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治疗具有递减传导特性的慢旁路
1
作者 李萍 陈锐华 +4 位作者 张启高 江时森 刘保军 徐军 李俭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S1期52-53,共2页
方法和目的:探讨采用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治疗具有递减传导特性的慢旁路效果。 结果: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呈窄QRS波,逆行P波及R-P≥P-R,且PⅡ、Ⅲ、avF倒置,PavR直立,心动过速与右室起搏均呈同... 方法和目的:探讨采用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治疗具有递减传导特性的慢旁路效果。 结果: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呈窄QRS波,逆行P波及R-P≥P-R,且PⅡ、Ⅲ、avF倒置,PavR直立,心动过速与右室起搏均呈同样的偏心性心房激动顺序,室房呈递减性传导及长V-A间期。 结论:成功射频消融慢旁路需在心动过速或心室起搏时仔细标测,寻找最早的心房激动点而非VA 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传导旁路 射频消融 递减传导特性
下载PDF
房袖传导对期前刺激表现出递减传导一例(摘要)
2
作者 尹晓盟 杨延宗 +5 位作者 刘少稳 高连君 杨东辉 夏云龙 李世军 林志湖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196-196,共1页
目的 报告一例肌袖性房颤患者在电隔离上腔静脉过程中 ,房袖传导对期前刺激表现出递减传导。资料与方法 患者 ,女 43岁 ,发作性心悸气短一年入院 ,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示 :频发房早 (呈“PONT”样 ) ;短阵房速。完善术前准备征得书面... 目的 报告一例肌袖性房颤患者在电隔离上腔静脉过程中 ,房袖传导对期前刺激表现出递减传导。资料与方法 患者 ,女 43岁 ,发作性心悸气短一年入院 ,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示 :频发房早 (呈“PONT”样 ) ;短阵房速。完善术前准备征得书面同意后 ,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于冠状窦口起搏 ,上腔静脉内记录。预设温度 5 5度 ,能量 3 0瓦 ,放电共 2 40秒。结果 术中未能诱发房颤 ,但根据动态心电图特点 ,且上腔静脉内LASSO电极记录肌袖电位高大、明显 ,故先行隔离上腔静脉。LASSO电极在窦律下记录到肌袖电位位于心房电位之后 ,部分与心房电位融合 ,且LASSO1,10肌袖电位最提前。于冠状窦电极窦口起搏 ,行S1S2刺激 ,可见房袖呈递减传导 ,且肌袖组织较心房组织传导延迟程度严重。随S2提前 ,心房电位预肌袖电位之间距离间拉开 ,肌袖电位更加清晰明显。此外 ,肌袖电位最提前处 (LASSO1,10 )传导延迟程度较其余电极轻 ,故随S2提前 ,各电极心房电位与肌袖电位间传导时间差异更明显 ,肌袖电位传导顺序更显著。于LASSO 1,10极附近放电共 2 40秒 ,肌袖电位渐渐消失 ,于上腔静脉内起搏无上腔静脉 -心房传导 ,即传出阻滞。成功隔离上腔静脉。结论 上腔静脉肌袖组织对期前刺激表现出递减传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袖传导 期前刺激 递减传导 肌袖性房颤 电隔离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房室递减传导的短PR综合征一例
3
作者 林文华 王志坚 +2 位作者 刘菁晶 史宏岩 任自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6期554-555,共2页
1例患者,男性,37岁。有胸闷心悸史,无心动过速发作史,窦性心律时,PR间期0.10s,余正常。电生理检查时,窦性心律时AH间期24ms,HV间期37ms。高位右房刺激示房室传导呈递减性质,可见裂隙现象。提示该例为房室递减传导的短PR综合征。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短PR综合征 房室递减传导
下载PDF
伴递减传导的预激旁路1例
4
作者 张杰梅 佟光明 《中国医药导刊》 2006年第2期113-113,共1页
  病例:患者男性,73岁,主因发作性剑突下疼痛1月,头晕、周身乏力4天入院.体表心电图特点如下: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率103次/分,P-P规则,P波双峰,峰间距>0.04s,心室率34次/分左右.P-R间期0.12~0.14s,QRS波群增宽达0.14s,起始部位粗钝...   病例:患者男性,73岁,主因发作性剑突下疼痛1月,头晕、周身乏力4天入院.体表心电图特点如下: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率103次/分,P-P规则,P波双峰,峰间距>0.04s,心室率34次/分左右.P-R间期0.12~0.14s,QRS波群增宽达0.14s,起始部位粗钝,有δ波,终末部位模糊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旁路 递减传导 QRS波群增宽 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P-R间期 剑突下 发作性 心房率 P-P
下载PDF
具有递减传导特性的左游离壁隐匿性旁路一例报告
5
作者 李萍 王乐信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年第4期159-160,共2页
利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预激综合征的关键是准确的旁路定位。左侧旁路首先应以冠状窦导管标测。左游离壁旁路逆传时在右室起搏或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冠状窦远端最早记录到A波。具有递减性传导特征的房室旁路多位于右后间隔,... 利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预激综合征的关键是准确的旁路定位。左侧旁路首先应以冠状窦导管标测。左游离壁旁路逆传时在右室起搏或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冠状窦远端最早记录到A波。具有递减性传导特征的房室旁路多位于右后间隔,位于左游离壁者少见。本文报告1例。 患者女性,36岁。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而收入住院。以往发作时心室率为180~200次/分,静注“异搏定”、“心律平”、“乙胺碘肤酮”等药物不能终止。入院查体,X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减传导 游离壁 隐匿性旁路 预激综合征 逆传 心律平 标测 异搏定 PSVT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伴前向及逆向性隐匿性传导
6
作者 梁寿彭 任建英 崔广根 《上海医学》 CAS 1983年第6期354-355,318,共3页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可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又常是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前奏,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自从Lepeschkin(1964年)及其它一些学者把双侧束支阻滞的心电图分成八种类型后,更有助于心电图上的识别,但双侧束支阻滞同时...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可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又常是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前奏,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自从Lepeschkin(1964年)及其它一些学者把双侧束支阻滞的心电图分成八种类型后,更有助于心电图上的识别,但双侧束支阻滞同时伴有连续28个P波未下传,这是较少见的心电图,现报道如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5岁,住院号203302。于1980年11月1日入院。患者于同年8月份,在做家务劳动时,突然眼前发黑,随即昏倒于地,意识丧失、四肢小抽搐、面色苍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传导 室性逸搏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 QRS 异位起搏点 窦性心律 递减传导 窦性节律 心电图 电诊断图
下载PDF
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报告
7
作者 刘志华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8年第2期147-148,共2页
例1,男性,65岁。因半月来反复黑蒙、昏厥于1992年3月10日入院。半月前在喝茶过程中,突感头昏,黑蒙,继而昏倒在地,历时3~5分钟。近一周来反复黑蒙、昏厥.既往无高血压、心绞痛史,无癫痫史。体检:BP18/12KPa。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75次/m... 例1,男性,65岁。因半月来反复黑蒙、昏厥于1992年3月10日入院。半月前在喝茶过程中,突感头昏,黑蒙,继而昏倒在地,历时3~5分钟。近一周来反复黑蒙、昏厥.既往无高血压、心绞痛史,无癫痫史。体检:BP18/12KPa。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75次/min,心律齐,未闻及异常心音及病理性杂音。肺部无异常体征。胸片心影正常。超声心动图无异常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黑蒙 隐匿性传导 P波 QRS波 心室 递减传导 房室传导系统 间期相 室性逸搏
全文增补中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和直接显示性左束支内文氏周期伴室性早搏二联律
8
作者 朱为娅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年第2期65-65,共1页
研究证明房室交接处、束支及分支内可发生Ⅰ°—Ⅱ°传导阻滞。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二联律 左束支 室性早搏 显示性 室早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 递减传导 室内差异传导
下载PDF
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被引量:2
9
作者 邵滢 许静(指导) 《医师在线》 2019年第34期19-19,共1页
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左束支的分支及浦肯野纤维网内形成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好发于15~40岁青壮年男性,患者多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因对维拉帕米敏感,故也称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心电图特征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多为左束支的后分... 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左束支的分支及浦肯野纤维网内形成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好发于15~40岁青壮年男性,患者多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因对维拉帕米敏感,故也称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心电图特征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多为左束支的后分支(左后分支)区域内的微折返,左后分支构成折返环的逆传支,而具有缓慢、递减传导的异常浦肯野组织构成折返环的前传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特征 左束支 器质性心脏病 递减传导 维拉帕米 逆传 浦肯野纤维网 微折返
下载PDF
基于适宜技术推广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相鹏 罗秀英 崇爱国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年第6期654-656,共3页
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关键词 心房电活动 快速心房激动 适宜技术 递减传导 心功能受损 泵血功能 房室结 治疗安全性 华法林抗凝 心室率
下载PDF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应用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伟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1期516-517,共2页
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因无序电活动而失去有效收缩,且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呈现递减传导,造成极不规则心室律以及快速或缓慢心室率,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房内附壁血栓... 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因无序电活动而失去有效收缩,且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呈现递减传导,造成极不规则心室律以及快速或缓慢心室率,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1]。有关指南指出,除非患者为孤立性房颤或存在禁忌证,所有房颤(包括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均应接受抗凝治疗,规范的抗凝治疗可以显著减少与房颤相关的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率[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快速心房激动 心房电活动 递减传导 孤立性房颤 治疗应用 永久性房颤 不规则心室律 快速性心律失常 房室结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慢径路消融对进入房室结内的心房下部组织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Katritsis D. G. Becker A. E. +2 位作者 Ellenbogen K. A. 苏畅(译) 杜媛(校)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8期14-15,共2页
The inferior atrial extensions of the atrioventricular(AV) node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anatomic substrate of the slow pathway, but their role in AV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 is unknown. Ten patients with sl... The inferior atrial extensions of the atrioventricular(AV) node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anatomic substrate of the slow pathway, but their role in AV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 is unknown. Ten patients with slow-fast AVNRT were studied before and after successful slow pathway ablation. Simultaneous His bundle recordings from the right and left sides of the septum were made during right and left inferoparaseptal pacing. Longer stimulus to His(St-H) intervals were measured during right inferoparaseptal pacing than during left inferoparaseptal pacing(284± 55 vs 246± 46 ms, p=0.005 for right His recordings and 283± 56 vs 244± 46 ms, p=0.005 for left His recordings) at similar coupling intervals during AVNRT induction. After ablation, the St-H intervals at the maximum AV nodal conduction decrement were similar during right inferoparaseptal and left inferoparaseptal pacing(217± 32 vs 207± 21 ms, p=0.10 for right His and 215± 32 vs 206± 20 ms, p=0.13 for left His) at similar coupling intervals. The difference(Δ St-H) between St-H intervals during AVRNT induction or at the maximum conduction decrement and during constant pacing for right His recordings with right inferoparaseptal pacing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Δ St-H measured with left His during left inferoparaseptal pacing(173± 64 vs 137± 55 ms, p=0.005) before ablation, but not after(117± 39 vs 100± 40 ms, p=0.44). Resetting of AVNRT with delivery of left inferoparaseptal extrastimuli was achieved in 7 of 10 patients. In conclusion, the electrophys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ght and left inferior atrial inputs to the human AV node in patients with AVNRT and their response to slow pathway ablation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inferior nodal extensions represent the anatomic substrate of the slow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径路消融 房室结内 电生理特性 左心房 组织 偶联间期 希氏束 递减传导
下载PDF
单向阻滞
13
作者 高萍 许岩 +1 位作者 邢丽娟 车巧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4期107-108,共2页
正常心肌组织具有前向性和逆向性双向性传导功能。例如房室交界区组织在反应期内即可将冲动逆向传入心房,亦可将冲动前向传入心室。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由于某一部分心脏组织的病变程度轻重不一,出现递减传导,致使该部位的心肌组织只... 正常心肌组织具有前向性和逆向性双向性传导功能。例如房室交界区组织在反应期内即可将冲动逆向传入心房,亦可将冲动前向传入心室。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由于某一部分心脏组织的病变程度轻重不一,出现递减传导,致使该部位的心肌组织只允许冲动沿一个方向传导,而相反方向来的冲动则被阻滞而不能通过,即所谓单向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阻滞 心肌组织 传导功能 房室交界区 病变程度 心脏组织 递减传导 双向性
下载PDF
在判断文氏现象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4
作者 王宏智 宋为民 王广智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3期92-92,共1页
1.文氏现象的发生必须是激动在心脏传导系统某处的连续下传过程中,不能把中间被插入的下传激动分隔开的那些激动看成相连续来计算文氏周期。上层2:1下层文氏型传导的交替性文氏周期从表面上看来是以相隔一次的下传激动计算文氏周期的,... 1.文氏现象的发生必须是激动在心脏传导系统某处的连续下传过程中,不能把中间被插入的下传激动分隔开的那些激动看成相连续来计算文氏周期。上层2:1下层文氏型传导的交替性文氏周期从表面上看来是以相隔一次的下传激动计算文氏周期的,但实值上因双层阻滞的关系,有一半激动并未到达下层,对于下层来说,相隔一次到来的激动恰恰正是连续下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传 交替性 隐匿性传导 反文氏现象 交界区 束支 房室传导 心脏传导系统 房室阻滞 递减传导
下载PDF
房早伴房室跳跃传导1例
15
作者 郭小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65-367,共3页
患者男性,72岁,主因“一过性晕厥反复发作6个月,加重2天”,以“晕厥待查”收入院。入院后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超声心动图检查示:①左房大;②瓣膜退行性变;③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的动态心电... 患者男性,72岁,主因“一过性晕厥反复发作6个月,加重2天”,以“晕厥待查”收入院。入院后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超声心动图检查示:①左房大;②瓣膜退行性变;③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中出现很多房早伴P’R间期突然加倍延长的心电图表现,选取其中3个不同的心电图片段,分析房早伴房室跳跃传导可能揭示的心电现象,如图1至图3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跳跃传导 房室结双径路 递减传导 蝉联现象 反文氏传导
原文传递
反文氏现象(230)
16
作者 邱妍妍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96-396,共1页
文氏现象是心脏递减传导的一种常见形式,是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处于相对不应期时发生的递减性传导。可在心脏不同部位发生,以房室交界区最常见。发生时激动在该传导部位的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到传导中断,发生脱落,称为正文氏现象;反之,如... 文氏现象是心脏递减传导的一种常见形式,是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处于相对不应期时发生的递减性传导。可在心脏不同部位发生,以房室交界区最常见。发生时激动在该传导部位的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到传导中断,发生脱落,称为正文氏现象;反之,如果传导出现反向的递减传导,称反文氏现象。[定义]反文氏现象亦称“倒文氏现象”、“反向文氏周期”。于1955年由Berman首次报道,是指突然发生延长的PR间期在随后的心动周期逐渐缩短的现象,是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减传导 文氏现象 反文氏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