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管通孔直径对涡流检测信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凯 彭旭钊 +3 位作者 危荃 李来平 涂俊 马冰洋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5年第3期144-150,共7页
为研究通孔直径在钢管涡流检测中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磁化强度下钢管通孔涡流检测试验,研究了不同直径通孔随磁化电流的信号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通孔直径一定时,在非饱和磁化区(6~18 A)内,信号幅值随电流的增加先增大后... 为研究通孔直径在钢管涡流检测中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磁化强度下钢管通孔涡流检测试验,研究了不同直径通孔随磁化电流的信号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通孔直径一定时,在非饱和磁化区(6~18 A)内,信号幅值随电流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相位角随电流的增加逐步上升,在饱和磁化区(20~22 A)内,检测信号成形较小或严重扭曲,相位变化杂乱无章;当磁化电流一定时,信号幅值随通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直径通孔间信号相位角在非饱和磁化区(6~18A)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极值偏差在10°~18°范围内变化,差异较小,而在饱和磁化区(20~22 A)信号相位角变化起伏较大,无明显规律。试验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钢管涡流检测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通孔直径 涡流检测 涡流信号 磁化区
下载PDF
通孔对金属连线温度分布的影响
2
作者 裴颂伟 黄河 +1 位作者 何旭曙 鲍苏苏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88,共4页
详细讨论了考虑通孔自热的金属连线温度分布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计算了不同通孔直径和高度情况下,单一及并行金属连线的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通孔直径和通孔高度及并行金属连线间的热耦合对金属连线温度分布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集成电路 通孔 金属连线 温度分布模型 通孔自热 通孔直径 通孔高度
下载PDF
ULSI热分析中考虑通孔自热效应后的有效热导系数
3
作者 何旭曙 黄河 +1 位作者 裴颂伟 鲍苏苏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0-93,共4页
研究了ULSI热分析中考虑通孔自热效应后的有效热导系数的理论模型,详细计算了不同的通孔间距、通孔直径、通孔高度以及金属线宽对有效热导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通孔自热效应后,使有效热导系数的计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分析U... 研究了ULSI热分析中考虑通孔自热效应后的有效热导系数的理论模型,详细计算了不同的通孔间距、通孔直径、通孔高度以及金属线宽对有效热导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通孔自热效应后,使有效热导系数的计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分析USLI的热学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热导系数 通孔直径 通孔间距
下载PDF
斯达拉格机床(上海)有限公司 高精度铣车复合加工中心191^(neo)
4
《现代制造》 2023年第3期52-52,共1页
宝美191^(neo)的主轴通孔直径有三种规格:42 mm、50 mm和65 mm,背面加工单元有四种不同的类型:“P”型-单虎钳机构,“PRM”型-多副虎钳和夹具组合,“R”型-立卧转换背主轴结构,“RP”型-背主轴+虎钳或顶针结构。由此可见,宝美191neo向... 宝美191^(neo)的主轴通孔直径有三种规格:42 mm、50 mm和65 mm,背面加工单元有四种不同的类型:“P”型-单虎钳机构,“PRM”型-多副虎钳和夹具组合,“R”型-立卧转换背主轴结构,“RP”型-背主轴+虎钳或顶针结构。由此可见,宝美191neo向市场提供的不是一种单一的生产方式,而是基于一个平台的12种配置。无论是面对医疗技术的特殊要求,还是奢饰品和广泛意义上的微型机械零件加工,宝美191^(neo)为当前和未来的挑战提供了真正经济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结构 机械零件加工 虎钳 背面加工 技术解决方案 通孔直径 立卧转换 生产方式
下载PDF
ULSI中金属互连系统上的热点分析
5
作者 裴颂伟 黄河 +1 位作者 何旭曙 鲍苏苏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4-147,共4页
针对金属互连系统上的热点将对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重大的影响,详细讨论了ULSI金属互连系统上的热点位置和温度分布模型,并通过该模型比较了不同通孔直径和高度情况下,金属互连系统上的热点位置和温度的差别。结果表明,通孔... 针对金属互连系统上的热点将对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重大的影响,详细讨论了ULSI金属互连系统上的热点位置和温度分布模型,并通过该模型比较了不同通孔直径和高度情况下,金属互连系统上的热点位置和温度的差别。结果表明,通孔直径和高度对金属互连系统上的热点有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 通孔直径 通孔高度
下载PDF
文献摘要(234)
6
作者 龚永林 《印制电路信息》 2021年第7期68-68,共1页
刚柔PCB的BGA规则:导通孔和布线策略BGA Rules for Rigid-Flex PCBs:Strategies for vias and routing.BGA在刚性、挠性和刚挠PCB都有应用,BGA的设计规则都是一样的,然而由于刚挠性的材料差异,需要格外小心。BGA节距0.8mm时,在通孔和连... 刚柔PCB的BGA规则:导通孔和布线策略BGA Rules for Rigid-Flex PCBs:Strategies for vias and routing.BGA在刚性、挠性和刚挠PCB都有应用,BGA的设计规则都是一样的,然而由于刚挠性的材料差异,需要格外小心。BGA节距0.8mm时,在通孔和连接盘设计出于可靠性考虑,建议通孔直径保持在0.125 mm或以上,连接盘为0.25 mm及以上;对于节距0.4 mm或更小的BGA,在连接盘之间不再进行布线,大多数采用扇形连接盘;自动布线时注意线路走线尽量短,在连接盘之间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布线 BGA 连接盘 通孔 通孔直径 文献摘要 节距 设计规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