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通乳管联合通乳消肿汤治疗郁乳期急性乳腺炎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谢丹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6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疏通乳管联合通乳消肿汤治疗郁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乳房按压、负压吸引、泪道探子疏通等方法消除郁乳,并联合通乳消肿汤内服、外敷。结果:45例经手法排乳及中药内服、外敷的纯中药治疗后获得良好效... 目的:观察疏通乳管联合通乳消肿汤治疗郁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乳房按压、负压吸引、泪道探子疏通等方法消除郁乳,并联合通乳消肿汤内服、外敷。结果:45例经手法排乳及中药内服、外敷的纯中药治疗后获得良好效果,5例经纯中药治疗疗效欠佳,需要联合应用抗生素。在纯中药治疗的患者中,43例获得痊愈并可正常哺乳;2例早期肿块及症状消失,但随后郁乳症状反复出现。纯中药治疗有效率90%,治愈率86%,平均治疗时间2.2天。结论:疏通乳管联合通乳消肿汤治疗郁乳期急性乳腺炎,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腺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通乳消肿
下载PDF
疏肝消肿通乳法联合手法排乳治疗外吹乳痈郁滞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应语 卞卫和 +3 位作者 姚昶 王聪 丁天雯 李永飞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疏肝消肿通乳法联合手法排乳治疗外吹乳痈郁滞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外吹乳痈郁滞期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通乳方口服,对照组... 目的观察疏肝消肿通乳法联合手法排乳治疗外吹乳痈郁滞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外吹乳痈郁滞期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通乳方口服,对照组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或头孢唑林钠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 d,治疗期间2组均联合手法排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患者的症状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IL-6、WBC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20±6)ng/L比(39±9)ng/L、(6.9±1.2)×10^(9)/L比(9.3±0.9)×10^(9)/L、(6.2±0.8)mg/L比(22.7±1.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乳房胀痛、局部皮肤、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烦躁、口渴、便秘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肝消肿通乳法联合手法排乳可以显著降低外吹乳痈郁滞期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消肿 外吹痈郁滞期 临床症状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46例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范铧 《浙江中医杂志》 2006年第8期485-485,共1页
目的:观察急性乳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医组38例予青霉素针静脉滴注。中西医结合组46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的中药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天治愈率中西医结合组... 目的:观察急性乳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医组38例予青霉素针静脉滴注。中西医结合组46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的中药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天治愈率中西医结合组达73.91%(34/46),西医组21.05%(8/38),2组对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未治愈率(脓肿形成)中西医组合组8.70%(4/46),西医组21.05%(10/38),2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能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脓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腺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疏肝清热 通乳消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