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假借与通假略说
- 1
-
-
作者
何兆吉
-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6-48,共3页
-
文摘
假借与通假,向来为语言界学人所重视。可是它们的定义是什么,有没有明确的界说,至今却没有一致的意见。看来解决这一问题尚待时日。这篇文章的主旨,只拟在个别问题上陈述自已的看法,目的是参加讨论。
-
关键词
通假
略说
依声托事
假借字
汉字
文字
本义
通假与假借
《说文》
语言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通假管见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戴云云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17-122,共6页
-
文摘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的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近年关于通假字问题的研究有不少进展,也出版了一些论文和专著,但分歧仍然十分明显。本文试图就通假概念的界说以及通假与假借、通假字与古今字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索。
-
关键词
古今字
通假字
通假与假借
假借字
《说文解字》
《说文》
通假现象
本字本义
段玉裁
文字学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古代汉语研究成果
- 3
-
-
-
出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56-56,共1页
-
文摘
我校中文系余大光副教授,在古汉语教学与科研这片园地上已艰苦耕耘二十余年,先后在《中国语文》、《贵州文史丛刊》、《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发表论文24篇,其中好些篇章在省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如1980年发表于《中国语文》的《“从…到…”是介词结构吗?》一文,针对传统看法提出置疑,阐明新见,曾在《中国语文》等几个刊物上引起讨论,得到广泛赞同,1986年发表的《判定通假的依据和方法》。
-
关键词
古代汉语研究
《中国语文》
古汉语教学
《古代汉语》
通假与假借
语言文字学
介词结构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师专学报
-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