延长其循环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层组装纳米 TiO2 PVDF 过滤
下载PDF
新生牛血中Cu/Zn-SOD的提纯及肝素、壳聚糖的逐层自组装包裹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静 林春丽 +3 位作者 白志军 魏建民 张永明 张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32-2037,共6页
试验旨在通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改性,提高其稳定性。本试验采用了热变性提取方法从新生牛血中提取Cu/Zn-SOD,采用逐层自组装技术,以肝素与壳聚糖为材料,对从新生牛血中分离提纯的SOD进行物理包裹试验,并对包... 试验旨在通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改性,提高其稳定性。本试验采用了热变性提取方法从新生牛血中提取Cu/Zn-SOD,采用逐层自组装技术,以肝素与壳聚糖为材料,对从新生牛血中分离提纯的SOD进行物理包裹试验,并对包裹后Cu/Zn-SOD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耐热稳定性上,包裹的SOD相对酶活性比天然SOD提高了3.3倍;在耐酸碱性方面,在pH分别为3.0、11.0的条件下,包裹的SOD相对酶活性较天然SOD提高了2.0倍;在抗胰蛋白酶水解的能力上,包裹的SOD相对酶活性较天然SOD提高了2.7倍。采用肝素、壳聚糖制成的外壳对SOD进行物理修饰可得到较好的效果,且其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生物相容性较好,外表面的壳聚糖有助于帮助跨细胞膜转运,可应用于口服剂型SOD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肝素 壳聚糖 逐层组装技术 相对酶活性
下载PDF
用于人体运动监测的双层柔性应变传感器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雅倩 汪鹏飞 +2 位作者 李育文 黄英 刘彩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3,共5页
针对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柔性应变传感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使用逐层(LBL)组装技术和借助激光钢网模具在上导电层表面制造出规则裂纹结构的方法制备出基于双层导电结构(石墨烯/水性聚氨酯(GR/WPU)层和炭黑/水性聚氨酯(CB/WPU)层... 针对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柔性应变传感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使用逐层(LBL)组装技术和借助激光钢网模具在上导电层表面制造出规则裂纹结构的方法制备出基于双层导电结构(石墨烯/水性聚氨酯(GR/WPU)层和炭黑/水性聚氨酯(CB/WPU)层)的柔性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系数(GF为466~1569)、宽工作范围(高达100%的应变)、出色的耐久性(1000次)、低检测极限(0.25%的应变)、快速响应时间(86 ms)以及良好的回弹性等优良特性,这使传感器不仅可以精确检测由于大幅度关节运动产生的信号,还可以对细微的生理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在未来的电子皮肤、人机互动和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导电结构 逐层组装 高灵敏度 宽工作范围 微表情
下载PDF
全反射红外逐层检测含重氮高分子薄膜的生长
13
作者 廖玮 魏芳 +1 位作者 曹维孝 赵新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5-408,共4页
运用全反射红外技术对逐层组装的含重氮高分子薄膜进行了分步定量分析.利用-CH2-峰的逐层变化规律,确认了在组装过程中每层吸附高分子的量是一致的.通过重氮基一N=N+特征的吸收峰,定量计算了在特定实验条件下,-N=N+分解生成共价键的比例... 运用全反射红外技术对逐层组装的含重氮高分子薄膜进行了分步定量分析.利用-CH2-峰的逐层变化规律,确认了在组装过程中每层吸附高分子的量是一致的.通过重氮基一N=N+特征的吸收峰,定量计算了在特定实验条件下,-N=N+分解生成共价键的比例.这些结果为认识重氮高分子薄膜的生长提供了更为直接和细致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氦高分子薄膜 生长 全反射红外技术 逐层组装 检测 共价键 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分子自组装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海林 马晓燕 +1 位作者 袁莉 黄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8-311,共4页
分子自组装在生物工程技术上的建模、分子器件、表面工程以及纳米科技领域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在未来的几十年中 ,分子自组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将会在新技术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篇文章里 ,我们介绍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定义、基本原... 分子自组装在生物工程技术上的建模、分子器件、表面工程以及纳米科技领域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在未来的几十年中 ,分子自组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将会在新技术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篇文章里 ,我们介绍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定义、基本原理、分类、影响因素、表征手段等 ,并阐述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目前的研究进展 ,展望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 组装单层膜 逐层组装 分子识别 纳米材料 生物工程
下载PDF
逐层法制备碳纳米管/石墨烯透明导电玻璃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嘉麒 曾效舒 +2 位作者 朱栋泉 刘震云 罗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8-553,586,共7页
以可膨化石墨、天然鳞片石墨、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石墨进行表征,分析比较这三种原材料制备氧化石墨的氧化程度。采用逐层自组装法(LBL)在玻璃基底上制得碳纳米管/氧化石墨... 以可膨化石墨、天然鳞片石墨、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石墨进行表征,分析比较这三种原材料制备氧化石墨的氧化程度。采用逐层自组装法(LBL)在玻璃基底上制得碳纳米管/氧化石墨复合薄膜,并通过水合肼蒸汽还原法将薄膜还原成碳纳米管/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最后对薄膜的透光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比较,发现三种原料制备的导电玻璃中,以膨胀石墨为原料制备的玻璃导电性能最好,12层时达到了59.1kΩ/sq,但透光性却逊于其他两种原料制备的玻璃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层组装 碳纳米管 石墨烯 透明导电薄膜
下载PDF
制备导电聚合物-半导体纳米颗粒自组装膜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东升 吕功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256,共5页
Using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echnique,we hav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nanostructured composite films of conjugated polymer (sulfonic acid ring substituted polyaniline, SPAn)/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Q-CdS)... Using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echnique,we hav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nanostructured composite films of conjugated polymer (sulfonic acid ring substituted polyaniline, SPAn)/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Q-CdS).The processes synthesis have been studied by UV-Vis,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XPS and AFM techniqu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lf-assembly processes were dependent on the pH of the solution of each component and the doping time.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roughness of the assembled nano-composite films increases as the layer number increases.The main reas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generation of adsorption defects from partially adsorbed film surface in film fabric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层组装 导电聚合物 纳米结构复合膜 制备 聚苯胺 半导体 组装 缺陷成因
下载PDF
两种侧链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中生色团取向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学 白鹤 +1 位作者 庹新林 王晓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8,共5页
用偏振紫外光谱研究了两种侧链偶氮聚电解质静电逐层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的初始取向 .讨论了不同的组装条件对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取向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了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 ,侧链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中的... 用偏振紫外光谱研究了两种侧链偶氮聚电解质静电逐层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的初始取向 .讨论了不同的组装条件对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取向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了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 ,侧链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中的偶氮生色团存在一定程度的面内取向 ,自组装的各种影响条件和聚合物结构等 (pH值、侧链柔性间隔基团长度、以及偶氮生色团官能度等 )与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的面内取向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通过研究偶氮生色团的取向和影响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链偶氮聚电解质 组装 偶氮生色团 面内取向 静电逐层组装 偏振紫外光谱
下载PDF
端基对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内生色团取向的影响
18
作者 董学 白鹤 王晓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用偏振紫外光谱研究了 4种带有不同端基的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静电逐层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的初始取向 .讨论了不同的端基对偶氮生色团在自组装膜中初始取向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了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 ,侧链型偶氮... 用偏振紫外光谱研究了 4种带有不同端基的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静电逐层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的初始取向 .讨论了不同的端基对偶氮生色团在自组装膜中初始取向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了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 ,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沿面取向 .偶氮生色团所带端基的类型对其在自组装膜中的取向程度有较大的影响 ,这主要取决于偶氮生色团与聚阳离子基底的电荷相互作用和极性相互作用等 .对偶氮生色团在水溶液中能形成H 聚集体的自组装膜来说 ,H 聚集体对生色团取向也有一定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制备需控制生色团取向性的自组装膜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基 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 静电逐层组装 偶氮生色团 偏振紫外光谱 取向 H-聚集行为
下载PDF
层层组装聚马来酸十醇酯多层膜固定相
19
作者 倪书娇 李秋红 +3 位作者 李申 胡定炜 江秀明 毛璞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5期128-130,共3页
采用层层组装技术,在色谱硅胶表面交替沉积带相反电荷的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和聚乙烯-alt-马来酸十醇酯(PEMADEC),制备一种新型聚电解质多层膜(PAH/PEMADEC)6包覆的硅胶色谱固定相,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多层膜结构。以6种苯的... 采用层层组装技术,在色谱硅胶表面交替沉积带相反电荷的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和聚乙烯-alt-马来酸十醇酯(PEMADEC),制备一种新型聚电解质多层膜(PAH/PEMADEC)6包覆的硅胶色谱固定相,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多层膜结构。以6种苯的衍生物和9种苯胺类化合物为分析物,评价PAH/PEMADEC多层膜固定相的色谱性质。结果显示多层膜固定相与分析物间同时存在疏水和亲水相互作用,为制备混合模式固定相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层组装 聚电解质多层膜 固定相
下载PDF
以胶体粒子为模板制备核壳纳米复合粒子 被引量:22
20
作者 官建国 邓惠勇 +1 位作者 王维 任平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7-334,共8页
核壳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许多不同于单组分胶体粒子的独特的光、电、磁、催化等物理与化学性质 ,是构筑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的重要组元 ,在光子带隙材料、微波吸收材料、电磁流变液、催化剂和生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从控制核壳复合粒子的... 核壳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许多不同于单组分胶体粒子的独特的光、电、磁、催化等物理与化学性质 ,是构筑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的重要组元 ,在光子带隙材料、微波吸收材料、电磁流变液、催化剂和生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从控制核壳复合粒子的微观结构及壳层均匀性与厚度的角度 ,详细评述了目前以胶体粒子为模板制备粒径从纳米到微米尺度的核壳复合粒子的方法。指出利用胶体粒子模板表面与壳层物质或其前驱物间的特殊相互作用 (包括静电和化学相互作用 ) ,是完善现有制备方法和发展新方法来制备具有设定组成、结构和性能的核壳复合粒子的关键 ,同时也是将来的粒子表面纳米工程和获取有序的、先进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粒子 核壳纳米复合粒子 定向聚合 定向沉积 逐层组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