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控不同水平运动员递增负荷肌群肌氧变化特征
1
作者 毕学翠 郑晓鸿 张英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4947-14957,共11页
为了分析不同水平赛艇运动员在递增负荷测试中三个关键环节不同肌肉SMO_(2)变化特征,找出不同水平运动员SMO_(2)变化与常用指标变化的关系,提高递增负荷测试在赛艇训练监控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验将45名男子赛艇运动员,依据赛艇... 为了分析不同水平赛艇运动员在递增负荷测试中三个关键环节不同肌肉SMO_(2)变化特征,找出不同水平运动员SMO_(2)变化与常用指标变化的关系,提高递增负荷测试在赛艇训练监控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验将45名男子赛艇运动员,依据赛艇测功仪2000 m成绩分为A、B、C三个组。三组分别完成递增负荷测试,全程记录左右侧肱二头肌、竖脊肌和股内侧肌肌氧变化,同时记录心率、血乳酸等指标。实验数据使用Shapiro-Wilk法检验数据的正态性,相同运动员不同肌肉SMO_(2)变化测试结果对比使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水平运动员递增负荷测试结果的对比使用双尾独立T检验。相同运动员不同部位SMO_(2)与其他指标之间变化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B、C三组不同部位ΔSMO_(2)在每级负荷中均与ΔHR有相关关系。A组股内侧肌ΔSMO_(2)与ΔHR全程高度相关(r=0.74-0.82,P<0.01),肱二头肌ΔSMO_(2)与ΔHR全程高度相关(r=0.32-0.88,P<0.01),竖脊肌ΔSMO_(2)与ΔHR全程高度相关(r=0.49-0.81,P<0.01);BLA变化幅度为-4.36 mmol/L时,对应B组ΔSMO_(2)变化幅度为-18.64%,C组ΔSMO_(2)变化幅度为-9.31%。可见不同水平运动员在赛艇递增负荷测试中均呈现出随着负荷增加SMO_(2)逐级下降的趋势。但是,不同水平运动员三个关键环节主要肌肉SMO_(2)变化特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赛艇递增负荷测试时,水平高的运动员综合ΔSMO_(2)变化率、ΔHR变化率和ΔBLA变化率相对较小;运动员SMO_(2)“拐点”与“乳酸阈拐点”相一致。相同BLA下,水平高的运动员SMO_(2)变化幅度较大,水平低的运动员SMO_(2)变化幅度较小。SMO_(2)变化只代表局部氧化代谢和运动能力,无法反应整体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递增负荷测试 肌氧饱和度 有氧能力
下载PDF
递增负荷抗阻冲刺训练对短跑运动员加速跑前期的生物力学影响
2
作者 刘涛 栗杏璐 +3 位作者 李政澳 何俊良 许周政 孙宇亮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6-186,共1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递增负抗阻冲刺训练的变化特征,以帮助教练员在不同训练目的下选取最适合的抗阻载荷。方法招募12名二级及以上男子短跑运动员。在1080Sprint阻力装置下完成了4次递增负荷的(8%BM、10%BM、12%BM、...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递增负抗阻冲刺训练的变化特征,以帮助教练员在不同训练目的下选取最适合的抗阻载荷。方法招募12名二级及以上男子短跑运动员。在1080Sprint阻力装置下完成了4次递增负荷的(8%BM、10%BM、12%BM、14%BM)30 m冲刺试验。使用1080Sprint阻力装置与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4次递增负荷的(8%BM、10%BM、12%BM、14%BM)30 m冲刺的前12步运动生物力学数据。本研究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差异分析。结果运动学指标方面,平均速度以及最大速度的8%BM和10%BM与12%BM均随着负荷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同时,在第1步的蹬伸时间8%BM和10%BM与12%BM也存在显著性(P<0.05)。步长从第5步开始,随着负荷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步速在第2步开始就显著性降低(P<0.05)。动力学指标方面:水平方向峰值合力、水平方向冲量以及蹬伸冲量均是在第8步以后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P<0.05,P<0.01)。垂直方向峰值合力第9步以后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减小(P<0.05)。结论负荷重量超过10%BM将会对技术动作产生影响,负荷重量超过10%BM负荷距离在10 m以上对水平蹬伸素质训练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加速跑 蹬伸 短跑运动员 递增负荷 步速 单因素方差分析 素质训练
下载PDF
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在慢性肌骨疼痛中的应用及对肌肉适能、疼痛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聂书剑 郑文涓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探讨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在慢性肌骨疼痛中的应用及对肌肉适能、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慢性肌骨疼痛189例,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B和C组3组各63例,A组给予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 目的探讨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在慢性肌骨疼痛中的应用及对肌肉适能、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慢性肌骨疼痛189例,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B和C组3组各63例,A组给予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B组给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C组给予微波疗法。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疗程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性质(ID pain评分)、肌肉适能(峰力矩、力矩加速能量、平均功率)、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β-内啡肽(β-EP)]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以及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简明健康生活状况调查表(SF-36)、国际骨性关节炎评分标准(Lequesne)评分。结果治疗1和2个疗程,A组VAS和ID pain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治疗2个疗程,A组峰力矩、力矩加速能量和平均功率屈肌和伸肌均高于B组和C组,B组峰力矩、力矩加速能量和平均功率屈肌和伸肌均低于C组(P<0.05)。治疗1和2个疗程,A组血清PGE_(2)和P物质低于B组和C组,血清β-EP高于B组和C组;B组血清PGE_(2)和P物质低于C组,血清β-EP高于C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3组组内PSQI评分呈降低趋势(P<0.05)。治疗1和2个疗程,A组PSQI评分均低于B和C组(P<0.05)。治疗2个疗程,3组组内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Lequesn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A组SF-36评分高于B组和C组,Lequesne评分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微波疗法联合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可用于慢性肌骨疼痛治疗中,能促进患者肌肉适能指标、疼痛介质改善,从而恢复患者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质量及骨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疗法 递增负荷连续离心训练 肌骨骼疾病 疼痛 峰力矩 P物质 Β-内啡肽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许鸿涛 刘亚峰 李君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8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26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递增负荷功率...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26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估量表(JO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60/63),高于对照组的80.95%(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腰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a水平高于对照组,ALP、P、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骨密度、JOA评分和BI评分,改善骨代谢指标水平,降低VA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低频脉冲电磁场 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 骨密度 骨代谢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基于运动皮层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调控方案对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表现的影响
5
作者 李凤 毕嘉伟 +2 位作者 梁志强 吕娇娇 黄灵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0-180,共1页
目的递增负荷运动相关的神经调控由多个大脑区域同时负责,包括初级运动皮层、辅助运动皮层和运动前区等。因此,本研究探究调控运动皮层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对递增负荷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 目的递增负荷运动相关的神经调控由多个大脑区域同时负责,包括初级运动皮层、辅助运动皮层和运动前区等。因此,本研究探究调控运动皮层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对递增负荷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40名健康成年人随机分为真刺激组(持续20 min刺激)或假刺激组(仅开始1 min内提供30 s缓升和30 s缓降刺激)。使用多焦点t DCS调控多区域皮层兴奋性,将7个小电极(3.14 cm^(2)的圆形电极)放置于初级运动区、前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单个电极注入电流不超过1552μA,总电流不超过3998μA。在干预前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基线测试,间隔48 h后进行干预刺激,随后进行运动测试。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真假刺激对刺激前后递增负荷运动表现的影响。结果受试者全部完成干预且耐受性较好。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两组的运动时长及输出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组内统计显示,真刺激干预后递增负荷转速提高(刺激前72.42±4.69 rpm,刺激后74.72±5.87 rpm,P=0.012)。结论调控运动皮层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提高健康成年人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的平均转速,提示该刺激方案可能是一种提高耐力项目运动效率的潜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负荷运动 双因素方差分析 运动皮层 平均转速 耐力项目 神经调控 耐力运动 运动测试
下载PDF
无累进递增负荷与有累进递增负荷测定无氧阈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勤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7,共2页
通过 10名体育专业健康男性大学生在Jacger程控跑台上分别进行有累进递增负荷与无累进递增负荷 ,并在实验中测定各档跑速时的相应心率 (HR)和血乳酸值 (HLa)。结果无累进递增负荷的AT值明显推迟出现 ;进一步研究发现采用无累进递增负荷... 通过 10名体育专业健康男性大学生在Jacger程控跑台上分别进行有累进递增负荷与无累进递增负荷 ,并在实验中测定各档跑速时的相应心率 (HR)和血乳酸值 (HLa)。结果无累进递增负荷的AT值明显推迟出现 ;进一步研究发现采用无累进递增负荷测定的AT值更能科学地反映机体的实际水平 ,能对评价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和指导运动训练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累进递增负荷 有累进递增负荷 无氧阚 心率 血乳酸
下载PDF
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大鼠肾脏自由基产生及氧化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晖 辛东 +2 位作者 李静先 陈家琦 卢景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以大鼠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为模型,利用低温电子自旋共振(SER)技术,分别于安静时、运动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2h、4h、8h提取大鼠肾组织,测定氧自由基(OFR)信号强度,同时测定SOD活力和MDA含量,结... 以大鼠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为模型,利用低温电子自旋共振(SER)技术,分别于安静时、运动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2h、4h、8h提取大鼠肾组织,测定氧自由基(OFR)信号强度,同时测定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表明:①运动后恢复期30min,肾脏OFR信号强度升高明显,提示运动性肾缺血及恢复期再灌注诱导的黄嘌呤氧化酶机制可能是肾组织OFR生成的主要来源;②在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OFR改变与SOD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提示肾内源性SOD在防止OFR损伤中起重要作用;③肾脏MDA于运动后2h出现峰值,而OFR则于恢复期30min升至最高,说明除肾脏自身产生活性氧诱导脂质过氧化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氧自由基 LPO SOD 肾脏 递增负荷运动
下载PDF
递增负荷的运动性闭经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人卫 陆爱云 +4 位作者 陈佩杰 郭仕达 蔡斌 高勇 段子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3-296,共4页
以SD雌性大鼠 7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运动性闭经模型 ,分别测定了 7周、5周、3周各阶段递增负荷后的体重、血红蛋白、垂质比、心质比、阴道脱落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 :(1)持续递增负荷运动可使大鼠动情周期抑制 ,并且饮食量、体重、血... 以SD雌性大鼠 7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运动性闭经模型 ,分别测定了 7周、5周、3周各阶段递增负荷后的体重、血红蛋白、垂质比、心质比、阴道脱落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 :(1)持续递增负荷运动可使大鼠动情周期抑制 ,并且饮食量、体重、血红蛋白、阴道脱落细胞的变化与运动员相同。因此 ,用大鼠建立运动性闭经 (ASA)的模型是可行的。 (2 )大鼠动情周期抑制时 ,饮食量下降 ,体重下降 ,血红蛋白减少 ,垂质比变小而心质比变大 ,阴道脱落细胞以底、中层细胞为主。提示这些变化与ASA密切相关。 (3)在持续递增负荷运动时 ,动情周期抑制是逐渐发生的 ,且停训后短时间内阴道脱落细胞不能完全右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闭经 动物模型 递增负荷训练
下载PDF
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雌性大鼠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9
作者 郑陆 潘力平 +8 位作者 隋波 沈东颖 李晔 王娟 林晓光 段平 万利 王明燕 高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1,64,共5页
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大鼠HPG轴功能激素水平进行了连续、系统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期持续大负荷训练影响下,HPG轴功能全面受抑,激素水平降低,以低促性腺激素及低性腺类固醇水平为特征;恢复期HPG轴功能呈现逐渐恢复态势。
关键词 递增负荷运动 生殖激素 HPG轴功能 抑制
下载PDF
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对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和EP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杰修 田野 +3 位作者 曹建民 金丽 满君 郑弘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 :观察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对大鼠肝脏组织形态、EPO水平的影响 ,为探讨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机理和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均分为 3组 :对照组、运动组、运动 +营养补充组。运动方式为 11周递... 目的 :观察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对大鼠肝脏组织形态、EPO水平的影响 ,为探讨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机理和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均分为 3组 :对照组、运动组、运动 +营养补充组。运动方式为 11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 ,营养补剂为铁复合剂。应用组织学光镜、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观察 3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EPO水平。结果 :运动组大鼠肝脏组织肝细胞结构模糊、多数肝细胞表现出浑浊肿胀或一定程度的水样变性 ,而运动+营养组肝脏形态基本正常。运动 +营养组肝脏组织匀浆液EPO活性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运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肝 EPO 大鼠 跑台运动 肝脏组织 递增负荷 营养补充 水平 跑台训练 营养补剂
下载PDF
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时大鼠血液氧化、抗氧化能力及RBCM生物物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晖 辛东 +1 位作者 李静先 陈家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6-259,共4页
利用自旋标记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定急性运动中及不同时程恢复期血浆抗坏血酸自由基(AFR)和脂质过氧化水平(MDA)的改变,同时观察红细胞膜(RBCM)脂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浆AFR信号强度和MDA水平... 利用自旋标记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定急性运动中及不同时程恢复期血浆抗坏血酸自由基(AFR)和脂质过氧化水平(MDA)的改变,同时观察红细胞膜(RBCM)脂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浆AFR信号强度和MDA水平在力竭运动后即刻均显著升高(均P<0.005),运动后30min仍维持高水平(均P<0.05),随后二者逐渐恢复,呈平行变化。RBCM脂尾部流动性在短时间中等强度运动(三级负荷末)即有明显下降(P<0.05),运动后恢复期进行性加重,并于运动后12小时达非常显著改变(P<0.01);此时膜脂头部流动性也明显下降(P<0.05),之后二者均有恢复趋势;提示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对RBCM脂流动性有重要影响,并且在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中,AFR可作为一个有效的抗氧化指标,同时也反映了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 血液氧化 抗氧化能力 红细胞膜脂流动性 生物物理特性
下载PDF
递增负荷运动对中长跑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宋淑华 刘坚 +1 位作者 高春刚 翟波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作为运动训练监控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12名中长跑运动员安静状态、递增负荷运动及运动后恢复阶段各12 min的HRV应用Polar RS800进行记录分析。结果:随运动强度递增,时域指标平均R...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作为运动训练监控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12名中长跑运动员安静状态、递增负荷运动及运动后恢复阶段各12 min的HRV应用Polar RS800进行记录分析。结果:随运动强度递增,时域指标平均RR、SDNN、心率变异系数(SDNN/HR)较安静状态显著下降(P<0.05),运动结束后明显恢复,其中SDNN恢复最快。运动过程中RMSSD、PNN50显著下降,且持续到运动后(P<0.05)。运动及恢复过程中,频域指标TP持续升高,LF、HF持续下降,LF/HF比值上升,VLF、LFn.u.呈上升趋势,HFn.u.呈下降趋势。非线性分析表明,安静状态庞加莱散点图呈彗星状,而运动中和运动后变为短棒状。结论:递增负荷运动导致中长跑运动员心率瞬时波动趋向减少,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衡,HRV下降,可以把HRV作为运动训练的无创监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跑 递增负荷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补充辅酶Q10及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对大鼠心肌和脑线粒体电子传递链酶复合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洁 王玉侠 +1 位作者 张耀斌 邢良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8,65,共7页
目的:观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及补充CoQ_(10)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和脑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和Ⅲ活性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补充CoQ_(10)组、训练组和训练结合补充CoQ_(10)组。差速离心提取心... 目的:观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及补充CoQ_(10)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和脑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和Ⅲ活性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补充CoQ_(10)组、训练组和训练结合补充CoQ_(10)组。差速离心提取心肌和脑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Ⅲ)活性。结果:1)安静状态下补充CoQ_(10) 7周,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较,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增强(P<0.01),CⅠ和CⅢ活性减弱(P<0.01);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显著性降低(P<0.01)。2)递增负荷运动训练7周,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较,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Ⅰ和CⅡ活性减弱(P<0.01)、CⅢ活性增强(P<0.05)。3)递增负荷训练结合补充CoQ_(10) 7周,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较,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Ⅰ和CⅡ活性减弱(P<0.01),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显著性下降(P<0.01)。4)递增负荷训练结合补充CoQ_(10)与单纯补充CoQ_(10)组相比,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减弱(P<0.01)、CⅢ活性增强(P<0.01);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显著性下降(P<0.01)。5)递增负荷训练结合补充CoQ_(10)与单纯运动训练组相比,力蝎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Ⅱ和CⅢ活性减弱(P<0.01);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外源性补充CoQ_(10)对大鼠体重增长无负面影响,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大鼠体重增长幅度。单纯补充CoQ_(10)可增强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降低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对力竭运动时间无影响。递增负荷训练可增强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Ⅲ活性;对脑线粒体呼吸链CⅠ、CⅡ和CⅢ活性无明显影响;运动能力得到提高。递增负荷训练结合补充CoQ_(10)可维持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Ⅲ活性不降低;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显著性下降、CⅠ和CⅢ活性无显著性变化;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运动训练与补充CoQ_(10)对改善心肌和脑线粒体呼吸链CⅠ、CⅡ和CⅢ活性及运动能力方面无协同作用。训练组及训练结合补充CoQ_(10)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的延长可能还与体重增长较慢及其他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负荷跑台训练 辅酶Q10 心肌 线粒体 呼吸链酶复合体 动物实验
下载PDF
5周递增负荷训练对内分泌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卫兵 陈佩杰 +3 位作者 刘晓丹 陶占泉 王茹 刘瑾彦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训练对机体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进行为期5周的递增负荷训练,于集合训练开始前一天和第2周、第3周、第4周及第5周训练结束末36h后上午7:30-8:00取安静时肘静脉血,测定训练前及每一负荷训练阶段后外周...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训练对机体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进行为期5周的递增负荷训练,于集合训练开始前一天和第2周、第3周、第4周及第5周训练结束末36h后上午7:30-8:00取安静时肘静脉血,测定训练前及每一负荷训练阶段后外周血液中内分泌激素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T第3周比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C第3、第5周比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T/C比值第4周比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CD4第2周比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而第3周比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CD8第4周比训练前、第2周、第3周显著下降(P<0.05),CD4/CD8比值第3、第4周均比训练前、第2周显著升高(P<0.05)。结论:训练负荷是影响机体内分泌免疫机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中等负荷训练促进机体内分泌免疫机能,大负荷训练会降低机体的内分泌免疫机能,但随着对递增负荷应激的适应,机体的内分泌免疫机能又会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负荷训练 睾酮 皮质醇 T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对血清CK、CK-M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宏磊 王凤阳 张立立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58-359,共2页
为了探讨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对血清CK、CK MB活性的影响,采用实验对比法,观察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的递增负荷运动对血清CK、CK M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后即刻血清CK的活性急剧升高,然后逐渐下降,并且在运动后6h能够恢复到原始水平;而CK... 为了探讨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对血清CK、CK MB活性的影响,采用实验对比法,观察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的递增负荷运动对血清CK、CK M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后即刻血清CK的活性急剧升高,然后逐渐下降,并且在运动后6h能够恢复到原始水平;而CK MB活性没有显著改变。CK对评价大强度运动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评价无氧训练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负荷力竭运动 血清CK CK-MB活性 无氧训练 肌酸激酶 训练强度
下载PDF
递增负荷运动大鼠下丘脑-垂体超微结构变化及其恢复过程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陆 隋波 +6 位作者 潘力平 王娟 高丽 李晔 沈东颖 林晓光 段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2,共6页
对递增负荷运动及恢复不同阶段大鼠下丘脑及垂体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出现渐进性的细胞器变性、轴突髓鞘分离、突触小泡及微管微丝减少、树突棘减少等异常变... 对递增负荷运动及恢复不同阶段大鼠下丘脑及垂体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出现渐进性的细胞器变性、轴突髓鞘分离、突触小泡及微管微丝减少、树突棘减少等异常变化,垂体促性腺细胞及生长激素细胞出现渐进性的细胞器变性及核膜异常,溶酶体增多等,而ACTH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较小,与同期测定的较低FSH、LH水平和较高CRH及GC水平具有一致性。结果表明,长期训练可致大鼠脑组织神经元间的相互联系减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及分泌均受到抑制。这种变化与训练周期的增长及运动负荷的增大具有显著递进关系。而经过4个动情周期的恢复,结构逐渐复原,为一可逆性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垂体 超微结构 递增负荷运动 恢复
下载PDF
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自行车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鹏飞 冯葆欣 +3 位作者 尚文元 张卫英 宗丕芳 宋国强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通过40名自行车专业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方法:40名自行车运动员(男21,女19)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力竭运动,分别采用3min递增法、1min递增法和线性递增法进行运动负荷递增,用Oxycon Pro运... 目的:通过40名自行车专业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方法:40名自行车运动员(男21,女19)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力竭运动,分别采用3min递增法、1min递增法和线性递增法进行运动负荷递增,用Oxycon Pro运动心肺功能仪观察最大耗氧量.(VO2max)、心率(HRmax)、呼吸商(RQ)等指标,运动前、后采集血乳酸(Lac)。结果: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的.VO2max、HRmax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实验的RQ、Lac指标差异无显著规律性。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自行车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没有统计学差异,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均可作为功率自行车进行有氧耐力测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功率自行车 递增负荷运动 有氧耐力
下载PDF
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雌性大鼠胫骨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晓红 郑陆 +2 位作者 朱一力 李青南 王宏梅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骨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组进行2、4、6、8、9、11、13、15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立同期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在造模过程中监控体重、体成分、阴道脱落细... 目的:探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骨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组进行2、4、6、8、9、11、13、15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立同期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在造模过程中监控体重、体成分、阴道脱落细胞、血生化及骨密度等指标的变化。所有大鼠被处死前13、14天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25 mg/kg各1次,于处死前3、4天注射钙黄绿素5 mg/kg各1次,两次荧光标记间隔10天。实验结束后,取大鼠右侧胫骨上段制成不脱钙骨切片,测定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结果:①持续15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中,大鼠全身骨密度(BMD)先上升后下降,至15周运动结束降至最低点。②大鼠胫骨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表现为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厚度(Tb.Th)先轻微上升后下降,呈近似倒"V"形变化,峰值出现在T11组;骨小梁数量(Tb.N)随运动负荷增加逐渐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Sp)前期持平,T11组~T15组明显增加。③动态参数和细胞参数表现为骨形成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L.Pm、矿化沉积率、骨面积水平骨形成率BFR/BS、骨体积水平骨形成率BFR/BV、单位骨小梁面积成骨细胞数Ob.N和成骨细胞周长百分数Ob.Pm%)和骨吸收参数(单位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和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数Oc.Pm%)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变化,T11组达最低点。结论:持续1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对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及BMD有明显影响,过量负荷运动均明显加剧骨吸收和骨形成,但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降低,骨代谢呈高转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负荷运动 静态参数 动态参数 骨转换状态 骨量降低
下载PDF
间断递增负荷条件下肌肉活动的力-电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宋超 王健 方红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非疲劳状态下肱二头肌在静态间断性递增负荷下sEMG信号的线性和非线性指标变化规律;方法:记录19名被试肱二头肌在10%、20%、40%、60%、80%MVC负荷水平下sEMG信号,分析线性时、频指标AEMG、MPF、MF和非线性指标C(N)、DET%的变... 目的:探讨非疲劳状态下肱二头肌在静态间断性递增负荷下sEMG信号的线性和非线性指标变化规律;方法:记录19名被试肱二头肌在10%、20%、40%、60%、80%MVC负荷水平下sEMG信号,分析线性时、频指标AEMG、MPF、MF和非线性指标C(N)、DET%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在负荷水平从10%上升到80%MVC过程中,线性分析指标AEMG、MPF和MF均呈单调递增性改变。非线性分析指标DET%呈单调递减性改变,C(N)基本保持稳定;结论:以上sEMG信号变化的原因可能与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型肌纤维募集比例和数量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疲劳状态 肱二头肌 间断递增负荷 SEMG
下载PDF
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血氨、血乳酸、VE/VO_2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美娟 高丽 +5 位作者 张启华 于波 林淑萍 朱琳娜 沈东颖 张秋红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测定了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组 ( 12人 )和普通对照组 ( 5人 )在连续递增负荷的蹬车运动中血氨、血乳酸、VE VO2 指标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 ,两组人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氨、血乳酸、VE VO2 指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有规律上升 ,运动初期上... 测定了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组 ( 12人 )和普通对照组 ( 5人 )在连续递增负荷的蹬车运动中血氨、血乳酸、VE VO2 指标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 ,两组人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氨、血乳酸、VE VO2 指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有规律上升 ,运动初期上升速度缓慢 ,当运动负荷增加到 10 0W以上 ,三种指标上升速度加剧。结果提示 ,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比对照组有较好的心肺机能 ,血氨、血乳酸、VE VO2 指标与运动强度有高度相关性 ,三种指标联合使用可以更精确地评定运动强度、机体的机能状态及训练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氨 动员 少年 血乳酸 对照组 递增负荷运动 男子 武术套路运动 运动强度 VO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