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法测定甘氨酸合镍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学习指导 被引量:1
1
作者 易琼 王石泉 王峥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1-72,共2页
本文采用 p H法测定甘氨酸合镍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对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对实验数据处理较大的改进 ,采用 Microsoft Excel计算机软件包来处理实验数据和作图。
关键词 pH法 测定 甘氨酸合镍配合物 逐级稳定常数 学习指导 化学实验
下载PDF
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逐级稳定常数的pH法测定和计算机优化算法
2
作者 何玉萼 金飞 +1 位作者 陈岭 何奉道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2-39,共8页
本文由pH滴定法原理导出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逐级稳定常数k_i的计算公式。编辑了由Monte-Carlo法确定初值,Hooke-Jeaves法精解的计算程序。由此算法测定了方酸及其衍生物的各级稳定常数。结果表明,该法实... 本文由pH滴定法原理导出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逐级稳定常数k_i的计算公式。编辑了由Monte-Carlo法确定初值,Hooke-Jeaves法精解的计算程序。由此算法测定了方酸及其衍生物的各级稳定常数。结果表明,该法实验简便,数值运算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酸 两性物质 逐级稳定常数 酸碱滴定 优化算法
下载PDF
如何理解和应用pH法测定乙二胺合镍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
3
作者 张太平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6期34-36,共3页
本文着重阐述并论证 ,根据滴定曲线 ,用生成函数 nH,当 nH=1/ 2 ,3/ 2时pH =tgK1H,tgK2 H.以及采用生成函数 n ,求得当 n =1/ 2 ,3/ 2 ,5/ 2时 ,分别可求出乙二胺与Ni2 +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K1、K2 、K3的依据 ,便于读者加深理解该测... 本文着重阐述并论证 ,根据滴定曲线 ,用生成函数 nH,当 nH=1/ 2 ,3/ 2时pH =tgK1H,tgK2 H.以及采用生成函数 n ,求得当 n =1/ 2 ,3/ 2 ,5/ 2时 ,分别可求出乙二胺与Ni2 +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K1、K2 、K3的依据 ,便于读者加深理解该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法 乙二胺合镍配合物 生成函数 逐级稳定常数 滴定曲线 测定方法 离子浓度
下载PDF
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的新迭代计算方法
4
作者 孟晓红 李竹林 赵宗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2-384,共3页
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的计算,是配位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生成函数所导出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算,通常采用Cramers's法则、消去法等,其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不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SOR迭代法,首先方程组用数学分析,整理成SOR迭代形式,... 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的计算,是配位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生成函数所导出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算,通常采用Cramers's法则、消去法等,其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不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SOR迭代法,首先方程组用数学分析,整理成SOR迭代形式,归纳出改进的新算法ISOR。经使用,新的ISOR算法较之传统的GS、Jacobi算法速度快,当迭代800次以上,则收敛值相差0.3K~θ,易于编程,适用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化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逐级稳定常数 迭代计算
原文传递
胸腺嘧啶核苷与过渡金属配位稳定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宝俊 杨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7-230,共4页
本文采用pH滴定法准确测定了胸腺嘧啶核苷与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逐级稳定常数,并对其配位作用规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胸腺嘧啶核苷 过渡金属离子 逐级稳定常数 配位
下载PDF
邻硝基苯甲酸合镧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6
作者 吕天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采用 pH电位法 ,在一定量、一定浓度的硝酸镧和邻硝基苯甲酸 (以HL表示 )的混合溶液中 ,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 ,根据消耗氢氧化钾溶液的量、体系的 pH值及一系列的关系式 ,作出了La(Ⅲ ) L体系的生成曲线 ,用半整数法得出... 采用 pH电位法 ,在一定量、一定浓度的硝酸镧和邻硝基苯甲酸 (以HL表示 )的混合溶液中 ,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 ,根据消耗氢氧化钾溶液的量、体系的 pH值及一系列的关系式 ,作出了La(Ⅲ ) L体系的生成曲线 ,用半整数法得出了LaL3 (邻硝基苯甲酸合镧 )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 :β1=1.7× 10 3 ,β2 =6 .0 3× 10 6,β3 =5 .13× 10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硝基苯甲酸合镧 镧配合物 逐级稳定常数 累积稳定常数 PH电位法
下载PDF
La(Ⅲ)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梁宏 边贺东 +1 位作者 涂楚桥 申泮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5,共5页
用平衡透析法详细研究了 p H=6.3条件下 La( )与 HSA或 BSA的结合平衡 .Scatchard图分析表明 ,La( )在 H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8个弱结合部位 ;在 B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6个弱结合部位 .从 La( )与 Cu( ) ,Zn( )和 Cd( )等... 用平衡透析法详细研究了 p H=6.3条件下 La( )与 HSA或 BSA的结合平衡 .Scatchard图分析表明 ,La( )在 H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8个弱结合部位 ;在 B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6个弱结合部位 .从 La( )与 Cu( ) ,Zn( )和 Cd( )等的竞争结合 HSA或 BSA的结果推测 :La( )在 HSA或 BSA中的一个强结合部位的配位原子可能全部是氧原子 .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Bjerrum方程 ,首次报道了La( ) -HSA和 La( ) -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值 ,其 K1 的数量级为 1 0 4.Hill系数及自由能偶合分析表明 La( )与 HSA或 BSA的结合均产生一定的负协同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平衡透析 配位分析 逐级稳定常数 协同效应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平衡
下载PDF
Pb^(2+)·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竞争结合平衡研究
8
作者 程艳坤 闫志谦 +2 位作者 霍鹏 王立屏 王立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287-11288,11298,共3页
[目的]了解Pb2+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部位。[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方法,研究在模拟生理(pH6.3)条件下Pb2+、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并探讨了Pb2+-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结果]Pb2+在BSA上存在2类结合部位,BSA对Pb2+有1.6个... [目的]了解Pb2+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部位。[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方法,研究在模拟生理(pH6.3)条件下Pb2+、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并探讨了Pb2+-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结果]Pb2+在BSA上存在2类结合部位,BSA对Pb2+有1.6个强结合部位和6.5个弱结合部位。Pb2+在白蛋白分子中可能存在第1个较强的结合部位,与Zn2+相同。Pb2+在白蛋白分子中可能存在第2个较强的结合部位,与Cu2+相同。Zn2+-Pb2+-BSA三元体系中强结合部位数明显减少,说明Pb2+的优先配位基团在位点siteA。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rum方程,确定Pb2+-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约为104。[结论]该研究可为判断Pb2+在BSA上各结合部位之间的协调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平衡透析法 逐级稳定常数
下载PDF
平衡透析和差示吸收光谱法研究铅(Ⅱ)与BSA的相互作用
9
作者 苗风智 王改珍 贺进田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使用平衡透析和差示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铅(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平衡透析的实验结果表明铅(Ⅱ)与BSA的相互作用受缓冲溶液pH的影响,在pH为6.3和pH为5.4条件下,铅(Ⅱ)在BSA上的强结合位点数分别是1.5个和0.8个,弱结合位... 使用平衡透析和差示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铅(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平衡透析的实验结果表明铅(Ⅱ)与BSA的相互作用受缓冲溶液pH的影响,在pH为6.3和pH为5.4条件下,铅(Ⅱ)在BSA上的强结合位点数分别是1.5个和0.8个,弱结合位点数分别为6个和4个,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rum方程,报道了铅(Ⅱ)-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Hill系数表明铅(Ⅱ)与BSA的结合部位之间有负协同效应.使用差示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铅(Ⅱ)-BSA体系的电荷转移谱带,发现组氨酸咪唑基是铅(Ⅱ)在BSA中的优先配位基团.进一步根据Zn2+与Pb2+竞争结合BSA上的强结合位点,推断Pb2+在BSA中优先结合位点是位点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平衡透析 电荷转移谱带 逐级稳定常数
下载PDF
pH法研究UO_(2)^(+2)与甘氨酰替甘氨酸、白氨酸和四咪噻唑的络合物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健民 章爱铀 +1 位作者 陈宝姣 王文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2年第3期281-286,共6页
本文应用pH法测定了UO_(2)^(+2)与甘氨酰替甘氨酸、白氨酸和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的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分别得出,UO_(2)^+2-甘氨酰替甘氨酸体系:β_(1)=5.7×10^(3)和β_(2)=1.4×10^(10);UO_(2)^(+2)-白... 本文应用pH法测定了UO_(2)^(+2)与甘氨酰替甘氨酸、白氨酸和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的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分别得出,UO_(2)^+2-甘氨酰替甘氨酸体系:β_(1)=5.7×10^(3)和β_(2)=1.4×10^(10);UO_(2)^(+2)-白氨酸体系:β_(1)=4.0×10^(5)和β_(2)=1.6×10^(13),以及UO_(2)^(+2)-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体系:β_(1)=6.5×10^(4)和β_(2)=2.0×10^(10)(25℃,μ=0.1,KCl维持)。同时,将徐光宪的溶液中络合物吸附平衡理论引入pH法研究络合物稳定常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级稳定常数 络合物稳定常数 pH法 徐光宪 白氨酸 吸附平衡 噻唑
下载PDF
关于分布分数及其应用的教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爱丽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84-89,共6页
由于客观物料的复杂性,组份在试液中的化学行为常常是复杂的,随反应条件的不同,常以多种型体存在,且伴有副反应,为使反应进行完全,必须控制反应所需型体的浓度,因此,深入研究决定和影响型体分布的因素,灵活应用分布分数的公式,对于严格... 由于客观物料的复杂性,组份在试液中的化学行为常常是复杂的,随反应条件的不同,常以多种型体存在,且伴有副反应,为使反应进行完全,必须控制反应所需型体的浓度,因此,深入研究决定和影响型体分布的因素,灵活应用分布分数的公式,对于严格掌握化学反应的条件,定量处理化学反应极为重要.高师分析化学统编教材几乎每章都涉及到了这一问题,这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想就此谈些教学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反应 应用分布 统编教材 配合反应 平衡浓度 组份 逐级稳定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 形成常数 条件电位
下载PDF
我校开展化学大型综合实验课的做法
12
作者 刘尚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1989年第2期5-6,共2页
1983年以来,我校纺化系在二年级学生学完各门化学基础课程后,集中两周时间开设大型综合实验课,旨在使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由于我校实验室条件限制,原则上安排10位同学共做一个课题,由一位教师... 1983年以来,我校纺化系在二年级学生学完各门化学基础课程后,集中两周时间开设大型综合实验课,旨在使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由于我校实验室条件限制,原则上安排10位同学共做一个课题,由一位教师负责指导。通过几年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谈谈我们是怎样选题和抓好几个教学环节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课 工作能力 逐级稳定常数 实验报告 教学环节 实验课时 磺基水杨酸 电位滴定法 无机化学实验 配位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